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要技术发明之水稻栽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杂交水稻发明过程简述50字 中国古代重要技术发明之水稻栽培

中国古代重要技术发明之水稻栽培

2024-06-24 0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种植技术,相传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虽然现在国家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全机械化耕种,但有些山地丘陵地带还是只能人工。比如其知小的时候,老家的水稻收割都是人工的方式,那时每个暑假都要回家帮忙“打谷子”,现在某些田埂高的地方收割机下不去也得人工。不管是机械还是人工,基本都包括下列步骤: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割,干燥,筛选进仓。在以上繁琐且重要的环节,催生了许多当时先进的生产方法及制作工艺。其中: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宋-陈敷《陈敷农书》,元-王祯《王祯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并称为“中国五大农书”。

主要工艺/方法发明创造:

《陈旉农书》中对于早稻田、晚稻田、山区低湿寒冷田和平原稻田等已提出整地的具体标准和操作方法。

《氾胜之书》提出用进水口和出水口相直或相错的方法调节灌溉水的温度。

《齐民要术》中首次提到稻田排水干田对于防止倒伏、促进发根和养分吸收的作用,为“烤田”之术开端。

Ps:以上就相当于是古代的发明专利,当时也是没有专利权这一说,不然对粮食技术进行垄断或许可得多恐怖啊!不过著作权还是属于各位以上杰出的农学家,且千古流传。

古有“神农氏”,今有“当代神农”袁老及其科研团队。经过不懈的研发尝试,如今稻种的品类已经非常丰富,世界上可能有超过14万种。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籼(xian)稻,粳(jing)稻,早稻,中稻,晚稻,非糯稻,糯稻,人工稻,懒人稻,巨型稻,海水稻等。我国的种植划分目前主要以:华南稻作区(闽粤桂台/滇南/琼),华中稻作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川陕盆地/东南丘陵平原),西南水稻作区(黔东/湘西/滇川高原/青藏高寒河谷),华北稻作区,东北单季稻,西北干燥区为主。也正是因为袁老团队的不懈努力与杰出贡献,人民丰衣足食,国家安定繁荣。然其仍然奋斗在科研第一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心为国为民,勤恳奉献,乃吾辈之楷模也!

既是发明创造,当然少不了专利技术,下面给大家简单列举袁老科研团队发明创造成果:

1.专利号:CN201711157798.0(有效)

一种可去除稻田或制种田落粒谷苗及杂草的种植方法

有益效果:有效解决了水稻耕作模式发展过程中田间落粒谷苗及杂草对水稻整体产量与品质影响和杂交水稻制种田的落粒谷(杂谷)苗串粉影响杂交种子纯度等问题。

2.专利号:CN201710182626.2(有效)

水稻田全降解液体膜及其制备方法

有益效果:液体膜能提高地温、保水性好,硅酸钾分解为水稻吸收利用的硅肥和钾肥,彻底解决了地膜对土壤环境污染,省去了清理地膜所产生的劳动成本,同时又增添了植物营养,起到强杆、抗倒、抗病、增产的作用。制作工艺简单,稳定性好,针对性强,运输方便,成本低,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可促进水稻早熟7‑10天,将对水稻的产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专利号:CN201510253259.1(有效)

一种水稻工程保持系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有益效果:将外源报告基因定点整合到野生型水稻的染色体上,解决了转化受体材料受限制的问题。本发明的水稻工程保持系可用于水稻普通隐性雄性核不育系繁殖中。

关于“水稻栽培技术”,其知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如若不足请见谅,实乃拙见。有兴趣的朋友可关注其知或“其知网”搜索查看,后续还将为大家带来更多古代伟大发明的连载介绍,敬请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