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技术的初步整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旧石器时代使用何种工具新石器时代工具有何变化 石器技术的初步整理

石器技术的初步整理

2023-03-25 0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录

摘要 2

英文摘要 2

第1章 绪论 3

1.1选题依据 3

1.2选题意义 3

第2章 中西方石器技术的种类 5

2.1旧石器时代的技术种类 5

2.2 新石器时代 10

第3章 勒瓦卢瓦技术的相关讨论 11

3.1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的关系 11

3.2 地质环境对莫韦斯线两侧石器文化的影响 13

第4章打制石器的模拟试制 14

4.1实验的准备工作 15

4.2 制作过程 16

4.3 使用效果测试 16

4.4 关于损坏石器修复和弃置 17

第5章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摘要

“ 在尼安德特人刚刚发现的年代,有人认为尼安德特人智力普遍低下。不是智人的对手,并且不懂驯化动物作为生存的伙伴。不会制作先进的石器。这种说法来自于尼安德特人对猜想,在没有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化石被发掘时,这种说法曾经占据上风。但现在不同往日,因为头骨化石的出土,我们得知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经过测量,尼安德特人的大脑容量为1200—1700ML,而智人为1400—1600ML。说他们是被自己笨死的,恐怕站不住脚。此外在一些尼安德特人的遗迹中还发现了他们制造的饰品,和制作精巧的石器。这说明尼安德特人一点不比今天仍然存活在世界上的智人差。也是非常聪明的。尼安德特人也可能是用自己的语言沟通,并且和智人一样,不同的族群有时会互相通婚。”

英文摘要

When neanderthals were first discovered, it was thought that neanderthals were generally less intelligent. He was no match for homo sapiens and did not know how to domesticate animals as companions for survival. No advanced stone tools. This theory comes from the Neanderthal hypothesis, which prevailed when Neanderthal skulls were not excavated. But that's not what it used to be, and we know it's not true because of fossil skulls. The Neanderthal brain was measured to have a volume of 1,200 to 1,700 milliliters, compared with 1,400 to 1,600 milliliters in homo sapiens. It would be untenable to say that they were killed by their own stupidity. Also found in the remains of some neanderthals were ornaments and elaborate stone tools. This suggests that neanderthals were no worse than homo sapiens, which still exists today. Very smart, too. Neanderthals may also have communicated in their own language, and like homo sapiens, different groups sometimes interbred.

第1章 绪论

1.1选题依据

人类的进化不是以生理及体格变化来向前进步。自从智人来到进化舞台,我们的体格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在数万年的生存竞赛当中,无数的文化创造了无数的生存工具。然而当今的研究石器工具的学者,谁也不敢提出自己是该领域的专家。毕竟古埃及的石器制作技术要被现代学者彻底研究透彻。需要数代石器技术学者倾其一生的努力。因此更不要提彻底了解:古希腊,玛雅,古代中国,两河流域文化的石器技术。美国学者唐·克雷布特利就曾指出:“当我们考虑一下石器时代漫长的历史阶段,和无数灭绝的史前文化。我们对石器文化的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些社会对石器工艺的大量贡献仍然未被破解。”

“工具”这样器物,必定是从单一走向复杂化。

1.2选题意义

众所周知:“人类不断发展,考古学文化不断进步,器物由简单到复杂。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器物形态的变化。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根据器物形态变化的研究,可以区分考古学文化的不同时期及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基于我们对于“考古类型学”的认知。可以相信,工具一样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数万年前的一件砍砸器,到数千年前的石网坠,再到百年前的钢制工具。最后到今天由纳米材料制作的新锐工具。人类的工具一直在进化,而我们的体格则没有太大的变化。我想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

这大概也是我们最初的祖先从树上下到地面,四肢行走变为双腿行走的动物。过程中人类完成的最重要的一步进化。这使我们从万物的生存竞争之中脱颖而出。由动物变为“上帝”。然而这一切的源头,是从简单的石器制作开始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搞清石器是怎样进化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石器考古学界的泰斗格拉姆·克拉克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把人类石器技术分为了六个种类,分别是:

一、奥杜威(Olduvai)

二、阿舍利(Acheulian)

三、莫斯特(Mousterian)

四、石叶(Bladelet)

五、细石器(Microliths)

六、磨制石斧和石锛(Polished axes or adzes)

