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晋城珏山青莲寺 汪凌

汪凌

#汪凌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青莲寺的古银杏

青莲寺分上寺与下寺,下寺建于北齐,上寺建于唐,历史久远,有魏碑、唐宋彩塑、明清壁画等,尤其上寺有大雄宝殿六尊宋代彩塑、地藏殿宋塑和观音殿宋塑罗汉,以及下寺正殿唐代彩塑,据称海内孤品,风华绝代,此外还有古柏古银杏。此时上寺正在修复塑像和壁画,不见工人,也没有游人,殿门大多紧闭,那些传奇都看不上。走一圈发现修复单位竟是陕西文保,立刻想到前一阵在互联网上因其对青莲寺破坏性修复掀起的波澜,没承想眼下居然对上了号。大雄宝殿的门敞着,里面就是著名的宋塑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塑像,脚手架立着,台阶前拦着木栅栏,阳光照进殿堂,抬头只见右侧胁侍塑像上半身,装饰一新,完全没有了岁月的古旧痕迹。左右观音阁都关着门,两层楼木石结构。大雄宝殿后还有一进院,大殿名法堂,建于北齐,1998年复建,如今只剩殿内莲花石础基、菩萨供台和大门两侧四根石柱是旧物,石柱上浅刻飞龙和祥瑞花纹,还刻有嘉庆年等年份、及工匠名或供佛者名字样。

寺里几无人迹,偶遇工作人员,说地藏殿可看。地藏殿在左配殿二楼,一二层之间是封闭的,只在狭窄的木楼梯尽头连接一个仅能容身的洞口,一把铁将军锁住,等工作人员取来钥匙,跟着上楼梯,掀开木板盖,钻出来就到二楼了。地藏殿有地藏和十阎王塑像,最左侧是一尊小鬼,均为宋塑,尚未修复涂抹,古风盎然,与崇庆寺十帝殿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见十阎王神态各异,面目逼真,眼窝或深或浅,眉毛或弯或平直,有的眼观鼻鼻观心平静安宁,有的杏眼圆睁瞳仁精光逼人,有的双目平视神情和煦,一尊尊看下来,有时陡然与一尊像眼目对视,心下一懔。十阎王各随表情神态而坐姿手势不同,或端坐手持笏板,或一手扶膝一手平摊,或手持手印,不一而足,其身上深浅衣褶勾勒出身体骨骼丰瘦,璎珞佩环华丽雍容齐整。殿内唯一小鬼塑像瘦骨嶙峋,颧骨突出,双目炯炯,膝盖下露出肌肉,骨骼比例绝不逊色西式雕塑。塑像背后原有壁画,可惜大多湮灭,房梁上亦有绘画,也已漫漶不清,正中横梁则刻写供奉者名和乾隆年号字样。工作人员拿着钥匙在门口等着,盘桓一会儿即出门,随他下楼了。

群山环抱,杂树纷披中的青莲寺

上寺再无甚可看,出院门,沿台阶下行到下寺,有白塔和弥勒殿等,除白塔外,其他殿堂都紧闭,大殿前也有宣传板图片显示正殿佛像修复前后样貌,大殿门户严实一抹黑,也未知如何。转到前殿后墙,透过灰蒙蒙格子玻璃能看到部分塑像,有的少胳膊少手,有的完整,似有二尊供养人塑像,双手合十,还有一尊高僧塑像端肃,格窗角度所限看不全。来得不是时候,只叹无缘。网上查青莲寺文物修复已叫停,整顿和调研,结果如何未知。

青莲寺下寺的白塔

下山吃饭时倒是遇到个奇遇。说到吃,去阱底村和大板山、青莲寺,因有同学小白同行,他是山西人,就吃到些当地特色。去阱底村时,下到了半山腰,饭点已过,路边有家兼住宿的饭店,遂下车,一问是新近盖好才营业,点了土鸡蛋炒槐花、拍黄瓜,酸菜土豆丝、土猪肉炒青椒,满满几大盘,米饭出乎意料好吃,软糯,基本吃干净。好奇,又去厨房看,清爽干净,厨师兼服务员都是一位戴眼镜中年人,斯文,不像大师傅。去大板山时午饭在高速公路边的饭店,也兼营住宿,点了野猪肉、炒小米饭、凉拌粉皮等,一人一碗打卤拉面,简单实惠。在青莲寺,下山路上看到一家珏山饭店,进门,一拨食客正准备走,未几店里安静下来,我们坐定后点了全素,土鸡蛋炒韭菜,一种叫饥饥菜的凉拌野菜,柿子合面炸丸子,主食是酸菜圪面——一种高粱面裹着白面的面条,山西酸菜是白萝卜和萝卜缨子腌制,老实说吃不惯,咸,酸,颜色惨白,色香都差。

