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保存 光伏支架专家交流会纪要光伏玻璃行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11月6日光伏电站容配比全面放开重要利好,专家解读会议纪要11月4日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佳容配比 资料保存 光伏支架专家交流会纪要光伏玻璃行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11月6日光伏电站容配比全面放开重要利好,专家解读会议纪要11月4日东... 

资料保存 光伏支架专家交流会纪要光伏玻璃行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11月6日光伏电站容配比全面放开重要利好,专家解读会议纪要11月4日东... 

2022-10-31 16: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老戴投资日记,(https://xueqiu.com/2315430039/163875295)

光伏支架专家交流会纪要光伏玻璃行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11月6日光伏电站容配比全面放开重要利好,专家解读会议纪要11月4日东方日升调研纪要9月17日天合光能调研纪要9月17日正泰电器调研纪要9月17日光伏支架专家交流会纪要

支架分类:跟踪支架、固定支架、BIPV。其中跟踪支架分类:双轴,平单轴,斜单轴,目前跟踪支架主要指平单轴。

一、跟踪支架

1.国内市场:目前国内跟踪支架处在发展初期阶段,主要是国内品牌在竞争,第一梯队为中信博、帷盛、天合光能,占据大部分市场。其他国内厂家发展光伏支架比较晚,份额较小。中信博技术、产能均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跟踪支架国内市占率在30%左右;潜在竞争者:华为(组串式逆变器龙头,将跟踪支架控制系统集成到逆变器中,华为的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目前已经在国内实际推进一些项目,但是步子迈的不大);福建安泰新能源(资金实力雄厚,本来主业光伏产品实力强,可进行光伏产业整合);

2.国外市场:欧美国家光伏产业发展更早,愿意为提高发电量安装跟踪支架,跟踪支架技术应用成熟度高;地形用不了跟踪支架的地方才会去使用固定支架;跟踪支架主要使用海外品牌,目前还只有中信博能打入海外新兴市场;

3.全球竞争格局:前三大跟踪支架厂商NEXTracker、ATI、PV Hardware占到55%;其他前十厂商占到30%-40%;其他局部地区厂商占10%。

4.技术门槛: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国内市场更关注在25年寿面期内能否稳定运行,中信博国内国际都在顶尖水平,目前跟踪支架的国标是钢结构衍生过来的,将跟踪支架作为一种设施,制订标准较低,对固定支架很适用,但是对跟踪支架却不适宜,头部企业中信博、天合、帷盛的标准是高于国标的;发电量提升,国内市场关注度还不是很高,海外市场更注重。跟踪支架原理都一样,各家差异体现在算法、控制系统上;

5.国内厂商参与全球化竞争

优势:在欧洲、美国市场暂时还没有打开局面,中信博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墨西哥、中东,这几个市场为光伏新兴市场,对组件、支架的品牌没有形成固定认知,对国内品牌推广提供空间;其次,国内品牌因为供应链、人力等具备价格优势,比美国市场价格低15%左右;中国EPC总包商出海带动国产品牌跟踪支架的销售,国内其他像硅料、硅片、到组件等其他环节影响力很大;

问题:进入美国市场存在关税壁垒,中信博有规划海外建厂来规避关税;支架技术差距,国内龙头中信博,稳定性、故障率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在发电量提升上与国际头部品牌还有差距;供应链布局,国外头部品牌本部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设计,因为全球供应链布局,生产制造可通过就近选择代工厂完成,国内中信博是国内生产好,船运到海外项目地,如中信博前几年做印度市场,是因为国内钢材价格较低,而在钢材价格上涨之后,成本优势就不会很明显;目前中信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对欧美市场暂时还没打开局面,除关税因素,主要还是技术、品牌力有待提升。

6.市场空间:目前光伏跟踪支架渗透率不到20%,主要用在示范性、领跑者项目,主要原因是竞价时代补贴政策明确之后,建设周期很短,对供应商供货及时性要求高,体现在支架供应商就是固定支架简单,供货能得到及时保障;但是进入平价之后,电站运营商两条腿走路,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另外是多发电增加收入。而提升发电量主要两种途径:一是组件发电效率提升,二是应用跟踪支架。西部地区光伏开发条件好(光照资源好、土地平整),此前笑纳能力不足,但在引入特高压输电后特别适合发展光伏项目,以19年青海特高压基地项目为例,上网电价较低,全部应用跟踪支架,印证在低电价条件下,应用跟踪支架是可行的;此外国内厂商跟踪支架在应用几年后,技术成熟稳定了,跟踪支架示范项目运行良好,给业主增强了很多信心;预期国内跟踪支架渗透率未来能达到50%以上。

