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公开课|向浩:《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点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犬牙的人有什么特点 名师公开课|向浩:《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点评

名师公开课|向浩:《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点评

2023-10-23 2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花果山(大声地微笑回答)

师:还要自豪点!第二个问题:咱们连云港最有名的洞叫什么洞?

生:水帘洞(大声、自豪)

师:不错!那么咱们连云港最有名的人是谁呢?

生:孙——悟——空(笑)

师:在我的心中啊,最有名的是——咱们七(七)班的同学,你看今天这么多老师来看大家如何学语文!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唐代的名人!他的名字叫柳宗元。(出示柳宗元图片)

师:看到柳宗元,觉得他怎么样?(请一生回答)

生1:非常有诗意!

师:非常有诗意!有气质是吧!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啊!前一段时间我在上网的时候通过百度搜索了一下“柳宗元”三个字,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表格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屏幕显示柳宗元简历)

师:《永州八记》文笔优美,引人入胜!咱们今天就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小石潭记》!(师写课题“小石潭记”)

初读课文

师:前几天,咱们预习了这篇课文,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主要是想听听大家能否将字音、节奏读准。今天读书我们换一种方式,由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你想读哪一段你就站起来读哪一段,因为我相信咱们连云港的同学是有这一份魄力和胆识的。第一段,谁来读?

生2:朗诵第一段。

师:我很喜欢你读书的那个语调,有点拖曳感。如果把逗号和句号读得更明显一些,效果就会更好。了不起!很好。第二段,谁来读?

生3:朗诵第二、三段。

师:这位同学很好啊。声音更响亮点会更好些。注音和节奏基本上是准确的。其岸势 / 犬牙差互,再读一下。

生3:其岸势 / 犬牙差互

师:非常好!请坐!第四段,谁来?

生4:朗诵第四段

师:你读书吐字非常清晰。字音和节奏也非常准确。最后一段,谁来?(环顾四周,边走边说)我随便点一位,好吗?(走到一女生前)来,你来,好吗?

生5:朗诵最后一段

师:你读得这么好,为什么不举手呢?幸好被我发现了,不然太可惜了,是吧?读得不错。同学们的读音和节奏都非常准确,说明我们预习得非常到位。(学生鼓掌)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柳宗元在写《小石潭记》的时候,重点给我们描述了小石潭以及小石潭周围的哪一些景物呢?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生6:柳宗元重点描写了小石潭的水,石、游鱼和周围的树木等景物。

师:我记住了你说话的内容,(一边复述一边画图板书)水、还有石,还有小石潭中的鱼,还有小石潭岸边的树,对吧?还有吗?

生6:没有了。

师:请坐,很好。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谁来?(环顾四周)你来。

生7:还有山。

师:小石潭周围的山是吧。嗯,请坐。还有吗?(板书:画山)大家看一看,还写了小石潭西南的什么景物?发现没有?

生8:有小溪。

师:还写了小石潭西南的小溪。(板书:画小溪)写完小溪后他马上顺带着写了小溪的什么?

生8:写了小溪的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师:岸。很好。坐下。

(板书:画岸)

师:大家再仔细看一看文章,还没有进入小石潭的时候他看到了小石潭的什么?诶,你的眼神告诉我你发现了。

生9:竹子算不算呀?

师:当然算,怎么会不算呢!(板书:画竹)还写了小石潭的竹。还有吗?来,你说。

生10:还有水声。

师:水声也是写水,对吧。实际上,他在最后的时候还写了小石潭周围的环境。

(板书:环境)

初探“词之意”

师:同学们,小石潭的这一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告诉我?如果你们能够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告诉我的话那就太好了。(微笑)下面呢,就请大家看书,在文章中找出凡是能够描写这些景物的语句来,然后同桌之间可以讨论思考一下: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开始。

(生看书,讨论思考,师巡视指导)

师:好。谁第一个来说一说?来,你来。你想概括什么景物的特点呢?

生11:我想概括的是水声的特点。

师:水有什么特点呢?

生11:书上就给了一个词:如鸣佩环,把它概括一下就是“清脆悦耳”。

师:这个词语非常好。清脆悦耳,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该生朗读)

师: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1:就是隔着竹子,我就听到了水声,像玉环相撞的声音一样,我心里很开心。

师:说得非常好。水声清脆悦耳。好,那么其它景物还有什么特点呢?谁继续来说一说?好,你来。

生12:小溪是斗折蛇行的!

师:小溪是吧。小溪有什么特点呢?

生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师:我很喜欢你这种读书方法,善于借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你是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1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师:“斗”,什么意思?

生12:像北斗星那样!