这些器物在遗迹发掘出时,上面会有其特殊的痕迹,这些痕迹往往会展示该文化和该人群的独特制作技巧,和他们所信仰的文化。毕竟人类没有完全相同的文化信仰,这也为我们了解其生存技巧和方式提供了模拟实验的素材。对工具的运用并非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技能,动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棕熊会拿树枝捅蜂巢,水獭用石块敲击贝壳以获取贝类的肉体部分。人类的近亲猩猩则甚至会模仿人类使用人类的工具。然而以使用工具再制作其他工具,就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独门绝技”。

人类之所以拥有这样的“独门绝技”,很大原因是因为石器时代之前物质匮乏的生存条件。在匮乏的条件下,人类只能以粗糙的食物为生,于是他们需要强健的咬合肌来粉碎食物。已有的考古学证据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臼齿粗壮健硕,下颚骨宽大粗壮。而现代人则面部较小,甚至有时发育不充分的下颚会造成牙齿歪七扭八的排列。 这也许是某一刻基因突变造成的,因为咬合肌的减弱,使原来可以吃的,现在吃不了。所以我们不得不用制作外部工具来减轻咬合肌的压力。

对于石器制作中所需要的工具,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的遗存所出土的种类来看,已知的有石锤(percussors)、压棍(compres-sors)、冲杆(punches)、磨石(abrasive stone)和石砧(anvils)和其他的固定物,这些器具在实践中被证明在石器制作中不可缺少。

在使用这些器具打制石器时,通常有三种技法:

1、直接打击法:其中奥杜威、阿舍利、莫斯特属此范畴。(旧石器早期工艺)。

2、间接打击法。石叶、细石器则属此范畴。(旧石器晚期工艺)。

3、磨石和石砧则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技术工艺。

因为填饱肚子是最根本的生存需要,我想这便是人类最初制作工具最有可能的因素。

1.4创新点和难点

石器技术的所有图谱现今并未全部了解清楚,原因是漫长的历史和自然地质、环境的变迁可能使一些史前证据被不可逆的损坏。进而使我们现在失去了很多猜想的有力证据。虽然现已有研究验证了石器和史前人类体质的依存关系。但依旧无法详细的阐述整个石器技术的演化史。

第2章 中西方石器技术的种类

2.1旧石器时代的技术种类

奥杜威种类

出土于奥杜威石器是石器时代最早期的人类制品,它们虽然工艺粗糙。但却体现了人类最初的制作工艺。现在有其他地区的石器制品出土,且年代比这些来自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的石器更为久远。学术界却普遍认为这些由能人制作的“砍砸器”,是一切石器技术的开端。这些名为“砍砸器”的器具,实际上是由随便捡来的一些鹅卵石,并把它们互相敲击。使其具有一些棱角分明的“刃”,仍然圆润的部分用来抓握。而这些棱角分明的“刃”韧就是能人们用来敲击坚果和切割植物茎快的工具,这些砍砸器几乎没有什么工艺可言。它们也可以称得上是能人为了满足当下的“需要”快速制作的工具。然而就是这样的制品,使得我们的祖先在成为最成功的物种的道路上,踏出了重要一步。

阿舍利种类

而阿舍利这种器具就不同了,它们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一定的美感。比如有对称性。在它们的形状上,可以感到制作它的人(这一阶段为直立人制作),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并且会 规划如何制作自己想要的器具。这些器具通常是水滴状的。这说明直立人在制作器具是可能会思考一下三件事:

1、这块石头现在是什么样的。

2、这块石头未来是什么样的。

3、如何把现在的样子变成未来的样子?

在一开始接触关于石器时代的工具制作知识时,我那时对上述“三件事”非常不屑。仍旧以现代人的思维去看待制作工具这件事。直到我的论文导师告诉我:“你不能以当下的思维看待数万年前的人的心智水平。你觉得很不屑的事情。对于数百万和数万年前的人类祖先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假设当第一代直立人它们学会了如何制作“阿舍利”这一种类的的器具。由于那个年代没有书面形式方法传播知识的途径。他们在传授技艺时一定会用一些表达的方法来告诉下一代的直立人。于是年轻的直立人向老的直立人学习相关制作工具的知识。就有可能不再是只有肢体语言,并且会依据节奏低鸣和喊叫。这我想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区别点“语言”最初的产生原因。

