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焚风效应与干热河谷(全网最全整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智利气候形成原因 【地理探究】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焚风效应与干热河谷(全网最全整理)

【地理探究】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焚风效应与干热河谷(全网最全整理)

2022-11-13 05: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黄河概况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

△黄河流域示意图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携带大量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中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因而入海口常有变化。

今天的黄河在山东东营的河口镇一带注入渤海。

△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它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状三角形,面积5,450平方公里。

二、黄河入海口为何没有大城市?

1、开发历史短

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1855年黄河改道经由山东入渤海,这导致黄河三角洲的历史只有150余年,而今天的黄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

长三角、珠三角的土地形成有几千年历史,城市有充足的时间发展。

△黄河改道示意图

2、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黄河成陆时间晚,再加上受海水倒灌等因素影响,土壤与水质淡化进程慢,土地盐碱化严重。

黄河入海口降水较少,再加上黄河水量不稳定甚至断流,区域内水资源短缺。

△黄河三角洲植被景观

盐碱化的土壤,短缺的水源,让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率极低,生态环境脆弱。

3、航运环境差

黄河水量不稳定,下游地区曾多次出现断流,再加上含沙量极大,下游河床泥沙淤积严重,因此内河航行条件差。渤海是浅海,平均水深只有18米,黄河裹挟着年均10多亿吨泥沙注入渤海,河口海域多滩涂、浅滩,不适合海港建设。

河口城市最大优势是可以河海联运,但黄河入海口却河运、海运都不行,航运环境差。

△黄河入海口

4、农业生产受限,人口密度低

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使海岸线平均每年向海洋推进约2千米左右,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但黄河三角洲地多水少,土质贫瘠、盐碱化严重,生态脆弱,农业发展受限,所以人口密度低。

3 还有什么没有大城市的三角洲?

其实,大河入海口没有大城市的现象还不少,原因也是各有差异。

1、因为太热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包括入海口在内的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入海口由于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不太适宜人类居住,因而人口稀少,入海口最大城市马卡帕仅20万人。

△亚马孙河流域示意图

2、因为太冷

鄂毕河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是俄罗斯第三大河,也是世界上的一条著名长河。

由于鄂毕河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人烟稀少,尤其是下游一带多为不毛之地,而且其所注入的水域为冰所充塞,入海口也无城市分布。

△鄂毕河流域示意图

3、因为太陡

刚果河全长约4640千米,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为非洲第二长河。

由于刚果河流经植被茂盛的热带雨林地区,河流含沙量小,泥沙也主要在中游盆地沉积,的再加上入海口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沉积少,没有形成三角洲。由于河口平地少,刚果河入海口没有大城市。

△刚果河流域示意图

焚风效应

••••

提起刮风,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寒风凛冽,透心刺骨,殊不知还有一种风,越吹越热,令人燥热难耐,这就是焚风,又名火风。焚风是由德国气象学家根据阿尔卑斯山区的干热风命名为Foehn的,其英文名称直接借用德文源词,中文译成焚风。

焚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的一种热而干燥的风,人们最早发现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焚风效应最为显著。在同一时间,在迎风的山南的意大利米兰往往是大雨如注,寒气袭人,而在山北的瑞士却是南风阵阵,碧空万里,干热难熬,呈现出明显的“山前山后两重天”的景象。

形成原因

01

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它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4000至5000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是“焚风”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空气流动遇山受阻时会出现爬坡或绕流。气流在迎风坡上升时,温度会随之降低。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出现凝结,以雨雪形式降落。空气到达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并以干绝热率增温。因此,空气沿着高山峻岭沉降到山麓的时候,气温常有大幅度的升高。

焚风的影响

02

消极影响

由于焚风发生在背风坡处,带来的高强度升温会使受影响地区产生一系列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发火灾。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十九世纪,阿尔卑斯山北坡几场著名的大火灾,都是发生在焚风盛行时期的。

2.加剧旱灾。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它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并造成损失。

3. 如果焚风发生在高山地区会使雪线高度升高,造成大量积雪融化,产生的积雪融水可能会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势。

4.有时可能引起高山雪崩。

5.如果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2002年11月14日夜间,焚风在奥地利部分地区形成强烈风暴,并以高达160公里的时速袭击了所有农田和村庄。焚风暴所过之处,数百栋民房屋顶被风刮跑或压垮,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或折断,电力供应和电话通讯中断,公路铁路交通受阻。此次焚风造成二人丧生,以及数百万欧元经济损失。

