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晚上的单词怎么读怎么写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2024-06-13 2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后一部分已更新完,链接放评论好了

十、文献研究(风笑天第九章,袁方十三章,纽曼十一章)

文献:原义指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材料或文字材料。随着社会和信息传播载体的发展,可定义为包含我们希望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包括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大众传媒;原始文献、二次文献;现时性和回顾性文献。常见文献类型:日记、回忆录和自传;信件;报刊;官方统计资料;历史文献。

文献研究: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图片、符号以及其他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关系、现象的研究方式。

文献回顾:文献回顾又称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20世纪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文献研究方法,一种研究技术,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是指各种书面材料、宣传品和艺术品;“明显的”内容,是指这些形式外在的东西, 比如它们的文字、颜色和实物本身,而不是这些文字、颜色和实物的含义。研究者所分析的只是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基本目标通常是决定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

二次分析:要是对其他研究者先前为别的目的所收集和分析过的原始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和研究。分析与原问题不同的问题或是对原问题的深入或检验。

计词法:计词法是内容分析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首先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词(记录单位),然后统计这些关键词在各个样本(分析单位)中出现的频数和百分比,最后进行比较。

概念组分析:是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关键词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概念,同时也是理论假

设中的一个变量。这种方法的记录单位仍是单词,但分析时的变量却是概念组。所以当某个词出现时就算其概念组出现了一次,分析时只看出现次数总计就行了。

语义强度分析:语义强度分析,首先是给出词汇的“强度权”,以显示它们在使用时的差别。强度权是由词汇 的语义所决定的,区分词汇的强弱程度的目的,是想区分人们态度的强弱程度。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是指用别人已收集好的,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 料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主要集中于对那些由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所编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也常常运用各种现存的统计资料来进行自己的研究。这种现存的统计资料,可以成为研究本身的数据和资料的一种来源,这种研究就被称做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在利用现存统计资料时,应注意三个问题:①应该对统计资料的内容、对象、范围、特点等 都具有清楚明确的认识。②对于各种统计指标、比率和数字的实际含义,它们的计算方法等应十分清楚。③要注意现存统计资料通常是聚集资料(集合性资料),它们所描述的对象通常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在利用现存统计资料时注意避免犯层次谬误。

十一、定量资料分析(风笑天第十章,袁方十四十五章,纽曼十二章)

资料的审核: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对,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资料的审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查出问卷资料中的问题,二是重新向被调查者核实。资料审核工作由两种做法:边收集边审核,收集完后集中审核。

集中趋势分析: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集中趋势的作 用体现为:可以说明某一社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的一般水平;可以对不同空间的同类现象或

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状态进行比较;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常见的集中趋势有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种。

离散趋势分析: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它与集中趋 势一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和揭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共同反映出资料分布的全面特 征。同时,它还对相应的集中趋势(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代表性作出补充说明。

区间估计:其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可信度。

假设检验:就是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量去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

交互分类:交互分类是一种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变量,一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它是将研究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其结果通 常以交互分类表(又称为列联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阐释分析:所关心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三种类型:因果分析、阐明分析、条件分析。

复相关分析:以一个统计值来简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多元回归分析:用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并了解这些自变量中的哪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力最大的方法。

PRE: 两个有关系的变量x与y,当知道x的值来预测y值时所减少的误差与总误差的比。

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前者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后者是值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

列联表:列联表又称交互分类表,交互分类是指同时依据两个变量的值,将所研究的个案分类。交互分类的目的是将两变量分组,然后比较各组的分布状况,以寻找变量间的关系。两种形式:条件次数表和条件百分表。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分为点估计与区间估计两类。

(1)点估计是用一个适当的样本统计值来估计总体的未知参数值。缺点是无法了解到这种估计和推测的可信程度,区间估计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2)区间估计是通过样本统计值来推测总体未知参数的可能范围。这一可能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估计时所要求的可信度(即置信水平)的高低,对于同一样本,如果要求这种估计的可信程度越高,则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越大,反之越小,显然,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成正比。

