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深度解析:国内人工智能龙头,实施“平台+赛道”战略 (报告出品方: 东北证券 )1.国内人工智能龙头,实施“平台+赛道”战略1.1. 国内最大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拥有多项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智能语音处理系统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深度解析:国内人工智能龙头,实施“平台+赛道”战略 (报告出品方: 东北证券 )1.国内人工智能龙头,实施“平台+赛道”战略1.1. 国内最大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拥有多项国... 

科大讯飞深度解析:国内人工智能龙头,实施“平台+赛道”战略 (报告出品方: 东北证券 )1.国内人工智能龙头,实施“平台+赛道”战略1.1. 国内最大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拥有多项国... 

2024-05-21 0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未来智库,(https://xueqiu.com/9508834377/200741920)

(报告出品方:东北证券)

1.国内人工智能龙头,实施“平台+赛道”战略

1.1. 国内最大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成果

深耕语音识别,拓展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 12 月 30 日,前身为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安徽合肥。2008 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14 年 4 月,变更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 来,公司长期从事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核心 技术研究,并处于国际前沿技术水平。2014 年,公司正式启动“讯飞超脑计划”, 研发基于类人神经网络的认知智能系统。2016 年、2017 年以来,公司提出“顶天 立地、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平台+赛道”的业务发展战略,推动人工智 能应用于行业,在智慧教育、智能办公、智慧公安、医学影像、智能汽车、智慧 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不断取得成果。2019 年,公司进入 AI 战略 2.0 阶段,以人 工智能应用规模化落地作为目标。2021 年,公司提出未来五年奋斗目标:达到十 亿用户、实现千亿收入、带动万亿产业生态,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

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公司多次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 图像理解、知识图谱、知识发现、机器推理等各项国际评测中取得佳绩,两次荣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被任命为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中文语音技术标准。 此外,公司还获得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首个认知智能国家 重点实验室、首个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 基地、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 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荣誉,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与广大合作伙 伴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建设。

1.2. 董事长认购定增,多次实施股权激励,显示经营信心

公司股权相对较为分散,截 至 2020 年末,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战略投资者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 例为 11.60%;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庆峰先生直接持股比例为4.40%,拥有其他表 决权的权益共 8.02%,并与持股 3.75%的科大控股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 15.93% 股份的表决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2021年 7月,公司向董事长刘庆峰及其控股公 司言知科技非公开发行 7639 万股股票,董事长刘庆峰先生直接持股比例上升至 7.31%,其控股的言知科技持股比例上升至 2.49%,公司实际控制人刘庆峰及科大 控股控制表决权的比例提升为 18.56%。董事长刘庆峰先生认购定增,进一步增强 了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巩固了实际控制人的控制地位,有利于公司保持长期稳 定发展,彰显了实控人对人工智能行业和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上市以来多次实施股权激励,提升团队凝聚力。自 2008 年上市以来,公司已进行 了四次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中层管 理人员、各子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有助于形成利益 共同体,有效提升了团队凝聚力。2020 年 9 月 19 日,公司发布了第二期限制性股 票激励计划,考核目标为以 2019 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公司 2020-2022 年营业收入 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25%/50%/75%,显示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公布 2021 年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指标提升显信心。2021 年 9 月 27 日,公司公布了 2021 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 70 名核心骨干为激励对象授 予 168.30 万份股票期权,约占此次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073%; 拟向三名高管及其他 2261名核心骨干为激励对象授予 2432.02万股限制性股票,约 占此次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1.057%。激励对象共 2334 人,约占 2020 年末公司员工总数的 21.21%,较 2020 年规模进一步扩大。激励计划考核目标 为以 2020 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公司 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30%/60%/90%,营收目标值较 2020 年发布的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目标值有 较明显提升,进一步显示公司增长信心。公司连续两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且覆盖 人数较多,有利于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 动公司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1.3. 持续重视研发投入,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公司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具有完善的研发体系。自成立以来,公司多次在机器 翻译、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图像理解、知识图谱、知识发现、机器推理等 各项国际评测中取得佳绩,拥有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言评测、面对面翻译、 方言识别等核心技术,在其他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技术突破,建立了一定的技 术壁垒和领先优势。公司拥有体系健全的产学研体系,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大学均 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公司屡获国际赛事荣誉,彰显技术实力。2020 年,公司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 领域的国际重要赛事中屡获殊荣,囊括 10 项国际人工智能大赛的冠军。近三年来, 公司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已发布 20 项,行业标准已发布 8 项,主导和参与了 5 项国际标准和国际标准技术报告项目,并在国际核心技术赛事上获得 30 余项 世界冠军,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 1000 余项。

