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写一封"亮眼"的投稿前咨询信(附模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期刊邀稿邮件要回复吗 教你写一封"亮眼"的投稿前咨询信(附模板)

教你写一封"亮眼"的投稿前咨询信(附模板)

2024-07-14 08: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论文找本合适的期刊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现在堪称海量的期刊存在。如果不太清楚这本期刊到底和不合适你投稿,那投稿前咨询(pre-submission inquiry)可以帮你节省时间。如果期刊对你的论文不感兴趣,你就不必花时间按照该期刊体例排版论文,也不必经历通常都很繁琐的投稿流程。如果期刊鼓励投稿,你就会对自己获得同行评审机会更有信心。当然,期刊编辑对投稿前咨询的积极回复并不能保证稿件一定会被录用,但它是期刊会认真考虑你论文的有力证明。

以下是出众的投稿前咨询所具备的基本要素,我们在文章底部附有一个投稿前咨询的模板,供你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期刊都接受投稿前咨询,因此你在发咨询邮件之前要查看期刊网站。有些期刊会有专门的在线投递流程,可以将你的问题快速转给合适的编辑考虑。无论哪种方式,如果你的文章主题与期刊发表的内容不相似,这些咨询都不会起作用,因此一定要像正式投稿一样,谨慎选择目标期刊。

投稿前咨询的结构

问候语

如果你能在期刊编辑部找到主编(Editor-in-Chief)或某位执行主编(Managing Editor)的名字,请使用他们的名字。如果找不到,用 "Hello, "这样友好的问候语也可以。

写信目的

用简短的一段话让期刊知道你为什么写信,尤其是为什么写信给他们。开头说你想知道你的文章是否适合该期刊。提供标题并使用收信期刊的名称,让他们知道你写了一封个人邮件。说明你认为论文适合该期刊,并让对方知道你发送了哪些内容(标题、摘要、全文、投稿信等)。

研究与期刊的关联

在第二段用简短的话说明你的研究成果与期刊范围之间的联系。例如,如果该期刊涉及细菌性疾病的基础,而你发现了一种帮助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结合的新型蛋白质,你就应该清楚的描述这种紧密的契合。

结束语

感谢收件人抽出时间,并表示期待他们的回复。然后以 "Sincerely, "或 "Best regards, "结尾就可以。

附件及论文的一些必要信息

最后,一定要至少把论文标题及摘要抄写上给期刊。通常,这就足以初步确定稿件是否适合该期刊的收稿范围。如果你有稿件的全文(也许你已在别处投稿但未被录用),也可以附上一份。同样,如果你准备了完整的投稿信,也可以附在邮件中。(请确保投稿信具有适当的个性化(别太千篇一律)并且是专门针对该期刊的)。少数期刊要求在投稿前咨询时附上投稿信,但这一要求并不常见。

投稿前咨询信模板

Dear Dr. Jones,

I'm writing to inquire about the suitability of my paper, "[full paper title]" for Journal of Quality Science. I believe that the results we present would be a good fit for your readers, and I hope you will consider evaluating the manuscript to see if it falls within your journal's scope. Our title, and abstract are copied below. I have also attached the full manuscript, in case you or another editor would like to read further.

Specifically, we have shown [key finding] using [primary method]. These results fit nicely with Journal of Quality Science's aim of publishing works on [related aspect of journal's aims and scop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manuscript, please let me know.

Thank you very much, and I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Best regards,

[your name and institutional affiliation]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