参数检验:参数检验是指对总体分布的参数如均值、方差等进行推断的方法。参数检验要求总体必须具备某些条件,而且参数检验一般要求所涉及的变量是定距层次的变量。参数检验的优点是当

总体充分满足所需求的前提条件时,在做假设检验时可以非常准确,但在社会研究中往往很难判 断总体是否合乎要求。非参数检验由于对总体没有要求,因此在做推论时准确度不及参数检验,但其优点是适用范围广、计算简单,当样本容量加大时,其推论的准确度可以增加。

全距:全距又称为极差,是对定序及定序以上尺度的变量离散程度的测量。全距是指最大观察值与最小观察值间的差。极差越小表明资料分布越集中。但由于它的值是由端点的差决定的,因此个别远离群体的极值会极大改变极差,以至使它不能真实反映资料的分散程度。

小概率原理: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可能出现”的原理,它是假设检验所依据的理论。如果现实的情况恰恰是在一次观察中小概率事件出现了,就应该怀疑和否定该事件的概率未必很小,即认为该事件本身不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是一种大概率事件。这正是假设检验的基 本思想。

单边检验:与双边检验相对应。如果拒绝域是位于抽样分布的两端的,就是双边检验,如果拒绝域位于抽样分布一段的,就是单边检验。如果是位于右端就称为右侧单边 检验,如果是左边就称为左侧单边检验。一般来说,双边检验较单边检验更难否定H0,因此在提 出备择假设时,最好说明方向。

十二、实地研究(风笑天第十三章,袁方第九章第十一章,纽曼第十三章)

实地研究:研究者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后蕴含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是唯一一种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的合称。

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总体中的某个单一元素进行的调查,即对某个个体、事件、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或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当研究个案是一个社区时,又称为社区研究。个案研究的目的:深刻揭示蕴含在研究对象中丰富的个体特征和详细的实践发展过程,通过深入地观察或访谈来获得详细、具体和生动地研究资料。

观察:指的是带有明确的目的,在现象发生的场景附近或其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或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要求观察者的活动具有系统、计划、目的性,并对所观察到的事实作实质和规律性的解释。

局外观察:观察着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进行远距离观察,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状态是隐蔽观察。

结构观察: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多采用非参与/局外观察的方式,内容固定。

无结构观察: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结果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只能用于定性分析。是实地研究的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同时,研究者又被这一群体接受,允许参与他们的成员关系和群体活动,使研究者能够进行观察和研究。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观察者,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

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优点: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缺点:资料缺乏信度/可靠性;程序不明确,观察无系统,资料非定量,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重复;参与观察的结果依赖于观察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无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角色转换:包括a.移情理解:参与观察之初,研究者要尽快进入角色,作为研究者的角色转换为观察对象群体的意愿,即语言、行为、生活方式上的同化于观察对象及其社区,以达到移情理解;b超脱理解:要对观察的现象和行动进行分析,判断和解释时,要随时跳出角色,恢复研究者客观、中立的立场上来,从局外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发掘其具有的客观含义,达到超脱理解。

结构访问:结构式访问又称标准化访问,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这种访问的访问对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的,即对所有被访 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结构式访问可以采取个别访问和集中访问的方式。

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可细分为:正式非正式访谈。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和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自由的交谈。主要适用于实地研究。无结构访谈的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通过研究者主观、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深度访问: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是指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

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调查和精神病人的调 查,其目的是作出临床诊断,挽救罪犯和治疗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后来广泛用于对一般人

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深度访问与重点访问相似,可以说 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

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生活史研究:是一种对人们的生活经历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它采用访问、观察或由被研究者自己写自传等方式,对某一社区或某一群体中的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生活经历进行详细地了解,如实记录下研究对象生活经历中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将不同个体的生活史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归纳,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找出其中典型的个案作为描述和解释的例证,以此来反映这一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心理、思想、态度和观念等。 

