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能模拟出全息虫洞!不过,我们离“星际穿越”还很遥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星际穿越中的四维空间 人类已能模拟出全息虫洞!不过,我们离“星际穿越”还很遥远

人类已能模拟出全息虫洞!不过,我们离“星际穿越”还很遥远

2023-05-09 23: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2年的12月1日,世界顶级科学杂志《科学》的封面是一个虫洞,在里面刊载的论文中,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Maria Spiropulu领导的团队使用量子计算机对虫洞进行了“模拟”。

同时声称“造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虫洞,虫洞作为一个常用的科幻概念,经常和宇宙旅行联系在一起,这次的新闻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巨大的变化吗?

虫洞:太空旅行的“捷径”

太空旅行是人类的一个梦想之一,可是光速的极限在浩瀚的宇宙中,为人类设置了太空旅行最严重的障碍,如我们如果要前往最近的仙女星系光都要花费20万年的时间,人的肉体是无法承受这样的时间跨度。

要让太空旅行的时间跨度适应人类的生命,就必须改变旅途的长度,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物质的存在会使得空间弯曲,通过更剧烈地改变空间几何,理论上就能够出现一个“捷径”。

虫洞,就是这个捷径,我们来举个例子:

在一张纸上,如果分别有两个点,一个点在左上角,一个点在右下角,那么通过现有知识告诉我们两个点之间最短的路径——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那么最短路径就是通过直线连接两个点。

那有没有办法更短呢?

有,就是我们把纸张拿起来将纸对折,让两个点重合,然后想一个办法,制造出一条通路连接这两个点,虫洞就是这个“道路”。

放到现实生活当中,对折纸是可以做到的,因为纸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二维空间,可以操作的,那么三维空间中能不能产生这样的捷径呢?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虫洞对于我们就好像我们对于纸张,很多科学家假设虫洞是一种四维空间的投影,能够把我们的三维世界像“折纸”一样把数十亿光年的距离的两个地点连接起来。

这样的理论上存在的虫洞我们称之为“可穿越虫洞,”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主角们就通过这样一个虫洞快速旅行到了遥远的其他星系当中去。

由于虫洞具有如此吸引人的特质,无数的科学家开始深入地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虫洞也被分为了很多类型。

如上面能够带领我们做宇宙旅行的是“引力虫洞”,这是一种宏观的,我们能“看得到”的虫洞;另一个,就是量子态的“量子虫洞”。

这一次登上《科学》杂志封面的虫洞,就是通过谷歌的量子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量子虫洞。

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基础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是整体的,再也不是单一的了,这个性质称之为“量子纠缠”。

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话来说——

两个粒子就像两个硬币,他们之间是不存在关联的,就是你丢硬币A丢出的结果和你丢B硬币没有任何关联。

但是在量子纠缠中的两个粒子,他们是相关的,用硬币来举例的话——

无论两个“纠缠”的硬币距离多远,只要他们之间“纠缠了”,他们投掷出来的结果永远都是相同的。

量子纠缠由于具有超远距离作用,其性质和虫洞十分的类似,就像两个粒子之间打开了一个“虫洞”,让信息能够传输过去,使他们的特性相同。

研究人员就设想在两组纠缠的粒子之间,能否使用一种物理方式让其链接,让两个互相纠缠的粒子来编码出虫洞的“入口”。

花费了几年的时间以后,研究人员把理论模型映射到神经网络的神经元之间,通过量子计算机的7个量子位编码14个物质粒子,观测数据是否被传输了过来。

最终,在2022年1月的深夜,相同的信号出现了,也就是所说的虫洞“出现”了。

看起来,这个实验“创造”了一个虫洞,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模拟”的虫洞

这次进行的实验,看起来是“创造”出了某种东西,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

这次的实验的模拟对象并不是虫洞,而是一个数学表达式而已。

研究的具体成果可以简述为:凝聚态物理准粒子马约拉那费米子在反德西特空间中的模拟,模拟一个数学表达式——ER(虫洞)=EPR(量子纠缠)

听不懂没关系,接着往下看就好了。

虫洞虽然经常和黑洞一起相提并论,可两者之间存在了本质的差别。

黑洞不仅存在于理论上,也是实际在宇宙中能够观测到的物体,存在实体的物体。

虫洞就不同了,虫洞目前为止仅仅是理论方程中的一个解,如果你问一个理论科学家虫洞存在的证据,那么他会拿给你一样东西来论证虫洞的存在——

一张纸,上面写满了数学公式。

这些数学公式就是现在人类所认识的“虫洞”,其本质和方程组的虚根一样,所有性质通过计算得出,可是,由于其高纬度的性质在自然界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在现有的人类技术下,观测虫洞都是做不到的,为了验证这个虫洞的猜想不是一个空想,能够使用的只有一个东西——数学工具。

这一次的研究十分地“前沿”且高度投机,同样也是任何原理可以通过观测或实验来验证的东西,不具备任何物理现实意义。

相关的新闻之所以使用“创造”这类具有物理意义的单词,单纯地为了博取眼球,如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量子计算专家看到相关的新闻后,提醒了广大编辑:

“如果这项实验将虫洞变为了物理现实,那么这意味着,可能我们用纸和笔画出一个虫洞见图就可以说我‘创造’了一个虫洞”。

那么,这项研究就是毫无意义的吗?

那么,虫洞“可能不存在”,就意味着这个全息虫洞研究是全无用处的吗?

并不是,这个研究可以看作是人类基于妄想对于世界背后法则的一些想法。

它利用了很多的“数学公式”理论,如全息理论、量子纠缠、弦理论、Ads/CFT对偶等特别前沿,甚至包含了哪怕得到一点点实际证实的理论。

就像一锅对世界法则思考的大杂烩,但是这个大杂烩中的每一环都是相扣的,如同一篇前沿物理的“顶级科幻小说”,这也是顶级科学杂质愿意刊载它的理由。

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数学公式,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学公式地带来的结果一部分在现实中逐渐地被证实,另一部分不符合现实的逐渐修改。

人类科学的跨越有时候就是依赖这些数学公式的推论,现有的人类科学推断能够简化为三个重要的部分——

事实、推断、结论。

要证明这个东西不存在就要在“事实、推断、结论”任意一个环节证明是错误的,用虫洞来举例——

虫洞作为数学上的一个解,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事实、推论、结论认为其实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认为虫洞存在,并向下研究。

科学研究中如果存在太多的非逻辑性猜测,那么科学研究就无法进行下去,人类前进的脚步也就会停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