由单点创新转向系统性创新,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历程仅仅 靠单点技术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还包括了关键的场景需求、行业专家和资源以 及管理模式变革等诸多要素,需要通过系统性创新提升综合解决能力。经过 20 余 年的源头技术创新探索与实践,公司的系统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具体表现包括: 在重大突破方向上坚持资源聚焦不动摇;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率先跨越实 用门槛,能够做到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在规模应用中持续迭代升级;依靠 深度资源整合能力行业科技品牌的公信力整合创新链条上的其他关键技术和资源 解决突出问题。在 2020-2021 年年会上,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先生表示:“根据地业 务和系统性创新,将是支撑科大讯飞业绩高速增长最核心的两个引擎,也将贯穿 公司未来五年的经营管理和战略指引。”

研发创新实力助力公司 AI 应用规模化落地的目标实现。凭借在技术、产品、管理 经营等领域积累的优势,公司正在逐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度结合,更好实现公司人工智能战略 2.0 时 代的应用规模化落地。

1.4. 实施“平台+赛道”战略,形成三大支柱业务

实施“平台+赛道”的发展战略,引领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人 工智能技术,实施“人工智能平台+行业赛道”的战略布局,在人工智能平台以及 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行业赛道发展人工智能应用,逐步形成了互相 促进与迭代反哺的良好机制,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开放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公司依托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推出以智能语音 和人机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讯飞开放平台,是首批“国家新一代 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公司通过将技术集成于开放性平台以帮助更多创 新创业者使用,提供技术赋能、市场赋能、商业变现赋能和投资赋能,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技术创新。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讯飞开放平台已对外 开放 434 项 AI 能力及方案,聚集超过 220 万开发者团队,连接超过 330 万生态伙 伴,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生态建设。

公司在重点行业赛道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落地。2019 年公司宣布进入 AI 战略 2.0 时期,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落地为目标。目前公司拥有智慧城市、 教育、消费者三大事业群,运营商、智能汽车、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四大事业部, 在多个重点行业赛道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智慧教育领域:公司在智慧教育领域依托机器阅读理解、知识图谱构建、机 器作文评分、OCR 图文识别、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教育教学应用 场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覆盖教、学、考、评、管教育全场景的解决方案, 形成从国家到省、市、县、区、学校、课堂以及个人的智慧教育产品体系。 公司区域级因材施教解决方案在安徽蚌埠、青岛西海岸新区、昆明五华区、 山西长治、湖北武汉经开区等地形成示范引领,助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区域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路径;个性化学习手册通过构建学生 学科能力画像,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知识点、能力项和最优学习路径,已经覆 盖全国 31 个省市地区 3,000 余所学校,帮助学生解决了 5 亿道错题;AI 学习 机产品利用 AI 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为每个学生打造个性化精准学习路径, 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家长减轻辅导负担,2021 年电商 618 中,AI 学习产品销 售额同比增长高达 706%。

智慧医疗领域:公司通过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医生诊断过程中予 辅助诊断建议,提升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助力国家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重大医改政策的落地,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质 量与效率。目前,公司智医助理基层全科辅助诊断系统在实现安徽省内基层 医疗机构全面覆盖后,已实现全国 20 多个省(直辖市)落地应用,累计在全 国 200 余区县、3 万余家基层医疗机构上线,服务 5 万多名基层医生,已累计 协助完成上亿次规范化门诊电子病历,提供超过 2 亿次诊断建议,有效提升了 基层医生电子病历规范完整度和合理诊断能力,减少不合理用药和过度治疗。

智慧城市领域:公司有针对性地打造了以“城市超脑”为内核,行业超脑应 用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下,公司 通过人工智能+专家智慧+多元多维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从城市治理到政府 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升级。

