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讲演录:君子如何培育人才?这首诗给出了答案凤凰网国学大讲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关人才培养的诗句 诗经讲演录:君子如何培育人才?这首诗给出了答案凤凰网国学大讲堂

诗经讲演录:君子如何培育人才?这首诗给出了答案凤凰网国学大讲堂

2024-07-18 0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雅】

【原文】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译文】

茂盛的莪蒿,长在大山坡里。今见那位君子,和乐而有礼仪。

茂盛的莪蒿,长在水中陆地。今见那位君子,我心喜悦无比。

茂盛的莪蒿,长在那个山包。今见那位君子,赐我不少贝宝。

漂漂杨木舟船,载物出没波颠。今见那位君子,终于使我心安。

【解说】

先解释几个字词:

1.“菁”,音晶,“菁菁”,茂盛的样子。

2.“莪”,即莪蒿,嫩茎是美味的食材,这里比喻人才。

3.“阿”,指丘陵。

4.“沚”,指水中小块陆地。

5.“锡”,赐的假借字。

6.“朋”,古以贝为货币,双贝为朋。“百朋”,泛言很多财物。

7.“休”,是美、安的意思。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首诗的篇名。《诗经》中《蓼莪》一诗开头说“蓼蓼者莪”,而此诗开头说“菁菁者莪”,两者句式是一样的。可前者的篇名就两个字:“蓼莪。”后者的篇名却是四个字:“菁菁者莪。”我们看到在《孔子诗论》中这两个名称已经固定化了。这说明古人为《诗经》各篇确定名称时,并没有一个严格的体例,只是遵循一种习惯而已。

《菁菁者莪》是一首什么性质的诗呢?《孔子诗论》说:“《菁菁者莪》,则以人益也。”是说此诗讲的是受恩惠、好处于人,并没有具体讲所受的恩惠、好处是什么。或许是指诗中所说的“锡我百朋”,得到巨额财富的赏赐。

而汉代的《毛诗序》则说:“《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认为这是一首歌颂君子长育人才的诗。君子长育人才,就像那大山坡地或水中陆地养育着微小的莪蒿;又像那杨木舟船承载着货物,出没于波涛之中。君子有这样好的德行,当然天下为之喜乐了。按传统说法,这首诗是写周天子行礼视察于辟雍(最高学府),士子歌此诗以颂之。

朱熹解释此诗,不从《毛诗序》之说,而自立新说,认为是“燕饮宾客之诗”。后来他作《白鹿洞赋》,其中有“乐《菁莪》之长育”的句子,仍是沿袭《毛诗序》的说法。学生问他为什么前后矛盾。他回答说:“旧说亦不可废。”这是说朱熹后来又肯定了《毛诗序》的看法,将《菁菁者莪》视为培养人才的诗。综观古人解此诗,是以遵《毛诗序》为主的。

下面,我们举几条历史掌故,看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和运用此诗的。据《左传》记载:在鲁文公二年之时,晋国作为盟主对鲁国不来朝觐表示不满。鲁国国君于是来到晋国,晋国的国君却摆架子不肯亲自接待他,派卿大夫一级的阳处父去与他修订盟书。国与国的外交关系,古今中外有一个共通的原则,就是对等外交。晋国的这个做法无疑是在羞辱鲁国国君。所以第二年鲁文公又来到晋国,要求改盟,即改变为国君与国君之间的盟书。晋国国君知道以前自己做得太过分,于是主动降低姿态来示好。

他是怎么降低姿态的呢?他主动赋诗,所赋之诗便是《菁菁者莪》,我们知道,这是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表示感谢对方礼遇和恩惠的诗。晋国是大国,又是盟主,晋国国君赋《菁菁者莪》这首诗,地位倒过来了,将自己作为地位低的一方。见此情形,鲁国的庄叔赶紧拉着鲁文公降下台阶,然后向晋国国君施礼,并说:小国是受命于大国的,我们岂敢对礼仪不谨慎呢。君侯您这样赏脸,用这样的大礼来接待我们,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小国的快乐,是大国的恩典啊。当然,晋国的国君也不能坐在那里接受对方的拜揖啊,他也走下来辞谢,然后一同登堂,双方对拜成礼。

