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航123号空难,520人遇难仅4人生还,从幸存者经历来看这起灾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航123号空难幸存者是谁 日航123号空难,520人遇难仅4人生还,从幸存者经历来看这起灾难

日航123号空难,520人遇难仅4人生还,从幸存者经历来看这起灾难

2024-07-09 1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乘这一航班的还有一位是26岁的落合由美,她是休班的日航职员。

在机场上,日航第123班机波音747SR珍宝式飞机准备起飞。两小时前123班机才由大阪飞抵东京,机上的一名乘客是运输大臣山下。这种飞机可以抵受频繁的升降,而且是波音飞机公司特别为日本航空公司和全日本航空公司制造,专供国内线使用,最多可载550人。这次回程飞往大阪,连乘客和19名机组人员,共524人。

对于第123班机的机长高滨正实来说,这是他无数次飞行中的一次而已。49岁的高滨是两子之父,自1966年起在日航任机长,是该公司优秀机长之一。

在驾驶舱内,除高滨外,就是39岁的副机长佐佐木和一个飞行机械师。

御盆节原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但第123班机上的524人中,有520人却从此与亲人永别,因为由东京起飞之后45分钟,这架珍宝机便在经常被称为是日本的西藏的群马县荒凉山区撞毁。

死亡人数使这次事件成为民航史上最严重的单机空难。只有1977年3月27日,西班牙卡拿利群岛的一宗民航机失事,死亡人数——583人——超过这次,但那次涉及两架民航机。

二、紧急密码讯号“7700”

飞机于东京时间下午6时12分起飞,比原定时间迟了12分钟。根据飞行计划,先向南飞,爬升到7200米高空,在羽田机场以南,经过相模湾内的大岛附近时向右急转,朝西飞行。下午6时25分,班机起飞13分钟即到了大岛以西,正在飞向伊豆半岛的时候,东京区的空中交通控制员得到了第一个显示有麻烦的迹象。

空中交通控制员听到123班机驾驶舱有人用无线电与国际航空通用语言说:“呀,有麻烦,要求立即折回羽田。下降和维持在220(0.67万米)。”

两分钟后,驾驶舱的其中一个机员按一枚钮,使东京区的雷达显示屏上出现紧急密码讯号“7700”。东京区的空中交通控制员立即发问:“收到紧急状态讯号。是正确的吗?”

驾驶舱回答:“正确。”

在第123班机的客舱内,坐在离机尾只有4行的第56排座位上的落合由美,不独听见,而且看见了发生麻烦的迹象。

落合由美后来说,突然从机尾顶上传来轰然巨响,震耳欲聋。客舱内一片白蒙蒙,机舱服务员座位下面的透气孔开启。

这表明客舱已失去压力,自蒙蒙的一片是因为机外的冷空气涌进客舱所致。落合由美所指的透气孔,是一架土耳其航空公司的DC-10型客机1974年在巴黎附近失事之后,宽体飞机上的一项改良。在1974年的事件中,DC-10型客机货舱的一扇门脱落,货舱与上面的客舱之间压力的不同,使客舱的地板隆起,这扰乱了飞行控制,使该架DC-10型客机坠落地面,机上346人全部罹难。设通气孔是为了平衡压力。

落合由美忆述,当时她听到的并不是爆炸声。巨响过后,机尾洗手间的天花板飞脱,在乘客头上的氧气脸罩也同时自动垂下来。同时,广播系统传来“使用氧气脸罩”的通知。客舱座位上掉下氧气脸罩和播放使用脸罩的指示,并不表示驾驶舱知道客舱的情形,因为使用氧气脸罩的指示预先录音,脸罩一掉下便自动播放。事实上,机长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东京区空中交通控制员接到第123班机发生非常情况的通讯后,便指示该机转向东方返回羽田机场。

根据后来发表的无线电通讯和雷达记录显示,下午6时25分,即坠毁之前39分钟,机长高滨说要由7200米降至6600米,但雷达的记录却显示该机在以后的两分钟内,反而升至7500米,时速753公里。到了下午6时28分,雷达记录显示第123班机并非转向东方,而是朝西北方向飞。当时东京区空中交通控制员立即指示第123班机作90度转向,但机长高滨的答复是:“飞机现在已不受控制。”

究竟是什么导致飞机不受控制呢?