座谈会:也就是调查会,是一种无结构式集体访问,即将调查对象集中起来进行共同讨论。常被用于验证或调查集体行为与群体关系的倾向,以及心理治疗和企业及组织诊断,另外,典型调查也常采用这种方法。座谈会特点:访谈过程不仅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社会互动过程,也是调查对象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要求调查者有更熟练的访谈技巧及组织会议的能力。容易产生一种“团体压力”,是个人顺从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敢表示异见。因此,对一些敏感的问题,不宜采用这种方法。与个别访问相比,更难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社会调查的一种类型,是与统计调查相对而言的,是指一种从整体上处理问题的方法,即从事物的多个方面和整体情况,从各个层次间生动联系以及从历史发展状况把握问题。在社会学中,个案研究的对象从个人扩大到团体、组织、社区、社会。个案研究是社会调查的一种类型,是与统计调查相对而言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处理问题深入、全面、细致,其主要作 用是能从个案的详细描述与分析中,发现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变量)及其作用,从而导致假设的形成,并找出群体或类型的详细资料。个案研究方法是一种从整体上来处理一个课题的方法, 它通过详细地调查一件实例来了解这一实例所属的整类个体的情况

十三、历史比较研究(纽曼十四章)

历史比较研究:历史比较研究是技术和研究取向的结合,是将历史时间、跨文化变迁置于研究核心的独特类型,也就是说把那种研究对象置于文化的情境当中,并将其视为历史之流的一部分的研究类型。

内在批评:指检验文献内容以确定它的可靠程度。研究者评估记录的内容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验还是根据二手信息,这需要检验记录的字面意义以及复杂的言外之意与意图。研究者留意文献中提到的人或物,并且寻求这些资料能够被证实的可能性。研究者检验隐藏的假设和价值立场,以及文献产生当时的相关情况。研究者也考虑文献写作当时的用语以及陈述的情境,以便从中找出意义。

外在批评:意指评估一份文件是否为真迹,以确定该文件不是赝品或伪造的。批评涉及询问下列问题:

文献是在其所说的那个时代被创造出来的吗?文献是在它所说的那个地方制作出来的吗?以及它是由文献 上所显示的那位作者撰写的吗?文献最初时是为什么而写?后来又是如何存留下来?

二手资料:一手资料讲求现实主义与真凭实据,但是时间所加诸的实际限制,可能会将依赖大量原始资料的研究限制在较窄的时间框架或地点之内。为了得到更为广大的图像,许多历史比较研究者使用二手资料,亦即专业历史学家花了几年的时光研究原始资料后所完成的著作。

个案比较研究:个案比较研究的主要焦点是比较特定的社会或文化单位,而不在于建立广泛的一般性原则。这类研究所提出来的研究问题如:加拿大如何不同于美国?研究者集中检验有限数量的个案,这里所谓的“个案”通常是根据文化界定的团体,通过深入地检验少数的个案,或只有一个个案,相对来说,就不必太担心等值性的问题。这个方法对于辨识少数几个个案中那些固定或变动的因素是颇为有用的。

文化情境研究:研究者运用文化情境研究来研究代表不同类型社会或单位的个案。如马克斯所做的有关 美国、南非、巴西三国种族关系的研究就是文化情境研究的例子。他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国家是因为这三个国家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种族政治制度,或者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组织种族群体之间关系的系统。每个国家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背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可以考察共同的主题、模式以及过程。

跨国研究:是一种比较研究的类型,在这类比较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多国单位(例如,全球的某个区域如第三世界),进而以这些不同集团的国家为其研究单位,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华勒斯坦研究“世界体系” 自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的长期发展,就属于这类研究。他的作品产生了一个新的思想学派——世界体系理论。这个理论又刺激了更多的历史比较研究。