前面提到的奥杜威模式制作者能人,一直居住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而直立人则不同,他们的遗迹在欧亚非三块大陆上都有发现。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拉姆·莫维斯(Hallam L Movius)提出了著名的“莫维斯线”。他根据自己多年对考古遗迹的发现和研究认为,似乎存在一条天然屏障。于是他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竖线,这条竖线贯穿了非洲东部,欧洲东部和亚洲西部。把欧亚非三块大陆分成了不同的区域。在这条的左边是会使用制作“阿舍利”的直立人,在右边则是只会制作使用“奥杜威”的直立人。这条线几乎说明了,同样是直立人的物种,竟在制作工具上有上百万年的差距。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们中国境内生活的直立人。一直都是使用“奥杜威”这种模式生产制作的器具。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历来是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话题。也许是因为中华大地在当时地处偏远,也许是因为伊朗高原、青藏高原的阻隔。或又因为当时的华夏大地气候比较稳定,生活条件比较优良。才使生活在华夏大地的直立人们。没有在石器技术上更近一步。

说完了奥杜威和阿舍利这两种人类早期的石器工艺后。我们接下来谈谈,在人类有初步美学观念之后的模式:“莫斯特”种类。

莫斯特种类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w human capabilities hints that humans were less capable of planning or foresight before 40,000 years, while the emergence of cooperative and coherent communication marked a new era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这段话说明:人类之所以突然在石器制作上向前迈进了一步的关键原因是有效的沟通。考古学者普遍认为,智人这个神奇的物种之所以在不同的人属物种的竞争中获得最终的胜利。最要的条件就是智人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懂得去描绘抽象的事物。例如原始的艺术,最初的宗教。并且在打猎时通过良好的沟通和计划来捕获更多更大的猎物。制作工具时开始考虑工具的用途。并依据不同的用途来选用材料,制作工具。

谈到莫斯特种类,不得不提“勒瓦卢瓦(Méthode Levallois)”技术。它以19世纪法国巴黎Levallois-Perret郊区的燧石工具发现而得名。该技术比早期的岩石还原方法更复杂,涉及从制备的岩心中撞击岩屑。在一端形成醒目的平台,然后通过围绕预期的碎片轮廓的轮廓剥落来修剪芯的边缘。这种技术的使用者主要有两批,一是生活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二是生活在亚洲的智人(即现代人)。“勒瓦卢瓦”。充分印证了当时的人类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首先会选择适合用于制作石器的原料:例如燧石。然后思考要将它打制成什么样的石器。要打几个石器。并且在制作完成后,这些石器的用途是什么。

勒瓦卢瓦概念涉及石核的特定准备:布置石块以便获得两个相交的凸面。一个是打击平面的表面,另一个是切割表面。后者被设置为呈现凸起,该凸起将确定未来勒瓦卢瓦的形状和尺寸。勒瓦卢瓦碎片具有平行于核的两个表面的交叉平面的压裂平面。

以下六个标准使得识别勒瓦卢瓦核(即石核)成为可能:

1、核呈现两个表面,一个是凸面,另一个是平面,由一个交叉平面界定。

2、表面是分层的;凸面用作击打面面积和平坦表面是预先确定的片段(凸面制备突发)和预定的(勒瓦卢瓦薄片)的表面击穿。

3、锯切平面,配有预先确定芯片的切割的凸面,用于控制分离或光泽(多个)勒瓦卢瓦。

4、引人注目的计划旨在促进勒瓦卢瓦爆裂的分离;勒瓦卢瓦碎片的压裂平面与核的两个表面的交叉平面平行或次平行;使用的技术是硬直接打击。

5、勒瓦卢瓦概念将不同方法与特定目标结合在一起:其中单个突发从其制备后核的表面脱离;只需要循环这样的方法。即可获得石器。

6、其中几个连续的碎片从核表面分离,而不需要重新处理它:

如果这些连续的碎片朝向石核的中心会聚,则复发的勒瓦卢瓦会向中心移除,如果这些连续的碎片是平行的并且从同一个打击平面开始,这是单极复发勒瓦卢瓦的方法,如果这些连续的碎片是平行的并且从两个相反的撞击平面开始,那么这是经常性见到的勒瓦卢瓦双极方法。

这种石器技术对最终薄片的尺寸和形状提供了更大的控制,然后将其用作刮刀或刀具,尽管该技术也可以适用于产生称为勒瓦卢瓦角的抛射点。科学家认为勒瓦卢瓦复合体是一种模式技术,因为它具有历时变异性。这比旧石器时代下游的阿舍勒复合体高出一层。

