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景区与景点 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4-07-07 1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盟三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截至2015年年底,东北地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1 110个。其中,辽宁省有285个,吉林省有242个,黑龙江有431个,一盟三市有152个,占比分别为25.7%、21.8%、38.8%和13.7%。在A级景区中,高等级景区(4A及以上)为313个,占比约28.2%。

1.2 研究方法

1.2.1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指实际最邻近距离和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12-14]。首先,利用ArcGIS软件中的测量工具Hawths Tools测算各景点与其最邻近景点的欧式距离,再取其平均值,即为实际最邻近距离。然后,计算出理论的最邻近距离,公式为:

rE¯=12nA=12D, (1)

式中, A代表区域的面积, n代表点数, D代表点密度。最后,计算最邻近指数,公式为:

R=r̅1rE=2Dr1, (2)

式中, r1¯代表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 r1的平均值, rE代表随机分布模式中最邻近的点的平均距离, D代表点密度。当 R=1时,说明旅游景区点状要素分布为随机型;当 R>1 时,说明旅游景区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当 R

Fig.1   Nuclear density about level-A scenic spots in Northeast China (2009,2012,2015)

从图2a可以看出,2009年核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为沈阳、长春、哈尔滨3个省会城市附近,辽西地区、通化-白山地区、大庆地区的核密度也相对较高,蒙东地区的呼伦贝尔市核密度雏形正在形成,其他地区密度都非常低。2012年(图2b),随着A级景区数量的增多,核密度整体增强,除了3个省会城市密度进一步加强外,大连、丹东、吉林、长白山、伊春、三江平原部分城市等地区核密度也逐步增强。呼伦贝尔市在蒙东地区的优势已经确定。至2015年(图2c),“丁字型”核密度结构已形成,其位置与东北“丁字型”铁路大动脉吻合度非常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为堪比3个省会城市的核密度较强区域。从3个时段来看,蒙东地区密度变化不大,核密度较大的区域主要为呼伦贝尔市,2009年已显雏形,2012年和2015年逐步增强。另外,蒙东地区与辽吉黑三省交会地区,因地处大兴安岭与东北平原过渡区域,地势起伏大,同时也是东北三省经济外溢影响区,核密度整体有变大的趋势,但其程度还是远小于同时期东北平原的核密度。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2   辽宁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

Fig.2   Nuclear density about level-A scenic spots in Liaoning Province(2009,2012,2015)

对4个省区分别测算,得到图2,图3和图4。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3   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

Fig.3   Nuclear density about level-A scenic spots in Jilin Province(2009,2012,2015)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4   黑龙江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

Fig.4   Nuclear density about level-A scenic spo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2009,2012,2015)

图2显示,2009年沈阳及附近的抚顺、鞍山等地的核密度相对较大,辽西朝阳、阜新等部分地区核密度也相对显现。2012年沈阳及鞍山地区核密度进一步加强,大连市区核密度增强速度较快,辽东黄海沿岸的庄河、丹东等地核密度进一步增强。2015年较2012年变化不大,核密度较强区域主要还是位于沈阳周围、鞍山、本溪等地,环渤海部分地区核密度强度开始显现。

图3显示,2009年吉林省核密度较强区域呈现“少而分散”的特点,长春市、吉林市及周边地区相对较强,通化、梅河口、集安等部分地区核密度也相对大一些。2012年长吉两市核密度进一步加强,西部的松原部分地区出现核密度较大的区域。2015年比2012年吉林省核密度整体提升较大,长吉、四平地区核密度进一步加强,延边地区形成核密度较强区域,且涵盖的区域非常大,包括珲春、延吉、敦化、安图等地。通化、白山核密度同样在增强,成为面积相对集中的强核密度区域。

图4显示,2012年较2009年,黑龙江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呈现“面积增大,强度增强”的特征。原有的哈尔滨强密度区域向周边延伸,带动绥化等地核密度增强。大庆地区密度增强的同时,带动了沿滨洲线附近区域的密度增强。另外,原来核密度较小的三江平原部分城市,2012年核密度强的区域呈扩展趋势。2015年黑龙江省核密度进一步增强,但面积变化不大。滨绥和滨洲线沿线成为核密度最强轴线,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核密度进一步增强,面积小幅扩散。

图5显示,蒙东地区核密度呈现“均匀分布、密度增强、面积变幅不大”的特征。2012年较2009年,原有核密度较强区域继续增强(如呼伦贝尔及附近区域),东部与辽吉黑相接壤的区域形成新的核密度区。2015年较2012年,原有核密度区域密度进一步增强,面积稍有外延。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5   蒙东地区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

