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五毒、护安康,端午佳节风俗也是养生妙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春节贴对联的日记 防五毒、护安康,端午佳节风俗也是养生妙招

防五毒、护安康,端午佳节风俗也是养生妙招

2024-04-11 19: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多运动,每天坚持快走

运动可以生阳气,出汗可以帮助排湿。通过慢跑、太极、快走等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有利于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4、艾灸穴位

艾灸有温通腠理、驱邪外出、调和阴阳的作用,在祛湿方面尤为显著。一般选取阴陵泉、丰隆、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

其次,五月之“毒“还指各种毒虫。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传统认为的“五毒”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据古人观察,五月之时,各种蛇虫都出来活动,即是民间所谓的“五毒并出”。

端午节“香气”,能辟邪防疫

前面提到的端午节辟邪防疫的民俗活动中,大多都会用到带有“浓烈香气”的药材,例如,佩兰、菖蒲、艾叶、粽叶、雄黄、苍术、白术等,用以禳疫除病,消杀虫害。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01

佩兰

佩兰的性味辛、平,归肺经、胃经、脾经,能芳香化脾、醒脾调中、发表解暑,多用于治疗外感暑湿、湿温初起的症状。在周代,已有用佩兰浸水沐浴,以清洁禳毒的习俗。

禳毒是端午祭祀逐疫的风俗。《大戴礼》曰:“五月……蓄兰,为沐浴也。”这里的兰,指代的是佩兰。现代医学研究,佩兰的挥发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

02

菖蒲、艾草

《神农本草经》记载:“菖蒲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古代方士对菖蒲相当崇拜,认为“真菖蒲叶有脊,一如剑刃”,菖蒲叶又被称作“水剑”,所以辟邪之功甚强。

常与艾草一同放置于正门门楣之上,以及厅堂之中,利用其浓烈气味,驱蚊虫、杀菌消毒。菖蒲叶,辛、温,入心、肺二经,解毒疗疮、杀虫。治疮疥、麻风、黄水疮。

《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端午节插艾条用作辟邪防疫的记载:“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本草纲目》:“此草(艾)可乂疾, 久而弥善,故字从乂,而名艾”。古人认为这种草药的治病调理的功效强大,故称为艾草,“乂,治也。”

端午节,还可以给家人做个防疫病的香囊。

03

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也叫香包。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利用穿着的衣帽、鞋袜或饰物将药物佩戴在身上,让药物成分经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从而起到阻挡毒虫污秽之物、防御疾病的功效。

香囊历史起源悠久,屈原在《楚辞》中就记载了人们以香草作为佩戴物的场景;考古学家从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用中药制成的香袋、药枕;亦有书籍记载华佗将麝香、丁香、檀香等装入花雕制成的香囊,悬挂于屋内用来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

至今,民间仍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可见,香囊既作为一种装饰以助美观又能起到驱邪避秽、保健防病的作用。

端午前后,炎热初上,各种毒虫、蚊蝇及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活跃,空气潮湿夹带暑热湿毒,特别容易让人困倦乏力,提不起精神。此时佩戴一个清香的中药香囊,不仅提神醒脑,还可驱虫祛邪。

香囊还有以下功效:

1、防治呼吸道感染

把一些解表的中药研成细粉装入香囊,挂在胸前或睡觉时放置在枕头边,能起到防治呼吸道感染、流感的作用。

2、驱除虫害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佩戴香囊以避邪除秽。有些芳香类中药含有挥发油,蚊虫不喜欢其气味,将这些中药制成香囊,佩带到身上便可起到驱除虫害的作用。

3、改善鼻炎症状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为鼻炎所苦,其实用辛温通窍的中药研磨成细粉,混匀后装入香囊,带在身边经常闻一闻,也有不错的效果。

4、健脾开胃

孩子厌食、身体消瘦是令许多家长头疼的事情,这也可以通过佩戴香囊来改善,准备一些气味芳香、具有健脾理气的药物研成粉,装入香囊佩挂于胸前,有健脾开胃的作用,能够起到改善小儿厌食的效果。