7.毛利率:原材料占比较高,降本措施效果并不明显,钢材等原材料降本难度大。降本空间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打开;

8.投资收益率:今年部分项目跟踪支架已降到6毛/W以内,在固定支架3倍左右,随着大功率组件渗透率提升,明年500W以上组件上量后可能会下降5毛左右;发电增益在10-20%,光照资源越好,发电增益比例越高,发电增益也存在上限;因为跟踪支架多增加的成本在7-8年就能回收;

二、固定支架:

国内渗透率高:国内市场渗透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简单,对地形的适应性高,在国内抢装背景下,对集中供货要求很高,如果产能能供的上,成本低,品控能保证就很有竞争力;中信博固定支架市场份额也才10%+,中小厂家数量很多,竞争格局很分散;

三、BIPV:

分布式电站的其中一种支架产品,在531之后发展起来的;此前分布式电站是将电卖给电网公司,电价在3-4毛/度电,而现在逐渐转向自发自用,而储能技术的升级,更有利于自发自用模式的推广;BIPV设计寿命25年,相当于省去了2-3次更换彩钢瓦屋面的成本;目前中信博在推“智顶”,从跟踪支架端整合组件,隆基“隆顶”,通过组件来延伸,钢结构结合组件直接形成光伏屋面,防水,采光,通风的功能。

光伏玻璃行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

专家介绍:

一、原料成本走势、结构

光伏玻璃原料是纯碱和石英砂,燃料是天然气、焦炉煤气、重油

燃料:

天然气可能向上,纯碱往下走

玻璃24元/m2占组件成本比例7%;现在42元,主流执行42,小厂有48及以上;42元到占比12%以上。

12月份光伏玻璃上涨是大概率,后期有望占比超过15%。

 今年5月跌到了24元,后来海内外恢复,上涨很多。

小单子、临时单子报价更高

 

 

后3年的价格预测

长线来讲,季节性期间震荡,21年价格会普遍高于20年。

 

 二、利润情况:

今年5、6月有短期的倒挂,3季度进入到40%毛利以上;大概43.66%;如果窑炉1000吨以上,成本比行业低10%,大窑炉目前的利润水平已经到50%以上,是历史高位。

 

三、产能新增情况

产能增加情况;光伏玻璃库存

大部分在中国玻璃产能;国内占全球90%

海外占比有所增加

2020年中国产能到2.83万吨/日

马来西亚在产的一条900吨、一条1000吨

 

增速:2020年产能增速15.7%

 

 

四、集中度

地理上,集中度是安徽最高,砂矿丰富。矿砂是安徽为主,海砂是广西。

企业层面最大的信义光能5900吨,今年新投入广西2000吨,目前是7900吨

福莱特产能和去年变动不大,今年还冷修了一条,总产能4800

前三家 信义、福莱特、彩虹占50%以上

未来占比最大的会是信义、福莱特、南玻

 

 

大企业的年复合产能增速

信义光能复合18%

福莱特产能增加首先是海外,国内有4条1200吨的;CAGR 30%以上

彩虹也有产能增加

南玻22年将超越彩虹,到第三

寡头格局的走势,1)一是资源优势,保证供应和价格优势 2)产品优势,信义福莱特的产品是产业链覆盖最全的

3)大窑炉成本优势 4)客户优势明显、准入门槛高、保持优质客源的长期优势;稳定性很高。

 

新产能统计:主要在安徽和广西,有两类的砂矿。

 

供需、库存:目前库存6.22天左右,是20年最低值。

20年6月达到了30天,是非常高的库存。18年7-10月份,因为冷修和限产有库存小幅度的下降

2020年特点明显,1-5月受疫情影响,库存增加,接近40天,后来缓解——海外市场今年5月中旬开始回暖,库存每月下降10%。

现在库存不到9万吨,6天多的库存,就是一个基本周转天数。

 

 

中国需求:分布式是发展趋势,是潜力比较大的方向

今年组件产量会在120GW左右

 

今年光伏玻璃的产量745万吨,750万吨,全年是供需失衡的状态。

出口量预计是110万吨。

 

五、后5年的预测

21年总供应量950万吨;出口120万吨。明年平衡差35万吨,比较大,是否会导致价格下降?

不是,组件量的上升,平衡差也是增加的。

全年看,21年玻璃市场仍然是可以预期的

十四五计划新兴能源占比达到30%,现在5%,所以21-23年整个市场发展相对强势

 

Q&A

Q 供需平衡表,大家以为22-23已经有很多产能出来,造成过剩,看您这个23年减少的?