Fig.5   Nuclear density about level-A scenic spots in East of Inner Mongolia (2009,2012,2015)

2.3 景区重心空间移动

利用ArcGIS10.2软件对东北地区及其各省区的A级旅游景区重心进行分析,结果如图6。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6   东北各省区A级旅游景区重心移动

Fig.6   The movement of the center of Level-A scenic spots of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2009,2012,2015)

图6a显示,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重心在吉林省境内,2009~2015年,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2012年移动距离较大,2015年转向东稍偏南移动,距离较小。表明东部及北部地区景区数量增速较快。

辽宁省A级旅游景区重心基本位于辽阳市与鞍山市的市界线附近(图6b),表明辽宁省A级旅游景区重心稍稍偏西南(辽宁省几何中心在沈阳市附近),西部和南部景区数量较多。2009~2012年,辽宁省A级旅游景区重心先向南移动了近10 km,至2015年又向西南移动了近4 km。表明随着景区评定工作的不断深入,辽宁省西部和南部A级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多,景区等级不断提升。这种变动与当前人们热衷于海洋旅游不谋而合。

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的重心在吉林市磐石县附近移动(图6c),景区数量空间呈“东重西轻”的特点。2009~2012年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近10 km,说明吉林省西部景区数量有所增多。2015年重心掉头回转向东移动了近50 km,显示出吉林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黑龙江省A级旅游景区的重心基本在绥化市和伊春两市的市界线附近(图6d)。显示黑龙江省A 级旅游景区西北部稍多。3个时间维度,其重心先向西偏北大幅度移动,移动距离约60 km,然后转向南偏东小幅度移动,移动距离约7 km。说明随着景区评定工作的深入,黑龙江省注重了东部和南部地区景区的开发和建设。

蒙东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重心在乌兰浩特和锡林浩特市界线附近移动(图6e),表明A级旅游景区区域分布相对平均。2012年较2009年景区重心向东大幅度移动,移动距离约30 km。表明蒙东东部地区,即与东三省交会区域旅游景区数量增长迅速。2015年重心则掉头向西南移动了近20 km,表明蒙东西部景区增长速度较快,产生较强的拉力。

3 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3.1 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自然要素

3.1.1 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地形地貌是旅游景区的骨架,起伏的地形可以增加景观空间层次感,提升美学价值[20]。而不同类型地貌,不仅本身可以构成景观,与其他要素相组合,更可形成观赏度较高的景致。因此地形地貌在区域空间的分布,制约着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演化。将东北地区地貌图与A级旅游景区图叠加,得到图7。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7   东北地区地形地貌与A级旅游景区分布关系

Fig.7   Relationship of A-grade tourist spots distribution and terrain

图7显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大长白山脉呈“马蹄形”围合着松辽平原,为东北地形的主要框架。为了更好探讨地形地貌与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关系,利用ArcGIS10.2软件,沿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脉与东北平原过渡线左右两侧各取25 km、50 km,形成宽度分别为50 km、100 km的2个带,统计2个带中的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得到表3。

由表4可知,在50 km、100 km这2个带中4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占4A级以上旅游景区总数的比例达到11.8%和29.7%;而4A级以下旅游景区在该带内的数量占4A级以下旅游景区总数的12.2%和35.4%,是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可见,地形地貌对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制约性。

Table 4 表4

表4   东北地区地貌过渡带内的数量(单位:个)

Table 4   The number of A-grade tourist spots about terrain in Northeast China

带宽A级旅游景区4A及以上4A以下数量占比数量占比50 km3711.8%9712.2%100 km9329.7%28235.4%

新窗口打开

3.1.2 与水体的关系

同理将东北地区水文图同A级旅游景区分布图叠置,沿河流左右两侧各取25 km和50 km,形成2个带,统计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如表5。

Table 5 表5

表5   东北地区河流沿线附近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单位:个)

Table 5   The number of tourism resource about river in Northeast China

A级旅游景区4A及以上4A以下带宽数量占比数量占比50 km4614.7%10312.9%100 km10834.5%29737.3%

新窗口打开

由表5可见,在河流两侧缓冲带中4A级以上景区的占比分别为14.7%和24.5%,4A级以下占比分别为12.9%和37.3%,可见水体的分布对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也具有较强的限制作用。水是重要的构景要素[21]。各种形态的水体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通过形、影、声、色、甘、奇等美学功能吸引着游客的观赏。

3.2 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人文要素

3.2.1 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区域旅游景区的发展,是影响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动力[22]。以2015年东北地区人均GDP为指标,利用SPSS软件做相关分析得出,A级旅游景区与人均GDP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1**,P值为0.001,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对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抑作用。