在中国,勒瓦卢瓦方法已经使用了至少17万年。

石叶种类

当时间来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对逻辑思维和抽象的艺术形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在制作工具时,更加懂得器物的美感和实用性的结合。一个新的石器种类出现了:石叶。

它们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以下步骤:

1、在石料的采集地选好用于制作石器的原料。

2、准备好石锤和冲杆。

3、在一块大型石核上依次敲下石片。

4、得到大量石叶。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准备的材料。节省劳力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节约出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的事情。

当然这样获得的石器个体相较于之前的石器技术制作获得的产品来说,相对细小一些。这对将来另一种石器:细石器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样的因为个头比较细小,使用起来有可能产生不便。

这时,因为人类逻辑思维的提升。人类学会制作一种新的器具:复合工具。什么是复合工具呢?这样的东西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依旧有大量的使用。例如:斧头,锤子,铲子等。这些工具一直伴随我们到今天。简单的说就是将两种不同的器物结合起来使用。于是出现了各种专门用途的工具,例如以下:石制箭簇,石制矛头。油灯(动物脂肪做成的燃油,和毛发及植物纤维制成的灯绳。)这些器物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对于大量捕杀猎物有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就是相对的提升了人类种群的个体数量。

细石器

细石器和石叶一样采用了间接打制法,史前人类学家普遍相信压棍(compres-sors)、冲杆(punches)是制作石叶和细石器的重要工具,借助这些器具,人们可以大量制作石叶和细石器。虽然细石器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石器种类,样式繁多。其真正兴盛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和它之前的种类“石叶”相比,它们更加精细的和美观。它们通常每个个体只有三到五厘米的长度度。但充分体现了人类制作石器技艺的娴熟。也体现了人类对美学和抽象的描绘和表现更加的熟练。我在本文的前面提过,这些器具的制作和使用很有可能是石叶器具发展而来。但它们更加细小和精美。石器不再只是生活生产的工具,同样也可以是装饰品。例如曾经有史前遗迹出土过红色玛瑙石制作的细石器。

这说明人类的大脑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在思维能力和抽象描绘上更加向前进步。同样因为出现了装饰品性质的细石器,说明人类的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结构。能够拥有这些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石器工具的人,往往可能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

细石器制作的根本原因是对复合工具的应用更加的熟练。原因是它们往往不能单独的作为工具使用。这一点和石叶有很大的不同。我个人认为石叶是细石器的开端,细石器是石叶发展到最后的产物。它们都是符合工具为制造复合工具所演化出的器物。

在这一时期复合工具的大量制作和使用使得人类在狩猎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例如细石器制作的箭簇,配合弓箭的使用可以在距离非常远的情况下对猎物给予杀伤。这对保持体力,节省劳动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使用石制矛头的长矛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因为这些因素,人类族群可以养活更多数量。这样我们的族群也可以分工明确的处理生产生活的相关事务。

至此旧石器时代的五种方法全部介绍完了。不得不说人类的进化,一直伴随着自己对工具制作的见解。或许是因为人类始终希望创造出更好的器具,所以在这条道路上不停向前探索。在制作工具的同时,我们的大脑也因为逻辑思维和描绘抽象能力的挺升越发的聪明,手也越发的灵巧。相较百万年前使用奥杜威石器种类的祖先,我们已经有了本质上的不同。我们由猿转变为现代人。并且为开启下一时代:新石器时代。建立了物质,人口和生产基础。

2.2 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和新石器的主要区别是:

第一、前者是用打制的方法加工和制作而成。后者则是通过磨制来成可以使用的石器工具。

第二、从制作的材料上说明问题。用于制作旧石器的材料通常需要仔细的挑选,使用譬如:燧石,页岩等石材。磨制石器则不同,只要是块石头都可以制作为磨制石器的原料。在河滩上寻找石头的时候,打制石器的石头可能需要花点时间去挑,磨制石器则好找的多。但有的打制石器所用的石头可能不太适合磨制,因为它们简单敲击就能获得锋利的刃,而这种刃可能比石器时代条件下所能磨出来的锋利的多又或者是磨到相似的锋利度成本太高,比如黑曜石。