从飞机应降不降反升看来,不受控制的应是机尾的升降副翼,唯一的原因是液压系统全面损坏。

按理说,机长要求把高度下降之后,应该把4具引擎的动力全面降低,使飞机逐渐下降。但雷达的记录显示,第123班机花了15分钟,到了下午6时31分,才由7500米下降到3600米。

在客舱内,落合由美觉得飞机像落叶那样飘荡,时上时下。这时候,雷达显示第123班机的高度是6400米,与机长所要求的高度接近。大约3分钟后,东京区空中交通控制员问第123班机,说该机距离名古屋约130公里,是否愿在名古屋降落。

名古屋位于东京西南250公里,机长高滨的答复是仍决定在东京降落。虽然该机当时比较接近名古屋,但高滨选择折回东京的决定正确,因为羽田机场的跑道比名古屋机场的跑道长,安全设施也较佳,可以应付紧急事件。

飞机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目前仍不清楚,当时驾驶舱有人以无线电说,右面最后一扇门破了,舱内压力下降。

三、从雷达上完全消失

18时30分,落合由美发觉氧气脸罩的氧气供应已中断,但她本人的呼吸并无困难。在落合由美右前两排座位,德风勇三和太太宏子较早时也听到轰然巨响,但却临危不乱,先摘下眼镜,并且忠告宏子也摘下眼镜,氧气脸罩放下来的时候,德风为宏子和三子女戴上。这时候,德风的氧气供应也中断,他留意到附近有几名乘客晕倒,便找来一个服务员照料他们。

客舱事务长在氧气供应中断的时候,向乘客宣布发生了非常事故。作为休班助理事务员,落合由美协助当值的事务员指示乘客穿上救生衣和采取应付撞机的姿势,即手抱倚垫,俯身伏在两膝之间。飞机左右摇摆。另一方面,东京区空中交通控制员在雷达屏上,发现第123班机的方向不稳定,以“8”字形飞行。

18时40分,落合由美从机尾顶的破洞看见富士山在左面,使她太感意外,以为第123班机正要折回羽田机场。事实上,东京区空中交通控制中心的雷达屏,这时正显示第123班机在富士山以北绕了一个圈,地点远离航线,绕圈的原因是高滨并不知方向舵和垂直尾翼部分失灵,过分使用引擎动力所致。第123班机已完全不能稳定航向。

18时46分,东京区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再次收到驾驶舱的通讯,这次是说“不能控制”。控制中心询问驾驶舱是否要和羽田机场通话,答复是:“不错,请安排。”这时声音已提高,有点惊惶。

到了18时49分,即由羽田机场起飞后37分钟,第123班机已降至2300多米,驾驶舱终于首次传来明显的惊慌呼声。

出乎意外,第123班机再次开始上升,爬升到了2700米。很明显,机长高滨正在运用精通的“极度困难情况”驾驶技术,竭力使第123班机保持高度。

到了18时54分,高滨凭着他的“极度困难情况”驾驶技术,已使飞机爬升到3400米,方位是羽田机场西北88公里。东京区空中交通控制中心把方位告知第123班机的时候,其中一个机员回答说“知道了”。

这是第123班机的最后一次通讯。

18时55分,东京区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告知第123班机,说“羽田和横田都已准备好,你们随时可以开始着陆程序”。但第123班机却没有回答。

在地面,山区村民山崎计一听到民航机的声音,这是很反常的事,因为他的村落并不在民航机的航线上,平常听到的是附近横田空军基地军机的刺耳轰鸣,但现在却是低沉的声音。

山崎说:“突然间,一架巨大的飞机从山隘间出现,这架飞机曾4次扭向左面,但每一次都靠回右面,飞行的样子看起来像醉汉。”

在客舱内,落合由美扣着安全带,她忆述说:“飞机开始以锐角下坠,几乎垂直掉下来。不久便有两三次剧烈碰撞,周围的座位和椅垫都倒在我身上,因为扣上安全带,我动弹不得,安全带束得我的腹部剧痛。最后,我终于解开了安全带,但却发现被座位夹着,不能动。”

