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笙:6个月被卖,成名后被强占,携子逃亡,活成一代传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新成名曲 骆玉笙:6个月被卖,成名后被强占,携子逃亡,活成一代传奇

骆玉笙:6个月被卖,成名后被强占,携子逃亡,活成一代传奇

2023-03-26 0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演疯了吗,这么老了,能唱出什么味儿?”当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拄着拐杖出现在30多人的西洋乐队面前时,年轻的乐手们一头雾水,连乐队指挥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然而,当老人高亢明亮地唱出“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了。

老太太就是骆玉笙,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

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被“老太太”铿锵有力地唱红了大江南北,京韵大鼓与流行歌曲的混搭,成为几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这首歌,既唱出了山河悲壮,也唱出了骆玉笙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01

1912年,6个月的骆玉笙,还没来得及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就被卖掉了。

养父骆彩武是一位变戏法演双簧的天津杂耍艺人。在养母眼里,花钱买来的女儿,理所应当是要做“摇钱树”的,于是,骆玉笙从会走路起,便走上了卖艺养家的悲惨之路。

也许,骆玉笙就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天才。4岁的她,竟然没有正常孩童的童音,反倒有个宽厚奇怪的“大嗓子”,成了养父母招揽生意的噱头。

养父当年的绝活,是在翻跟头间来个“巧变活人”,把小骆玉苼变出来,再让她唱一段京剧二黄。小骆玉笙的“大嗓子”唱得有声有色,台下观众一边鼓掌大喊“真是个小怪物”,一边给她发赏钱。

可小骆玉笙对钱还没有概念,她只捡小铜板,不拾大洋钱,因为小铜板可以买糖果。

可在养母眼里,这简直就是犯了天大的错误。她去捡小铜板,观众不是就只给小铜板了吗?骆玉笙欢天喜地地将小铜板交给养母,换来的是一顿毒打。

一言不合就挨打,对于童年的骆玉笙是家常便饭。

有一年冬天,骆玉笙踩着凳子去大缸里舀水,结果一不小心栽进缸里。水缸比她的人还高,她泡在冰冷的水里爬不出来,吓得嚎啕大哭。

好不容易终于被人救出了,闻风赶到的养母,气呼呼地把她扒了个精光:“你个死丫头,把皮袄都弄湿了!”瑟瑟发抖中,她又挨了一顿暴打。

骆玉笙的童年记忆里,除了登台唱戏就是挨打受气,充满了惊悸和恐惧。而这,只不过是她苦难人生的开始。

02

5岁那年,骆玉笙跟随养父辗转到汉口卖艺,当时的汉口军阀混战,但仍有许多名角从京津两地汇聚汉口,在混乱的战局中混口饭吃。“小摇钱树”骆玉笙,在这里跟着养父一场又一场地唱二黄。

骆玉笙回忆说,别人家的孩子是玩儿大的,而她是唱大的。

9岁时,养父让骆玉笙从师学京剧。天赋过人的骆玉笙,学什么像什么,也开始穿起特制的戏服粉墨登场了。她摇着翎毛扇扮演诸葛亮,惟妙惟肖地唱起了《空城计》,连同台演出的京剧名伶孟小冬,都忍不住为她叫起了好。

在汉口的日子,骆玉笙马不停蹄地演出,为养父母赚取了大把银子。当年的“小怪物”,也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8年后,迫于汉口政局的变化,养父母带着骆玉笙,仓皇离开汉口去了上海。

养父的好运气似乎在汉口已经用光了,到了上海后,养父一直是赋闲的状态。只出不进的日子,让养父赔光了所有的积蓄,连养母的首饰也卖了个精光,一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无奈之下,养父母带骆玉笙又辗转到了南京。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没钱的日子里,养父母的争吵不断升级,终于闹到分道扬镳。