第三、在制作途径上来说打制石器更像是应急产物,因为只要有规律的敲击,就有可能获得一块用上去比较方便的石器。而磨制石器则不同,它需要用一些时间来制作。

第四、从使用的角度讲,磨制石器因为其平整的刃口,很难留下暗伤的加工过程,使其耐久度高于打制石器,而且平整的刃口也有利于加工其他材料。打制石器因为制作过程不可避免地粗犷以及刃口再平整也比不上磨制石器,其耐久稍逊一筹,但是说实话在锋利度上还是很可能胜过磨制石器的。只要原料好,

打制石器的硬度和锋利程度并不是劣势,而是完全可以媲美磨制石器和金属工具。最常举的例子,就是Sheets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证明了用玛雅的打制石器技术生产的黑曜石工具可以成功用于眼外科手术,并且效果比当时的钢制手术刀要好,因为石刀更锋利而且产生伤疤小、伤口愈合更快。但是这种打制石器太脆,性质类似玻璃,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微小碎屑乃至折断,这使得它在某些工作如大力砍伐中效率不如磨制石器,因为频繁折断的话维修和替换成本过高。此外打制石器在批量生产成本、标准化程度等方面也有它自己的问题。这些都是历史上的打制石器最终都被金属器取代的原因。

在最后出现的 磨制石斧和石锛(Polished axes or adzes)这一种类。实际上是复合工具的最终形式。 在这一种类出现的时期,人类已经发展出了早期农业,制陶业也相对发达。农业的出现,使得人类群体不再需要全员狩猎和采集。并且人类可能在某处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长期居住,逐渐脱离了流离失所的迁徙生活。固定居所的好处是人类可以更多的时间来制作磨制石器。在此后的时间里,复合工具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讲到这里,石器考古学界的泰斗格拉姆·克拉克提出的六种石器工具的制作形式全部介绍完了。这些工具与其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如说是制作它们的同时,推动人类大脑的进化,使人类越来越聪明。

第3章 勒瓦卢瓦技术的相关讨论

3.1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的关系

前文提到过,使用这一技术的人属物种主要是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根据史前考古学家的研究,在所有人属物种当中,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最特殊的物种。他们生活的年代是重叠的,毫无疑问。但为什么地球上最后只剩下智人了呢?我们的邻居尼安德特人去哪了?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答,最严谨的答案是:还没有定论。

众所周知,现在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是智人。而在人类进化史上,还有其他人属物种,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智人与他们同根同源,只不过在人属这棵大树成长时所代表的阶段不同罢了。

依据已经有的史前考古学资料,尼安德特人在八十万年前和智人分道扬镳。这个时间是根据现有智人的DNA与出土的尼安德特人的遗骸所携带的DNA作出比对所得出。人类学家研究后发现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同时因为DNA变异的缘故失去了面部的毛发和男性生殖器上的倒刺。这时智人还和尼安德特人还是同一物种,但是之后我们就不是同一物种了。距今四十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离开了非洲大陆,率先来到欧洲大陆。尼安德特人面部粗大,鼻腔厚重。呼吸道可以更好的加工冷空气,拥有更快的代谢脂肪速率,非常适应当时欧洲的寒冷气候。尼安德特人身体强壮,这使他们可以捕到体型更为巨大的猎物,例如猛犸。这些优势使尼安德特人很快占据了欧亚大陆的许多地方,西到英吉利海峡,东到西伯利亚的东端都有尼安德特人的活动痕迹。

如此看来,尼安德特人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的人属物种,但在距今三点五万年前,他们的活动范围迅速缩小,并在三万年前逐渐消失。而是否是后来者智人使其灭绝,这成为了史前考古学一个有趣的谜题。

