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bucks星巴克識別設計!公開Logo演變史、字體設計、絕美配色等使用手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星巴克logo创意设计理念怎么写好看 Starbucks星巴克識別設計!公開Logo演變史、字體設計、絕美配色等使用手冊

Starbucks星巴克識別設計!公開Logo演變史、字體設計、絕美配色等使用手冊

2024-07-17 22: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Starbucks星巴克識別設計!公開Logo演變史、字體設計、絕美配色等使用手冊

by 大人物 2019-09-22

星巴克 視覺設計 識別設計 Starbucks 星巴克公開品牌視覺識別設計不藏私!一覽 Logo 演變史、字體設計、絕美配色等使用手冊

近日星巴克Starbucks不再藏私,2019年在網站上公開團隊的設計成果以及過程,讓大眾能一覽星巴克如何打造既與眾不同、又吸睛的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識別設計,解密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如此深植人心的原因為何!

 

 

一個品牌的成功,首先就是要有個能讓人記住且過目不忘的 LOGO,星巴克就是成功案例之一。 在網站上,星巴克將自家 Logo 從過去到今日大家熟悉的綠色商標演變過程展示出來,從中可知最早的商標為棕色,據傳當時是由一位西雅圖年輕設計師泰瑞・赫克勒取材自 16 世紀斯堪地那維亞的一座雙尾美人魚木雕發想而來。不過顯為人知的是,星巴克的商標上的角色是「女海妖」 —— 希臘神話中以歌聲引誘水手走向死亡的半人妖女賽蓮(Siren),而非大家定義的美人魚喔!

 

 

 

星巴克在設計網站中就說明道:「Siren 是我們的繆斯、是我們品牌的面孔。她的形象和明顯的字標就是我們最強壯的品牌資產。」可見 Siren 的招牌皇冠、長髮、雙尾,成了星巴克名聲遠播最重要的關鍵。

 

除了單獨使用 Siren 的 圓形 Logo 外,星巴克也靈活運用「Starbucks」字樣,而 Starbucks 的名稱則源自美國經典小說著作《白鯨記》中,那位愛喝咖啡的大副之名。

 

 

以品牌名稱文字配合最能刺激視覺、留下記憶點的色彩,也是星巴克視覺識別其中一個成功的關鍵。星巴克設計團隊以綠色為主調,除了招牌以此顯著示人之外,小自吸管、員工身穿的圍裙,辨識度極高的「星巴克綠」都存在著,也成了星巴克深植人心,並將之推向世界高峰的重要存在。

 

 

 

確立視覺風格後,再加以延伸出黑、白、米色,更會隨著季節而設計出其他富有強烈視覺效果的顏色,以此奠定星巴克鮮明的品牌形象。

 

有了色彩,字體也是重要的一環。星巴克不選擇傳統手寫字,反而使用三款耐看的字體:Sodo Sans、Lander 以及 Trade Gothic LT為基底並加以調整,將觸感與溫度融進字體裡。

 

三種字體當中,Sodo Sans 是星巴克最常使用者,經常用於正文。Lander 則是三款中唯一的襯線字體,使用時能夠加強重點,讓文字更具表現力。Trade Gothic LT 的使用情境多著重用於標題,清楚明瞭的樣式不僅能加強力道外,也讓人一眼就抓住重點。

 

左至右:Sodo Sans、Lander、Trade Gothic LT

 

另外,星巴克拍攝的照片往往讓人感到相當舒服、零距離。從菜單上的商品照,到戶外的情境照,星巴克以柔和、溫暖色調,營造出星巴克的親民形象,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不斷推陳出新的咖啡市場,星巴克保持依舊保持新鮮感,以如此龐大、有系統且具建設性的視覺識別設計,保持星巴克品牌的核心元素,同時也滿足了全世界喜愛他們的心。從農民、烘焙師、咖啡師,到設計師、插畫家等等,星巴克相信「咖啡和藝術的力量可以將人們和社會聯繫起來」,透過設計這件事,將「心意」及「新意」融入星巴克的品牌中,把美好的事物帶至我們的生活裡。

 

All photo via Starbucks Creative Expression

本文由大人物授權轉載,非經同意請物擅自引用

FOLLOW US

大人物

大人物

合作夥伴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全球最藝術Starbucks!日本「星巴克京都BAL店」攜手藝術家名和晃平 咖啡廳成創作者殿堂 全球最藝術Starbucks!日本「星巴克京都BAL店」攜手藝術家名和晃平 咖啡廳成創作者殿堂 隈研吾操刀全球最大星巴克旗艦店亮相東京中目黑!4層樓銅櫻花樹、通透玻璃空間飽覽目黑川櫻花美景 隈研吾操刀全球最大星巴克旗艦店亮相東京中目黑!4層樓銅櫻花樹、通透玻璃空間飽覽目黑川櫻花美景 星巴克特色門市總集合!全台6間老屋改造門市帶你穿越時空
星巴克特色門市總集合!全台6間老屋改造門市帶你穿越時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