消费者领域:公司消费者业务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覆盖持续扩大,讯飞输入 法、讯飞听见等产品持续升级并保持持续发展态势;同时迭代推出了多款智 能硬件新品,实现办公领域智能硬件的持续引领,并基于 C端品牌、营销、供 应链能力的持续提升,保障了公司 C 端硬件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2021 年科 大讯飞 C 端硬件产品在“618 大促”中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 108%,AI 办公类 产品连续三年获得京东、天猫双平台销售额冠军。基于上述产品形成的 AI+办 公综合解决方案,已经累计覆盖超过 2000 家单位和企业,会议办公效率得到 显著提升,加快企业信息流转,助力政府和企业管理提质增效。

教育领域、智慧城市、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是公司三大支柱业务。在人工智能 蓬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公司推动 AI 技术与各类重点行业的深度结合,实现 AI 技 术在不同应用场景的横向拓宽。2020 年年报显示,教育领域、智慧城市、开放平 台及消费者业务、运营商、智慧汽车、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占公司 2020 年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2.14%、29.46%、23.65%、8.44%、2.48%、 2.40%、1.13%。其中教育领域、智慧城市、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是公司的三大 支柱业务,收入占比超过85%,教育领域受益于教育信息化等因素收入占比增长明 显;开拓 To C 端业务,公司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占比也有所提升;而智慧城市 业务由于增速相对较低,收入占比出现下降。

智慧教育业务成为公司营收增长重要引擎。在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和提出以人 工智能应用规模化落地为核心目标的背景下,公司相当部分业务取得较快增长, 细分业务中教育产品和服务、智慧医疗、开放平台、数字政府行业应用 2020 年收 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70.68%、69.25%、66.42%、51.49%,均超过 50%;信息工程、 教学业务、运营商相关服务、智能硬件增速分别为 18.46%、16.76%、11.84%、 8.99%;移动互联网、智慧汽车、智慧政法行业应用、智慧金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 的下滑。在 2020 年各业务对公司绝对收入增长贡献方面,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收 入同比增长 16.64 亿元,对公司整体收入净增长贡献占比为 56.02%,是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开放平台、数字政府行业应用对公司营收增长贡献占比分别为 25.8%、11.7%,三大支柱业务对公司营收增长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智慧医疗业务 虽然增速为 69.25%,但由于规模较小,对公司整体营收增长贡献相对较小,占比 为 4.3%。(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5. 业绩实现较快增长,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人工智能应用推进,公司营收保持较快增长。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推进,近 年来公司业绩保持较快增长,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 130.25 亿元,同比增长 29.23%;实现归母净利润 13.64 亿元,同比增长 66.48%,增速为近十年最高。 2015-2020 年间,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39.10%,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 到 26.27%。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63.19 亿元,同比增长 45.28%;实现归母 净利润 4.19 亿元,同比增长 62.1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软硬件一体化业务推进,毛利率有所下降。随着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深 入,公司相关业务从单一软件技术服务为主转向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毛 利率相对较低的硬件业务收入占比有所提升,是导致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 原因之一。未来随着相关行业硬件建设投入逐步完成,公司毛利率相对较高的运 营性质业务占比有望提升,将带动整体毛利率回升。

提升管理效益、质量,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19 年,公司提出“七剑行动”,以战 略聚焦为抓手,以团队奋斗为根本,向资源复用、向任务集成、部门协同、战略 聚焦、团队奋斗、采购降本和 AI+IT 的信息化支撑七个方向要效益。在战略聚焦上, 公司的核心资源不断聚焦到企业的重点方向上。在资源复用上,持续做强做厚的 三大技术平台(AI 平台、应用软件技术平台、硬件技术平台),分别高效支撑了公 司各类重点业务,形成良好研究合作生态。在任务集成和部门协同上,公司打破 传统分段式开发模式,发挥各专业领域的力量,构建 PDT 团队;通过项目制,不 断打通产研项目,不仅更好地解决了研发资源投放问题,还使得研发资源投放更 加透明。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益和质量,2020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 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6.00%、6.58%和 0.12%,分别同比下降 1.66 pct、0.43 pct 和上升 0.16 pct,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毛利率与综合毛利率之差不断扩大。

持续重视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公司研发支出逐年增长,2017 年公司研发 支出为5.96亿元,而2020年研发支出达到22.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4.80%, 超过同期营收增速,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2021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为 11.52 亿 元,同比增长 23.05%,费用率为 18.24%,继续维持较高研发投入力度。公司研发 人员数量方面在 2018 年达到高点,随着管理效益、质量提升行动的提升,人数有所下降,但整体仍维持60%左右人员占比。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较高的研发人员占比, 显示公司对于研发的重视,有利于在人工智能发展和规模应用时期保持核心竞争 力。