师: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呢?

生12: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师:很聪明,一下就学会了。好,这句话的意思给大家说一下!潭西南而望……

生12:潭西南而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蜿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

师:潭西南而望,应该理解为——向潭的西南——

生12:望去!

师: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好,请坐。刚才这位同学概括了小溪的特点是斗折蛇形,明灭可见。巧借了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非常好!那么,还有其它景物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一说?

生13:我想说的景物是:小石潭旁边的青树。文中的话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如果用我的话来说是青翠欲滴,藤萝摇曳。

师:再说一下最后两个词语!

生13:青翠欲滴,藤萝摇曳。

师:这个词语美不美?

(生齐点头)

师:非常美,你把这句话的意思给大家说一下。

生13: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扬。

师:藤wàn(蔓),在文中读青树翠(màn)蔓,当它跟“藤”连在一起的时候,我翻过词典,读“wàn”,变化一下,好吗?多音字。——说得特别好,特别是两个词语,非常优美。那么我们看一看,除了小溪、水声、以及树,还有其它景物有什么特点呢,比如石、鱼、岸、环境等等,谁来说一说?

生14:池底的石头是多姿多态的。

师:多姿多态。挺好的。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生14:从排比句“为池、为屿、为堪、为岩”。

师: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4:像池一样、像屿一样、像堪一样、像岩一样!

师:前面那几句话你懂吗?“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生14:有一点不明白。

师:没关系。你说到哪个地方不明白我告诉你。

生14:我先翻译一下:潭底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卷石底以出,这句话不明白!

师:咱们学文言文可以借助注解知道吗?看注解。

生14: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师:明白了吗?借助注解,读文言文你就会读懂!——后面一句话我告诉你:这个池、屿、嵁、岩、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些特定名词,可以不翻译,什么意思呢?就是成为池、屿、嵁、岩等形状。明白了吗?谢谢你,请坐。

(师走到黑板前,指着“石”板书)

师:这个同学概括出了池的特点是多姿多态,还有没有其它可以形容池的词语啊!例如——

生15:千姿百态,怪石嶙峋!

师:你太厉害了。你词汇怎么这么丰富啊。好,我们再看一看小溪的岸有什么特点?

生16:小溪的岸是参差不齐的。

师:参差不齐是吧?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16:从“其岸势犬牙差互”看出来!

师:我问你一个词语的意思好吗?

生16:好。

师:“犬牙”什么意思?

生16:像狗的牙齿一样!

(向全体同学)

师:你们记清楚了吗?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像狗的牙齿一样。听明白了吗?你把这句话的意思跟大家说一下。

生16: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

师:谁啊?向老师吗?

(同学们笑)

师:对,前面的主语要加进去,它的岸势。再说一遍。

生16:它的岸势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

师:非常好,请坐。(指着黑板)——那么小石潭的鱼有什么特点?鱼,谁来说一说?

生17:文中其实没有怎么描述鱼,要是我就是想说这个鱼特别调皮!

师:特别调皮?

生17:是,因为他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像跟游者在玩那样。

师: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跟大家说一下么?

生17:(不情愿)还要翻译啊?

师:(老师笑)咱们先说一说它的意思,方便理解嘛。好不好?说一下吧。

生17:它一点也不动,呆呆的样子,忽然就向远方游过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又敏捷!

师:一定要说,你看一看,前面你说不知道借助注解,你现在说知道借助注解了,这是一个收获哦!

(该生不住点头)

师:请坐,很好啊!写出了鱼的调皮,如果用一个四字词,你再说一下!

生17:如果用四字词的话,调皮的近义词就是——顽皮可爱!

师:很好啊!顽皮可爱,活泼可爱,都可以!(指向黑板)同学们,小石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生18举手)

生18:可以用文中的三个词来描述,第一个词是“寂寥无人”,第二个词是“凄神寒骨”,第三个词是“悄创幽邃”。

师:你明白这三个词的意思吗?

生18:哦,明白。

师:给大家说一下。

生18:“寂寥无人”的意思就是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凄神寒骨”的意思就是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悄创幽邃”就是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师:我想请问你,“凄神寒骨”的“凄”是什么意思?

生18:“凄”就是凄凉的意思。

师:我告诉大家,这个地方非常特殊,它的意思是“使……感到凄凉”,记住了吗?“寒”呢?

生18:使……感到寒冷!

师:你瞧多么聪明的孩子,一学就会! “使……感到寒气透骨”,太了不起了,请坐!咱们来看一看,“竹”呢,文中写竹的地方好像不多哦!如果你能概括出它的特点来的话,那你就是最聪明的孩子了!——诶,那位女同学!来!