3.2.2 与交通的关系

利用ArcGIS10.2软件缓冲区工具,沿东北铁路、高速公路和省道建立10 km的缓冲区,得出该区内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占总数的73.4%,其中人文景区占比更高达91.5%,说明交通发展对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通达性的增强不仅扩展客源市场的范围,同时可形成“游慢旅快”的效果,提升游客满意度,进而提高景区的经济收入。因此交通是考量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景区的发展和布局[23]。

4 结论

利用ArcGIS10.2软件,运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 2009年、2012年和2015东北地区及各省最邻近指数都小于1,表明A级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

2) 2009~2015年,东北地区基尼系数在0.9~1之间,大于0.5,表明A级景区均衡性差异很大。从各省区来看,蒙东地区因A级旅游景区数量相对较少,均衡性相对较好。而其他3个省份均衡性差异都很大,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比较突出。

3) 核密度分析结果显示,3个省会城市的核密度较高,主要交通节点城市的核密度也相对较高。蒙东地区的呼伦贝尔市核密度雏形正在形成,其他地区密度都非常低。2015年“丁字型”核密度结构已形成,其位置与东北“丁字型”铁路大动脉吻合度非常高。

4) 蒙东核密度逐渐增强,但增幅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交通体系的形成,辽吉黑三省部分资源基础较好的区域的核密度增强速度较快。

5) 东北地区A级景区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文两大因素影响,其中地形地貌、水文是影响A级景区分布的内生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等是重要的外推动力,对A级景区分布影响比较显著。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 王学君.

旅游资源结构分析

[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9(1):37-39.

[本文引用: 1]     

[Wang Xuejun.

Tourism resources structure analysis

. Geography and Territorial Research, 1993,9(1):37-39.]

[本文引用: 1]     

[2] 汪德根.

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J]. 干旱区地理, 2008, 31(3):456-46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运用最近邻比率Rn、β指数、γ指数、紧密度指数、平均径路长定 量研究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分析得出,目前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集聚性强(Rn=0.03), 适合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但由于β=1.5,γ=0.58,平均径路长为2.57,表明旅游交通网络连接性和通达性较差,说明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联系 较弱,加强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水平,是该旅游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旅游区紧密度指数 C=0.81,则表明较紧凑的区域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研究表明,最近邻比率Rn、β指数、γ指数、紧密度指数和平均径路 长等5种分析技术是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较为合理的指标.

[Wang Degen.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tourism region of Hulun Buir-Aershan

. Arid Land Geography, 2008, 31(3):456-46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运用最近邻比率Rn、β指数、γ指数、紧密度指数、平均径路长定 量研究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分析得出,目前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集聚性强(Rn=0.03), 适合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但由于β=1.5,γ=0.58,平均径路长为2.57,表明旅游交通网络连接性和通达性较差,说明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联系 较弱,加强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水平,是该旅游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旅游区紧密度指数 C=0.81,则表明较紧凑的区域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研究表明,最近邻比率Rn、β指数、γ指数、紧密度指数和平均径路 长等5种分析技术是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较为合理的指标. [3] 程海峰, 胡文海.

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J]. 地理科学, 2014, 34(10):1275-1280.

[本文引用: 2]     

[Cheng Haifeng, Hu Wenhai.

Spatial structure of class A tourist attraction in Chizhou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10):1275-1280.]

[本文引用: 2]     

[4] 袁诚, 侯哲灏, 陈景祺.

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效应探讨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4):74-7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中国5A级景区的数量增长很快,各地方政府为之投入了大量资源。5A级景区分布越来越不均衡,其增长有向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趋势。采用通径分析法并借助SAS 9.3的TSCSREG程序,对2007年获评的第1批5A级景区所在地城市进行投资拉动、消费拉动的经济效应分析。5A级景区建设引致的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人均GDP的效率较低;同时,5A级景区的旅游收入转化为人均GDP的能力稍显不足,在消费驱动方面对人均GDP的影响有限。因此,应当适当调节5A级景区资格的分配,加强旅游产业的深化,让旅游产业从“交费”走向消费,谨慎对5A级景区的投资。

[ Yuan Cheng, Hou Zhehao, Chen Jingqi.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economic effect of national 5A tourist attractions in China

.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5, 34(4):74-7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近年来,中国5A级景区的数量增长很快,各地方政府为之投入了大量资源。5A级景区分布越来越不均衡,其增长有向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趋势。采用通径分析法并借助SAS 9.3的TSCSREG程序,对2007年获评的第1批5A级景区所在地城市进行投资拉动、消费拉动的经济效应分析。5A级景区建设引致的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人均GDP的效率较低;同时,5A级景区的旅游收入转化为人均GDP的能力稍显不足,在消费驱动方面对人均GDP的影响有限。因此,应当适当调节5A级景区资格的分配,加强旅游产业的深化,让旅游产业从“交费”走向消费,谨慎对5A级景区的投资。 [5] Lew A A.