十二岁的骆玉笙,被养母争到了手,从此开始了更为凄惨的人生。

贪婪的养母手上攥着一大把买来的女孩子,这些全都是她的“摇钱树”。

白天,姑娘们要登台演出赚钱,晚上,那些大小官僚恶棍们还会尾随到家里,继续行乐。

养母把他们视为财神爷,低三下四地谄媚,小心翼翼地伺候。他们不仅嬉闹着打麻将,烟雾缭绕之中,还对姑娘们为所欲为。有些女孩子不堪凌辱,绝望中投井自尽;还有些被恶人看上,买去做了小老婆。

可怜的骆玉生,白天噙着眼泪唱着自己的辛酸,晚上还要对付荒淫无耻的野兽。这种屈辱的生活,她苦苦挣扎了六年。在这个乌烟瘴气的“家”里,她曾几次想了断自己的生命,但倔强的她还是吞下泪水,顽强地活了下来。

熬到19岁,养父母相继去世。骆玉笙处理完二人的后事,便口袋空空、孑然一身了。举目无亲之下,骆玉笙开始独闯江湖。

03

如果说,骆玉笙的生命中有贵人,韩永禄便是重要的一个。17岁那年,骆玉笙有幸在南京拜师,跟随韩永禄,从京剧转行到京韵大鼓。

人称“三弦圣手”的韩永禄,曾是京韵大鼓祖师爷刘宝全的弦师,精通京韵大鼓各流派。他高深的造诣对骆玉笙的艺术生涯影响深远。

1936年,骆玉笙跟随韩永禄来到了天津,艺名“小彩舞”。

当时的天津,正是“鼓界大王”刘宝全的天下。韩永禄瞅准刘宝全去上海演出的时机,安排骆玉笙在小梨园连唱三天,“小彩舞”的名号便在天津大红大紫了。后来,连刘宝全都忍不住称赞:“小彩舞将是我身后的第二代鼓王!”

22岁的骆玉笙,凭借宽泛的音域、天赋奇佳的嗓子,更是赢取了当之无愧的“金嗓歌王”的称号。

虽说骆玉笙成了名角,但在那个艺人地位低下的旧社会,日子并不好过。一次为某局长的客人演出,只迟到了几分钟,便被蛮横的客人指着鼻子大骂:“摆什么臭架子!今天你就给我滚到外面唱!”骆玉笙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天寒地冻的室外,含着眼泪连唱了三十多曲。

那时候的艺人,陪吃陪喝陪酒是家常便饭,但骆玉笙不理会这些,她只想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但让她没料到的是,一个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民国时期的天津,鱼龙混杂。青帮头子袁文会,一路打打杀杀,把持了小梨园。早就被他垂涎三尺的名角儿“小彩舞”,终究也没能逃出他的魔掌。袁文会强行霸占了“小彩舞”,并使她怀了孩子。

惨遭不幸的骆玉笙,进入了生命中的至暗时期,她带着无辜的孩子,逃到了上海。然而上海时局动荡,没有人静得下心来听唱。花光了积蓄之后,她又跑到了南京,可国民党统治下的南京也摇摇欲坠。

无处安身的骆玉笙,无奈之下只得又带着孩子返回了天津。

几番周折之后,骆玉笙名角的光环已经褪去,她只能在天津找了个小茶馆,和别人搭伙唱上几曲,艰难度日。

04

苦日子总有熬出来的时候,1949年,终于迎来了大解放。

1951年,骆玉笙加入了天津曲艺团,她摒弃了“小彩舞”的艺名,以骆玉笙的真名走入了新的时代。从此,她不再是一个低三下四的卖艺人,而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曲艺演员。

伴随着艺术生涯黄金时期的到来,历经苦难的骆玉笙终于遇到了值得托付一生的爱情。

1954年,她和时任天津艺术工作团团长的赵魁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两个人彼此欣赏,相互扶持,感情至深。赵魁英为了照顾好骆玉笙唯一的儿子骆嘉平,甚至没有要自己的孩子。

干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爱着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岁月静好,骆玉笙真想走上一辈子。

然而,十二年后,特殊的历史时期又一次将骆玉笙带入艰难和坎坷。

整整十年的时间,她被没收了鼓,剥夺了登台的权力,还被要求送报纸、扫厕所。

特殊的十年终于过去后,骆玉笙又可以登台演出了。此时的她虽然已经64岁了,依然精神抖擞,而她的艺术生命又一次迎来了春天!

