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师生称为“航天馆之父”的他,走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昌邑金永德诊所星期六歇班吗 被师生称为“航天馆之父”的他,走了

被师生称为“航天馆之父”的他,走了

2024-07-03 07: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航天磁悬浮技术应用的开拓者、哈工大航天馆的创建人,航天学院金永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15日16时在哈尔滨与世长辞,享年87岁。

 

金永德,朝鲜族人,1935年出生于吉林省汪清县。1954年,他考入哈工大工程机械专业,1959年,他被抽调进入新成立的导弹系(老五系),并被派往北京随苏联专家学习。1960年,他返校和其他老师共同筹建导弹专业,承担强度结构力学课程辅导和实验的任务。1978年,学校拟恢复航天技术专业,他带头返回总体研究室,协助研究室的重建。他曾担任总体研究室和空间飞行器设计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金永德教授长期致力于磁悬浮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发出第一代磁悬浮飞轮,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培养了多名该领域的年轻学者和专家,极大推动了中国磁悬浮的发展与应用;他参加并协助组织了我国首例大型挠性航天器的研究工作,为团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十分重视航天教学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在全校首次开出了航天技术概论课并组织编写了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导弹及航天技术概论”教材,为我国航天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永德教授是哈工大航天馆的奠基者和航天科普教育的推广者。哈工大航天馆建设初期,他跑遍航天各大院所,历经十几年,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真实产品、样件和模型,使哈工大航天馆成为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展馆。退休后,他依然坚持在教学岗位,兢兢业业地开展教学督导和学生科普讲座工作,用自己丰富的航天工程知识和阅历,为参观者开拓视野,激发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成为哈工大航天科普教育的著名传播者。

金永德为学生讲课

哈工大航天馆的前世今生

金永德谈哈工大航天馆

航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2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金永德回校任教。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他认识到应该学习国外航天专业教学中采取的“实物对照”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他萌生了创立航天馆的想法。

 

1986年,身为飞行器设计教研室主任的金永德开始了航天馆的筹建工作。他利用各种开会的机会,奔走于全国各地,遍访航天部所属的各个单位,他找同行、找学生,一边筹集经费,一边征集一切与航天有关的产品、模型。

 

就这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资源号”卫星、“神舟号”飞船等模型以及部分航天器实物纷纷“落户”哈工大。学校在格物楼的楼下搭建了一座临时建筑,这些征集到的展品就陈列在这座建筑里,这里就成了哈工大航天馆最初的馆址。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一代又一代哈工大航天人接受了专业熏陶,最终走上了航天岗位,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金永德为学生做航天知识讲座

2007年6月9日,航天馆迁入位于科学园2H栋的新址。除了原有的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等实物和模型,展馆还增加了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内容。学校依托航天馆开设了航天技术概论等课程,让学生实地观察丰富的航天器实物和模型,使航天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这里也成为中国高校中展品种类最齐全、展品数量最丰富的专业性航天科技展馆。

 

退休后的金永德,在为中小学生做免费科普讲座的同时,又成为了航天馆新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

金永德在航天馆做义务讲解员

2015年4月,为进一步发挥“两馆一园”教育阵地的作用,学校决定整合资源,将航天馆划归学校博物馆统一管理。2017年7月,航天馆扩建项目获得批复。2018年4月18日,航天馆扩建工程破土动工。2018年底,航天馆主体完工,并于2020年建校百年前夕正式与公众见面。

航天馆新馆

回顾金永德教授的一生,并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与大起大落,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有的只是始终愿为国家航天事业出一份力的初心。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哈工大,把全部心血都灌注到了为祖国航天建设培育接班人的事业中。

金老师,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曹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