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诺:18岁保送清华,27岁博士毕业,4年生3娃,替世界首富花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一诺华章背景 李一诺:18岁保送清华,27岁博士毕业,4年生3娃,替世界首富花钱

李一诺:18岁保送清华,27岁博士毕业,4年生3娃,替世界首富花钱

2024-07-11 01: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纵观李一诺的前半生,从科研到商业,从慈善到教育,她并不是单纯追求事业的成功,更多的是挑战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

  作者 | 暖春鱼

  来源 | 李砍柴

  2020年12月,在《财富》杂志“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女性(未来榜)”的榜单上,一个华裔女性的名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她,就是美女科学家颜宁的闺蜜李一诺。

  两人都曾在清华大学就读生物学,并先后到美国留学读博。

  但李一诺并没有像颜宁那样,走向科研道路,反而从科学界跑到商业界发展。

  她在全新的领域如鱼得水,就连比尔·盖茨都主动花年薪50万美金请她帮自己投资。

  事业一路高歌的同时,李一诺还抽空在4年里连生3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也能一把抓。

  这样的女人,实在彪悍!

  01

  李一诺小时候的生活经历,为她日后的成就埋下了伏笔。

  李一诺是山东人,母亲李莲娜原先在一家国营化工厂当工人。

  由于李莲娜聪明能干,在单位推荐下,她被山东大学录取。

  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当上工厂的车间主任。

  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李莲娜争取到公派去德国进修的机会,凭借手上的新技术,成为工厂里第二个女总工程师。

  李莲娜在工作上打拼的样子,深深印在一诺的脑海里,这也成为李一诺长大后不断努力追求成功的榜样。

  她后来的工作处事也有点妈妈在事业上的影子。

  然而,李一诺的父亲对妻子的耀眼光芒嗤之以鼻,时常和李莲娜争吵不休。

  在李一诺12岁那年,感情不合的父母协议离婚,她跟着母亲生活。

  此时,原本在化工厂身居要职的李莲娜,因工作理念与工厂有所冲突愤而离职,并带着女儿一诺搬离了工厂分配的房子。

  家庭和事业的挫败,没有让李莲娜意志消沉。

  为了生存,她卖过服装、搞过批发,能赚到钱的活她都干过。

  虽然生活比较拮据,但李一诺真想买的,母亲对她从不吝啬。

  这也让李一诺懂得,关注自己的感受更重要,她也不那么在意金钱的得失。

  但李莲娜不是所有事情都会迁就女儿,她对李一诺的学习要求不亚于对自己的标准。

  在一次考试中,李一诺只考了80多分,相比平时下降不少分数。

  当她带着试卷回家让母亲在上面签字时,李莲娜直接拒绝在上面签字。

  在李莲娜看来,以李一诺的真实水平不止考80分,这是女儿粗心导致的,所以她不能签字。

  她要让李一诺记住,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否则后果需要自负。

  当时,李一诺还不明白母亲的用意,只觉得母亲对自己太过严苛。

  直到多年以后,进入社会的李一诺才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

  也正是有了李莲娜的言传身教,让李一诺从自幼懂得一个道理: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是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向前看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李一诺自小就明白,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读书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

  自己需要足够优秀,才够得到想要的生活。

  1996年,李一诺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系。

  大学毕业之际,出色的李一诺又得到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继而开启了留学之旅。

  02

  求学之初,李一诺有着跟好朋友颜宁一样的人生目标,要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乃至对全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可久而久之,李一诺发现,真正的科研之路跟自己预想的完全不一样,而且短期内并不能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

  此时,恰逢世界500强麦肯锡咨询公司正在招人,看着诱人的高薪条件,李一诺决定投简历试试看。

  虽然李一诺拥有生物学博士学位,但在麦肯锡公司看来,专业不对口。

  好在,麦肯锡并没有因此否定李一诺。

  经过深入背调发现,李一诺在生物领域是个很出色的人才,综合素质非常高,于是给她发了面试通知的邮件。

  面试时,李一诺凭借优秀的履历和自信满满的魅力,被麦肯锡破格录取,年薪11万美金。

  然而,跨行业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作为初入职场的小白,李一诺一度陷入自我怀疑当中。

  在麦肯锡的美国办公室,李一诺是唯一一个中国人,既没有商业背景,也没有职场经验。

  其他同事都是MBA毕业,能对项目进行深入讨论,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交流,李一诺只能坐在一边静静旁听,不敢出声。

