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朱彦夫:一生都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朱彦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时代楷模朱彦夫:一生都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时代楷模朱彦夫:一生都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2024-04-24 17: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白岩松用铿锵有力的诵读,把这段颁奖词送给一位89岁的老人: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

  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这位老人,名叫朱彦夫。

  了解过他事迹的人,都称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为了保卫国家,在长津湖的冰雪中奋战到最后一刻;

  为了致富人民,用残缺的身体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

  为了告慰战友,他含着口中的笔写下一本本战争纪实......

  朱彦夫,如他的颁奖词那样,一生都在抗争,一直都在战斗,从未放弃坚守。

  英勇无畏的枪杆子

  朱彦夫的家,坐落在山东省沂源县一个叫张家泉村的小村庄。

  这是一块曾遭受敌军野蛮侵犯,却也诞生过无数抗日英雄的土地。

  朱彦夫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一天,日本鬼子突然闯进他的家,“扑通”一声,把血肉模糊的父亲扔在朱彦夫母子眼前。

  原来,父亲帮八路军带路,遭汉奸出卖,遭到日本鬼子残忍杀害。

  丧心病狂的鬼子还踢飞母亲,在彦夫的肩膀上砍了一刀,又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

  那一年,朱彦夫9岁。

  一日之间,家破人亡,小彦夫却好像长大了。

  他没有哭,只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军,因为只有参军才能报仇雪恨,保家卫国。

  1947年秋,朱彦夫终于盼来了八路军,可在八路军眼中,他只是个孩子。

  八路军摸着他的头笑着说:“孩子,等你长到18岁,再来吧!”

  可倔强的朱彦夫是铁了心要参军,他紧紧跟着队伍,他们去哪,他就去哪。

  八路军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收留了他。

  靠着这股倔强劲儿,14岁的朱彦夫顺利参军,残酷的战斗也很快打响。

  朱彦夫跟着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上百次战役,他虽然小小年纪,却表现得异常英勇。

  终于,盼到解放,可朝鲜半岛的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

  来不及领棉衣棉裤,朱彦夫和战士们就穿着单薄的衣裳,义无反顾地奔赴只有零下三四十度的朝鲜战场。

  抵达后不久,朱彦夫所在的部队,便收到了攻占二五O高地的命令,此时,敌人的一个营正严防死守在这个高地上。

  这注定是场异常激烈的战役。

  朱彦夫和战士们的牙齿被冻得“咯咯”作响,却依旧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着对方,一个个志愿军倒在山坡上,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雪地。

  终究还是寡不敌众。

  到了后来,志愿军就只剩下朱彦夫一个人活着登上山头,随后就晕过去。

  不知多久,朱彦夫醒来,发现全营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只要我没死,我们的任务就没有失败!”

  来不及为战友伤悲,抱着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他忍着巨痛,捧着肚子,一点点地往部队方向爬行。

  3天之后,气息奄奄的朱彦夫才被侦察兵发现。

  当时,朱彦夫的左眼眶只剩一个黑洞,被炸得面目全非,肠子还在体外挂着......

  看着他的样子,大家都震撼了:他活着的背后,一定是旁人难以想象的毅力。

  《谁是最可爱的人》写到志愿军: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朱彦夫也是如此。

  只要一息尚存,就会握紧双拳,朝着使命的方向奔去。

  不怕劳苦的锄杆子

  后来,经过47次手术,朱彦夫总算保住了命。

  但四肢冻坏,全部截肢,左眼失明,仅剩下视力0.3的右眼。

  他曾绝望地咆哮,甚至在夜里想爬上窗台跳下去。

  可鲜血染红的纱布,就像二五O高地上战士们的鲜血一样刺眼。

  那一刻,朱彦夫痛哭流涕,他的命不只是他自己的,更是全连战友的。

  从此,他再也没有产生自杀的念头:

  “既然不能死,那就替战友们好好地活着。我,要做个有用的人。”

  两年后,朱彦夫放弃了疗养院优渥的特级护理生活,他要回乡,帮他的乡亲们做点什么。

  回乡后,朱彦夫用抚恤金开办了扫盲夜校,一办就是五年,1800多个夜晚,朱彦夫风雨无阻,从不停课。

  起初村民们不重视,他就拄着双拐,挨家挨户地宣传。

  没有双手,他发明了能扎进残臂的“子弹壳粉笔”,弹壳扎进去,钻心地疼。

  在朱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干劲十足。

  1957年,24岁的朱彦夫被村民们一致推举为村党支书,他可以为村民干更多事了!