玻璃产能和需求是同步增长的。22-23需求增幅还是比较快,不会出现大家预期的这种供需失衡。

21年可能有阶段性的需求放缓,但组件厂的订单出来,不会影响他们的走势

 

Q 南玻4800吨新产能,21,22年出来的可能性大吗

现在都说南玻没有存量产能去置换,他们有很多浮法线,如果有较大的盈利差异,可以随时置换

这4条线,已经有实质性的建设进度了,2条开建

 

Q 可能放松产能限制的情况?

组件厂家发起了联合的上书,没有实质性的回应。

因为玻璃建设周期很长,21-22年释放的产能还是很多的。22年有8850吨的新增量;国内窑炉的平均使用8-10年。

21-22年增量比较大的,真正放开的概率不会特别大,因为如果放开加上新增,明后年可能出现过剩,过度投资。

水泥和玻璃有区别,光伏玻璃是新能源,最有优势的就是光伏发电,是大家都说成本下降没有下线的行业。

就增量5%-30%,后期(21年之后)可能有政策,但短期还是以置换为主

 

Q 21-25年需求测算,对双玻的渗透率?现在很多从双面转到单玻,对需求影响?

双玻2.0为主

未来双玻肯定是趋势,双玻的底片可以用超白浮法玻璃来替代,有人用旗滨集团的超白玻璃做底片

可以适当缓解光伏玻璃供应的紧缺

但透过率问题,使用寿命3.2为20年,2.0透过率比3.2的好7%-10%

用超白浮法代替光玻:浮法里,2.0的制作比较难,薄。也就6,7家可以供应,很多不愿意接这个订单。

其实这个用浮法来替代应用场景是很有限的。

 Q 如果用浮法替代,发电量比较?

组件售价是一样的,但发电量肯定和光伏玻璃有区别

透过率差,发电量要低4%-5%。

 Q 需求假设当中 3.2, 2.0, 大尺寸的?

小窑炉不会做大尺寸产品。

 Q 怎么看淡季旺季问题,何时进入淡季,价格调整?

光玻的淡旺季的趋势,一直在减弱,淡季很少。主要受到天气原因的有淡旺季;

20年4Q价格强势,12月继续上涨。21年1Q价格传导,低点在明年4月份,价格可能回调个10块钱左右(从42块到32-35块)。

 Q 超白砂的供应格局,进口砂、海砂结构;广西那边砂的供应?

陕西的砂不是很丰富,但供应一个企业没有问题。

全国最好的砂矿是安徽凤阳,比较充足

矿砂资源也不是长时期资源,很多企业往沿海走了,主要目的是立足于海砂,因为海砂的可控性更高。

低铁石英砂,目前安徽凤阳的砂最好。海砂可以通过去铁的过程,达到和内地差不多的水平

成本差异大吗?差别不大,海砂便宜,但有去铁的程序,现在成本差异小。

 Q 未来3年是否会出现老旧产能的检修?

8年窑龄,21-23年进入冷修是2200吨,占比不是特别大。

总体冷修产能占比7%-9%,不太大。

 Q 对21-25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装机量预测?

20年全球120,国内40,海外80;国内每年10GW的增速,保守估计,当然如果新能源政策推广明显,可能超过这个。

21全球160-165GW

22年突破200. 这几年很多国家都有意降低煤炭发电比例,且很多地方煤电成本高于光伏

 

Q 海砂去铁,和内地石英砂成本差异?

海砂没有开采的限制,去铁的程序很简单,价格不高于国内的低铁石英砂。

海砂低于500块,海砂去铁后,质量还是差于矿砂。

 

Q 3个头部企业有砂矿,其他新产能是否有?

洛阳、旗滨、彩虹等: 旗滨自己有砂矿。新福兴用海砂也没有限制

洛阳玻璃:在安徽凤阳附近,采购应该不是针对哪个厂家的

现在买矿很难买,小矿很难买了

旗滨浮法的含铁量高一点,去铁就可以用来做光伏玻璃了

 

Q 彩虹和新福兴是否开始建设?

新福兴买了厦门一条的指标,另外一条正在筹集指标;如果买不到不会贸然投资。

 

Q 新建产能的投资多少?现在指标是多少钱?

光伏指标没有人卖;浮法有人卖16万/吨,新产线建设成本7-8个亿 1000吨,建设周期是1年。

实际出来产量后最快速度也要1年2个月。

 

Q 我们对价格的预测?

2.0 34元 3.2是42元

12月继续上涨

年底32 到45-48元;

明年价格波动区间不会特别大,3.2 高价在21年1季度,低价出现在冬季或者夏季,价格区间是30-45元。

 

Q 良品率,主流企业和小企业?