吃罢饭喝茶消食,一边和柜台里的老板娘闲聊,不想竟然是小白的小姨嫁过去的村里人,摆过摊当过导游现在开了饭店,先是介绍周边民居,后来不知怎么说起了通神的事,离开柜台来到饭桌旁,滔滔不绝讲起她自己的经历。小白小姨的公公是个法师并通医事,为村民生老病死出行等生活大事行怯病卜算诸事。我插嘴:“是神婆神汉吗?”她不言声。小白接话说,有的神婆神汉是骗人的,但小姨公公是真有神通。老板娘从小到大在这村里生活,见过小姨公公做法事,比如让两个板凳打架之类。她自己生孩子后得了病,看人是双影,就去青莲寺对面峰巅上的庙里求拜并扎火针治好了,之后就在庙旁边摆摊卖香烛等物。她勤快,早晨去得早或者有空闲就帮着庙里打扫做事,经常做义工,她认为得益于此,那几年特别顺,钱也好挣,连着十年抽签摊位也都是好位置。时间长了,她和庙里打卦的师父熟了,看他们给别人打卦,她好奇问过,师父当然不肯说。后来摊子没事无聊她就看看卦书,记熟了,便自己琢磨着拿块板子(板子有来历,但她口音重没听清)做了一副签,开始给人打卦解签,没想到算得准,其间有个领导来她这里求签算卦得一副好签回去后竟然当上大领导,这大领导不好意思张扬便微服私访到她这里买了一千响鞭炮放了,庆贺感谢的意思,从此传开,大小领导都来她这里求签。后来……她说天机泄露太多,她的运气转差了,就不再摆摊也不算卦,到青莲寺下面盘了门脸开饭店,生意不好不坏。老板娘看上去年纪不大,三十来岁的样子,马尾梳得高高,身材好,人精神利落,见人自来熟,讲起话流利,倒豆子似的一套一套,事理儿在她那儿都有另一角度,比如好运过了她说是算卦把老天爷的机密泄露太多,把听的人逗得哈哈大笑。她是那种农村里心思活泛的能人,能说会道,没正经学过卦理,凭聪明自成一套,而且气场强,有控制人的本事,当时就把人撩拨得想去那庙里用她做的签算一卦。我因为听不懂她的方言,基本在旁观,又因膝盖痛怵爬山犹豫着,这当口她又说现在算卦摊子这几年都承包了,她那副签不知在哪家之类,大家也就作罢。下山了,来到著名的晋城丹河大桥旁停歇闲聊,再咀嚼就觉出了不靠谱,理性纷纷回归,转而被这座全长400多米、世界跨度最长的石拱桥所吸引。总之,这是一位“神人”,神人不分男女,世间的斑斓多彩与丰富性,着实难忘。

长治法兴寺砖灯塔

10月1日继续探访寺庙,上午去长子县法兴寺。到长治县,经安城村岭上村,途中遇到俗称炮弹坑的道路,坑洼颠簸,省道竟能如此不堪,一叹!此地遍布煤矿,企业竟然熟视无睹,二叹!不久进入煤矿采空区,减速慢行,当年法兴寺就是因为煤矿开采地质构造变化导致地基塌陷岌岌可危才不得不整体搬迁。进入227省道,载重大货车多起来,这些庞然大物开得快,一路上经过四五个煤矿,大货车进进出出的,然一眼望去,地表都是庄稼地和村庄,只有轰隆而过的大货和矿场大门才让人意识到身在采矿区。其后经过潞安集团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这是山西煤业龙头企业,纳税大户,占地广阔,一路输电线路、厂房、传送带……林林总总,行驶十来公里,竟然还在矿区内,可见其规模之巨。大货车多,是长治公路上最显目的标志,尤其到长子县,煤矿多,大货车多,想来路况差与此大有关系。车到崔庄村,一抬眼,法兴寺到了。

