林散之草书《杜牧诗》过眼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杜牧山行一首 林散之草书《杜牧诗》过眼录

林散之草书《杜牧诗》过眼录

2023-09-05 19: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草书《杜牧诗》

林散之草书《杜牧诗》,立轴,尺寸为104厘米×34厘米,大约3平方尺。落款是“杜牧山行一首,八三年,八十六叟,林散耳”。引首章有“大吉羊”(朱文),名章是“江上老人”(白文)。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裱工精细,十全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来任江西观察使幕,转任淮南节度使幕,升至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区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山行》这首诗有两个版本,清代陈梦雷编的《古今图书集成》中是“白云深处有人家”,为“深”字版。宋代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是“白云生处有人家”,为“生”字版。林散之在这里用的是“生”字版,这个版本用得比较多。诗中的“生”,意思是生长、形成。白云在飘动,好像是从山上生出的一样。“车”指轿子。诗的大意是,深秋时节,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不由自主地停轿靠边,是因为这傍晚的美景吸引了诗人,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杜牧在这里不只是即兴咏景,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心精神世界的表露,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中国书画报》2022年7月6日第13版

林散之的草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60年代的草书,以刚为主,以柔为辅,坚挺瘦劲,开合有致。70年代的草书,刚柔相济,动静相宜,以偏为正,字字相连。80年代的草书,以柔为主,以刚为辅,亦行亦草,墨色淋漓。林散之草书《杜牧诗》创作于1983年,但明显体现70年代的草书特征。如第一行中的“白云”、第二行中的“停”“枫”等,线条瘦劲圆涩,饱满坚挺。“径”字偏右,“斜”字居中,欹侧取势,偏正相依。第一行中的“上寒山”、第三行中的“红于二”,牵丝引带,连绵不绝。这些都是典型的70年代的草书笔法。杜牧的诗《山行>》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现在的小学课本中就收录有这首诗。读到这首诗时,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远山、小路、白云、山村,还有那霜染的枫叶,令人向往,让人留恋。不少收藏家都欢喜收藏关于这个内容的书法作品,我就收藏了两幅林散之于80年代创作的以此为内容的草书作品。

图为林散之研究专家王罡在欣赏林散之草书《杜牧诗》

图为林散之的学生、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史论家萧平题跋

图为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画家喻继高题写诗堂

林散之草书《杜牧诗》(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冬天,林散之的学生、书画家、鉴定家萧平专门为这幅草书题跋:“散之先生有当世草圣之称,此其八十年代中之作也。”同年同月,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画家喻继高题写诗堂:“当代草圣。”2022年7月6日,这幅草书配文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第13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