在尼安德特人刚刚发现的年代,有人认为尼安德特人智力普遍低下。不是智人的对手,并且不懂驯化动物作为生存的伙伴。不会制作先进的石器。这种说法来自于尼安德特人对猜想,在没有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化石被发掘时,这种说法曾经占据上风。但现在不同往日,因为头骨化石的出土,我们得知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经过测量,尼安德特人的大脑容量为1200—1700ML,而智人为1400—1600ML。说他们是被自己笨死的,恐怕站不住脚。此外在一些尼安德特人的遗迹中还发现了他们 制造的饰品,和制作精巧的石器。这说明尼安德特人一点不比今天仍然存活在世界上的智人差。也是非常聪明的。尼安德特人也可能是用自己的语言沟通,并且和智人一样,不同的族群有时会互相通婚。现在的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并不像原先认为的那样只吃肉食,尼安德特人也吃素。所以冰河世纪的加剧寒冷使其不能捕获猎物,最终灭绝的说法并不能成立。所有出土的关于尼安德特人的考古资料都不会超过距今三万年之后。也就是说在距今三万年时,尼安德特人突然就销声匿迹了。但也不能说尼安德特人真的彻底灭绝了,此刻在写论文的我,过几天检查我论文的老师。无论是谁的体内都含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你问我何以见得?我会反问你:“你爱不爱吃肉?”考古学的证据则指出,尼安德特人最后繁衍的地区是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境内。然而这里的人都不怕冷。加之欧洲人本身比较耐寒,体格较健壮并且喜爱肉食。我相信这和人们猜想的一样,现代的欧洲人是离尼安德特人最近的的智人。或者说他们就是智人与尼安德特人通婚的产物。根据读过的所有关于智人与尼安德特人演化的的资料之后,有必要指出可能的猜想:后面来到欧洲大陆的智人为尼安德特人带来了先进的复合工具,例如长矛和弓箭的制作方法,而尼安德特人有更多的狩猎技巧。加之二者并没有发生生殖隔离,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据DNA的调查显示现代智人有1%———4%的尼安德特人的血统。换言之是智人加上尼安德特人才等于今天的人类。而勒瓦卢瓦技术是促成这二者结合的途径之一。毕竟使用相同的工具,在文化上更说得通。这可能是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互相接纳成为彼此的一员,最后组成一个大家庭有力猜想之一。

3.2 地质环境对莫韦斯线两侧石器文化的影响

在欧亚大陆上存在以青藏高原,伊朗高原,黄土高原,高加索山等一系列高山体系。李圣龙先生曾提出:“中国的石器体系可能是外来的,但很快自成体系。较独立的发展的一支。”史前人类的生活是由四处迁移打猎为生。不管是智人还是尼安德特人,这种生存方法皆为主要方法,这些时期的人类或许不懂种植和饲养技术。也正因为这样的历史条件,人类的足迹才会遍布世界所有的地区,古代的文化系统从来都有很微妙的交流关系。人类的共性会对一些彼此先进技术互相学习,无论学习的方法是战争还是贸易。之所以东亚的石器技术脱离了欧洲连贯性的制作技术。成为独立的一支,依据考古学的研究。

成为这一结果,相信是因为众多的高山做阻隔,加上更新世气候的变迁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山脉在恶劣的气候下,彻底阻隔了人类的迁移。致使文化分离和石器技术分离。进而成为不同的分支。因为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所以这些智人在彼此阻隔的状况下创造了适应彼此生存地区的石器技术。这些技术在各自的体系下发展或进化成为新的技术。在冰期结束后又重新回到各自有交流的状态。李圣龙先生提出的:“ 没有出现文化替代。”原因主要是因为彼此可能无法交流彼此的技术。在那个各种生活材料还很匮乏的年代,恶劣气候下的长距离贸易和交流明显不符合时宜,所以中断了交流和技术融合。在部分亚洲出土的旧石器的石器种类,被证明停留在了“阿舍利”技术阶段。但在随后的历史当中,又重新追上了欧洲同时期的技术,相信这和人类需要狩猎的物种的变化有关,更好、更大、更加坚韧的石器,才能猎取更大的猎物。与亚洲的情况不同,欧洲没有复杂的山系,尽管气候恶劣,但不会阻拦人类的迁徙和生存技巧的提升。这样当欧洲的人类研发更多的石器技术后,天气转好他们就会将石器随着迁徙的路线带往其他大洲。并和其他大洲的石器文化产生交流。共同提升人类的技术水平。

当然这也可能是气候暂时好转造成的,气候的暂时好转使人类又可以四处迁移。前文提到过,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有过通婚和种族融合。便是很好的例子,证明了彼此学习对方的石器技术不是没有可能,也使得彼此的优良基因得以融合延续。并为现代智人完成了生存条件、生理条件这些基础。

第4章打制石器的模拟试制

实验计划:

1、用旧石器时代的技术还原石器制作。

2、原材料使用黑曜石,工具为普通鹅卵石。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史前人类在制作石器时遇到的困难。

4、石器的修缮和弃置。

4.1实验的准备工作

当打算制作石器时,首先要选择石材。于是根据实验要求只好前往穿过南昌市区的长江支流:赣江江滨寻找可制成石器的石头原材料。

经过一上午的搜寻仅获得用于打制石器的工具:石锤。听起来这好像是经过人工打制的器具,实际上只一块普通的鹅卵石。然而真正可以用来试制石器,并且用来还原打制石器全过程的黑曜石没有寻获一小块。经过思考得到这样一个问题:当时的人类制石器的原料从哪找?他们又用什么样的方法辨别哪些石材可以用来制作石器?