5、缓解焦虑、安神助眠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用辰砂装囊,戴身及髻中,用治不寐的经验。

现代有研究认为,中药香囊芳香之气通过鼻腔、口腔、咽腔黏膜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调节脑部血液的循环,能达到疏通气血的功效,刺激大脑前叶分泌释放荷尔蒙,舒缓神经,缓解焦虑,提高睡眠质量。

04

雄黄

古人为了驱赶蛇虫,会备好雄黄,用作治疗蛇虫咬伤。《江乡节物词·小序》说:“杭俗,妇女制绣袋绝小,贮雄黄,系之衣上,可辟邪秽。”古人会将雄黄放入香囊中,随身佩戴,以躲避五毒、蛇虫鼠蚁的侵扰。

雄黄,含有硫化砷,通俗一些就是有砒霜的毒性,并含有汞,能杀菌驱虫。雄黄酒有毒,不建议饮用。后世则改为将雄黄酒洒于墙壁门窗来驱邪杀虫。

端午节美食能“治未病”

01

补中益气,兼甘寒解毒:粽子

端午节的各式风俗渐已衰微,现代只保留了吃粽子的风俗。广东地区的粽子,多以糯米、绿豆、肥猪肉、粽叶、咸鸭蛋为馅料。糯米能补虚和中;肥猪肉能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绿豆能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粽叶,南方多用箬叶,北方多用芦苇叶,两者皆性味甘寒,能清热毒。

值得一提的是,粽子中的咸鸭蛋,味甘,性凉,入心、肺、脾经,有滋阴、清肺、丰肌润肤、除热等功效。其中的咸蛋黄油更能改善小儿积食,给孩子吃的粽子,最好挑有咸蛋黄粽子的来吃。咸蛋黄油外敷更是可治烫伤、湿疹。

端午节暑热渐生,人也容易汗出多而伤津液,粽子能健脾益气,有配以清热解毒的食材,确实是应节佳品。但肠胃病、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人群都应该少吃。

粽子充分加热后变软了再吃,能减少对脾胃的负担,解腻搭配普洱茶、或者山楂麦芽莱菔子茶即可。

02

清热解毒的家常菜:马齿苋

马齿苋,又叫五行草、长寿菜等,是平常人家餐桌上的家常菜。老一辈有很多人都知道,马齿苋有清湿热的功效。

确实,马齿苋性味甘寒,《本草纲目》就记载马齿苋能“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食疗本草》则指出用马齿苋煮粥可达到“止痢、治腹痛”,民间也经常食用马齿苋来对治湿热腹泻。广东地区的一道常见家常菜,就叫做上汤皮蛋马齿苋。

敬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转载:广东中医药

内容综合自中医老师潘毅、

佛山市中医院、正安聚友会

我的故事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介绍

U护居家护理平台介绍

U护火热招商!为理疗康复产品、保健品、特医食品开辟全新市场渠道

与国际接轨,护士自由执业时代来临

重磅!2021年度《岭南名医录》名单揭晓!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推动中药院内制剂走向市场 国内首个基于家 庭医生的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真实世界研究推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真研中心搭建科研舞台,基层医生大有可为! 安神助眠茶联合生物共振技术改善失眠患者睡眠障碍真实世界研究项目介绍 清浊祛毒丸联合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真实世界研究 陈皮黑苗金茶降血糖真实世界研究项目 卜尚頭复合果汁饮料解酒护肝 作用的真实世界研究 千优谷刺梨果饮治疗口腔溃疡的真实世界研究 复方滇鸡血藤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真实世界研究 生物共振技术改善抑郁情绪的真实世界研究 你还在为舒张压降不下来感到烦恼吗? 拯救腰痛指南,让腰痛不再成为你的烦恼 一觉醒来口眼歪斜,得了面瘫该怎么办? 膝盖疼得走不了路?当心是半月板损伤!

我的故事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介绍

U护居家护理平台介绍

U护火热招商!为理疗康复产品、保健品、特医食品开辟全新市场渠道

与国际接轨,护士自由执业时代来临

重磅!2021年度《岭南名医录》名单揭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