人均创利、创收持续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迈进。2017、2018 年受公司员工人数快 速增加影响,公司人均创收、人均薪酬指标出现较明显下降;2019 年,公司进入 人工智能战略 2.0 时代,提出了人均效益提升的新目标,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规模 化商用进一步落地,公司进入红利兑现期。在此背景下公司人均绩效持续提升, 人均创收从 2018 年的 72.17 万元提高到 2020 年 118.34 万元,人均创利从 2018 年的 4.94 万元提高到 2020 年的 12.39 万元。2020 年员工人数同比增长 5.35%,净利润同 比增长 66.48%,在员工数量没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润显著增长,稳步 向高质量增长迈进。

公司现金流情况持续改善,符合季节性变化规律。公司聚焦“平台+赛道”的发展 战略,凭借常态化资金计划,加强应收应付管理,辅助以金融创新,现金流状况 持续改善。2020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22.71亿元,同比增长 48.33%,延续 快速增长趋势。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7.34 亿元,主要原因 为公司收入与回款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而刚性成本支出全年平均分布,致使经营 性现金流上半年为负、下半年翻正,符合公司现金流季节性规律。同时随着公司 经营规模的扩大,上半年负向现金流逐年拉大。

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提升。2016-2020 年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 情况,2020 年末 ROE 为 11.32%,连续三年实现提升。这主要是来源于销售净利率、 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的共同提升,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带来的公司业务发展 和经营效率提升,显示了公司发展的良好趋势。

2.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三次发展浪潮,我国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2.1. 人工智能发展历经波折,当前正处于第三次发展浪潮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 AI)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 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促使智能机 器可模仿人类智能来执行任务,并基于收集的信息对自身进行迭代式改进的系统 和机器,可以实现如会听(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会看(图像识别、文字识别 等)、会说(语音合成、人机对话等)、会思考(人机对弈、定理证明等)、会学习 (机器学习、知识表示等)、会行动(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等功能。

2.1.1. 人工智能发展历经波折,备受世界各国重视

人工智能概念起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目前已经经历了 60 余年的发展,伴随着技 术发展和人们对其认知的深入,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历经了三次浪潮和两次寒冬。

第一次浪潮(20 世纪 40 年代-1974 年):在 20 世纪 40、50 年代,科学家开始探讨 人工大脑的可能性。1950 年,艾伦·图灵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文中预言了 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并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1951 年,明 斯基等人制造了第一台神经网络计算机。1956 年,由马文·明斯基,约翰·麦卡 锡和另两位资深科学家克劳德·香农以及内森·罗彻斯特等人组织举行了“达特 茅斯会议”,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任务被提出,出现了最初的成就和研究者,被广泛 承认为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这一时期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重点是符号推理与机 器推理,标志性成就有可证明数学原理的“逻辑学家”程序、可达业余爱好者水 平的国际象棋程序等。达特茅斯会议后,人工智能迎来了高速发展,涌现了大批 成功的人工智能程序和新的研究方向,如搜索式推理算法、ELIZA 聊天机器人等。 这个时期的第一代研究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保有相当乐观的判断,美国国防机构 也对人工智能充满兴趣,向MIT、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提供人工智能项 目研究经费,推动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繁荣。

第一次低谷(1974-1980 年):但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遭遇了 瓶颈,由于计算机运算能力不足、算法缺陷、和数据局限性等问题,即使是最杰 出的人工智能程序也只能解决它们尝试解决的问题中最简单的一部分。加之此前 对人工智能发展过于乐观的判断被逐渐证明无法实现,严重的打击了研发人员和 项目资助方的信心,美国和英国政府相继中断了对人工智能探索性研究的资助。 到了 1974 年已经很难再找到相关资助,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第一个寒冬期。

第二次浪潮(1980-1987年):专家系统是一种能够依据一组从专门知识中推演出的 逻辑规则在某一特定领域回答或解决问题的程序,1980 年,CMU 开发了一个名为 XCON的专家系统,为客户节约大量资金。这引发了全球对专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各国又重新加大了对人工智能项目的投入,如日本拨款 8.5 亿美元支持第五代计算 机项目,英国开始了耗资 3.5 亿英镑的 Alvey 项目,美国也有国防高等研究计划局、 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集团(MCC)向人工智能项目提供大规模资助,带动了人工 智能的第二次发展浪潮。