在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前,几乎所有的时期都受到环境的制约。人类不得不依据环境来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来确保自己的族群能够得到很好的延续。这就需要它们选择合适的地点居住。打制石器所用的石材,最好是能打出平滑的锋利断口,也就是俗称的贝壳状解里,这样的材料才有可能打出最锋利的刃口,燧石黑曜石,玛瑙,天然玻璃皆在此列。而有的石头可能很难打出贝壳状解里,但也能打出相对锋利的断口,这类石头就可以用来制造一些比较粗糙的石器,比如一些足够细腻的沉积岩。

根据现有的史前考古遗存,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

1、史前人类喜欢在河流附近、海滨栖居。(水源充足)

2、山洞中居住。(可避寒,加上使用火可抵御猛兽侵袭)

3、附近有大型的岩石山峰或鹅卵石河滩(为石器制作提供方便)

4、居住点附近有大型食草动物出没,在海滨可由鱼类代替。(食物保障)

综上所述的几点几乎是所有史前考古遗存的特点。当时的人类应该被环境制约的非常厉害,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由被环境制约到逐渐调节自然的历史。人在打制石器时都会有所感悟:史前人类脾气可能都不太好。因为有时石器明明就快要成型,但突然落槌点砸偏石器坏掉,一上午或一下午的劳动便前功尽弃。最后只得到一块精修过的废料。

现代男性往往方向感都非常明锐,相信这和外出打猎和寻获工具有很大的关系。考古学的证据显示,史前人类往往需要徒步上百公里来完成打猎,采集石器需要的原料和其他生存需要的物资。如果东西南北都不能分辨清楚。那嗷嗷待哺的幼年人类将无法存活。而这些男性个体也会因为无法返回住处被各路野兽,宰杀个一干二净。变成其他生物的口中美味。不但足够多的石料是那时候非常重要的资源,而且要便于寻获。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制作石器经常选用的材料:燧石的鉴别方法。

燧石就是俗称的“火石”,是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质地坚硬,多为灰色、黑色。敲碎之后具有贝壳状的纹路。在自然状态下有两种状态:层状燧石和结核状燧石。现代条件下可用钢制器具敲打,出现火花者则为燧石。燧石除可用来制作石器外。可能还是取火的重要工具。由于在赣江没有拾获合适的材料,只好通过淘宝网购了一些:黑曜石。

至此,原料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我们谈谈石器的制作。有部分民族使用黑曜石作为石器加工的原料。黑曜石制成的石器锋利、坚硬、耐使用。黑曜石亦属天然玻璃的的一种。在前面提过,使用南美玛雅文化的石器工艺制作的石器。是可以和今天的手术刀媲美的。可以用作手术用途,且比今天的钢制手术刀造成的创面要小,更容易愈合。

4.2 制作过程

黑曜石由于异常锋利,所以不论是现代还是史前。在制作工具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工具则为普通石块来充当石锤。工作台可能选择石砧(anvils),所谓的石砧(anvils)可能就是一块相对平坦的大石头。 现在拿起黑曜石的石核,上下左右的打量。 前面介绍“阿舍利”种类的时候提到过,能人制作石器前的三个思考。这时竟不经意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这说明能人在拿起石块的同时,亦有相同的逻辑思维。

如何将其制作出一块合适自己使用的石器。当石核为原始状态时,需要将其表面上的任何角落都敲打一遍。以方便之后刨制石片的过程。但是落槌点不能过于密集。否则无法制成大型石刀。 在第一次敲击前,要用石锤敲击的点要正好是黑曜石的曲面部分,这样才可使其剥落碎片之后所产生的纹路为贝壳形。如此循环这样的步骤,使整块石材由自然状态变为初步的人工修饰的石核状态。而发力可以在垂直分力和水平分力的比例上直接可以看出。当整块石核敲打完毕后。即可打点拨落石片了。拨落石片的过程是将石锤击打在石核上最有棱角的地方。这时会落下一个通常使钝角三角形的石片,这个落下的石片通常为一个两边薄厚近似的石片,左右皆为刀刃。但形状是任意随机的,有时甚至要通过挑选才可使用。依据我现在已经制成的石片和史前考古学对石器的定义,我所制成的石器均为“刮削器”和“砍砸器”。在加工石器时,力度非常不好掌握。太轻石头没有任何反应,太重则很容易断裂。这更加印证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史前人类的脾气都不太好”。