高尔顿问题:高尔顿问题在比较研究中是个重要的议题,因为文化很少有固定的疆界。很难说,某个文化于此处结束,而另一个文化,从此点开始;或是说,某个文化是否不同于另一个文化;或者随着岁月的流逝,某个文化的特征是否已经扩散到另一个文化中。当两个不同单位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某个共同的起源,而且它们并不是真正截然不同的两个单位时,高尔顿问题就出现了。

词汇等值:是指字或词的正确翻译,或是找到与另一个字指同一件事的字。这在两个语言之间是最清楚不过的事了。比较研究者常使用反向翻译来取得词汇等值。词汇等值在历史研究中可能也相当重要,因为文字的意义会随时间改变,即使是在同一个语言中也不例外。时间间隔越长,表达不同意义或含义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情境等值: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历史情境下,正确地使用情境术语或概念的状况。那种想要在特定情境下求得等值的企图。例如,在某些文化情境下,牧师是全职的男子,相当富有,是受到高度的尊重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社区领袖,而且具有政治权力。在其他的文化情境中,牧师没有权力和身份。情境也适用于跨历史的时代。例如,上大学在今天所具有的意义与 100年前必然不同。

概念等值:能够跨越不同的文化或历史时代使用相同概念的能力,是概念等值。研究者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与历史时代当中。他们的概念建立在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与时代的体验与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者可能会想通过学习其他文化或其他时代的文化,扩展他们的概念,但是他对其他文化或时代的观点,受他当下生活情境的影响,这制造出一种持续的紧张状态。同时也引发了这个问题:研究者能够创造出足以真实反映不同文化或时代生活经验的概括吗?而他自己也能够理解吗?

测量等值:指的是在不同的背景下测量同一个概念。如果研究者发展出适用于不同情境的概念,问题依旧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测量相同的概念需要用不同的测量的工具吗?测量等值的议题指出为了要测量或确认某个理论建构,历史比较研究者必须检验各种不同部分的证据来源。当证据以零散形式存在时,他必须检验间接证据的扩展的数量,以确认此概念。

十四、定性资料分析(风笑天十二、十四章,纽曼十五章)

定性资料: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型的记录材料。其特点是:来源多样;形势无规范;不同阶段的变异。

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在初次对所收集的定性资料进行分析时,研究者常常采用开放式编码。其具体做法是:1)研究者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资料转变成不同的类别。2)研究者慢慢地阅读实地记录,寻找评论的项目、关键的事件或主题,然后标上记号。3)在记录卡片的边缘写一个初步的概念或标签,并用红笔或其他方式作出明显的标记。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创造新的主题,也可以在后来的分析中改变原来的编码。/这种开放式编码将资料深处的主题带到表面。但需注意的是,此时的主题处于一种比较低的抽象层次上,大部分来源于研究者最初的研究问题、相关文献中的概念、社会背景中人们所用的词语,以及研究者在沉浸于资料的过程中突发奇想的新想法。开放式编码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排除个人的偏见和思维定势,将所有的材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属性分类。

轴心式编码(axial

coding): 轴心式编码是从一组初步的主题或初步的概念开始。在这种方式中,研究者更为注重的是主题,而不是资料,即研究者的头脑中带着基本的或初步的编码主题去看待资料,阅读资料。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研究者也会产生出新的观点、思想,或添加新的编码,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将各种观点、主题组织起来,同时识别作为轴心的关键概念。/轴心式编码着重于发现和建立类别之间的各种联系,包括因果关系、时间关系、语义关系等。在轴心式编码过程中,研究者思考原因和结果、阶段和过程,并寻找将它们聚合在一起的类别或概念。轴心式编码可以刺激对概念与主题间联系的思考,同时它也提出新的问题。它可以提示放弃

