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清西安府城多大 朱文杰

朱文杰

2024-07-03 05: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 文

三学街

文/朱文杰

三学街的名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三学街,就是东起文昌门、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安居巷的一条东西横街。

三学街之得名,追本溯源,是因为沿着这条街巷北侧,自东向西并列有咸宁学巷、府学巷和长安学巷三条小巷子,而此三条小巷子,又是因为明清西安府城由咸宁、长安两县分治,曾经分别为西安府学、咸宁县学、长安县学,三所学府之所在而各得其名。三学并依,故得名。三学街,历史上形成了“一庙三学”,即“官学与文庙同地”的格局。《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西安府学在省南门之东,设教授一员,训导一员。西安居省会,故三学而庙(孔庙)一。咸宁邑治在东,故学亦在东;长安邑治在西,故学亦在西;府学居中,名曰三学。”

唐武德元年(618),在长安城务本坊,今文昌门外与永宁门之间的仁义村一带,设立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唐末天祐元年(904)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以皇城为主缩建长安城为“新城”时,太学从务本坊移于城内“尚书省之西隅”,今鼓楼附近。后来太学移迁三学街街区,成为京兆文庙。即今日之碑林博物馆。值得一说的是太学,属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就诞生于长安。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而董子祠就在三学街紧邻之下马陵。而建孔庙也最早始于西汉长安城,从汉平帝始,并开创了太学立庙,祭祀孔圣的先河。唐代,三学街为长安皇城东南隅太庙所在地。这里有文献皇后庙、左藏外库院。唐末韩建以皇城改筑为新城后,渐渐演变为居民坊巷。  

北宋景祐元年(1034),永兴军知军范雍奏准,在京兆文庙创办了京兆府学。宋金时,太学改为京兆府学,街名改为南城巷。府学教育的社会地位尤其显赫。元代府学居然与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足以表示府学的政治目的性,就为各级政府机构培养官吏。  

从宋到了元的西安府学都在这里,明清时期西安科举考试的地点搬到举院巷和贡院门一带,这里变成了普通居民居住的街坊,形成了南北走向的巷子,就被称之为府学巷了。

进了三学街,这里最重要的建筑就是孔庙,孔庙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围墙都砌的是“十字花”的空孔墙,从外面就可看到里面的景色。  

孔庙碑林周围,有几棵虬枝蓊茂,瑞雾香风,绿意婆娑,幽雅静谧的千年唐槐,让人惊艳。“长安九逵上,青槐荫道植。”现在西安城区的千年古槐,三学街为最集中之地。  

槐树生长茂盛,生机勃勃,古人们更看重它生命力的旺盛,遂视其为吉祥象征,认为槐树进禄、招财,喜欢在门前、庭前、街道两旁栽种。民间俗语有:“门前一棵槐。不是进禄就进财。”古人以槐指代科考,想象着京城长安的文庙、三学旁槐树成排,意应在此。《三辅黄图》载:汉朝在太学附近街上种有一排排槐树,太学士每月初一和十五聚会,交换生活学习用具,人们称之为“槐市”。如此成传统,三学街当年的学子们也应有交换生活学习用具的槐市。唐长安城的朱雀大街被人称为槐街,那么今天的三学街也堪称槐街。

三学街的长安学巷有曾任碑林博物馆馆长、著名收藏家的曹仲谦先生的保存至今的古宅。还住过有武术名家郭叔蕃,他曾任陕西靖国军胡景翼部副官处长、杨虎城陆军暂编第十四师驻济南办公处处长、天水行营咨议等职。府学巷里,长安画派创始人,国画大师赵望云曾居住府学巷8号,碑林后门石刻馆旁边。巷子中有曾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书法家、碑林的陕西省博物馆文物专家、收藏家段绍嘉先生。

三学街傲踞西安东南区域之西,在古堪称人文荟萃之地,于今也是古城的精华地段之一。三学街上汇聚的儒家文化、碑石文化等等所显示的种种特点,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表现出文化高地的卓越风采,成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一张特色独具的亮丽名片。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来源:长安约读

责任编辑:刘陈洋子

排 版:乐 川

主 编:陈 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