法兴寺檐下斗拱

法兴寺历史更久远,可追溯到十六国北魏时期,唐宋明清屡有增建和修葺,原在慈林山一片相对平坦的山腰地带,后整体搬迁到翠云山只能依山而建,山门原已不存,搬迁时据文献重修,立于几十级台阶之上。进山门后,舍利塔、燃灯石塔、圆觉殿、毗卢殿沿石阶次第而列。拾级而上,首先是唐高宗第十三子捐赠大藏经和佛舍利而建的舍利塔,此塔形制国内无二,原本内有壁画,今已无存。拾级再上是燃灯石塔,据称是国内唐代石灯塔雕刻最细、保存最好的一座。其后是圆觉殿,内有宋塑,异常精美,释迦牟尼端坐正中,旁立二弟子,再旁立二护法天王,殿两旁是12尊菩萨塑像,大殿门口有隔离栅栏,殿堂深处的菩萨就看不清了,历经千年,除覆盖一层黑煤灰,眉目容貌宛然,衣履璎珞佩环俨然。最后一座毗卢殿是明代建筑,殿内释迦牟尼和文殊普贤塑像为今塑,台阶太高,没上去,远远看看,就坐台阶上了。

法兴寺新址

法兴寺搬迁是大事,起于1984年,1996年才算竣工,寺里如今还在补种花草,有工人忙碌,总体还是簇簇新,不像一个千年老寺,屋舍宅院有岁月包浆,细枝末梢都能显出老年华的沧桑、华美和蕴籍,朴素大气的砖塔和圆觉殿孤零零立在新建筑中,突兀,真是可惜了!这里来人不算多,本地人大多带着供品和香烛,还有在山门前放鞭炮的。游客少,停车场见到一辆青岛牌照车,是一家三口,儿子已是英挺青年,父母也在壮年,远道而来,都兴致勃勃的。今天是长假第一天,一路走来外地车明显增加,多是周边鲁皖冀牌,京牌也不少,私家车延长了国人的生活半径,开启了人们在路上看风景的度假模式,对汽车工业和旅游经济而言利好,可粗疏管理、急功近利又对环境造成伤害,矛和盾如何各得其所,考验着施政眼界、格局和智慧。

盘桓约1小时,出,离开法兴寺,开车不远即见路标显示崇庆寺距此地仅6公里,想27日那天下雨,傍晚天色更暗,又兼急,崇庆寺塑像没细看,时间既早,就奔崇庆寺而去。上了山熟门熟路不长时间即到,依然门可罗雀,然名声在外,山道旁有二辆外地牌车,其中一辆是法兴寺遇到的青岛车,还有一辆湖北车,是一对神情严肃的小夫妻,手里拿着《孤独之星》。还是那位老汉讲解,今天可就简单多了,我们听过了,再访主要看塑像,每个殿都仔仔细细看,果然就有新发现,比如释迦牟尼像背光上所谓大鹏鸟应该是迦陵鸟即妙音鸟,所谓堆塑也似可商榷,十帝塑像衣饰华美,随处皆有的花纹是浅雕而非描绘,特别是花纹在衣褶处过渡毫不生硬,自然流畅,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古人真厉害!

看下来发现,长治的崇庆寺和晋城的青莲寺,虽说地藏殿两旁都有十帝胁护,然而面目身姿却有异。崇庆寺十帝姿容更夸张、鲜明,旁边各有三位判官,背后悬塑有地狱天堂景观,如连环画一目了然,教化意义显著;相比之下青莲寺十帝温和从容舒展,仅左旁最外有一小鬼,背景原有壁画,现已大多剥落,相对简肃,不知是否和两地风土有关,且存疑。地藏菩萨下辖十帝第一次听闻见,回来后查百度,十帝乃十殿阎王,原先阎王治下仅设五官,禁杀、盗、淫、两舌、酒,后逐渐出现十殿阎王的设供,十殿阎王分别是秦广王蒋、楚江王历、宋帝王余、五官王吕、阎罗王天子包、卞城王毕、泰山王董、都市王黄、平等王陆、转轮王薛。据称唐末五代起十殿王开始在民间流行,在地藏菩萨旁分塑十殿阎王塑像,并对各王五官神态装束造型等确立一定之规,已是地道的中国化。那么,崇庆寺和青莲寺十殿王传为十帝,并主历代各朝开国君主,是民间附会还是如何,也存疑。

南宋村五凤楼正面

10月2日访五凤楼,这是看观音堂时和一位来拜神佛的中年女人闲聊,她面目清秀白皙,戴一副眼镜,热情地推荐了好些古迹,其中就有五凤楼,在长治县。一路导航,约莫一小时到北宋村,之后是南宋村,五凤楼就在南宋村,这“北宋”“南宋”的让人有点穿越。这里已是一个成熟景区,进南宋后道路宽阔,干净整洁,来往路人也装扮齐整,村头路旁一座关帝庙,据说建于明,两层楼,楼上关帝像坐南面北,远眺来往行人,当年这才是人们进出的通道。