  为了让自己能尽快融入其中,李一诺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

  在工作中,她边干边学,不懂就问。

  为了看懂一份报告,做好一套方案,她经常在办公室加班至深夜。

  有一次,李一诺负责为公司承接的项目做一个复杂的数据模型。

  为了把项目做好,她拿出当初搞科研时的劲头儿,没日没夜的泡在办公室里找资料、查数据,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

  公司一位以挑剔而闻名的德国领导,在看完项目书后,极力夸赞她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

  这件事给了李一诺很大的鼓舞,也让她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之后几年里,她慢慢摸索出工作经验,从一个职场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

  2011年,经过6年的不懈奋斗,李一诺如愿晋升到麦肯锡全球合伙人的位置。

  在打拼事业的同时,李一诺还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4年里接连生了3个非常可爱的宝宝。

  在世人看来,李一诺的事业家庭,堪称圆满。

  然而,在很多时候,李一诺的内心充满了无力感。

  事业上,她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工作职位也已经达到了天花板级别。

  李一诺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简单的拿一份高薪。

  就在迷茫之际,有人向李一诺抛来了橄榄枝。

  03

  2015年,李一诺收到了来自比尔·盖茨基金会的邀约,对方还诚恳邀请她前往西雅图与比尔盖茨面谈。

  原来,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想聘请李一诺加入自己旗下的基金会。

  之所以选择李一诺,是因为麦肯锡公司的主业,就是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和规划,而李一诺的工作能力在业内有口皆碑。

  再加上她是一名中国人,对于开展中国地区的项目非常有利。

  作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人生目标早已不是怎么赚钱,而是如何用钱改变世界。

  世上有一种因蚊子而引起的疾病叫做疟疾,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疟疾,而在非洲等许多落后国家,疟疾带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据网上资料显示,全世界大概有30亿人会受到疟疾的威胁,每年因疟疾而死亡的人数在5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是5岁以下的儿童。

  而全球每年对疟疾的研究投入只有5亿,对男性秃顶问题的研究投入有20亿,两者对比悬殊。

  当比尔·盖茨关注到这个世界难题时,他通过了解得知,贫穷国家的能力非常有限,光靠世界卫生组织是没办法挽救更多生命的。

  比尔·盖茨成立了基金会,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帮助需要的人们。

  现在,他需要一名专业人士来帮自己,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次面谈,帮助李一诺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她不仅知道了世界是有参差的,同时也认识到疟疾对全人类的危害。

  会谈结束,李一诺回纽约直接辞去自己在麦肯锡的职位。

  她放弃了年薪百万美金的职位,降薪跳槽,以年薪50万美金进入比尔盖茨基金会。

  李一诺这一操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这意味着她放弃了自己奋斗多年才得来的商业资源,一切从头再来。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允许自己选择不同的人生,也允许自己有试错的机会。

  进入比尔盖茨基金会后,李一诺担任该基金会的中国区首席代表,带领团队时常奔走在不同国家,并致力解决中国及全球的健康发展领域等问题。

  李一诺的职责虽然是替首富花钱做慈善,但做慈善多少钱都是不够用的,她通过之前的工作渠道,帮基金会的项目找来很多企业赞助资金。

  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李一诺在2016年被评为当年的“全球青年领袖”。

  她希望通过这份有意义的工作,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04

  在加入比尔盖茨团队的第二年,因为工作原因,李一诺带着全家回到中国北京生活。

  在美国多年的李一诺回国后发现,中国的教育理念依然还是应试教育,孩子们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

  虽然李一诺本身就是应试教育塑造的成功者,但是对于教育,她有着更深的感悟,和独特的见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李一诺希望能够在应试教育和国际教育之间,找到一条更加适合中国孩子的道路。

  让学生们不止是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还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世界文化和思考全球的问题。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李一诺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离开比尔·盖茨基金会。

  她说,自己已然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余生为此付出努力就好。

  纵观李一诺的前半生,从科研到商业,从慈善到教育,她并不是单纯追求事业的成功,更多的是挑战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

  正因李一诺从不给自己设限,不断淬炼,不断提升,这才造就了她一路开挂的人生。

  而她的好闺蜜颜宁,也在另一条赛道走出了别样的辽阔,在科学领域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或许,普通的我们不管怎么努力,都成为不了李一诺和颜宁,但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慢慢成为更加闪闪发光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