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与艺术复活化石里的恐龙(组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没有恐龙的知识点书 用科学与艺术复活化石里的恐龙(组图)

用科学与艺术复活化石里的恐龙(组图)

2024-07-06 19: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赵闯杨杨复原霸王龙的骨骼复原霸王龙的肌肉霸王龙精确复原后的神态赵闯21岁时的作品登上《自然》杂志封面  文/江哲

  赵闯位于望京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他最新完成的一幅关于恐龙的油画:夕阳向海面投射出金黄色的光芒,海风吹起阵阵波澜,一只始祖鸟(以前的研究认为始祖鸟是最原始的鸟类,但后来研究发现它是一种恐龙)站在海边,望着不远处的岛屿,展开翅膀,正欲乘风飞去。

  第一次看到赵闯作品的人都会深感震撼,画中的恐龙,每一块肌肉、每一根骨头、每一寸皮肤都纤毫毕见,细节真实到让人咋舌,仿佛那画中的“巨兽”轻轻一跃就能从一亿年前“穿越”到今天的现实中。一个疑问也随之产生:这些恐龙的形象是赵闯自己想象出来的吗?

  事实上,赵闯所画的每一个恐龙,都有着严格的科学依据,是在出土的恐龙化石基础上,根据古生物文献资料及学术研究成果,通过艺术手段,逐一复原出恐龙的骨骼构架、肌肉纹理,最后根据它的生活习性,复原出它的皮肤、毛发等细节。

  赵闯指着自己最新的画作说道:“通过化石分析,这种恐龙经常在海边活动,它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又飞不了太远,它只能在傍晚或日出时乘着海风,在离得很近的岛屿之间徘徊。”他用语精准,没有艺术家的随性做派,“你是科学艺术家”,当我脱口而出时,赵闯笑笑,不置可否。

  1

  21岁画作登上《自然》封面

  赵闯可谓年少成名,21岁时他的远古生物复原画就登上英国《自然》杂志封面。如今的赵闯是国内外为数不多的恐龙复原专家之一。而这一切的起点,还要追溯到他小时父亲的一个无心之举。

  1986年,赵闯生于沈阳一个铁道职工家庭,理所当然,少年赵闯最开始迷恋的是火车头。小学二年级时,父亲给他买了一套图文并茂的《十万个为什么》,无非是想让儿子增长点科学知识,没想这本书却改变了赵闯的人生方向。

  在《十万个为什么》的“生物进化”章节,赵闯被一只霸王龙深深吸引住,“身长15米,体重6吨,生活在8800万年前,是世界上出现过最厉害的动物。”过去了那么多年,赵闯仍记得霸王龙图片旁边的文字描述。

  这段文字像一团火在赵闯心中燃烧起来,“你知道老妖怪不稀奇,但有一天,你知道老妖怪是真的,这就不一样了。”从那之后,赵闯把火车头放一边,恐龙成了他的新宠。从小喜欢画画的他,开始画各种恐龙,沉醉在恐龙的世界里,不知疲惫。

  在如饥似渴地了解恐龙知识的同时,赵闯有了做一本恐龙书的想法。小学四年级开始,他搜集各种恐龙资料,终于在小学毕业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他自己手绘、手写的《中国的恐龙》。

  随着日渐长大,学业渐忙,赵闯画恐龙的时间不像小时候那么多了。有时候,他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忘记了恐龙,“好像是长大了,不该想小孩想的事了。”

  改变发生在赵闯上大学之后。赵闯在东北大学学习设计,那时候大家常在网络论坛上发表文字和图片,赵闯把以前画的恐龙也晒了出来,活灵活现的恐龙好评如潮。这时,他画恐龙的兴趣又被激活了。

  但这个时候再画恐龙,赵闯意识到不能像小时候那么简单和随意,比如画一只霸王龙,需要清楚地知道霸王龙的脚趾有几根骨节。他开始浏览专业机构网站,下载专业的论文,从图片到模型一点一点地研究。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弄清一个知识点,赵闯必须要去浏览英文网站。

  经过不断的积累,赵闯对恐龙以及相关的古生物知识了解也越来越多,绘制的恐龙图片在网上也越来越受关注。一天,赵闯收到一封邮件,是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汪筱林发给他的。汪筱林告诉他,有一个侏罗纪时期的小哺乳动物的化石需要复原,不知他有没有兴趣参加。

  科学家的论文插图,意味着要画的可能就是刚刚发现的新物种。这对赵闯来说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你能比其他人都提前知道最新发现的古生物物种,不给钱也要画啊。”他有些调侃地说。

  这是赵闯第一次根据化石来复原古生物形象,在科学家的专业指导下,经过反复修改,一块生硬的化石跃然纸上变成了“活生生”的动物。

  一个月后,汪筱林给还在东北大学读书的赵闯打电话,开口就说,“你喝酒庆祝去吧。”赵闯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随后他才知道,汪筱林的古生物研究文章发表在了英国《自然》杂志上,而赵闯画的复原图则被登在该期杂志的封面上。《自然》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科学杂志之一,那一年赵闯才21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