A framework of tourist attraction research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7,14(4):553-575.

https://doi.org/10.1016/0160-7383(87)90071-5      URL      摘要

Although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fundamental to the very existence of tourism, there have been few attemps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breadth of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employed in their study. An examin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the tourist attractiveness of places reveals that most stud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one or more of three general perspectives: the ideographic list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tourist cognition of attractions. Each of these perspectives shares a distinct set of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the attractions, as expressed through the typologies used in their evalu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l three perspectives make comparison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locational, and various valuational aspects of attractions. This framework can be applied in the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 related research. [6] Pearce P L.

Analyzing tourist attractions

[J].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1991,2(1):46-55.

[本文引用: 1]     

[7] 杨友宝, 王荣成, 李秋雨,等.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演化特征与旅游业空间重构

[J]. 经济地理, 2015, 35(10):194-201.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15.10.027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基于东北地区2002、2007、2013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多样化指数、等级结构金字塔、品质度、最邻近点指数、点密度分析、不平衡指数等数理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研究发现:①从数理演化特征来看,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度缓慢提升,同时省际差异较为显著;旅游资源等级体系呈“中间等级数量丰富,低、高端景区缺乏”的纺锤形结构,且伴随旅游景区数量及属性结构比例变化,纺锤形结构呈现“结构破缺-平衡稳定-重心偏离”的演变特征;旅游资源品质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率省际分异明显。②从空间演化特征来看,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具有凝聚型特征,景区省际空间分布演变对东北全局没有必然影响;2002年以来旅游资源集聚热点不断增多,景区分布盲区不断消亡,集聚格局由单核空间扩张向跨行政区重组联动发展;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指数呈下降趋势,景区空间集聚态势逐步弱化,扩散化倾向不断加强。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旅游产业轴带、旅游产业圈层、旅游产业组团三种模式出发,提出了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空间的重构构想。

[ Yang Youbao, Wang Rongcheng, Li Qiuyu et al.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resources endowment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industry space refactoring

. Economic Geography, 2015, 35(10):194-201.]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15.10.027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基于东北地区2002、2007、2013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多样化指数、等级结构金字塔、品质度、最邻近点指数、点密度分析、不平衡指数等数理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研究发现:①从数理演化特征来看,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度缓慢提升,同时省际差异较为显著;旅游资源等级体系呈“中间等级数量丰富,低、高端景区缺乏”的纺锤形结构,且伴随旅游景区数量及属性结构比例变化,纺锤形结构呈现“结构破缺-平衡稳定-重心偏离”的演变特征;旅游资源品质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率省际分异明显。②从空间演化特征来看,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具有凝聚型特征,景区省际空间分布演变对东北全局没有必然影响;2002年以来旅游资源集聚热点不断增多,景区分布盲区不断消亡,集聚格局由单核空间扩张向跨行政区重组联动发展;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指数呈下降趋势,景区空间集聚态势逐步弱化,扩散化倾向不断加强。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旅游产业轴带、旅游产业圈层、旅游产业组团三种模式出发,提出了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空间的重构构想。 [8]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等.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

[J]. 地理科学, 2014, 34(9):1025-1032.

[本文引用: 2]     

[Fang Yelin, Huang Zhenfang, Wang Kun et al.

Spatial pattern of chinese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different spatio-temporal scales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9):1025-1032.]

[本文引用: 2]     

[9] 吴清, 李细归, 吴黎,等.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J]. 经济地理, 2017(2):193-200.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17.02.02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关联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半包圆型分布格局,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3市周边。②A级旅游景区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且分形结构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围绕交通、城市等地理要素展开,京港澳、长张、杭瑞、沪昆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城市周边是A级景区的主要聚集区,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③A级旅游景区发展较为活跃,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省域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④随着景区级别由高往低,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展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面结合的空间分布规律。⑤旅游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在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是重要的外在推手,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Wu Qing, Li Xigui, Wu Li et 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of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in Hunan Province

. Economic Geography, 2017(2):193-200.]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17.02.02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关联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半包圆型分布格局,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3市周边。②A级旅游景区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且分形结构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围绕交通、城市等地理要素展开,京港澳、长张、杭瑞、沪昆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城市周边是A级景区的主要聚集区,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③A级旅游景区发展较为活跃,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省域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④随着景区级别由高往低,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展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面结合的空间分布规律。⑤旅游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在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是重要的外在推手,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10] 陈磊, 胡静, 付琼鸽,等.

