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死教育 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语纳入义务教育 将生死教育 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

将生死教育 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

2024-07-17 01: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本报记者 丁 南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暴发,引发了各类社会伦理健康问题,更折射出国内生死教育长期缺位、社会宣贯引导不足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提交《关于新冠疫情后加强全社会生死教育的建议》。建议将生死教育从伦理及意识形态的禁区中解禁,系统科学地发展为通识教育,培养全社会对生命价值的正确理解和认知,提高国民心理素质。

“当前我国的生死教育正处于温吞水的状态。”曹晖介绍,目前全国开设生死教育课程的学校不超过30所,而且主要集中在高校选修课程,中小学几乎没有,无法形成有力的传播和普遍意义的教化。公众对于死亡忌讳谈论,缺乏整体健康的社会共识和文化产品的正确引导,导致个体正负面影响差异大,出现轻生自杀、盲目勇敢、游戏人生、不尽孝道等社会事件。

为此,曹晖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议:

将生死教育以必修课形式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并贯穿青少年成长过程。可以从小学乃至幼儿园教育开始,设置生死教育课目,由专业专职教师授课,由浅入深,形式多样地系统引导,直至高等教育阶段。

开展以树立正确生死观、价值观为目的的社会宣传,建立全社会共识,将生命教育发展作为通识教育。可参考性教育的做法,以公益广告、社会讲座、社区巡讲、专业工作室等形式,开展正面教育引导。同时,对网络作品、电子游戏、影视作品等内容形式按暴力程度设置评级机制,严格执行。

加强对生死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研究。生死问题,包含着医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尚处在单科领域发展阶段,应该综合跨学科的研究,将其发展为一个单独的“生死学”,设立专项学科扶持,鼓励专家学者开展相关探索,丰富健全国内生死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明确纳入国家机关机构的工作清单,政策上做鼓励性倾斜,积极帮助民间NGO组织发展,健全教化改造、临终关怀、死亡疏导、自杀干预等相关社会机能,强化、完善社会组织对个体生命全流程管理能力。此外,应充分利用5G技术及相关科技手段,让生命教育成为门槛低、人人可参与、可量化、可讨论的社会显学。

解除部分伦理语境限制,同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构筑起我国国情下的接纳死亡的话语解读系统,在临终陪伴中导入软言慰喻,实现生命的自我满足欣慰和无悔无怨。同时,解决对家属等未亡人的有效悲伤疗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