生19:我觉得“竹”的特点就是密密麻麻,枝繁叶茂!我从“伐竹取道”看出来,说明竹子长得密密麻麻,如果不把竹子砍伐的话,就没法通过了!

师:这是一位思维非常缜密的孩子,考虑问题非常细致。——“密密麻麻”我好像不大认同,一般颗状或点状的用“密密麻麻”,但是后面的“茂茂密密”,可不可以?可以吧!茂密,挺好!——刚才很多同学概括了这些景物的特点(指着板书),我觉得咱们还没有把“水”的特点概括尽,刚才我们只是概括了水的清脆悦耳——水声!那么水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生20:清澈见底。

师:清澈见底,声音大一点,让全体同学都听得见!

(生大声重复)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20:水尤清冽。

师:“水尤清冽”,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生20:水格外的清澈。

师:非常好!其实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来,但是要动脑筋。

生21: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里也可以看出来。

师:为什么呢?

生21:正面是描写鱼的自由自在,侧面却是表现了水的清澈透明。

师: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全场笑)这属于什么描写!

生21:属于侧面描写。

师: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啊!(全场再笑)请坐!大家记下来——侧面描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写法。刚才呢,咱们一起讨论了小石潭这些景物的特点,而且我们一起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语,今天我们收获不小哦!

再探“文之味”、“人之情”、“意之韵”

师:柳宗元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风光旖旎、非常迷人的小石潭,那么柳宗元在游历这个小石潭的时候,他的心情有没有发生变化啊?

(生22点头)

师:你说吧,我看你头点得最厉害!

生22:柳宗元一开始的时候,我猜想心情可能是低落的,然后看到如此美景,心情又欢快起来了,可是到最后的时候又不开心了。

师:还没有进入小石潭的时候心情可能是失落的,进入小石潭的时候心情可能是快乐的,最后心情又是忧伤的!好!我把你这几个关键词记下来!请坐!

(板书:忧——乐——忧)

师:那么文中哪一些地方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心情是快乐的呢?在这些语句里面你认为哪一句话写得最精彩。——你们都考虑好了?谁来说一说?——这样吧,你们在文章中先找出来,咱们不着急,先找出来,把文章读一读,再在文中划出来,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再讨论,好不好?好!开始!

(生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好!大家停下来!刚才我问了几位同学都说考虑好了!我可不可以跟大家先交流一下我的想法。可不可以?

(生齐声说“可以”)

师:(显示屏幕)

我在读文章的时候啊,我觉得这个句子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心情是快乐的——水尤清冽,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句子,它主要是写出了水的干净澄澈,见到这样的水,我们人都有一种心情非常空澈、宁静的感觉。你们说呢!你说见到这样的水谁的心情不好呢!是吧!我最欣赏这句话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呢,它在写法上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写法。这里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心情是快乐的,但是我们读了这句话以后,明显发现他的心情是快乐的。第二个呢,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个字——尤,“尤”就是“尤其,特别”的意思,水特别清澈,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明显能感觉得到作者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他因为惊喜而流露出来的对水的赞美之情。你们说呢!最重要的是,我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啊,我会油然联想到我曾经在其它的文言作品里面我见过的一些关于描写水的语句,比如: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不禁自己吟诵起来了——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我希望大家啊也带着这种读书的方法来读其它能够体现柳宗元心情快乐的句子,好吗?

(板书:赏析——联想——朗读)

师:谁第一个来?

(生23举手)

师:好,你来!

生23:我找的是第二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为什么这句话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心情愉快?

生23:最后一句话说“似与游者相乐。”好像与游客们互相在游玩一样,如果柳宗元不是开心的话,他就不会想到鱼儿在跟我玩,而如果伤心的话,他就会说鱼儿都跟我一样心情特别低落,都为我排忧解难的,游来游去,很伤心的样子。

师:我很喜欢你这种联想方式。首先我要打断你一下,你刚才说不是写他心情快乐,柳宗元是其中的游人之一吗?

生23:是的。

师:似与游者相乐?!

(该生连忙摆手)

生23:他如果是游者的话他应该就说和我一起玩,应该是说他看着别的游者。

师:(呵呵笑)很好,老师想请问,“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个鱼游戏的场景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见过?

生23:(想了一下)家里的金鱼。

师:家里的鲫鱼还是金鱼?

生23:金鱼。

师:给大家描绘一下,家里的金鱼是怎样“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

生23:我们家有个大大的鱼缸,长方体的,水特别深,我在看电视的时候,鱼就靠在玻璃壁上,就呆呆地看着我,我想鱼看着我,我就过去跟他玩玩呗,我走过去的时候,鱼就怕我,就跑进假山里的水草中,就不见了!