某些主题或是更深入地探讨另一些主题。此外,它还加强证据与概念间的连接。通过多种不同的例子作为经验证据,使得主题与资料间的连接得到加强。

选择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选择式编码是在浏览资料和进行开放式或轴心式编码工作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查找那些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研究者在发展出某些概念,并开始围绕几个核心概念或观点来组织他们的总体分析时着手进行这种工作。/即在研究者准备进行这种对资料的最后的阅读和分析时,他已识别了研究课题中的最主要的主题。在选择式编码过程中,主要的主题或概念始终指引着研究者的研究。他不断地对在早期编码中所识别的特定主题进行再组织,并探讨和分析多个不同的重要主题。/选择式编码也可以说是在主题中找到一个可以统领其他一些相关主题的核心主题,将所有的研究结果统一在这个核心主题的范围之内。这种选择式编码的方法比较适合建立“扎根理论”。

分析型备忘录(analytic

memo):实地笔记的一个特殊类型。实地研究者对于自己在整理和编码资料、提炼概念过程的想法和观点的记录或讨论,这种备忘录是研究者写给自己的,或者说是自己与自己进行讨论的一种笔记。可以以全部概念或主题为线索建立一个完整的备忘录体系。

连续接近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通过不断地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这里的反复和循环,指一种从理论和假设出发,通过阅读资料寻找证据,分析概念对资料的拟和程度,同时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概括,创造新的概念或修正原来的概念。然后再从资料中收集新的证据,解决第一阶段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修正原来的理论。不断重复直至达到较为完善的理论。

举例说明法(illustrative

method):用经验证据来说明和解释某种理论。实际上是对已有理论寻找合适的经验证据的方法。一是研究者列举个案或现象来表明理论模型可以说明、揭示某种特定的个案、现象;二是列举多个不同个案,说明理论可适用于多种不同个案情况。所谓的“空盒子填充法”。

比较分析法(analytic

comparison):从先前已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特定时间、地点、群体)的规律性。包括一致性和差异性比较。

一致性比较法(method

of agreement):将注意力集中于各个不同个案所具有的共同的特性上,通过排除的过程来进行。研究者先找出不同个案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的作为结果的特性,然后再比较各种作为可能的原因的特性。如果某个个案中作为原因的特性不为所有具有共同结果的个案所共有,那么,研究这就将这种特性从可能的原因中排除掉,所剩下的所有个案共有的特性则为可能的原因。

差异性比较法(method

of difference):先找出那些在许多方面都十分相同,但在少数方面不同的个案,然后找出这些个案具有相同的原因和结果的那些特性,同时找出另一组在结果上与此不同的个案,比较两组个案,查找那些在不出现结果特性的个案中,也没有出现的原因特性。这种没有出现的特性就是结果的原因。比一致性比较法复杂,但能更有力地说明问题。

流程图方法:以历史和现实发展过程为标准,对定性资料所进行的描述。

测不准效应:由于观察者的参与改变了被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被观察者或者单位可能做出种种假象来掩饰事实的本来面目,使真实状态的测定不可能。

棱镜效应:社会现象的感知和解释都要通过观察着这面棱镜,通过他的价值标准和以往的经验再折射出来,从而使观察资料不准确。

路径依赖:指一个独一无二的起点如何导致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并产生一种确定性的路径,规定着一连串后续事件的出现。这个路径有一种因果效应。它涵盖或限制着正在发生的后续事件的发展方向。在使用路径依赖进行的解释中,结果受到这个过程的早期阶段发生的事件的影响。路径依赖的解释强调一个时期的选择如何限定未来的机会,调整后来的选择,甚至导致事件向未来的选择机会受到极大限制的危机状况加速前进。

主题分析法:斯普拉德利把文化情境中的基本单位界定为一个主题,即一个用于组织资料的观念或概念。他的体系建立在对主题的分析上。在以后的分析中再把若干个主题组成类别与范围更为广阔的论题,以便对文化场景或社会情境做出整体性的解释。主题有三个部分:一个主概念或短语、语意关系以及几个从属概念。斯普拉德利确认出三种类型的主题:民俗性主题、混合性主题与分析性主题。

十五、研究报告(风笑天十一十五章,袁方二十二二十三章,纽曼十六章)

研究报告

描述性报告

解释性报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