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烈骏6评测及跑步入门者自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宁烈骏7拆解 李宁 烈骏6评测及跑步入门者自述

李宁 烈骏6评测及跑步入门者自述

2024-06-25 1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笔者介绍

身高1.69m,体重63kg,脚长259mm,宽脚低足弓。

目前跑步水平:5k 24分半,半马2小时2分。累计跑步6个月,总跑量1100km。

跑步入门者自述:由于疫情影响,上海从4月开始封控,被关在小区里,开始跑步。

第一个月完全瞎跑,基本上都是按照乳酸阈值的体感去冲,开始能顶3公里,然后5公里,直到10公里,一个月跑了九十几公里就把臀部肌肉拉伤了,歇了一个多星期。这个阶段配速基本上在6分附近。养伤过程中,学习了一些跑步的基础知识,按照经验,买了一双烈骏6和一块redmi watch 2,开始恢复训练。

 

烈骏6 ARZS001-2,尺码41.5,8.5,cn260,楦宽3,鞋楦编号是JM-1603-3M。

从恢复期的9分配,8分配,到后面首次自测半马(2小时11分),一直都在穿这双烈骏6,目前已经使用了超过400公里了。

总体评价:

结构上有创新的新型稳定系跑鞋,重心高,稳定性强,能够照顾好低足弓导致的外旋不足跑者。缓冲属于次顶级水平,在75kg体重时期穿着很舒适。使用建议:轻松跑,入门跑者的马拉松配速训练。

鞋面

双层织物鞋面,外层密度不高,内层比较结实,整体的包裹感对宽脚来说很舒适,极限锁定感一般。中足部位做了大量的压胶,包括鞋带孔。压胶材料打孔很多,但是由于内层基本上可以算作全内靴,所以透气性很一般,不适合夏季使用,尤其是今年上海的夏季,日常训练以后基本袜子全湿。后跟港宝的绝对硬度一般,但是支撑和包裹都非常好,填充海绵密度大,不会掉跟。还有一点就是鞋头的软质压胶非常好,强度足够,舒适度也好。

中底

烈骏6的中底是整双鞋的最大亮点。

它用了一个eva框架,把全掌beng材料包裹住,然后在内侧足弓和中掌添加抗扭片,连同后跟的港宝和局部高密度eva一起,实现了高稳定性和好缓冲,同时降低了鞋底的重量。beng和不算硬的eva提供了充足的缓冲,后跟和足弓内侧这些重点区域硬度相对高,减少了形变量,辅助落地姿态,引导力线,从而实现对落地和蹬踏的稳定控制,我个人认为这个设计要优于传统稳定系跑鞋。

传统稳定系跑鞋一般是这个几个特征:鞋面厚实,后跟港宝和包裹强硬,中足有强抗扭结构,内侧足弓高密度材料。类似布鲁克斯,gts款,再在后掌加上高侧墙。

观察烈骏6和索康尼坦途的设计,可以发现相似之处,它们取消了一些传统结构,减轻了重量,实现了更好的滚动感和跟脚性。材料功能和设计理念的提升带来了整体上的进步,它们优化了稳定系跑鞋的性能和穿着体验,让我这样的入门跑者顺利度过了伤病恢复期,更好的投入训练中。

外底

烈骏6的外底使用了很多发泡橡胶,降低了鞋重,抓地力也不错。一直到现在,超过400km的使用后,水泥、柏油路面和砖地都没什么问题。耐磨性一般,不论是橡胶还是裸露的中底磨损都比较多,但是对于抓地力的影响不很大。

穿着感受

烈骏6穿着舒适,包裹感好,适合宽脚。鞋头也没有明显的空隙,从前到后都会感觉到比较柔软的包覆感。鞋面和鞋底的重量分布均匀,鞋底的刚性强但是也很跟脚,没有外在看起来那么笨重。落差在10mm以上,总体重心偏高,跑动过程中,后跟落地感觉很扎实,不硬也不会下陷,前掌软弹,滚动性不错。

 

不足

中底结构设计的主要问题在于力线设计和材料分布。跑动中,自我感觉对于内翻的纠正力度不够强,没有老supernova那种强力的支撑感,虽说实际穿着没有问题,但对于我这种迷恋老派脚感的人来说有点失落。按我判断,烈骏6的鞋底后跟的受力设计比较正,几乎在脚后跟的正中,没有向外扩张,导致后跟着地时的外翻引导不够。

材料分布的问题主要在前掌。前掌内侧几乎全部是外漏的beng材料,外侧则是用eva包了个严实。这种设计在蹬踏时,前掌会感觉很有弹力,但是落地时足弓的支撑不太够。基于此处,这鞋更适合后掌着地的跑法。

建议

按照我的想法,可以参考传统设计,把前掌内外侧的beng都漏出来,内侧eva侧墙做得足够长,足够高,加上现在的小loc片,稳定性就够了。

后跟增加一个力释放切口,比如内侧做一个凹槽,或者弧形中心向外移,而不是现在这种居中设计,这样能更好的引导落地时的自然外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