  要脱贫,先改地。

  可张家泉村的农田,七零八落地分布着,到处都是乱石。

  每天天刚亮,外面就响起“嘎达嘎达”的声音,那是朱彦夫托着17斤重的假肢,拄着拐杖出门了。

  他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在乡间小路,不分严寒酷暑,带领村民劈山修田,棚沟造地,打井找水。

  历时三年,才终于填平张家泉村的3条大沟,整理出110亩农田。

  70年代初,朱彦夫又为村里架电而操碎了心。

  小乡村没钱买电线,朱彦夫便拖着残缺的双脚,跑到上海、陕西、南京等地找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万多公里的奔波,争取回15公里的架电材料。

  1978年,张家泉村通电,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

  25年时间,穷山村变成了先进村。

  他没手没脚,却把山村装点得瓜果飘香,带领乡亲们走出了幸福大路。

  “残奥会之父”古特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残疾人有残缺的只是身体而已,并不是心灵。

  就像是朱彦夫,哪怕四肢全缺,那又如何?

  命运给予的,全部接受;命运不曾给予的,自己创造,然后大步向前。

  顽强感人的笔杆子

  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村庄,望着漫山果树、万家灯火,朱彦夫激动道:“我终于做到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随后,他却悄然退去村支书的工作,因为他要去完成一项更重要的任务。

  写书!

  写他们连的故事,写那段发生在50多年前的长津湖的故事。

  这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指导员临终前嘱托给朱彦夫的任务。

  那个能文能武的指导员,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

  “把这悲壮.....记录下来,告诉后人.....我们死.....死也瞑目了.....”

  这些年,朱彦夫一天也忘不了那个情景,一天也忘不了这个任务。

  他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拼命自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完成这个神圣的任务。

  但写书对他来说,又谈何容易?

  他没有双手,也没有双脚,只有一只视力0.3的眼睛。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患上了很多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可他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力,用嘴衔笔,用残肢抱笔,一点点地写,一点点地改。

  手臂酸痛,就把笔绑在手上;

  嘴衔不住,就歇会儿,喝口水继续;

  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舌头去翻字典。

  孩子们看到父亲写作如此艰难,就问:能不能你口述,我们代笔?

  朱彦夫不同意,他说只有自己写,才对的上那些牺牲的战友们。

  七年时间,七次改稿,终于完成了《极限人生》。

  书出版的那一刻,朱彦夫泣不成声,在扉页上写满长津湖牺牲的全连战士的名字,然后把一本书点燃:“战友们, 我做到了,你们可以安息了!”

  再后来,一次宣讲会上,朱彦夫突然中风,只能卧病在床。

  但他没有停下写作的脚步,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又写作了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两本书出版后,朱彦夫火了,还火出中国,火到俄罗斯。

  《真理报》说:朱彦夫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保尔·柯察金曾说:

  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跟朱彦夫何其类似!

  因为那个悲惨的事件,他的人生曾一度中断。

  但朱彦夫只要一想到“国”“家”二字,他的干劲儿又提起来了。

  保卫了国,致富了家,是要好好生活啊!

  回顾朱彦夫的一生,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版“保尔”,他的故事足以感动每一个国人。

  战场上,他是英勇无畏的枪杆子;

  乡村里,他是不怕劳苦的锄杆子;

  写作中,他是顽强感人的笔杆子。

  苦难从来不是他的绊脚石,他就像长在悬崖边的迎春花,抖抖积雪,顽强地在风雪中绽放。

  是啊!

  生命的广阔,如果不经历磨难,命运可能会让人跪地求饶。

  生命的闪耀,如果不经历坚持,星火永远不会在人前燃烧。

  愿我们都能像朱彦夫一样:与其腐朽,不如燃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