机长高滨因为未能正常爬升,唯有把4具引擎的动力增至最高来避开山岭,掠过海拔2000米高的三国山和几个山岭之后,第123班机终于冲过一个山岭的树木,撞向海拔约1600米的大岳。

在东京空中交通控制中心,控制员目瞪口呆地瞧着第123班机降至不足3000米高,然后在18时57分从雷达上完全消失。

海拔约1600米的大岳是一个松树密布的花岗石峰,重逾350吨的波音747型珍宝机撞毁的地点是大岳一个约1400米高的陡坡。因为冲力强大,机身大部分没入土中。冲撞力使燃料缸着火,烈火冲天。甚至在这架珍宝机穿越松林时,掉落的金属片也猛烈地燃烧。

四、仅有的四位幸存者

落合由美终于入睡的时候,天色已黑。但在她入睡之前,曾听到小孩的哭声,初时很响亮,但逐渐微弱,后来寂然。落合由美又听到直升机声,她曾扬手,但没有反应,她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

其他乘客没有落合由美那样幸运。飞机撞山的时候,德风宏子便失去知觉,等到她苏醒时,安全带已断裂,她的丈夫德风勇三的一条腿搁在她脸上。宏子觉得丈夫的腿僵硬,宏子知道丈夫已遭不幸。宏子探手摸索6岁的女儿由加里,发觉她也冷冰冰。她猜想9岁的长子松吉一定是在飞机撞山时抛离座位。不久,她听到次女千子的呼叫声。

8岁的千子仍在座位上,因为安全带完好无缺。宏子回应了她之后,千子不断与母亲谈话,使宏子保持清醒,等待救援人员。

另一名乘客12岁的川上庆子,也在撞机的一刹那失去知觉。当她醒来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而且嗅到汽油味。庆子听到许多人呢喃声,还有小孩的哭声,她摸摸自己的肢体,发觉还在,知道自己仍在人世。

庆子觉得孤独,不久便昏迷,直至清晨才被直升机吵醒,透过飞机残骸看见阳光和树木,知道自己仍然生存。庆子拼命挣扎,企图摆脱困境,接着便听到有人呼喊:“仍活着的人,请移动手或脚。”接着,有人走过来,把她救出。

最先发现第123班机残骸的,是一架由横田空军基地起飞的美国空军C—130型运输机。该机在大岳山附近盘旋,于晚上19时19分看见冒火的飞机残骸。19时21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一架F一4型“鬼怪”式喷气机,闻报前往侦察时,证实了美机的发现。

横田空军基地的美军当局,因为基地距离失事现场只有56公里,建议协助进行救援工作,但日本当局却拒绝了美军当局的建议,由空中自卫队分别于19时54分和20时13分,派两架飞机前往现场从事了4小时的仔细侦察,判断是否能用直升机空运救援人员。

日本自卫队终于在13日凌晨4时39分发现第123班机残骸,但并未立即进行救援。防卫厅的解释是,第一批伞兵需要许多小时来准备绳索和药物,才能乘直升机出发。至于为什么拒绝让已经准备出发的美军救援队进行搜索,防卫厅并未解释。

日航发言人后来透露,该公司曾派遣一支200人的救援队到现场,但抵达附近便被当局制止继续前往坠机现场。

破晓时分,救援人员尚未到现场时,外国杂志驻东京的工作人员已乘直升机在现场上空观察。骤然看来,现场的范围很小,与一次严重空难不成比例,散布的残骸也很细小,表面看来既没有尸体,也没有任何有生命的迹象。

也许空中自卫队的直升机也看见同一现象,故此慢条斯理。但这种现象愚弄了自卫队,因为撞机的山脊狭窄,飞机破碎,主要的部分和载人的客舱,分别掉进山脊两侧的谷内。

7时40分,首批73名空中自卫队伞兵终于由东京以东的基地出发。大约9时,即飞机失事超过14小时之后,当地的消防员经过艰难的攀山越岭,终于到达坠机现场。大约同一时间,直升机亦到达,在上空盘旋,让伞兵降落失事现场。其中一个消防员由山谷攀山时,突然发现有东西在移动。这个消防员看见的是夹在座位之间的落合由美,当时身受重伤,骨盆破裂,臂骨折断,但却保持清醒。