成品率,按照78%为标准

大厂80-83%;小厂75%-76%,差距6,7个点。

光伏电站容配比全面放开重要利好,专家解读会议纪要

 11月4日

一、会议要点

总结:10月底发布的《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下称《规范》),全面放开光伏电站容配比,将提升国内组件和逆变器实际出货量,市场预期差大,因没有公开媒体报道,关注度低,但实际对行业构成重大利好。

《规范》推荐容配比最高达1.8:1.0,而此前规范要求容配比为1:1,我们认为本次放开将对国内的组件、逆变器需求产生额外需求,并可降低度电成本,加速平价推进进度。

投资建议:放开容配比既可帮助电站降低度电成本、同时提升组件、逆变器需求,将大幅度提升组件龙头和逆变器龙头在国内市场的需求,推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海外组覆盖)以及逆变器标的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平价推进不及预期、发电量需求不及预期。

几个关键问题及我们的回答:

1.  什么叫容配比?

容配比指的是光伏电站的组件容量与逆变器容量之比,组件容量与逆变器容量并不天然是1:1,最佳配比也不是1:1。

2. 全面放开容配比有什么影响?

将长期持续较大幅度提升国内光伏组件出货量,同时也提升逆变器出货量。之前国家关于容配比要求为1:1,行业内实际超配不超过1.05,而逆变器此前实际的安装容量也只有规范的0.8-0.9倍,放开容配比逆变器1:1配置将成为标配,组件预计平均超配比例为1:1.4,也就是说将提升10%-20%的国内逆变器需求和30%以上的国内组件需求

3. 本次放开容配比的考量是什么,此前限制有没有解决?

本次全面放开容配比适应了平价时代要求,且解决了征地限制,对行业需求的刺激有望超预期。由于2021年光伏前面平价,不再由补贴规模限制,因此财政部门不会产生约束,同时据悉国土部门也将放开对电站占地的面积限制,也即超配部门需要的土地问题也可获得批复。

4. 放开容配比的最重要意义在哪里,具体影响是什么?

合理超配可实现最低的LCOE,提升项目IRR,加速平价推进。限制容配比阻碍了系统实现最优设计,不利于度电成本降低,适当超配将提升逆变器使用效率,降低电站度电成本,帮助更多地区实现平价经济性。

5. 最佳容配比到底是多少,对组件的需求增量如何?

我们的回答:最佳容配比需因地制宜,根据规范推荐,一类地区最佳容配比约在1.2左右,二类地区在1.4左右,三类地区最高可达1.8。海外国家早已放开容配比,普遍在1.2-1.4之间,日本甚至在2.0以上。假设21年中国交流侧安装容量为55GW,按全国平均超配1.3估算,对组件需求可达71.5GW,增量需求达16.5GW,+30%

6. 对逆变器的影响如何?

我们的回答:逆变器需求也将适当提升。此前部分项目由于容配比限制,会适当减少逆变器容量,比如虽然核发了10MW容量电站,但是逆变器实际会简配到8-9MW左右。本轮容配比放开以后,逆变器肯定会配满,对国内逆变器出货也有10%-20%的提升

7. 对电网消纳的影响?

我们的回答:提高容配比不仅不会加重消纳难度,反而减轻电网消纳难度。此前电网消纳的根源在于光伏、风电发电曲线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而不是发电量本身,因此超配后将使得电站发电曲线波动更小、峰谷差缩小,对电网调度来说更加可以接受,因此消纳不是阻碍。

8. 投资建议:放开容配比既可帮助电站降低度电成本、同时提升了组件需求,利好国内组件龙头企业,推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海外组覆盖)以及逆变器标的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

二、嘉宾分享

        最新2020版《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中对于容配比的放开可以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同时提升对于组件以及逆变器的需求,也能进一步提升光伏电站的效益。这个规范从起草到发布的时间非常短,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召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这件事,尤其在疫情期间,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这个《规范》是非常看重的,光伏行业也是十分期待这样的一个规范,这表现出国家对于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的坚定决心。

之前国家限制容配比为1.0:1.0,主要是为了控制补贴规模。但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很多电站还是会选择使用超配去发更多的电。其中在领跑者基地,很多项目都会选择偷装,但是由于领跑者基地当时在山西,所以我们无法查清每片地区装了多少板子,国家也很早的注意到了这些现象。通过偷装的方式电站可以发更多的电,但我们很难去评价到底是由于超装还是由于组件功率高导致的发电多。而且当时我们有一项系统效益指标,有些领跑者基地的项目上报的数据会达到110%多,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但是后来国家又有了双玻组件,这句导致出现了更多不正常的数据,因此国家管理层面难以推进,以至于到了这个问题不得不解决的时候。此外,这是一张冬夏季典型日的出力图,可以看出夏季的出力曲线更往上而且更平缓,但实际上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纬度不同,在冬夏季的出力曲线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的项目需要特别去计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