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阅读答案与翻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本纪主要记载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阅读答案与翻译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3-03-16 1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黑貔貅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B.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C.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D.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气,即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气,此处代指天地运行的规律。 B.岱宗,泰山别名之一,它是五岳中的东岳,具有丰厚的政治文化内涵。 C.荐绅,通“搢绅”,也写作“缙绅”,文中是指官员把笏板插在大带间。 D.顾,与其后的“弟”同义,都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但”语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帝天资聪颖,刚刚出生就十分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 B.黄帝征战四方,遍讨天下不顺从的诸侯,足迹覆盖四方,非常的辛苦,进行了包括合兵、筑城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履行了天子的职责。 C.黄帝治民务本,他迎合天地运行的规律,顺应阴阳之变、生死之理、存亡之因,带领百姓发展农业,教化万物,勤勉努力,又厉行节约。 D.本文之前关于五帝的传述情况比较复杂,毕竟年代久远,有的记叙失于残缺,有的记载失于粗疏,孔子师生所作的探究又没能够流传下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14.黄帝是通过“修德振兵”的种种举措才使诸侯“咸服”,成为“天子”。请结合文本,概括他成为“天子”之前的一系列的征伐。(3分) 答 10.【答案】A(诸侯之间互相侵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就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因而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而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制服他。) 【解析】侵伐,反意复合词,侵略、攻伐,指互相争斗,不能拆开。享,进献贡品,此处“不享”,动词活用为名词,不进贡朝拜的人,若修饰了“诸侯”,那么下一句就没有主语,且全文中的“诸侯”都是联盟者而非分裂者,所以,在“诸侯”之前断开。 11.【答案】C 【解析】文中此处为名词,荐绅此处代之笏板插在大带间的人,即士大夫。 12.【答案】C 【解析】“淳化鸟兽虫蛾”中的“淳化”有两个常用的意项,一个是“敦厚的教化”,一个是“驯化”,后面跟的不是百姓,而是“鸟兽虫蛾”,所以,此处意为“驯化”,而不是“教育、教化”。 13.【答案】 (1)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2)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意思的人,确实很难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 【解析】 (1)征,征调;于……之野,状语后置;禽,通“擒”;语意通畅。各1分。 (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用为名词,“……的人”;为,对、向;“浅见寡闻”用作名词,“……的人”;语意通畅。各1分。 14.【答案】 (1)诸侯之间互相侵伐,黄帝代替无力征讨的炎帝部族讨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 (2)炎帝也好欺凌其他诸侯,因此诸侯们都归附黄帝,黄帝发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 (3)蚩尤发动叛乱,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解析】 首先明确答题区,第二段段首到“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其次扣住“战”这一关键字,划分层次,分别是代炎帝镇诸侯,败炎帝,伐蚩尤。得出这主要结论即可,表述可以更简短。 【参考译文】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部族逐渐衰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就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因而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而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制服他。炎帝也好欺凌其他诸侯,因此诸侯们都归附轩辕。轩辕于是就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pí)、貔(pí)貅(xiū)、?(Chū)、虎等猛兽,率领这些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三仗,才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开那里,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薰玉)部族,在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进行封禅的,黄帝参与的是最多的。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太史公说:学者们很多人都称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然而《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有的也不传习。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往往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确实都有不同,总起来说,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接近正确。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残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意思的人,确实很难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写成这篇本纪,列于全书的开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