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博物馆:清廉御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晋祠博物馆历史文化 晋祠博物馆:清廉御史

晋祠博物馆:清廉御史

#晋祠博物馆:清廉御史|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晋祠作为多种文化的聚集地,廉政文化自然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谈起晋祠博物馆的廉政文化自然就会想到出生于太原市的清朝廉政官员——杨二酉。

杨二西(1705 年~1780年),太原晋祠南堡人,字学山,号又屯,别号西园、柳南、侮翁、一梅居士,为乾隆皇帝重臣。工书善画,娴吟味,长于古文群章。

杨二酉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七岁时即熟通诗书,二十八岁中举,二十九岁登科进士,为清朝官员,曾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台湾御史等要职。同时还屯田星荒,发展农业,严惩游匪,铲除污吏。

杨二酉为人清廉正直,因遭人构陷被乾隆皇帝疏远,落得“诖职”之罪。47岁带奉修致,回到家乡晋祠。退仕归里后,他潜心于家乡的文化建设,一心营建晋祠,建树颇多。

在晋祠博物馆古建筑水镜台上正中央挂着一块名匾“水镜台”,这块匾额便是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晋祠人杨二酉所书,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誉为“秀丽之笔”。“水镜”语出《前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思是忠奸是非尽人皆知。

除了“水镜台”匾额外,杨二酉为晋祠题写的匾额还有”悬山响玉“、“眼底壶天”、“形明动化”、“待凤轩”、“浮屠院”、“育化赞”等,这些牌區楹联为晋祠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他撰写的碑刻主要有 《晋祠两柏赋》、《晋祠移建文昌阁记》、《同乐亭记》、《柏月山房记》、《晋水七贤祠记》、《五云亭记》等。这些碑刻题记非常珍贵,对研究清乾隆年间晋初的历史非常重要。

杨二酉还主持扩建了文昌官,移建文昌阁,重修了晋祠柏月山房、同乐亭,恢复了晋祠的景致。这次修建,也是清代规模较大的一次对晋祠的修复,对保护晋祠的历史文化遗产贡献巨大。

曾几何时,杨二酉也站在水镜台前,注视着晋祠的一切,畅想着晋祠的未来。时光穿越千年,他仿佛依旧站在水镜台前,同我们讲述他的廉政故事,传承他的廉政思想,弘扬他的廉政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