妇人正在绣的鞋垫

一只鞋垫已绣好,时髦的漂亮女孩

沿大道进村,不久就到五凤楼景区,铁栅栏门禁,门票100元人,进去一个阔大广场,两旁是古建筑,五凤楼在其中,大概在西南角通往村子。时近正午,游人少,一进去就散开了,广场上显得空旷疏朗,几个老人孩子在楼门前散坐晒太阳,看往来游客稀奇,笑容可鞠,可见村民生活不错。五凤楼结构奇巧,据称国内外仅三座,一座就在南宋村,实际是玉皇观的山门,元时建,明清各有修缮,正面看五层挑角飞檐,侧面看四层飞檐,所谓五明四暗。因为建筑奇特,山门五凤楼名声远扬,玉皇观本名倒被遮没了。进庭院后迎面是献亭,是供人摆放祭品的地方,四根浅赭红色砂石柱雕刻二龙戏珠,龙鳞粗旷龙身粗壮颇狰狞,顶上八卦藻井由斗拱层层拱起,更奇的是东边横梁是一根断梁,献亭制作用料精良,为何在此用断梁仍是未解之谜。出献亭,绕过香炉,就是凌霄宝殿,以屋檐下十三踩斗拱造型闻名,横竖交叉,花朵一样,据闻国内古建仅此一例。玉皇观只对游客收费,一些远近村民带各色供品来拜玉皇,中间遇到一大妈用小木块敲板眼有腔有调唱颂,一句听不懂。殿前大香炉内除燃香献供,竟有香烟供,烟嘴插灰中,香烟袅袅,请玉皇享用。这里古建保护和修复看上去不错,后来问村民才知除玉皇观是古建,其他皆是90年代末仿建的,一眼望去竟错以为是古建,二三十来年也旧如老建筑了。在这样的老建筑里见一妇人一边看门一边绣鞋底,十字绣小女孩,不打草稿,绣稿已然在心,一针一线熟捻得很,配色和图案都漂亮,当时未意识到可以买卖,只拍照留念,出景区时已正午,待返回去找鞋垫,店已关门。守门妇人见状说鞋垫可贵,一百、五十的,要吗?原来这里妇人都做针线活,无奈她一人看门脱不开身,遂作罢。

南宋村村头的关帝庙,古来曾是通衢大道吧

10月3日一早酒店退房,要离开长治了。在长治几日,觉得长治城市建设和绿化其实都不错,就是因为产煤区,频繁来往的大货车压坏道路,扬起煤尘,城市低空总是灰蒙蒙的,花木楼房景物都蒙一层灰,城乡接合部更甚,唯有到远郊或山区才空气清新,如下小雨风景和空气更好。一路所见,长治周围发电厂煤矿多,路途中巨大高耸烟筒随时可见,甚至还有在建的,凡登高就能见到大小烟筒,可以当作风向标,白烟斜则空气好透亮,白烟直则空气立刻变差。这些工业是污染之源、环境之痛,走一趟就立刻感知北京治理雾霾有多艰难,可是经济要发展,民生要保障,又离不开这些,悖论如此。这是感触之一。

五凤楼飞檐上的仙人

其二,这些年南北走过一些地方,包括此行,在寺庙道观,眼见一些民间活动,感觉民间传统秩序和生活逻辑依然顽强。在长治,虽然主事多为中年妇女,但从求神拜佛求签烧香的人看不乏年轻人,跟着家里长辈到寺庙做法事拜佛神,等他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在生活中也会如法依从吧?长治寺观的神婆现象,沟通神明与幽魂的仪式,安抚亡灵,恢复现世生活秩序,对现实危机或灾祸给与抚慰和救助,类似宗教,在解决个体危机上发挥着作用。心里也升起一些疑惑。学界关于传统断裂秩序丧失乡村沦落的观点一直没断过,也看过梁鸿的“梁庄系列”,但是到现场看看,似乎不那么悲观,在南方北方,至少在一些乡村,在国家权力之外,老传统借助一些仪式、一些节庆、一些口耳相传的神话或传说,依然维持和规范民间的日常生活,民间社会还是有一定的活力,按自己的规则运行,并非死水一潭。

其三,山西遍地文物,有时路过一片玉米地,田头赫然立着个石牌坊残柱,想寻过去却苦于找不到路径。这些文物古迹,很自然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发挥着亘古以来的作用,能感受到当地人的自豪,但也习以为常,并不以为多贵重、贵气,看待它们如同一件用惯的、可心的老物件。文物终极的生命力和意义,大概也在此吧。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email protecte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