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父子三人和苏轼父子三人,哪个文采更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曹植的文采有多高 曹操父子三人和苏轼父子三人,哪个文采更高?

曹操父子三人和苏轼父子三人,哪个文采更高?

2024-07-02 07: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络上,有人在问上述问题。

其实可以不这样比——

一是,这多少属于“关公战秦琼”了。比如,拿屈原和王勃比,谁更胜出一筹呢,很难说。

二是,历来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不说这两家人差着好几百年,即便同一时代,就能确定说欧阳修和苏轼两个,谁一定就“碾压”另一个么?

赵冀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对曹氏三人和苏家三人,不妨虚心研习,细品精髓,然后得其要旨以为上策。

当然,这六个人,倒也皆文采斐然,各具风格。

三曹”里,重点说曹操。

“三曹”和“七子”,大概还要加上蔡琰,是建安文学的主要代表。

这里面,无疑排在第一位和起到最重要推动作用的,非曹操莫属。

“建安文学”,以风骨著称。

而所谓“建安风骨”,“风”,指思想内容高尚且具有强烈感染力;“骨”,则指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刚健清新之格调。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曰:“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于风者,述情必显;锤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由曹操推动开端的“建安文学”,具备上述特点。

鲁迅有一篇1927年在广州的讲演,后来收入《而已集》,名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曾当面请教过一位研究鲁迅的顶尖学者,这篇文章到底学术性为主还是别有他意。得到的答复是,肯定属于非常有见地有价值的学术文章。

鲁迅先生在此文中说:“曹操曾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没有说谎。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

汉末动乱,文坛沉寂。曹操“外定武功”,“內兴文学”,大力搜罗文士,本人“登高必赋”,还亲自写了许多表、书、律令等等。

比较著名的,是建安十五年的《求贤令》》其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得无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如此直抒胸臆,却又气吞山河;既引用多典,则亦简明磊落。

后世帝王的“求贤令”等,绝无出其右者,遑论众多的丞相宰相。

曹操的诗,存下来的不多,仅二十余首,四言五言杂言均用乐府。但这些诗,足见其“清峻”“通脱”的风格。

《苦寒行》,写亲征高干之役,“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使人如临其境。

《龟虽寿》,主张以不懈追求获得永生之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终成千古名句。

《短歌行》,更像是作者的“自传”,既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又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贤表白;更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建功立业雄心。反转曲折,抑扬顿挫,直吐胸臆,感人肺腑。

《蒿里行》,亦被赞为“诗史”,篇幅所限,不再赘引。

总之,曹操的诗文,无不具有开一代风气之功劳。

曹丕,今存诗约四十首。

一般认为,曹丕的诗有两个特点——一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得多,且写得好;二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皆具。

从气势和隽永来说,曹丕的诗,比起他爹,要差得远。

他在文学上更重要的贡献,应该是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典论.文论》。《典论》里也收录了他其他方面的散文,可惜很多佚失了。

曹丕的散文,似乎也是柔美有余,刚健不足;尽管通脱,又过清婉。

曹植,现存诗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尽管脱胎于乐府,但又有杰出创新。他的辞赋和散文亦很出色,《洛神赋》当最为著名。另外,颂赞、铭诔、碑文、哀辞、章表、书启、杂说、序论等等中,以书和表最为优秀。

曹植重辞章,喜骈俪,对后来的骈文有相当影响。

然而,曹植的成就,似乎也未超过曹操。

“三曹”“七子”等的“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包括对“三苏”所在的宋代。

“三苏”里,重点说苏轼。

苏轼是个全才,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

而且,他作为欧阳修之后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堪称是宋代最受推崇、影响最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也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于诗,各体全能,尤擅七言,且比唐人七言诗更为明快、跌宕。

说到举例,人们常常会提到《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虽然写的好,但与曹丞相比,似乎又不太够味,大概因为他不是丞相,更没“挟天子以令诸侯”。

苏轼的诗中,有不少应酬之作,多少就有些无聊了。

苏轼的词,是他的一大亮点,充满了艺术创造性。

首先,他不是像晚唐五代的词,专写离别愁绪和缱绻之情,而是为词之内容,开拓了广阔空间。

如《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的确豪气干云。

人们一般认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最有代表性的词作。

如果不仅选豪放的词,还会提到他的清新婉丽的代表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的好词很多,不管是豪放还是婉丽,都体现着浪漫主义的浓浓色彩。

苏轼的散文,相当精彩,历来同韩、柳、欧三家并称。其既有政论,又有书札、杂记、杂说、小赋等等。

《策略》《策别》《策断》等政论散文,被赞为有贾谊、陆贽遗风,且更加纵横捭阖、恣肆汪洋。

《赤壁赋》则是另一种类型,江山清奇,风月漫幻,既毫无汉赋的板重,又绝没齐梁的靡丽,朗朗上口,更似散文诗。

苏洵、苏辙不多说了,也很著名,但比起苏轼,总是差了不少。

还是回到本题目,仍然认为“三曹”“三苏”不可比。

时代不同。

唐以前,汉语汉文学,以书面语的文言文作载体;唐宋开始,古汉语向古白话阶段转变。所谓汉赋、唐诗、宋词,再往后的元曲,所有文学体裁,都离不开时代。

“三曹”再棒,写不出菩萨蛮;“三苏”再“衰”,仍然为“三曹”所无法比。多说一句,就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还是那句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曹操和苏轼,本人都极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