6.此外,焚风天气出现时,许多人会出现不适症状,如疲倦、抑郁、头痛、脾气暴躁、心悸和浮肿等。医学气象学家认为,这是由焚风的干热特性以及大气电特性的变化对人体影响引起的。

积极影响

焚风有时也能给人们带来益处。

1、初春,焚风可使积雪融化,利于灌溉,也可提早春耕,有利作物生长。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积雪深厚,春天焚风一吹,不要多久,积雪会全部融化,大地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为家畜提供了草场,因而当地人把它称为“吃雪者”。

2、夏末秋初,程度较轻的焚风可能增高当地热量,使玉米等谷物和水果早熟,提早收获。所以原苏联高加索和塔什干绿洲的居民,干脆把它叫做“玉蜀黍风”。

焚风的分布

03

在世界各地山脉几乎都有焚风存在,世界不同地区对类似焚风的现象还有类似的地区性的称呼。比如在我国的四川泸州地区称这样的风为火风,智利的安第斯山脉这样的焚风被称为帕尔希风(Puelche),在阿根廷同样的焚风被称为Zonda,美国落基山脉东侧的焚风叫钦诺克风(Chinook),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被称为圣安娜风(Santa Ana),在墨西哥被称为仓裘风(Chanduy)。

一般来说,在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会出现焚风现象,甚至更低的山地也会产生焚风效应。美洲的落基山、俄罗斯的高加索都是与阿尔卑斯山齐名的盛产焚风之地。在我国各地也可以见到它的踪影,如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二郎山、天山南北、秦岭脚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大小兴安岭、太行山下、皖南山区、台东地区等都有极为强烈的焚风效应。地处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年平均焚风为19天,最多的年份可达49天。

天山焚风效应

干热河谷

••••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

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

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

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

干热河谷的形成是

当地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

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

干热河谷是对

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的

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

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 。

2

干热河谷的形成

这些河谷一般都具有独特的地形:

山高谷深。

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

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当湿润的空气越过山脉时,

被迫随地形抬升

形成降雨而失去水分;

之后气流翻越山脊,

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增温,

变得炎热干燥,

这就是焚风。

焚风经过山的背风坡,

还会带走原有空气中的水分,

在一些地区,

山脉迎风坡降水充沛,

而另一侧降水稀少

形成雨影区。

在横断山区的“焚风效应”是说

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

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

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

背风坡少雨,

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

致使河谷干旱。

近地面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

到了夜间空,近地面风由山坡吹向谷地,则称为山风。

“山谷风”垂直厚度大,

并有一定范围的局地昼夜环流系统,

其规模与谷地形态、位置有关。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

空气增温较多;

而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

因离地较远,

空气增温较少。

由于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

在山顶的近地面形成低压,

并在山谷的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地上空积聚,

谷地上空空气受重力影响收缩下沉,

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

下沉气流形成干热的环境。

在干热河谷,

经常可看到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

这其实是谷风气流上升而形成的。

在我国西南地区

由于高原的隆起和河谷的深切,

“焚风”效应逐渐加强,

干热河谷气候日趋干热,

干热河谷植被的自然演化相当缓慢,

且滞后于气候演化,

而人类破坏植被加速了植被的演化进程。

有些干热河谷自然生长着

热带干旱的典型植被——仙人掌。

云南很多地方都有干热河谷存在,

大多数人以为干热河谷底部

植被稀疏或没有植被生长,

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干热河谷只是生长着不是

当地大气候下应有的植被而已,

很多地方是有植被生长的,

比如上图中的怒江河谷的某一段。

试题链接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这里的人发现夏季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的“白夜”现象。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1.“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

A.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B.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

C.暖锋过境,气温升高

D.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2.该地夏天可以看到“白夜”现象的原因( )

A.海拔高

B.大气散射作用

C.纬度高,有极昼现象

D.晴天多,光照充足

3.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

A.东去种麦 B.西山牧羊

C.南下踏青 D.北山滑雪

1.B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北美的西部地区,而且处于西风带的纬度范围,结合北美地形的分布可知,K城处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愈接近地面,温度愈高;故选项B正确。