山东省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质量的空间错位研究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 4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190.2014.05.02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A级景区是区域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文章运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矩阵模型,对山东省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质量的空间错位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宏观上,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重心偏向于整个省份的中东部;入境旅游质量的重心偏向于山东省的东南部,两者发生空间错位.(2)山东省17地级市可划分为未发生空间错位城市、未发生明显空间错位城市、发生明显空间错位三类城市,未发生或未发生明显空间错位的地级市比例远高于发生明显空间错位城市的比例.(3)发生明显空间错位城市呈现出斑块状分布在山东省境内,未发生明显空间错位城市连成一块,位于整个省份的中部区域.(4)依据二维数据表,山东省地级市划可分为四个梯度,其缺乏同步居中型城市,中间层次城市断层.

[Chen Lei, Hu Jing, Fu Qiongge et al.

A study on the spatial mismatch between the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inbound tourism in Shandong Province

.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4, 4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190.2014.05.02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A级景区是区域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文章运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矩阵模型,对山东省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质量的空间错位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宏观上,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重心偏向于整个省份的中东部;入境旅游质量的重心偏向于山东省的东南部,两者发生空间错位.(2)山东省17地级市可划分为未发生空间错位城市、未发生明显空间错位城市、发生明显空间错位三类城市,未发生或未发生明显空间错位的地级市比例远高于发生明显空间错位城市的比例.(3)发生明显空间错位城市呈现出斑块状分布在山东省境内,未发生明显空间错位城市连成一块,位于整个省份的中部区域.(4)依据二维数据表,山东省地级市划可分为四个梯度,其缺乏同步居中型城市,中间层次城市断层. [11] 杨仲元, 卢松.

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

[J]. 地理科学, 2013, 33(7):806-814.

[本文引用: 1]     

[Yang Zhongyuan, Lu Song.

The impacts of traffic improvements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 case of southern Anhui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7):806-814.]

[本文引用: 1]     

[12] 王洪桥, 孟祥君, 孙浩亮,等.

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空间结构分析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7):190-194.

[本文引用: 1]     

[Wang Hongqiao, Meng Xiangjun, Sun Haoliang et al.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ir spatial structure analysis in Jiling Province

.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6(7):190-194.]

[本文引用: 1]     

[13] Pearce D G,Tan R.

The distribution mix for tourism attractions in Rotorua, New Zealand

[J].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3,(22):17-35.

https://doi.org/10.1177/0047287505279008      URL      摘要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20 provide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istribution mix for tourism attractions in Rotorua, a major New Zealand destination. It seeks to establish the balance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distribution channels,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forms of distribution involved, and to exa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use. The distribution mix was found to be very mi... [14] Wang Shunxin, He Yuanqing, Wang Xueding et al.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1,21(6):715-722.

https://doi.org/10.1007/s11769-011-0500-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Comprehend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is important to make effective policies that will help inbound tourism develop harmoniously and shrink regional disparity. 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during 1996-2008 with the methods of sigma-convergence, club convergence and beta-converge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inbound tourism receipts per capita (ITRPC)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presented the rapid increasing trend; 2) ITRPC of the whole country was characterized by convergence; 3) the eastern region presented club convergence, but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did not show this trend; 4) the star-hotel levels and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per capita had a same trend to growth rates of ITRPC, promoting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among the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5) but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d person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total popul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GDP had a reversal trend to growth rates of ITRPC, shrinking the provincial disparity in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veloped provinces and the developing provinces.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provinces to speed up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15] Li Limei, Tao Wei.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system of 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A case of Suzhou City

[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3,13(4):370-377.

https://doi.org/10.1007/s11769-003-0045-0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growing attention on urban tourism was very widespread. There are two angles to study urban tourism: supply-side and demand-side. And the supply-side of the tourism remains very important. The RBD (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 is a useful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he components of urban tourism and how they fit together. The paper begins with a review on the RBD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m in urban areas and then attempts to develop a mor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RBDs in a tourist-historic city—Suzhou. The spatial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RBDs in Suzhou are examined,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with city officials and industry leaders, and a review of available documents. The urban tourism of Suzhou has developed in a range of contexts, that various types of RBDs have emerged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has evolved from the past "Single-cored Structure" to "Double-cored Structure" at present, and then to "Chain Structure" in the future. The spatial form and evolution of RBD in Suzhou are closely relative with its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Urban area dispersal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RB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RBD becomes a new impetus to urban growth or renewal. Finally, a number of strategies for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the RBD in Suzhou are suggested. The different RBDs should adopt different strategies. Intensification can be the possible strategy for the RBDs in the ancient city. Accreting with the urban theme park or engrafting on the Jinji Lake is suggested respectively for the RBD in the Suzhou New District and th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16] 李强谊, 钟水映.