4.3 使用效果测试

为了检验石器的可用性,我特地找来了一块菠萝。来验证我所制作的石器的切割功能。经过试验发现了以下特征:

1、因为是细石器,切割食物时需要用力且反复切割,才可以达到目的。

2、切割前请先用水将工具清洗干净,黑曜石在被加工时会产生很细微的矿渣。

3、细石器用来切割不够方便。导致较大的石器出现。

以上三点表明更好的器具是因为使用经验而改进制作的。

4.4 关于损坏石器修复和弃置

另外,当原料丰富时。史前石器工匠们可能就地制作新石器,弃用旧有石器。损坏的石器非常难修整。有相同的时间不如制作新的石器来使用。当然这是基于黑曜石这一材料制作石器得出的结论,史前考古学证据显示,黑曜石是最好的石器制作材料。打击制作石器比一般的石块容易许多。但当无法获得黑曜石时,人们会用木器和竹器来代替,亦可使用页岩。(关于我制作的石器部件及废料,请见附件的图片。)

第5章 结语

由于我的实验是初步的制作,但依据我做实验的情况来看,要成为一个熟练的石器制作工人,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制作。才能熟练掌握这些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很简单的工艺。或许这为人类在石器时代走过上百万年的历史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答案,在制作石器技术的演化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其实是人脑和手的协调性。这些演化为我们的逻辑思维产生了直观的作用。此外在用石锤打制黑曜石刮削器的时候,经常有火花迸出。这使我产生了一个思考:我们的祖先初步掌握取火技术,很可能是基于:打制石器!最后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黑曜石是一种韧性很强的岩石。用力过猛则会生成大量石器碎屑,这些碎屑往往还很锋利,这就是为什么石器时代遗迹,通常伴有石器加工场的原因。而且离起居范围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不这样做,将石器在起居范围内加工,会很容易割伤自己。黑曜石的碎渣会很小,很容易不慎入眼和呼吸系统。这些问题在今天可以使用护目镜和口罩来解决问题。但处在新石器时代的祖先,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避免这些危害。或许可以引发更多的有趣猜想。 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时代,如果说人类历史是一个小时的话,石器时代有五十八分钟那么久。所有从动物转变为智慧生物的关键步骤都是在这一时段完成的。如果没没有石器时代的启迪。语言、农业、宗教、艺、社会、文化都无从发展。

这一切发生的最初原因就是:石器技术的诞生,而石器技术为我们带来了逻辑思考的能力。这一时期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石器技术的潜力》唐·克雷布特利著,陈淳译《汉江考古》2012年第3期,第129页。

2、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考古类型学》,网页:https://baike.baidu.com/item/考古类型学/1376998?fr=aladdin

3、《进击的智人》河森堡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版。

4、Hallam Leonard Movius (1907–1987) was an American archaeologist most famous for his work on the Palaeolithic periodIn. 1948 he proposed the existence of a Movius Line dividing the Acheulean tool users of Europe, Africa and western Asia from the chopping tool industries of East Asia.

5、文章"No Last Word on Language Origins" 网络存档日期:2005-04-04., Bellarmine University法文原文参见:Éric Boëda : Le concept Levallois : variabilité des méthodes, Monographie du CRA, CNRS (1994) (ISBN 2-222-04772-2)

6、Foley, Robert; Lahr, Marta Mirazón (1997). "Mode 3 technologies and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humans". 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 7 (1): 3–36. doi:10.1017/s0959774300001451

7、Xue Hu, Ben Marwick, Jia-Fu Zhang, Xue Rui, Ya-Mei Hou et al., «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 », Nature, vol. 565, 3 janvier 2019, p. 82-85 (DOI 10.1038/s41586-018-0710-1)。

8、陈星灿.史前的石刀刃有多锋利.考古随笔.文物出版社,2002

9、《中西方石器文化中的技术交流》李圣龙,1996年2月,《人类学学报》。

附录

左上图:

实验后的制品及石核

左下图:

实验工具

右图:

废料的一部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