2.B 白夜现象是发生在高纬度的一种现象。所谓白夜,是在纬度达到一定度数的地区(中高纬,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在我国最北端漠河附近,夏季接近夏至日时,会发生白夜现象。出现白夜的地区从纬度48°34′起,纬度越高白夜出现的时期越长,天空也越亮。到了北极圈(66°34′)以后,就成为极昼。而这种天还没黑就出现黎明的现象正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使得空中隐有光亮。因此B项正确。

3.B K城的河流位于山地背风坡,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当该河进入主汛期时,说明此时是夏季;东去种麦是春季或秋季;南下踏青是春季;北山滑雪在冬季;西山牧羊属于山地牧场,在夏季,故选项B正确。

“离开澜沧江,汽车翻过山口,进入怒江流域。这里的山较之金沙江与澜沧江畔的山更加荒芜,路边的灌丛叶片沾裹着汽车扬起的沙尘。车里的空调虽然开得很足,但难以抵挡车外的热气。本以为到了接近河谷的地方,植被会变得葱郁些,可是我错了。随着海拔的不断下降,车窗外已经不见了灌丛,四周近于寸草不生。按说这一带的山坡低海拔处应该是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上逐渐变成灌丛与草甸。可在怒江的干热河谷以及沿途的多处河谷,森林却是在山顶”。下图为横断山区图。读材料完成4题。

4.导致怒江干热河谷段山顶有林、谷底干热的原因可能是:

①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

②夏季风难以到达

③地形闭塞,河谷深陷

④受山谷风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解析】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形闭塞,河谷深切是形成局部干旱环境的前提,③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带来的水汽在与风向成垂直向的山谷内往往形成“焚风效应”,下沉增温。上空下沉的干燥气流造就了河谷中局部干旱的现象,而谷地中气流沿坡地上升至一定高度所形成的云雾带,恰好与山地森林的存在吻合,④符合。答案C正确。

5.(2019·全国Ⅱ卷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

【试题解析】

第(1)问,从材料可以分析出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地形特点为山高谷深;在山区,平地少且小,所以耕地数量少,分布散,主要分布于谷地和山间盆地等平地。第(2)问,重点解释为什么“干”、“热”,热是因为谷地气流下沉增温且不易散热,由于气流下沉导致不易降水且因为热而蒸发加大,故而“干”。第(3)问,气候主要从热量(气温)、光照及日较差等方面分析即可。第(4)问,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要从经济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吸引资金、占领市场、加大宣传、树立品牌、延长产业链、特色旅游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

【试题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6.(2019届武汉4月)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攀枝花米易县山谷相间,盆地交错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之说。米易县政府编制了《米易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2019年将实行3 800余人的搬迁。攀枝花适宜多种水果生长,目前,政府把发展水果产业作为重点扶贫项目之一。其中米易县是全国最大的早熟、优质枇杷基地(枇杷树喜光,喜温,不耐寒,一般秋天或初冬开花,春天结果,初夏成熟),11月下旬即可采摘上市,持续到次年5月上旬。下图示意攀枝花附近地区和各区县水果种植分布。

(1)推测米易县枇杷品质好、上市早的有利气候条件。

(2)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在攀枝花都能找到种植区,试说明其自然原因。

【试题解析】

(1)枇杷品质好是因为晴天多,光照足,昼夜温差大;上市早是因为干热河谷热量条件好,冬无严寒,利于枇杷成熟。

(2)多种热量带水果在攀枝花都能找到种植区,是因为当地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而干热河谷温度高,适合热带水果生长;米易县山谷相间,山地海拔高,垂直高差大,海拔高处适合温带水果生长。

【试题答案】

(1)米易县地处南亚热带,冬无严寒,有利于枇杷树越冬;冬春季节少雨,光热条件好,有利于枇杷树开花结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枇杷品质好。

(2)攀枝花地处亚热带,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干热河谷地区,气温偏高,适合热带水果生长;境内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海拔高适合温带水果生长。

7.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下图,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分析西昌有小“春城”之称的原因。

【试题解析】

西昌夏季凉爽是因为海拔高且阴雨天多。冬季温暖是因为纬度低,位于河谷,高大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背风坡下沉增温。

【试题答案】

夏季受暖湿西南季风影响,多阴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处横断山脉,海拔较高,夏季较凉爽。纬度较低,位于谷地,冬季有高大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较温暖。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的焚风是当地气候的显著特征,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为冬季某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示意图。

(1)指出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2)分析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形成过程。(4分)