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其演变——基于Dagum基尼系数与Markov链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

[J]. 经济地理, 2016(12):197-2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4年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差距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差距是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状态之间的流动性较低。据此,提出了扭转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态势的政策建议。

[Li Qiangyi, Zhong Shuiying.

Spatial imbalance and its evolution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based on empirical study of dagum Gini Coefficient and Markov Chain

. Economic Geography, 2016(12):197-2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4年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差距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差距是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状态之间的流动性较低。据此,提出了扭转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态势的政策建议。 [17] 许辉, 杨洁明, 喻晓玲.

新疆优质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35(1):96-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63.2016.01.01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旅游资源空间格局是旅游资源开发战略选择的依据,也是旅游地发展的基础。以新疆优质旅游资源为核心,基于ArcGIS技术,采用核密度和可达性分析法研究其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一轴一带格局,一轴即亚欧第二大陆桥,一带即新疆沿边境带;新疆优质旅游资源空间可达性较低,尤其是南疆;计算以乌鲁木齐为原点出发到达新疆各优质旅游资源点的时间,有116个景点在6 h可达圈内,占研究景点的44.96%,有62个景点在10 h可达圈外,占研究景点的24.03%。基于核密度和可达性分析结果及其形成的影响机制,提出新疆旅游业空间发展战略。

[Xu Hui, Yang Jieming, Yu Xiaoling.

Spatial pattern of high quality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in Xinjiang

.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6, 35(1):96-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63.2016.01.01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旅游资源空间格局是旅游资源开发战略选择的依据,也是旅游地发展的基础。以新疆优质旅游资源为核心,基于ArcGIS技术,采用核密度和可达性分析法研究其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一轴一带格局,一轴即亚欧第二大陆桥,一带即新疆沿边境带;新疆优质旅游资源空间可达性较低,尤其是南疆;计算以乌鲁木齐为原点出发到达新疆各优质旅游资源点的时间,有116个景点在6 h可达圈内,占研究景点的44.96%,有62个景点在10 h可达圈外,占研究景点的24.03%。基于核密度和可达性分析结果及其形成的影响机制,提出新疆旅游业空间发展战略。 [18] 王远飞, 何洪林. 空间数据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本文引用: 1]     

[Wang Yuanfei, He Honglin.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Beijing: Science Press,2010.]

[本文引用: 1]     

[19] 李如友,黄常州.

江苏省旅游经济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1):93-9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运用重心模型,定量分析了2001—2012年江苏省旅游经济时空格局的演进过程。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持续北上,国内旅游收入重心则先南下、后北上,旅游总收入重心的演化路径与国内旅游收入较为相似;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国内旅游收入重心和旅游总收入重心都明显偏离几何中心,但呈缓慢趋同态势;旅游外汇收入重心与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国内旅游收入重心与国内旅游客流重心、旅游总收入重心与旅游客流总量重心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离特征。从资源开发、政策支持、经济基础、对外开放和事件影响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江苏省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驱动机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是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直接驱动因素,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变化促进旅游经济重心的移动,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成为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助推剂,重大事件驱动旅游经济重心变化趋势发生短暂性偏离。

[Li Ruyou, Huang Changzhou.

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tourism economic gravity center and its driving forces of Jiangsu Province

.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5,34(1):93-9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运用重心模型,定量分析了2001—2012年江苏省旅游经济时空格局的演进过程。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持续北上,国内旅游收入重心则先南下、后北上,旅游总收入重心的演化路径与国内旅游收入较为相似;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国内旅游收入重心和旅游总收入重心都明显偏离几何中心,但呈缓慢趋同态势;旅游外汇收入重心与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国内旅游收入重心与国内旅游客流重心、旅游总收入重心与旅游客流总量重心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离特征。从资源开发、政策支持、经济基础、对外开放和事件影响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江苏省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驱动机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是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直接驱动因素,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变化促进旅游经济重心的移动,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成为旅游经济重心移动的助推剂,重大事件驱动旅游经济重心变化趋势发生短暂性偏离。 [20] 高润, 路紫.

河北省太行山区景观地貌与旅游资源分布关系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3(4):90-92.

