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什么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朝鲜人为啥偷渡中国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什么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什么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

2022-11-11 06: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00

二战结束之后,朝鲜半岛在美苏两大国的对抗拉扯之下分裂成为今日的朝鲜与韩国。但在之前的数百年中,朝鲜半岛一直作为独立的国家而存在,无论是作为中国藩属国的朝鲜,亦或是被日本占领之后的流亡大韩帝国,作为朝鲜半岛的“名义”所有者,对朝鲜半岛有着完全所有权。我们文中所讲的朝鲜,指的就是这个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而非今日的朝鲜半岛。在数百年里一直是中国藩属国的朝鲜,竟在近代被日本逐步吞并,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刺激,但令人奇怪的是,中国没有对他们的遭遇表现出多少同情。

500

大韩帝国旧照,日军进驻

一、中华文化圈中的一员

先秦时代的“中国”,其实主要指中原即如今的河南一带,当时的人们将“中国”周边的族群与政权称之为“四夷”。无论对周边的族群有着怎样的称呼,至少可以证明一点,即中国人打先秦时代就开始了对周边民族的观察。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原先的“四夷”居住区域也逐渐被纳入到中国版图当中,但中国人对周边民族的观察始终没有停止,而其中又以朝鲜半岛最为主要。

作为中华文明圈中的重要一员,朝鲜半岛上的历代政权受中国的影响要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加深刻。而中国在观察自己的这位“小兄弟”的同时,也时常会以其作为观察自身的一面镜子。跨入近代之后,朝鲜半岛成为崛起中的日本最觊觎的对象,在数十年的中日交锋之中,大清最终因在甲午战争中全面落败,从而被迫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掌控。1897年,朝鲜高宗自立为帝,并建国“大韩帝国”,1910年被日本吞并,可以说无论是朝鲜亦或是“大韩帝国”,中国在一步步失去对其掌控力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对朝鲜的固有认知。

500

甲午海战

二、批评大于哀痛:朝鲜灭亡后的中国声音

早在甲午海战尚未开始前,清政府已经认识到朝鲜正处在紧要关头,若不设法救援,朝鲜迟早会被日本或俄国吞并。此时的大清对东亚格局尚有一定的掌控力与话语权,但这一切在甲午海战之后全然丧失,中国只得看着自己的附属国一步步被日本吞灭。按常理来讲,作为东亚秩序的掌控者和朝鲜的“上国”,看到朝鲜被吞并后,中国应该表现出“兔死狐悲”的伤感。但奇怪的是,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上至朝廷,下至民众,竟没有一点震惊与意外的感觉。

500

日本吞并朝鲜

那么为什么彼时的中国人,不但不为朝鲜的灭亡而悲伤,反而习以为常呢?这还要从当时的社会思潮说起。众所周知,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将其中文名定为《天演论》,中国人妇孺皆知的那句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从这本书来的。可以说严复是有意将进化论引进人类社会领域,目的就是激发中国人变革的决心,但严复可以产出思想,却无法控制进化思想在社会上的流传。正是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中国人尽管对自身的屈辱遭遇愤懑不平,但却在长时间的被打压环境下“默认”了这一规则,进而下意识地认为朝鲜的灭亡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是“物竞天择”的表现。

500

严复

当时的国人不但很少有人对朝鲜的遭遇表示同情,甚至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开始寻找朝鲜存在的种种缺点,进而将其解释为朝鲜灭亡的内在原因。而在诸多的批评声音当中,最多的一点即是批评朝鲜太过于依赖外国势力,进而丢掉了自主性,被日本吞掉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朝鲜的这一批评甚至在其灭亡十数年后,依旧被当时的学者反复提及。其他的批评还有诸如朝鲜人不爱国、朝鲜政府左右逢源等等,总而言之,在朝鲜被日本以武力强势吞并之后,中国人没有将悲剧的发动者日本作为批判的主体,反而将被害的韩国作为批判的主要对象,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今人看来也是十分不合常识的。

500

社会达尔文主义

三、朝鲜灭亡与中国“自省”

正如上文所讲,1910年朝鲜灭亡后,中国国内反而开始了一轮轮对朝鲜自身的批评,其实这一点也遭到了一些持有不同观点的中国人的反驳,例如戴季陶便认为中国朝野上下对朝鲜灭亡一事未免太过“理性”,甚至理性到冷淡“无情”的地步。其实并不能说中国人不恨日本,相反,作为遭受西方侵略最为深重的东方国家,中国比朝鲜承受的苦难要更多,对西方与日本的反抗也更加激烈。但在长时间以来西方文明的高压之下,中国人会对自身的文明产生怀疑甚至是失望。

500

戴季陶

在对自身文化产生失望感的同时,中国文明中本身便存在的“自省”思想开始浮现,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的一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国人很自然地会认为朝鲜的灭亡归根结底是其自身“不争气”所致,而非外来者日本的侵略。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社会中,不能指望列强的“慈悲”,相反要想取得独立自主,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但在当时的社会当中,朝鲜非但没有依赖自身努力,反而先是依赖中国,后依赖西方国家,甚至朝鲜政府还想要依赖敌人日本,这完全是错误的做法,也是深受西方国家压迫下的中国人所无法接受的事情。

500

影视剧中的朝鲜国

严格来讲,当时的中国人对朝鲜的态度,其实反映了中国人“自相矛盾”的一种悖论,中国人既然反对西方对自身的侵略,就应该否定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但在长时间的西方高压下,加之中国本身便具有“自省”思想,又使得中国人不自觉地会对自身感到失望,对朝鲜灭亡一事同样如此。中国人难道不知道日本是最大的敌人吗,当然知道,但这又有什么用呢,与其去批判不可能改变的敌人,不如通过“批判”朝鲜自身,实际就是批判中国自己,来唤起民众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绝处逢生。

500

求人不如求己

文史君说

自省精神是中国人所具有的十分美好的品质。近代中国以朝鲜的存亡为镜子,虽然在朝鲜灭亡后对其百般批判,但落脚点其实还是在中国自身。在民族落后与挨打的危难时刻,指望敌人的仁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唯有自身的努力才是挣脱枷锁的唯一办法。在今天中国的网络语境中,“自省”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语义的转型或许自有其背景,但回归本意来看,反观自照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吧。

参考文献

俞旦初:《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亡国史鉴”初考》,《世界历史》1984年第1期。

王元周:《认识他者与反观自我: 近代中国人的韩国认识》,《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点击「浩然文史」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