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国战大群最强过牌武将究竟是谁?玩家:非李傕郭汜莫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傕郭汜三国杀国战 三国杀:国战大群最强过牌武将究竟是谁?玩家:非李傕郭汜莫属!

三国杀:国战大群最强过牌武将究竟是谁?玩家:非李傕郭汜莫属!

2023-10-17 13: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战模式中存在着一个拥有自杀式过牌的武将。从理论的角度而言,其无疑是大群中过牌能力最高的武将。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他具备让同势力武将再次发动限定技的能力。不错,其便是李傕郭汜。

李傕郭汜,俗称"李郭”。强度度中下,嘲讽偏低,技能可以看做弱化版界苦肉(没法出双杀和扔装备掉血),群雄点灯泡工具人,吃操作,自身血线,场上局势,和队友状态。

注意,这是个限定技,没法做到一回合多次凶算,所以选将时候要注意尽量选44武将从而保证自身4阴阳鱼的血量上限以便于能靠自己在回合内发动技能打爆发。

先说摸牌的收益。群雄最看重的是手牌的数量而非质量,只要有牌就可以打出伤害或者回血或者干扰敌人,但这帮人几乎全是摸牌白,只能等着马老板(马腾) 带自己上车或是孔北海(孔融)施舍。

变包上线的李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短板,一血两牌的收益可以帮他在回合内打出一波小爆发,但如果打不出爆发或者没法回血,那就很容易暴毙身亡。

这点使得他虽然可以和一些能在回合内打出大量伤害的武将强强联手,但要是搭配大部分三勾玉小脆皮基本就只能当个小白板或是慢性自杀,除非有队友帮助。

再说恢复限定技的收益。群雄三大限定技(暴凌暂且不算)除凶算外都十分强大,要是能二次发动基本就可以奠定胜局,不过要是马老板或贾大爷自身状态本来就不好,你再捅他一刀 (造成伤害),打死了你得弃牌不说,打残了他轮不到自己回合就会挂掉,更别提再来一次限定了。

这就要求李郭玩家要有大局观,不但得考虑能不能用这个凶算打出爆发按死几个敌人,也得考虑队友的生存机会和恢复限定放手一搏哪个更划算。

小编个人建议在队友处于良好状态时(这是根本),若他有限定技已经发动并且需要再来一次巩固胜机,或是他没有限定技但你状态不佳急需过牌或要打爆发收割残局,那这就是适合凶队友的时刻了,群雄都是一波流,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精妙搭配

左慈&李傕郭汜

比较阴间的组合,手杀国战里左仙人的单将强度本来就是顶级,现在他搭配李郭回合内不但可以主动卖血刷魂还能摸牌!这个组合胜在稳定,可单可团不吃队友,左慈的防御能保证回合外的生存,而回合内配合李郭卖血也可以打出一波小爆发。

贾诩&李傕郭汜

珠联璧合组合,双限定加身,极端情况下回合内一波爆发最少摸7牌(珠连2牌,勾玉1牌,凶算2牌,摸2牌),搭配乱武和完杀,运气再不好也能打废两三个敌人,运气好直接就能收割全场(亲测),不过恢复哪个限定就得看玩家自身水平了。

颜良文丑&李傕郭汜

经典四人组合,强在回合内可以拿废牌凶算自己或队友以换取极限的爆发并且通过双雄来打击脆弱的敌人,但这个组合方差太大,打不死人就凉凉,大有不成功便成仁之势。

袁绍&李傕郭汜

小中规中矩的组合,本初多了两张牌,放箭更欢乐,缺点也是方差大。

马腾&李傕郭汜

群雄最强过牌组合,场上只要有这两个武将就可以群打出群雄的大爆发,极限状态下两次雄异。可以换取24牌的收益(真出现这种情况其他势力也只能托管了),但另一个极端状态是只能摸6牌之后变成双白板,但风险0和收益总是共存的,所以综合来看,这个搭配倒也不弱。

不妙搭配

最好不要搭配除左慈贾诩等高强度将之外的三血将,如孔融邹氏华佗等,四血将百搭。克制回合外怕爆将的小脆皮,如香香月英之流。被拆牌系、反馈系、强命系克制,如甘宁司马懿黄忠之流。

其实就是一个偏弱的将,由于手杀没法关国战将的机制导致他时常和群雄三血小脆皮起出现在选将框里, 也很吃玩家的操作和大局观,高手值得一玩,建议国战萌新这个将慎合。

关于这一话题,各位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呢?好了,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关注小编,关注三国杀移动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