第二次低谷(1987-1993 年):Apple 和 IBM 生产的台式机性能不断提升,1987 年 时已正式超越各专家系统,加之专家系统应用领域狭窄、推理方法单一等问题随 着需求的扩大不断暴露,专家系统市场逐渐消失。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局在 80 年代晚期大幅削减了对人工智能的资助,日本政府拨款的“第五代工程”直至 1991 年也未达到预期目标,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第二次低谷。

第三次浪潮(1993 年至今):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工智能 的创新研究,促使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走向实用化。随着 1997 年,IBM 深蓝超级 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开启。2006 年, Hinton 等人提出深度学习算法,随后,大数据的兴起引发了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 2009 年,洛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牵头的“蓝脑计划”成功用计算机模拟鼠脑的部 分神经网络。2011 年,IBM 创造的超级电脑“沃森”与人类选手共同参加智力问 答节目“危险边缘”并获得冠军。2016 年,谷歌旗下 DeepMind 公司开发的阿尔法 狗(AlphaGo)战胜人类顶尖围棋选手,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近年海外各国纷纷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政策。人工智能在 AlphaGo 人机大赛 中所表现出的与人类相似甚至更甚一筹的观察、思考、决策能力,吸引世界各国 和地区开始着手和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密集推出相关战略、政策,推动人工 智能第三次浪潮延续至今。2016年 10月,美国出台《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 此后围绕人工智能研发和国家安全又陆续出台相关战略和政策,力图巩固其世界 领先优势。2017 年 3 月,法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着力推动健康、交通、 环境、国防安全等领域的智能化。2018年 7月,德国通过《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 要点》,提出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研场,实现人工智能德国造。2016年 12月, 英国发布《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从数据获取、人才培养、科 技研发和产业应用等方面打造人工智能强国。

数据、算力和算法的飞跃引领了此次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的三个要素分别是 数据、算力和算法,这些要素都迎来了飞跃发展:一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 备,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应用爆发式增长,物联网技术成熟,形成海量大 数据支撑;二是,处理器性能显著提升,高性能计算快速发展,云计算 / 并行处理 技术发展、CPU/FPGA 专用加速卡发展,带来计算能力飞跃和计算成本持续下降; 三是,算法优化和应用创新,形成深度学习算法。随着进一步算法的创新、算力 的增强、数据资源的累积,传统基础设施将实现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有望 推动经济发展全要素的智能化革新。

2.1.2. 人工智能未来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

人工智能行业已形成了较完善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由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 层构成。基础层是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石:提供了数据及算力资源,包括 芯片、数据资源、云计算、感知系统和软件等产品。技术层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 的核心驱动力:包括各类算法与深度学习技术,以解决机器的“看”、“听”、“理 解”问题。深度学习框架和开放平台在技术层实现了对技术和算法的封装,使技 术快速实现商业化,相关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技术、自然语言理解等。 应用层建立在基础设施层与技术平台层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和分布式计算技术 生产针对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解锁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技术 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细分领域众多、领域交叉性强,呈现出相互促进、繁荣发 展的态势,具体应用前景广阔。

物联网时代数据量大幅增长,人工智能数据处理需求旺盛。人类逐渐从互联网时 代向万物互联时代迈进,物联网设备(主要包括智慧手机、 汽车及传感器)的数量于 2020年年底为 177亿台,预计将以 28.9%的年均复合增长 率快速上升至 2025 年的 630 亿台以上,物联网设备生成或捕获的数据正在不断快 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将占全球数据量的 40%以上。根据 Statista 统计和预测,全 球数据量将由2020年的64.2ZB增加至2025年的181ZB,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04%。 这样庞大的数据量已远远超出人类可以吸收、解释并据此做出复杂决策的能力范 围,只有通过人工智能才能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决策,因此人工智能 数据处理需求将持续增长。

人工智能进入认知智能探索阶段。虽然近年来人工智能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其仍然距离强人工智能有相当的差距。一般认为,人工智能分计算智能、感知 智能和认知智能三个层次:计算智能即快速计算、记忆和储存的能力;感知智能 即对自然界具象事物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认知智能则为理解、分析等能力。当前, 数据标准化已经趋于成熟,以快速计算和存储为目标的计算智能已基本实现;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推动下,以视听觉等识别技术为目标的感知智能也突 破了工业化红线,实现了机器对自然界具象事物的判断与识别。但感知智能呈现 的终究是一种弱人工智能状态,还只能在某一方面的人类工作上协助或替代人类。 当人们能使用机器识别更多事物,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等深层 次的自动化知识服务的需求,而需要外部知识、逻辑推理或者领域迁移的认知智 能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