(3)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试说明理由。(4分)

答案:(1)南北狭长分布;平行于太行山走向(或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暖脊等温线数值南高北低,等温线向北凸出(答出两点,4分)

(2)冬季,来自较高纬度的冷气团移经太行山区时,一部分在山脉西侧受阻堆积;另一部分受山地抬升作用翻越山顶到达东側背风坡,在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地区下沉,增温明显,形成暖脊。(4分)

(3)夜间太行山东坡坡面辐射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下山风,与焚风(背景西风)风向一致,焚风随之加强;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凤强度较弱。(4分)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橙,是一种柑果,喜温,不耐寒,生长土壤 PH 值在 5.5-7.0 之间为好。

材料二 褚橙,云南特产冰糖脐橙云冠橙的别称,产自云南哀牢山东侧干热河谷气候地区,其味较普通橙子甘甜可口,由昔日烟王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 75 岁高龄种植,通 过改良品种、修小水坝把哀牢山山泉水引到果园灌溉等措施,十年后将褚橙推广上市 成功而得名,也叫励志橙,2012年开始热销于电商网络。下图为褚橙产地嘎洒镇位置示意图。

(1)分析褚橙产地嘎洒镇干热河谷气候的成因。(8 分)

(2)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及褚橙种植园示意图,分析褚橙较普通橙子甘甜可口的原因。(6 分)

(3)有人说褚橙产地偏、价格高,市场竞争力差,试为褚橙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10 分)

参考答案:

(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全年获热多;地形封闭,河谷地形不易散热;该地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地处哀牢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强,降水少,气温高;冬季离冷空气源地较远,且北面有山体阻挡冷空气进入;植被覆盖条件差,地表升温快。

(2)干热河谷气候,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来自哀牢山的山泉水灌溉,水质优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酸性红壤,适合橙树生长。

(3)加强褚橙基地建设,改进生产组织,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褚橙口感和冷藏保鲜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褚橙质量;挖掘 “励志橙”概念,打造褚橙特色高端品牌;开展褚橙深加工,延长褚橙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展电商网络营销渠道,优化褚橙产业信息化水平。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盘江北岸,为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类型。1958年,该县引入黑葡萄等优良品种,90年代,经过权威鉴定,证实了黑葡萄是法国最古老的酿酒名种之一——玫瑰蜜, 21世纪初,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3520公顷。

从2004年始,弥勒市每年举办“中国—红河民族文化旅游暨弥勒葡萄节”。该市目前共有7家葡萄酒加工厂,加工能力强大。但近年来弥勒葡萄产业发展势头受挫,龙头企业牵引力偏弱,品牌影响力不高,地方政府拉动力不足,社会对云南红酒品质议论纷纷等,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1)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弥勒市干热河谷气候形成的原因。

(2)根据弥勒葡萄种植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推测弥勒葡萄的生长习性。

(3)分析众多葡萄酒加工厂集聚弥勒市的原因。

(4)弥勒市计划将葡萄产业作为该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为此请提出你对弥勒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答案:(1)弥勒纬度低,位于亚热带,温度较高;山高谷深,山谷盛行下沉气流,导致谷底少雨且增温明显(或本地区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出现焚风效应,温度较高。);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影响,深入云贵高原内地时,空气变得相对干燥(或本地区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出现焚风效应,降水较少。);光照强,谷地植被稀疏,易流增温,蒸发大。

(2)光热资源丰富,说明弥勒葡萄生长周期内喜光、喜高温;气候干旱,说明弥勒葡萄耐旱(或抗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说明弥勒葡萄耐贫瘠。

(3)接近葡萄产地,拥有优质而丰富的原料;临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靠近昆明等大城市及西南边陲,国内外市场广阔;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4)加大葡萄产业宣传力度;培育创新机制,创建知名品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或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激励龙头企业发展);将酿酒葡萄、鲜食葡萄与观光体验旅游相结合;延长葡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任答三个)

11.(2011高考福建卷)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被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试题解析】

图中纬度在30°N-40°N之间,冬季盛行西南风,大峡谷为东西走向,河谷南壁为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降水少,植被少;下沉气流下到谷底,更加干热,形成荒漠;谷地中气流沿坡地上升至一定高度形成降水,林木苍翠。

【试题答案】

成因: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综合自中学地理研究、中国国家地理、高中地理何从春工作室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