[本文引用: 1]     

[Gao Run, Lu Zi.

The distributed relation between tourist resources and the landforms of taihang mountain region

.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e Science), 2008, 23(4):90-92.]

[本文引用: 1]     

[21] 丁蕾, 吴小根.

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J]. 经济地理, 2013, 33(8):183-187.

[本文引用: 1]     

[Ding Lei, Wu Xiaoge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8):183-187.]

[本文引用: 1]     

[22] 李龙梅.

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本文引用: 1]     

[Li Longmei.

Time and space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nxi Province

. Xi’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2013.]

[本文引用: 1]     

[23] 苏建军, 孙根年, 赵多平.

交通巨变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地域类型划分

[J]. 旅游学刊, 2012, 27(6):41-5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文章利用1985~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及2006~2007年中国30个省区截面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交通客运量与旅游客流量的关系及地域差异。结果发现:(1)从时间序列来看,旅游客流量与交通客运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均衡关系,入境客流量与航空客运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铁路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与入境客流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航空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铁路客运量与国内客流量无格兰杰因果关系。(2)从30个省区的截面数据分析,发现入境客流量与民航客运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国内客流量与公路客运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据此计算了入境旅游对航空客运和国内旅游对公路客运依赖程度,将全国30个省区划分为不同的依赖—偏好类型。为认识陆路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Su Jianjun, Sun Gennian, Zhao Duoping.

The impact of great changes of transpor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and division of regional types