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在技术进步趋势和旺盛需求背景下,全球人 工智能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沙利文咨询预测 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 2335 亿美元,2024 年将达到 6157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27.43%。

2.2. 我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

我国人工智能政策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中,我 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有关人工智能政策,涵盖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推动技术创 新发展、推动产业落地等领域。我国人工智能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2013 年前,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未进入高潮期,我国政府尚未出台专门政策; (2)2013-2015年,我国政府初步认识到人工智能作用,开始筹备出台相关政策; (3)2015-2017年,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大量出台相关政策文献,鼓励 产业发展;(4)2017 年至今,政策更具针对性,关注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经济产 业的结合价值,强调技术的落地性。

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指明长期发展方向。2016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驱动创新发展 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均涉及到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 发、产业发展。2017 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研发和转化,推动人工智能 在教育、医疗、养老、城市运行、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2017年 7月,国务院印发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认为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成为国际竞争的新 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以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 导、开源开放的基本原则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 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 划》提出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正式将发展人工智能上 升至国家战略,奠定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中长期发展的基调,此后各部门又逐步 发布了针对性发展政策,细化和落实了国家战略。

目前我国已形成较成熟的人工智能生态。在产业生态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产业 链分为三层,即基础层、技术层以及应用层,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人工智 能生态。在基础层,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领域,我 国已有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中芯国际、寒武纪等代表公司。在技术层, 我国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AR/VR 等细分领域也诞生了国内代表公司。在应用层,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领域 结合,应用有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智能交通、智能制造、公 共安全等。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仅次于美国。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 应用都有着快速发展,迅速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发展仅次于美国,领先于其他 国家。CS Rankings 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大类 TOP200 科学机构中,分布在美国、 中国的比例分别为 38%、12%。在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发表数量上,中国仅次于美国, 并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在专利申请量方面,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申请 国。在产业应用方面,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数量虽然仅为美国的一半,但投融 资活跃,仍有相当的增长潜力。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0 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3251 亿元, 同比增长 16.7%;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金额为 896.2 亿元,融资数量有 467 笔,人工 智能领域单笔融资额达到 1.9 亿元,同比增长 56.3%。随着疫情中人工智能场景的 密集应用、落地渠道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开放,预计 2021-2025 年中国人工 智能将继续快速增长,产业迎来黄金期。根据沙利文咨询预测,2024 年中国人工 市场规模将达到近 8000 亿元,2019-2024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2.25%。

人工智能是数字化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技术支撑。2021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 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培育壮大人 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当前我国数字化 已进入深水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重心正由 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转向提高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沟通效率,人工智 能将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

3.开放平台推动应用生态建设,扩大消费领域布局

3.1. 人工智能平台迎政策推动和需求增长机会

发展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具有战略意义。作为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的发展壮大 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AI 基础设施)包括为关键支撑 的“高质量网络”,为核心能力要素的“数据资源、算法框架、算力资源”,为主 要赋能载体的“开放平台”,能够长期提供公共普惠的智能化服务。其中人工智能 开放平台向下能够引导数据、算法、算力等能力要素的演进路径,向上可以面向 各垂直行业提供开放、普惠的智能化服务,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 整合数据、算法、算力等能力要素,是提供智能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发展人 工智能开放平台对建设人工智能生态具有战略意义。

政策指引我国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 能发展规划》,在战略目标中就法律和伦理体系建设提出“三步走”的要求,要求 加快制定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2017 年 11 月,科学技术部宣 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 并公布了首批 4 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017 年 12 月,工业和信息 化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 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关键环节。2019年 8月,科 技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要求充分发挥人工 智能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 融合,进一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 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我国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以领军企业为主导。AI 开放平台的建设主体较多元化,包 括政府、企业、行业组织、高校等,目的侧重、发展方向各有不同。目前国外 AI 开放平台的发展主体多元化,而我国 AI 开放平台主要由科技企业推动构建,有力 支撑 AI 生态体系建设。当前科技部已分三批公布了 15 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 创新平台,依托各细分领域代表公司建立了覆盖自动驾驶、医疗影像、智能语音 等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促进各细分领域和整体的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建设。