05

1984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火热拍摄,主题曲找谁来唱?导演林汝为伤透了脑筋。

音乐总策划雷振邦想到了骆玉笙,却又担心70多岁的老人家还能否胜任。直到听了骆玉笙最新的演出录音之后,他立马拍板:“就是她了!”

雷振邦激动地写了1000多字的长信,让女儿女婿一起去请骆老出马。

骆玉笙受到邀请,第一时间有些犹豫。毕竟这是一首歌曲,并非京韵大鼓的曲目,而且她不懂西洋乐,更看不懂五线谱,能行吗?

但歌曲的抗日背景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她答应了下来。

主题曲录制那天,当白发苍苍的骆玉笙拄着拐杖走到乐队面前,年轻的西洋乐手们一阵嘀咕:本来以为导演会邀请一位大歌唱家,结果却请来个颤颤巍巍的老太太。她,能唱好吗?

然而当骆老一曲唱罢,录音棚里掌声雷动,大家空着手的拼命鼓掌,拿着乐器的用琴弦敲打乐器。那阵势把骆老吓坏了,她忙问导演:“是哪个大领导来了?”导演哈哈大笑:“没有什么大领导,这掌啊,就是为您老鼓的啊!”

28集的《四世同堂》上映后,引发热烈反响,而它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更是火遍全国。这首独特的歌曲,被骆玉笙演绎得荡气回肠!

这首歌,不仅让人重新认识了京韵大鼓,更展示了中国风原创音乐的魅力。

它不仅承载了民族灾难和屈辱的经历,更是凝聚了国人不屈和自强的精神。它,深深地写进了几代国人的记忆!

就在骆玉笙的演艺事业一波又一波绽放精彩之时,她的感情世界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受重击。

06

1980年,丈夫赵魁英突发脑出血。生命垂危之际,他怀着对骆玉笙的万般不舍,吃力地留下一句:“你们替我照顾好骆玉笙,这是我唯一放心不下的。”之后,便撒手人寰。

丈夫的忽然离世,让骆玉笙悲伤不已。原本比翼双飞,从此形单影只。

后来曾有人劝骆玉笙再找个伴儿,被她婉言拒绝了。此生,有一个视她如珍宝的赵魁英,足以。

丈夫去世后,儿子骆嘉平成了骆玉笙情感上最大的依靠。在骆玉笙的教导之下,骆嘉平体贴孝顺,他每天来看望母亲时,都会说一句:“娘,我来了!”临走的时候也会道一声:“娘,我走了。”

1992年3月31日,骆嘉平像往常一样,说了那句“娘,我走了”,但是,那一夜睡下去,他却再也没能醒来。

57岁的他急性心肌梗死,就那样忽然间撇下老娘,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白发人送黑发人,骆玉笙痛至深处,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掉,她像平常一样坚持演出和教学,但,却沉默了许多。

有时候,她会去埋葬着丈夫和儿子的北仓,在那里默默无语地坐上许久。她以这样的方式,陪伴和思念自己一生中最挚爱的两个亲人。

幼年缺失父母,中年丧失丈夫,晚年痛失爱子。人生三大至痛,骆玉笙竟然一个也没能躲过。

晚年的骆玉笙,把情感上的创伤深深地埋在心底,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京韵大鼓的传承上。她先后收了16个徒弟,兢兢业业地传授,却从不收取一分钱。她只是希望,自己倾尽一生热爱的京韵大鼓,可以传承下去。

2002年,骆玉笙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在临终前最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紧紧地握着记者的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最后的愿望:“(京韵大鼓)一定要后继有人啊,拜托你们了!”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如今,距离骆玉笙唱响那首《重整河山待后生》,已经过去了将近40年,而当这首荡气回肠的歌曲再次响在耳边的时候,作为“后生”的我们,依然会心潮澎湃,热泪涌动!

作者:的朵

编辑:何夜无梦

资料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金嗓余韵永留人间 ——追记已故一代鼓曲大师骆玉笙》2002-05-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