. Tourism Tribune, 2012, 27(6):41-5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文章利用1985~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及2006~2007年中国30个省区截面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交通客运量与旅游客流量的关系及地域差异。结果发现:(1)从时间序列来看,旅游客流量与交通客运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均衡关系,入境客流量与航空客运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铁路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与入境客流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航空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铁路客运量与国内客流量无格兰杰因果关系。(2)从30个省区的截面数据分析,发现入境客流量与民航客运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国内客流量与公路客运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据此计算了入境旅游对航空客运和国内旅游对公路客运依赖程度,将全国30个省区划分为不同的依赖—偏好类型。为认识陆路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旅游资源结构分析 1 1993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旅游资源结构分析 1 1993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1 2008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1 2008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2 2014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 [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2 2014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 [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效应探讨 1 2015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效应探讨 1 2015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A framework of tourist attraction research 0 1987 Analyzing tourist attractions 1 1991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演化特征与旅游业空间重构 2 2015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 [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演化特征与旅游业空间重构 2 2015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 [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 2 2014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 [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 2 2014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 [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1 2017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1 2017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山东省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质量的空间错位研究 1 2014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山东省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质量的空间错位研究 1 2014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 1 2013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 1 2013 ... A级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1],是旅游区域吸引力产生的核心因素,作为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旅游空间竞争的性质、程度与发展战略[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蕴含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以大尺度或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3-6].如程海峰等采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性、紧密度等方法探讨了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3];袁诚等分析了中国5A级景区分布特征[4].二,以多个节点年份的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分析区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规律[7,8].如杨友宝等以多元模型分析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时空演化状况[7];方叶林等以1996~2010年中国旅游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函数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演化规律[8].三,区域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效益分析.吴清等在分析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强核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9];陈磊等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四,要素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0].如杨仲元等分析了交通发展对皖南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11].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区域多为大尺度或者微尺度,而对于中小尺度,特别是地缘相似、文缘相近的中尺度区域(如东北地区)研究比较少.而这类区域因资源禀赋差异小、类型相近,相互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内耗相对更大.为了科学地统筹发展此类区域旅游业,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系统探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演化的成因. ... 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空间结构分析 1 2012 ... 最邻近指数指实际最邻近距离和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12-14].首先,利用ArcGIS软件中的测量工具Hawths Tools测算各景点与其最邻近景点的欧式距离,再取其平均值,即为实际最邻近距离.然后,计算出理论的最邻近距离,公式为: ... 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空间结构分析 1 2012 ... 最邻近指数指实际最邻近距离和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12-14].首先,利用ArcGIS软件中的测量工具Hawths Tools测算各景点与其最邻近景点的欧式距离,再取其平均值,即为实际最邻近距离.然后,计算出理论的最邻近距离,公式为: ... The distribution mix for tourism attractions in Rotorua, New Zealand 0 2003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1 2011 ... 最邻近指数指实际最邻近距离和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12-14].首先,利用ArcGIS软件中的测量工具Hawths Tools测算各景点与其最邻近景点的欧式距离,再取其平均值,即为实际最邻近距离.然后,计算出理论的最邻近距离,公式为: ...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system of 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A case of Suzhou City 1 2003 ... 基尼系数用于分析空间要素的分布情况,是地理学中用来描述区域空间的离散分布情况的重要方法[15,16].公式如下: ... 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其演变——基于Dagum基尼系数与Markov链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 1 ... 基尼系数用于分析空间要素的分布情况,是地理学中用来描述区域空间的离散分布情况的重要方法[15,16].公式如下: ... 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其演变——基于Dagum基尼系数与Markov链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 1 ... 基尼系数用于分析空间要素的分布情况,是地理学中用来描述区域空间的离散分布情况的重要方法[15,16].公式如下: ... 新疆优质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 1 2016 ... 核密度强度可以清晰反映区域旅游要素在空间上的分散和集聚特征以及这种形态的变化[17,18].其公式为: ... 新疆优质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 1 2016 ... 核密度强度可以清晰反映区域旅游要素在空间上的分散和集聚特征以及这种形态的变化[17,18].其公式为: ... 1 2010 ... 核密度强度可以清晰反映区域旅游要素在空间上的分散和集聚特征以及这种形态的变化[17,18].其公式为: ... 1 2010 ... 核密度强度可以清晰反映区域旅游要素在空间上的分散和集聚特征以及这种形态的变化[17,18].其公式为: ... 江苏省旅游经济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1 2015 ... 确定旅游经济区域重心空间区位及不同年份区域重心空间区域的移动距离与移动方向[19]. ... 江苏省旅游经济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1 2015 ... 确定旅游经济区域重心空间区位及不同年份区域重心空间区域的移动距离与移动方向[19]. ... 河北省太行山区景观地貌与旅游资源分布关系 1 2008 ... 地形地貌是旅游景区的骨架,起伏的地形可以增加景观空间层次感,提升美学价值[20].而不同类型地貌,不仅本身可以构成景观,与其他要素相组合,更可形成观赏度较高的景致.因此地形地貌在区域空间的分布,制约着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演化.将东北地区地貌图与A级旅游景区图叠加,得到图7. ... 河北省太行山区景观地貌与旅游资源分布关系 1 2008 ... 地形地貌是旅游景区的骨架,起伏的地形可以增加景观空间层次感,提升美学价值[20].而不同类型地貌,不仅本身可以构成景观,与其他要素相组合,更可形成观赏度较高的景致.因此地形地貌在区域空间的分布,制约着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演化.将东北地区地貌图与A级旅游景区图叠加,得到图7. ... 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 2013 ... 由表5可见,在河流两侧缓冲带中4A级以上景区的占比分别为14.7%和24.5%,4A级以下占比分别为12.9%和37.3%,可见水体的分布对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也具有较强的限制作用.水是重要的构景要素[21].各种形态的水体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通过形、影、声、色、甘、奇等美学功能吸引着游客的观赏. ... 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 2013 ... 由表5可见,在河流两侧缓冲带中4A级以上景区的占比分别为14.7%和24.5%,4A级以下占比分别为12.9%和37.3%,可见水体的分布对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也具有较强的限制作用.水是重要的构景要素[21].各种形态的水体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通过形、影、声、色、甘、奇等美学功能吸引着游客的观赏. ... 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1 2013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区域旅游景区的发展,是影响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动力[22].以2015年东北地区人均GDP为指标,利用SPSS软件做相关分析得出,A级旅游景区与人均GDP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1**,P值为0.001,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对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抑作用. ... 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1 2013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区域旅游景区的发展,是影响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动力[22].以2015年东北地区人均GDP为指标,利用SPSS软件做相关分析得出,A级旅游景区与人均GDP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1**,P值为0.001,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对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抑作用. ... 交通巨变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地域类型划分 1 2012 ... 利用ArcGIS10.2软件缓冲区工具,沿东北铁路、高速公路和省道建立10 km的缓冲区,得出该区内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占总数的73.4%,其中人文景区占比更高达91.5%,说明交通发展对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通达性的增强不仅扩展客源市场的范围,同时可形成“游慢旅快”的效果,提升游客满意度,进而提高景区的经济收入.因此交通是考量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景区的发展和布局[23]. ... 交通巨变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地域类型划分 1 2012 ... 利用ArcGIS10.2软件缓冲区工具,沿东北铁路、高速公路和省道建立10 km的缓冲区,得出该区内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占总数的73.4%,其中人文景区占比更高达91.5%,说明交通发展对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通达性的增强不仅扩展客源市场的范围,同时可形成“游慢旅快”的效果,提升游客满意度,进而提高景区的经济收入.因此交通是考量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景区的发展和布局[23].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