我国已形成了涵盖人工智能产业上中下游的开放平台生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 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可分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等综合 AI 开放平台和科大 讯飞、商汤科技等垂直领域 AI 开放平台,其中综合 AI 开放平台市场份额较大,而 垂直领域 AI 开放平台在细分领域具有优势,形成了涵盖人工智能产业上中下游的 开放平台生态。

行业需求升级,开放创新平台需求增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行业、领域的 深入应用,掌握领先人工智能技术企业面向的需求逐渐由专精性应用需求扩大为 提供一体化能力方案或关键成熟工具,协助产业主体以低成本、高效率开展 AI 创 新应用,因此对于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需求逐步增长。在政策红利、行业渗透 率提高与芯片性价比提高的推动下,预计我国 AI 开放平台市场规模将有望在 2024 年增长至 1512.9 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2. 讯飞开放平台构建产业生态,提升营收、经营质量

公司成立讯飞开放平台,提供人工智能能力。讯飞开放平台成立于 2010 年,是基 于公司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与大数据运营能力建设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生 态服务平台,以“云+端”方式提供智能语音能力、计算机视觉能力、自然语言理 解能力、人机交互能力等相关的技术和垂直场景解决方案,致力于让产品能听会 说、能看会认、能理解会思考。平台以云服务连通厂商、用户与终端消费者,以 技术赋能产业上下游资源合作伙伴。

公司已开放覆盖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建立合作生态。讯飞开放平台提供语音识别、 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文字识别等产品服务,拥有通 用、智能客服、智能媒体、智能娱乐、智慧医疗、智慧出行等解决方案,行业覆 盖企业数字化、智慧城市、视频直播、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行业专题。此外公 司还构建了讯飞 AI 营销平台、讯飞智能工业平台等能力平台,讯飞 AI 营销平台助 力开发者伙伴提升商业变现价值,讯飞智能工业平台聚焦于智慧能源、智能制造 两大垂直领域。截止 2021 年 6 月末,讯飞开放平台已对外开放 434 项 AI 能力及解 决方案,聚集超过 220 万开发者团队、330 万生态合作伙伴。

讯飞平台与企业、开发者共建生态体系。除了传统的提供接口和 AI 能力的模式外, 讯飞开放平台还提供了讯飞 AI服务市场和讯飞生态平台。讯飞AI服务市场提供 AI 产业链各环节优质全面的信息和资源,覆盖产品创意、设计、开发、加工、生产、 销售等所有环节,助力 AI 行业从业者完成从项目创意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 可以发布需求或产品,为企业或开发者提供营销渠道和销售渠道。讯飞生态平台 包含讯飞创投、AI 公益、合作伙伴计划、AI 星火营等,其中讯飞创投是公司打造 的垂直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计划,为入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资源扶持、培训体系、 运营推广、资本对接等。通过 AI 服务市场和生态平台,讯飞平台拓展了商业模式, 使公司可以一方面通过打造自身产品,加速自有先进技术的应用落地,另一方面 以广大开发者及开源社区为切入点,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丰富应用场景和商业化价 值,迅速聚拢上下游合作伙伴,汇聚广大开发者等人才资源,助力打造具备自主 创新实力的生态体系。

开放平台收入快速增长。2016 年公司开放平台业务收入仅 0.89 亿元,但随着行业 需求增长和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虽然由于业务收入规模上升, 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了 60%以上增速。2020 年公司开放平台业务收入 达到 19.21 亿元,2016-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15.81%,开放平台收入占总营收 比例也从 2016 年的 2.67%上升至 2020 年的 14.75%,成为公司营收仅次于教育产品 和服务的第二大细分业务。2021 年上半年,公司开放平台业务收入为 12.93 亿元, 同比增长 131.70%,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开放平台业务拓展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相比,开放平 台业务相对标准化,定制化需求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员工人数对业务拓展的限制相对较小。开放平台业务一方面有助于部分克服人员规模增长瓶颈的问题,迅速 扩展与公司有关的人工智能生态,对公司营收增长有明显贡献;另一方面有助于 经营质量提升,人均创收、人均创利均有所提升。在公司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落 地的背景下,开放平台业务占比提升帮助公司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实现持续持续 增长。

