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木府:特色文化名片 民族团结进步窗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木府土司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聚焦】木府:特色文化名片 民族团结进步窗口

【聚焦】木府:特色文化名片 民族团结进步窗口

2024-06-03 1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聚焦】木府:特色文化名片 民族团结进步窗口

丽江发布

|

2022-05-27 20:43:05

0

在丽江古城的狮子山脚下,有一座气势恢宏,历史悠久的古建筑,那就是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她不仅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积淀着古城文韵的人文之地,更是一座承载民族记忆的菁华宝库。

丽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大观园”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府衙的俗称。丽江木氏土司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鼎盛时期木府占地120多亩,当徐霞客来到丽江时,也曾发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感叹。

木府见证了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木氏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革”时期。1996年,木府在原址上恢复重建,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由木牌坊、石牌坊、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组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兼有民族文化搜集、整理、展示功能。丽江木府被称为丽江古城的“大观园”,这里不仅是丽江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展示平台,还是增强文化自信、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充分展现了丽江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大好局面。

对每一位来参观的观众,木府的讲解员都耐心、细致讲解,把木府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传播给社会大众。来自深圳的游客房云说:“到木府参观,收获出乎意料,不仅了解了丽江的文化、历史,还通过这里集中展示的多元文化,了解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意义。”

电视剧《木府风云》,聚焦明代丽江土司家族的风云变幻,不仅展现了丽江迷人的风光和魅力习俗,更通过木府内外的正邪较量,讴歌了纳西人民开放亲和、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表达出爱好和平、拥护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2014年,《木府风云》及其主题曲《净土》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多元多彩文化呈现“美美与共

想要更为直观的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木府无疑是个好去处。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其建筑艺术不仅集中了滇西北各民族建筑文化之精华,也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又保留了唐宋时期中原建筑的古朴粗犷,庄严厚重,既与古城融为一体,又具王府气派。同时,木府的建筑还凝聚了古城的千年文明和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博大智慧,体现了纳西民族包容、开放的精神。其建筑风格在明代汉族的基础上,融入了纳西族、白族的工艺风格,由藏族、白族、纳西族的能工巧匠携手建成。

沿着木府的游览路线,我们可以看到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为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萃,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相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祭大自然神“署”的宗教活动场所。木府的建筑充分体现了纳西人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而府内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体现了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守望相助、携手前进

走进木府,无论是精美的建筑还是陈展的展品,都在静静诉说着丽江历史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故事。

在西南诸多土司中,木氏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著称于世。虽然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各方面都与中央朝廷保持高度的一致,木氏土司在丽江大力推行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

在这种认同之下,木氏家族有以木公、木增为代表的木氏作家群,甚至在《四库全书》中都收录有木增所写的诗文,内地文人评价木氏土司“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也使丽江地区在历史上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七位进士和两位翰林。

木氏土司对中华文化的推崇,从十九世土司木增与徐霞客的故事中可见一斑。公元1639年,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应木增土司邀请来到丽江,在丽江待了十五天左右。期间,两人讨论诗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徐霞客为木增所写的读书笔记《云薖淡墨》校订,为木增诗文集《山中逸趣》作跋,还教授木增四子木宿写作之道。后来徐霞客病于鸡足山,无法行走。木增听说后,派了六名纳西族壮汉,用轿子抬着徐霞客,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历时一百五十多天,最终将徐霞客平安送回了他的老家江苏江阴。到家后,徐霞客已卧床不起,只能将其沿途所记的日记游稿托人整理。他还在去世前特意叮嘱家人将他的坟墓朝向丽江。而留存至今的徐霞客十卷游记中,西南行部分共有九卷,其中的“滇游日记”就整整占了五卷。在他的游记中,详细记录了丽江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成为了后人认识明代丽江不可多得的史料。如今,徐霞客老家江阴市和丽江已结为友好城市,徐霞客故居有一大半的展览版面都是在讲他和木增之间交往的故事,这段故事也可堪称民族团结进步之典范。

历代木氏土司都延续了一种弘扬本民族文化、倡导汉文化,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政策,使各民族文化在丽江交相辉映。书籍典藏上,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既有千卷东巴经,又有百卷大藏经、还有六公土司诗集和众多名士书画,且万卷楼三万多卷的藏书都是汉字书籍。宗教信仰上,本土的东巴教、藏传佛教、道教的元素在在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都可以看到,体现了古城的包容开放。如在2013年10月31日,将大昭寺藏丽江版《甘珠尔·大藏经》复制,供藏于木府,这不仅是丽江明代木氏土司时期发展多元文化的重要见证,更是纳西族、藏族团结友谊和文化交融的珍贵结晶。

作为爱家乡主义教育基地,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根本任务,积极与区域内幼儿园、中小学合作,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意义;作为政德教育基地,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积极配合组织部和党校做好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的现场教学工作,为领导干部树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治道德观念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我们将丽江历史上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介绍给游客,让他们切身感受丽江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魅力,同时通过互动的方式,积极汲取各地游客的建议、意见,深入了解、掌握各地的民族文化,以及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具体做法,更好地促进木府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丽江古城博物院工会主席木丽娟表示,接下来,木府将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院资源优势,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古城之窗

编辑:和润黄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