由于发现生还者,救援人员分头扬声呼喊,要其他生还的人移动手或足。结果,接着发现了12岁的川上庆子、34岁的德风宏子和她8岁的女儿千子。因为山路崎岖,不能用担架移到山下,于是用直升机运送医院。落合由美和德风宏子躺在担架上,吊上直升机。

第123班机乘客的2000多名亲友,已聚集在大岳东北56公里的小镇藤冈,这是最接近现场的城镇。有人奇迹地获救的消息,使这些亲友再怀希望,一些亲友等得不耐烦,自行登山参加搜索,但因为道路崎岖和体力不支,只能到半途。等他们知道再没有生还者的时候,唯有在山坡燃烛遥拜。

在这次空难中,4个生还者都是女性,年龄分别为34岁、26岁、12岁和8岁。一般人都认为她们在失事后超过14小时仍能生还是奇迹,但日本的航空专家柳田一雄却认为,她们的生还是一连串有利条件组合的结果。

4人都坐在飞机的尾部,这是在结构上被公认为比飞机前部稳定的地方。在飞机结构上,主翼和尾翼与机体连接的地方都十分稳定,这些部分在坠机后通常都完整。4个生还者,全部在飞机最后6排座位之内。据认为飞机是头朝下栽落的,尾部没有直接触地,它被抛出后又受到树木等遮挡,得到了缓冲,因此能使机尾部保持完整。这些是4人能奇迹般生还的重要原因。

五、大空难之后的余波

日本航空公司波音747巨型客机坠毁事件,由于是飞机本身原因造成的事故,因而给世界广大乘客在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不安。事故发生后,仅以日本国内航线而论,在数月内,乘客人数大大低于往年。

不过,这次日航事故,由于机体残骸落点集中,记录飞行情况的“黑盒子”完整无损,又有4名幸存者提供亲身经历,日本运输省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已3次发表了初步调查报告,美国波音公司、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也发表了一些文件,因此,关于这次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原因,可以说已大体明朗。

这就是:这架失亮客机,在高空飞行中,机尾调整客舱气压的弧形隔壁破裂,使客舱内空气气流迅猛地从裂孔喷射而出,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冲落大部分垂直尾翼,并导致油压操纵系统失灵。尽管驾驶人员竭力挽救,也未能摆脱飞机坠毁的厄运。

据日本报纸透露,在事故后,赶到现场调查的日美专家,很快就注意到了气压隔壁的破裂是造成这次失事的“元凶”。但是日本运输省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出于“慎重”,8月27日在第一次发表初步调查报告时,却主要根据“黑盒子”的记录,揭示了飞机失事的全过程,而没有特别强调气压隔壁破裂的事实。

当日方调查委员会准备第二次报告,对气压隔壁破裂的原因困惑不解时,美国波音公司于9月6日抢先主动公布了一个外人无法知道的事实,即在7年前,波音公司技术人员负责修理这架日航客机的气压隔壁时,有一列铆钉没有贯通隔壁板。

波音公司发表这一声明,目的在于把这次事故只限于这架特定的飞机上,避开人们对波音所有同型客机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但是这一行动也促进了日方专家对气压隔壁破裂问题的调查。

9月14日,日本运输省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发表第二次报告,便公布了失事飞机气压隔壁局部金属疲劳的照片。12月19日发表的第三次报告,公布了经光学显微镜等精查结果,证实由于波音公司修理失误,加速了金属疲劳而最后导致了它的破裂。

据此,日本报纸认为,正是波音公司对自己技术的“过分自信”,日本航空公司对波音公司的盲目依赖,才造成了这次事故。

日本舆论追问:“波音公司的修理失误,日航在验收时为什么不能发现?”“即使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无法发现,而在使用的7年期间,为什么连气压隔壁上已有金属疲劳的痕迹都不知道?”

在日方调查委员会的第三次报告发表后,专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日航在安全检查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说一说日本真正的营救工作却是在13日凌晨开始。从12日晚7时19分发现坠机现场,到13日晨7时30分首批营救人员进入现场,这之间有12个多小时。对于尚存一息的遇难者来说,每一分、每一秒是多么的宝贵!

倘若营救及时,会有更多的生还者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