语音交互是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语音交互作为人机交互方式之一,具有快速简 单、更符合人类本能、可解放双手等优势,获得科技企业的重视,产品从集成在 手机中的语音辅助工具如苹果 Siri、微软 Cortana 等,到独立的语音交互产品如 Google Home、苹果 Homepod、阿里天猫精灵、小米小爱同学等。语音交互过去发 展受限于识别准确性较低、不适合在嘈杂环境中使用等问题,但随着语音识别、 自然语义理解等语音识别相关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定向拾音、远场拾音、噪声抑制、 语音增强等拾音技术的进步,语音交互发展障碍在逐步清除,加之符合人机交互 更高效率、更接近于人类本能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语音交互应用快速发展。语音交互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输入法 等领域的应用快速发展,渗透率提升。以智能音箱为例,根据 IDC 统计,2019 年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为 4589 万台,同比增长 109.7%;2020 年受疫情、渠道调 整等因素影响,出货量为 3676 万台;但经过 2020 年的调整,预计 2021 年市场规 模将稳定增长,出货量将超过 4200万台,同比增长 14%。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统 计,2021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为 0.77 亿台,同比增长 35.3%。

3.3. 扩大消费领域布局,持续发布新品

人工智能正迎来消费者市场发展机遇。相比于 2C 市场,2B市场更加关注是否能够 提升效率以及性价比等因素,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发展上不够成熟的时期, 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 2B 市场。但随着算法、算力、数据等进步,对人工智能技术 及应用发展的推动,过去限制 2C 市场发展的使用体验差等因素有所减轻,智慧家 居、智慧消费电子等销量增长,人工智能正迎来消费者市场发展机遇。

扩大消费领域布局。公司于 2016 年 11 月推出作为消费者业务首款产品的讯飞翻译 机,目前其消费者业务已经历五年发展,发布了智能录音笔、智能办公本、翻译 笔、翻译机等多种类新品。2021 年 8 月 24日,讯飞消费者品牌迎来全新升级,“AI 助你超越所能”成为最新品牌主张。公司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像水和电一样融 入每个人的生活,公司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让每个人更轻松地解决问 题,更迅速地达成目标,推动个人乃至社会效率的提升,创造更多可能。2021 年 9 月 25 日,公司宣布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五座城市同时开业十家讯飞 直营店,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的产品体验以及产品升级等服务,不断扩大消费领 域布局。

主要面向场景化应用,突出竞争优势。依托公司领先的语音识别、语音分析、自 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公司针对 AI 办公和 AI 学习赛道已经发布翻译机、智能录 音笔、智能办公本、AI 学习机和翻译笔等产品,并不断拓宽新品类。2021 年 9 月 27 日,公司推出讯飞 AI 投影仪 AP10、讯飞 AI 无线投影仪 AP10W、讯飞 AI 麦克 风投屏器 MC10 三款全新办公产品,持续赋能办公场景,为职场人群带来全新的会 议记录方式。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学习、办公等场景,避开较为其他较成熟的智能 硬件领域和综合性大型竞争对手,在语音交互等需求旺盛的场景发挥公司相关技 术积累,突出竞争优势。

消费领域硬件销售显示较快增长趋势。2021 年上半年,A.I.商务办公类智能硬件 (消费者版块)营收同比增长 41%。加上 AI 教育学习类智能硬件(智慧教育版块), 合计营收同比增长为 58%(出货口径); 若按照产品销售到终端消费者的数据(实 销口径),则合计营收同比增长 77%。2021 年 618 期间讯飞智能硬件全网累计销售 额同比增长 108%,持续领跑 A.I.+办公赛道。录音笔、办公本相关品类实现连续三 年京东&天猫双平台销售额冠军。

消费者业务带动公司业务拓展,对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公司传统业务主要是 面向政府或企业,消费者业务的发展拓展了公司面向的潜在市场,对提高公司营 收有较大帮助。同时消费者业务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有利于公司知名度,形成品 牌效应,构成一定竞争优势。在 2020 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先生 表示,公司在十四五末将实现千亿营收,其中大概有 1/3 左右来源于教育业务;1/3 来源于数字经济转型业务,如电子政务、医疗、司法等领域;还有 1/3 来自于消费 类产品。因此消费者业务的发展备受重视,对公司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将有 效帮助业绩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