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北宋时期十大传世书法名帖,黄庭坚占四个,苏轼、米芾各两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字的行书字体 盘点北宋时期十大传世书法名帖,黄庭坚占四个,苏轼、米芾各两个

盘点北宋时期十大传世书法名帖,黄庭坚占四个,苏轼、米芾各两个

2023-05-08 0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米芾《蜀素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米芾行书代表作,元佑三年(1088年)所创作,此作在结体上,通篇结体奇险率意、变换灵动,字的笔划粗细对比极其鲜明;笔划空间疏密节奏变化灵动,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或紧凑或疏朗的点画与字结构本身形成强烈的对比,疏密有度的线条与富有气势的笔态相生相济。

在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而行距虽大小不一、俯仰倾侧,可整体的行列又是气脉连贯的;虽然每个字倾斜的角度并不完全一致,但倾斜的程度和方向相互呼应,左右移动的角度相互抵消,每个字轴线端点连接使体势在感觉上仍然是一条直线,以不等之直,达到了平衡,成为一股隐在的凝聚力。此作被后人称为“天下第八行书”,又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帖”。

3、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宋徽宗赵佶四十岁时狂草代表作,被称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此帖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位列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在结体上,结字大小错落,字势或稳重或鼓侧,意态生动 。取法怀素,笔力却丝毫不弱,筋力十足。特别是那种绵延之势运用得自由自在,精熟至极,每个字都形成一种包围之势,结构空间充满坚韧的弹性。

在章法上,通篇没有强行填塞之处,而是随形造势,依势布形,一应自然地抒放敛拢。此帖可取法之处甚多。或取其用笔的瘦韧,或取其字形的多变,或求其章法的巧妙。

4、黄庭坚《松风阁诗帖》:行书作品,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此帖于看似挺拔遒劲的笔画中,增加了“波动起伏”,长笔画摆动越发明显。让我们感觉黄庭坚是在悠游自在中挥毫泼墨、抒发性情,其不俗不野,文气十足,书卷气浓郁,既有春风拂面之感,又有绿水荡波之感。

在结体上,取竖式斜势,欹侧生涩,长线短笔,揖让有序。体势中宫紧敛,手足长舒展丰润,纵横恣肆至驰极。短笔划道写的沉稳、浑厚,锐硬中含韧性,成熟且精到。后人称此作为“天下第九行书”。

5、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黄庭坚草书代表作,墨迹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属于巨幅草书作品,作为其51岁时成熟的代表作,已走出早期《花气诗帖》用笔生硬、少圆转的状态,也完善了中期《杜甫寄贺兰铦诗帖》笔法圆劲、笔势连绵的特点。丰富多样的掠笔、带笔、蹲笔,尤其是独创的颤笔技法,让线条极富振荡感,洋溢着活跃跃的韵律之美,赋予了草书以崭新的境界。

此作是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价值最高的书法作品,曾估价超10亿,可惜,如今流落美国,是中华文化史上一个极大的损失。

6、李建中《土母帖》:宋初书法家李建中行书代表作,后世称为“天下第十行书”,纸本墨迹,手卷,纵31.2厘米,横44.4厘米。此作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因此,此作是唐代行书笔法向宋代行书笔法转变的代表性作品。从此作既可窥探唐人和五代时期书法的书法笔意,又对宋代行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7、黄庭坚《诸上座帖》:黄庭坚草书代表作,在结体上,中间收紧,长笔四展。字形的欹侧变化丰富,不受传统笔法结构的羁束,相同的字千变万化。多用逆笔,取逆势,顿挫感强烈。在章法上,虚实相生、连断多变、.错落有致、聚散有变、穿插出人意料、颠倒中求平正、对比中形成开阖、伸缩变化明显。

8、苏轼《赤壁赋》:苏轼行楷代表作,素笺墨迹卷,纵23.9厘米,橫258厘米。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

此作笔锋正而力劲,欲透纸背,在宽厚丰腴的字形中,力凝聚收敛在筋骨中,是苏轼中年时期不可多得的佳作。后世很多书法家对此作颇为赞赏,文征明、赵孟頫等多次书写《赤壁赋》。

9、黄庭坚《砥柱铭》:黄庭坚行书代表作,巨幅纸本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此卷规模之大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和藏于台北故宫的10米长大行楷《明瓒诗卷后跋》,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原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2010年,北京保利拍卖行以4.368亿元拍卖成交,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

10、米芾《苕溪诗卷》: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行书作品,纸本,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

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