师:跑了!大家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吗?有没有发现唐代的鱼跟今天的鱼一样活泼可爱啊!(呵呵笑)如果让来读这句话的话怎样才能把那种活泼可爱的感觉读出来。试一下!

生23:(朗读)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师:我发现你读的时候有点变化,“佁然不动”读得慢一点,“俶尔远逝”读得快一点,为什么这样处理啊?

生23:因为“佁然不动”要是读得很快就没有那种静的感觉,后面要快一些。

师:那也就是这个地方用了什么样的特殊写法?

生23:动静结合。

师:真聪明的孩子!请坐!——文章是慢慢品出来的,同学们说是不是啊?——还有哪句话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心情是快乐的?——你的眼睛在看着我,把话筒给他!

生2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心乐之”这三个字体会出来的。

师:从“心乐之”体会出来,他直接告诉你了是吧!心情非常愉快!那么在这几句话里面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

生24:“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师:最精彩的一个词语呢?

生24:如鸣佩环。

师:为什么?

生24: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觉得描写特别美。

师:描写特别美,写出了水声的什么感觉,我们佩环是由什么材质做的?

生24:玉。

师:玉是不是!玉撞击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将话筒转向 生25)

生25:清脆、空灵、悦耳。

师:再说一个形容词!

(生25想了想,面有难色)

师:三个足矣!清脆、空灵、悦耳的感觉,所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好!

(转向 生24)

师:里面用了一种修辞你发现了没有?

生24:是……

师:如鸣佩环是什么修辞?

生26:(抢着说)比喻!

师:(对 生24)他帮助你答出来了,没关系!呆会儿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要重读,你这种快乐的感觉才会出来,不信你试一下!——隔篁竹……开始——

生24:(朗读)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师:还不够,再来一遍!(师范读)如鸣 / 佩环,心 / 乐之!——隔篁竹……再来——

生24:(再次朗读)隔 / 篁竹,闻 / 水声,如鸣 / 佩环,心 / 乐之!

师:有点变化了!咱们一起来试一下!——闻 / 水声……预备起——

(生齐朗读)

师:很好!有这种感觉了!——还有吗?还有没有哪个地方?你来说!

生27:我想说的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我觉得这里描写了一幅百许头鱼在潭中悠然自游、身手敏捷鱼戏图,巧妙地写出了鱼儿在潭中欢快自由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此潭此景,使作者的心情格外的愉悦!

师:你把她的进行了补充,说得更加丰富一些!很好!请坐!刚才这位同学在说“如鸣佩环”的时候我有一种不同的见解,我可以说一下吗?我觉得这个地方不仅仅写出了水声的清脆,还写出了石头的怪异!你想象一下:如果水流在大理石上面或者很笨重的石头上面,它能发出“如鸣佩环”的声音吗?我想应该是流在那些有沟壑、有空穴的石头上面才会产生那种音箱般的感觉。你们说呢?所以我说柳宗元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实在在太奇巧了!既写了水也写了石头,你们能联想到哪些同样是描写水声的的诗句吗?(生作思考状)我推荐一句给你们——“泉水击石,泠泠作响。”(生摇头)没有学过?没关系!下课以后,我写在黑板上,你们把它抄下来,好不好?

(生齐声说“好”)

师:同学们!大自然的功力太伟大了,我此时此刻想到了美国诗人爱默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但若你的心和自然一起跳动!一切便呈现出来, 每一种形式里潜藏的精神都呼唤着同类精神的回应!”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都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回应,来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柳宗元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大家今后在你心情非常郁闷的时候不妨也走进大自然中去!——那么文中最能体现柳宗元心情郁闷的句子在哪里呢?——谁没有回答问题的请举手!(微笑寻找)你来说一说好吗?

生28:“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创幽邃。”

师:这个句子不用解释大家都能感觉到心情非常凄凉是不是?我问你,你认为这几个句子里面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个词语?

生28:应该是“悄创幽邃”。

师:为什么?

生28:它的意思是“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师:因为他直接给大家讲出了环境的气氛的感觉是吧,请坐!——有没有认为其它词语写得比较美的?

生29:老师,我想赏析的是这一整句话。“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你认为哪一个词语写得最精彩?

生29:我喜欢“凄神寒骨”。

师:“凄神寒骨”!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组词游戏好吗?“凄”,给它组词——你们说——

生30:凄凉!

生31:凄美!

生32:凄清!

师:凄惨!如果“凄”比较难一点的话,“寒”呢?给“寒”组个词语!“寒风”——

生33:寒冷!