你看,赋了一首《菁菁者莪》,一场外交的冲突就化解掉了。从这个故事看,那时人所理解的《菁菁者莪》,主要是以礼仪待人、以恩惠加于人的意思,并没有“长育人才”的意思。这个看法与《孔子诗论》是暗合的。

但在《毛诗序》之后,学者受其影响,则开始从“长育人才”的角度来理解此诗了。比如东汉末年的徐幹著《中论》,其中说:“大胥掌学士之版,春入学舍,采合万舞。秋班学合声,讽诵讲习,不解于时。故《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既修其质,且加其文,文质著然后体全。”这就将《菁菁者莪》一诗与人才教育联系起来看了。

后世援引《菁菁者莪》的最有名的文章要属韩愈的《上宰相书》了。韩愈二十四岁进士及第,按照唐代律令,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连考三次,均告失败。

所以他就写了这封《上宰相书》,上书的开篇就讲《菁菁者莪》一诗,他说《菁菁者莪》这首诗,“莪”是微小的草,“阿”是大丘陵,君子作育人才,就像大丘陵上长育小草一样,能使之菁菁然而盛。君子不仅作育人才,还给他官爵,给他厚禄和名誉。君子对于人才,就像杨木之船载物一样,无论沉浮都承载他。那么天下谁能长育人才,并且给他爵禄呢,当然是君主和宰相了。尊敬的宰相大人啊,我今年二十八岁了,考了好几年都没考上个一官半职。小子我不敢心存侥幸,将平常著文选录若干首呈上,辱赐观览,干黩尊严,伏地待罪,韩愈再拜。云云。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目的是向宰相要官做。我觉得韩愈这封《上宰相书》挺丢人的。挺好的一首《菁菁者莪》,到了韩愈那里,成了他跑官、要官的堂而皇之的理由。真是悲哀啊!

今人将此诗解成爱情诗,证据是此诗与《小雅·隰桑》不论章法、句式都非常相似,而《隰桑》是公认的描写男女爱悦的。认为此诗的第一章写女子在莪蒿茂盛的山坳里,邂逅了一位性格开朗活泼、仪态落落大方、举止从容潇洒的男子,两人一见钟情,在女子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震颤。第二章写两人又一次在水中沙洲上相遇,作者用一个“喜”字写怀春少女既惊又喜的微妙心理。第三章写两人见面的地点从绿荫覆盖的山坳、水光萦绕的小洲转到了阳光明媚的山丘上,暗示了两人关系的渐趋明朗化。“锡我百朋”一句,写女子见到爱人后不胜欣喜,高兴到胜过受赐百朋的程度。第四章笔锋一转,以“泛泛杨舟”起兴,象征两人在人生长河中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誓愿。不管生活有顺境,有逆境,只要时时有恋人相伴,女子永远觉得幸福。(转述习古堂诗经网所引伏俊连先生见解。)

《诗》无达诂,这种解释或也成理。不过,关于“锡我百朋”一句的解释却不能令人信服。因为这首诗四次提到“既见君子”,在它之后的四个句子,句式应该是一样的,都是“实话实说”。不能把“锡我百朋”当作形容句,把它解释成“高兴到胜过受赐百朋的程度”。从诗文看,“受赐百朋”如实不虚。果真如此,这个女子则是“财迷心窍”,有“傍大款”之嫌。然而我们要知道,古人的婚姻礼节中的“纳采”“纳币”,并不是男女双方私相授受的。有此破绽,故我们不采此说。

《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姜广辉、邱梦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5

原标题:小雅·菁菁者莪| 诗经讲演录㊳

来源:微信公众号“岳麓书院”(微信号hudayuelu)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