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国神话故事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望帝啼鹃是什么动物 古蜀国神话故事之

古蜀国神话故事之

2023-11-21 1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望帝化鹃

今天要讲的故事和一种叫杜鹃的鸟有关,传说它是蜀国的一位皇帝变成的。每到早春二月,杜鹃鸟都在山中呼唤着“布谷,布谷”,催促百姓下田播种。因此人们又称杜鹃鸟为布谷鸟。

最早见于晋·张华注引汉·李膺《蜀志》: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其后,陈陈相因,散见于历代的志书,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援引曰:“人言此鸟,啼至血出乃止。”

相传上古时代,蜀地有一位很贤明的部落首领,名叫杜宇,他领导臣民走出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深受百姓爱戴,人们尊称他为望帝———寄托了百姓对他的殷殷期望。当时,与巴蜀东邻的荆州,有个叫鳖灵的人,因犯法被判了死刑,他不甘束手待毙,便连夜越狱逃亡,驾着一叶小舟,沿长江溯流而上。到了蜀国,便去拜见望帝。望帝见他谈吐不凡,颇有一番治世壮志,确实是个人才,便任命他为蜀国宰相。鳖灵一上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蜀地因之成了天府之国。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过了几年,四川盆地气候变暖,酷热异常。蜀国都城西北的玉垒山上积雪消融,洪水泛滥,大部分地区成了水乡泽国,许多人流离失所。鳖灵带领数万名民工,叩石垦壤,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植树造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水患,让蜀地百姓重建家园。

当鳖灵凯旋都城时,望帝亲自出郭迎接,并设宴为他庆功。这时望帝决心禅让帝位,但又怕鳖灵不肯接受,便乘夜悄悄离开宫殿,隐居到西山修道去了。临行前,望帝留下一道命令,遍告天下,把帝位让给鳖灵,新君帝号开明氏,希望百姓服从新主领导,不要以他为念。不料这鳖灵原是江湖的混混,劣根性未改,入主蜀宫后,一阔脸就变,骄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国库,于是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消息传到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郁郁病故。

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但是,他至死没有忘记他的人民,每到早春二月,他都在山中呼唤着“布谷———布谷”,催促百姓下田播种。因此人们又称杜鹃鸟为布谷鸟。后人遂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用“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指杜鹃鸟;用“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常用以描写哀怨、凄凉或思归的心情。“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常见再拜,重是古帝魂。”(杜甫《杜鹃》诗)自晋以降,历代诗词曲赋用此典者不可胜计。

也有一说,说是杜鹃的叫声似乎是“不如归去”,于是杜鹃也叫“不如归”。

以上传说,在李白的《蜀道难》诗歌中有所反映: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