生34:寒气!

师:“寒风萧萧”,“寒风凛冽”,“寒蝉凄切”!还有我们小学学过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咱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那么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不想你说,我想请大家用肢体语言告诉我读到“寒”和“凄”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刚才明显感觉这个男同学(作寒冷抖动状)——这种感觉——全身抖动!我们来一起体验下“寒”的感觉,用肢体语言告诉我!齐——

(生齐作寒冷抖动状)

师:呆会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这种感觉来!(向 生29)你先给大家试一下好吗?就读这三个词语:“寂寥无人……”开始——

生29:寂寥 / 无人,凄神 / 寒骨,悄怆 / 幽邃——

师:我特别喜欢她的语速,特别是读“凄神寒骨”时的语速,我还希望你带点抖动的声音。再试一下,没关系,进入情境。开始——

生29:寂——寥 / 无人,凄神 / 寒——骨,悄怆 / 幽邃——

师:很好!请坐!柳宗元刚开始的时候心情是快乐的,到后来呢心情又复归于忧伤。快乐是短暂的,忧伤是长久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柳宗元的介绍。

(屏幕显示“关于柳宗元”)

师:请大家默读。

(生默读)

师:看完了吧,咱们停下来,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柳宗元跟我们眼前的小石潭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啊?你来说!

生35:作者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是说小潭没有被发现前,一般人也见不到它。就像柳宗元一样有很大的抱负但终不为人所识,人们都不知道、不了解、也不想去重用他。

师:我很喜欢你这种思维方式,对自己不是很肯定的地方进行一种猜测、猜想。很多真理都是通过猜想出来的。有这种猜想思维我觉得你很了不起!谁继续来猜想?

生36:我觉得小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潭水清澈见底。就像柳宗元两袖清风的精神品质、满腹经文的精神品质。

师:“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他的理想和愿望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余音绕梁

师:我在读《小石潭记》的时候啊,那天晚上我睡不着觉,我就连夜爬起来,我填了一首词,我想推荐给大家,一起来看下好不好?

(师出示《江城子•读〈小石潭记〉有感》,音乐响起)

师:(朗诵)江城子•读《小石潭记》有感,作者:向浩。

报国为民改革忙

奸人起,埋忠良

贬谪永州

十年愁断肠

纵然闲情又逸趣

钓江雪,孤独伤

忽逢小潭悦心房

流水清,游鱼畅

岸似犬牙

乱石写文章

虽有快意跃然起

离别时

又凄凉

(全场鼓掌)

师:一句话,大家今后有独到感受的时候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记下来,谢谢大家!(鞠躬)

(在掌声中结束本课)

(此课例在2010年全国第二届“中语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专家点评

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很会上课的老师,很有智慧!

《小石潭记》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老师讲解这些景物及景物特点时,又及时把字词的教学跟内容的理解紧密结合起来。有些地方,比如讲小溪“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老师就问了,“斗”什么意思?“蛇”什么意思?词义和活用、用法都讲得非常清楚。许多地方的概括,概括得好。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智慧,就是他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他做得非常好。

然后,研究柳宗元的心理特点。——体式的问题,散文。大家还记得王荣生教授谈的体式的问题吧,很重要!——不是光写写小石潭呀,作者是借小石潭来写自己的心情。老师适当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把这个变化的线索给提取出来。那么在鉴赏语句的过程当中,老师不仅做了样子,老师告诉你,你把这个句子读出来,然后引起什么联想。特别是讲到“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你们家里鱼缸里的金鱼是什么样啊?学生描述了一下。这样一联系,学生对文中的情景、对鱼的样子一下子拉近了。所以,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写法上的特点,学生立即说“是动静结合”。“佁然不动”是静的,“俶尔远逝”,是非常快的。

另外,比如讲到“凄神寒骨”,这个“凄”和“寒”,除了理解之外,老师问这个“寒”什么感觉,老师要求用肢体语言表现一下。这是唤起学生的体验,有这个和没这个不一样。这些都讲完了,老师又问:柳宗元和小石潭有怎样的关系?柳宗元借小石潭抒发了什么样的心情?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

(根据苏立康教授现场评课实录整理)

向浩

深圳市龙华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全国“三新”作文研讨会副秘书长,深圳市“黄厚江工作室”主持人,全国第二届“中语杯”赛课第一名获得者,曾获深圳市“我最喜爱的老师”奖,第六届全国“语通杯”教改新星。曾在《高中语文教与学》《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发表论文等50多篇。在全国各地讲课讲座40余场,曾被原中语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誉为“很会讲课的老师”。

(本文来源于《水先生的语文生活》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