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南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轰炸过陕西吗 百年南开

百年南开

2024-07-12 07: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本侵略者为什么对南开大学恨之入骨?原因就在于,南开的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付诸实际行动。1898年南开学校的肇端,就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战败密切相关。南开学校创建后,更是一所弘扬爱国主义的教育机构。1915年,日本欲将“二十一条”强加给中国,于是“勿忘国耻”的呼声响彻中国大地,南开师生集会声讨日本的侵华罪行,还成立了“救国储金会”。五四运动期间,南开师生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号召民众“警醒国魂”“不忘国耻”。

1927年,张伯苓亲赴东北进行考察,深感“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机”。回到天津,张伯苓便开展对东北三省的实地调查,搜集日本掠夺中国的罪证。次年,成立了东北研究会。东北研究会向太平洋国际学会和反对帝国主义同盟提供研究报告,向世界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日本人大为恼火,称东北研究会“乃受 ‘赤化’影响”,称南开大学为“排日之根据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占领沈阳,史称“九·一八事变”。9月21日,南开大学学生组织国难急救会,并决定立即加入天津中等以上学校抗日救国会,张伯苓被公推为该会主席。南开大学的共产党地下组织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建立外围组织及进步社团,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政策,扩大抗日救国运动的群众基础。南开大学师生不断开展抵制日货、请愿游行、募捐义演、慰问抗日军队等活动。“九·一八事变”一周年之际,南开大学校钟先敲9响,次敲1响,再敲8响,用以警示国人,勿忘国耻。南开大学成为天津市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中心之一。

1935年,日本侵略军指使汉奸鼓噪“华北自治”。《何梅协定》签署的传闻也不胫而走。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南开学生集会响应,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反对华北自治”“全国团结一致抗日”。20日,南开学生代表乘车南下请愿,遭到政府阻拦。1936年1月11日,张伯苓及3名学生代表在南京面见蒋介石,要求政府颁明救国方针、宣布华北屡次外交真相、切实保障华北安定与华北教育等要求。与此同时,南开大学部分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加“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扩大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1936年2月,这批学生返回,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南开大学的民先组织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铁流社”为核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南开大学的王绶昌等3位学生代表参加向国民党三中全会献旗请愿,旗上写着“团结抗日,一致对外”。虽因政府阻挠,学生们未能将旗帜送入会场,这一举动却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南开大学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并积极付诸行动。因此,日本侵略者早就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必欲除之而后快。“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特务、浪人各色人等不断来校窥视、骚扰。驻扎海光寺的日本侵略军经常携枪带炮到南开校园演习、打靶,甚至将铁甲车开到南开大学校门口的桥上。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作为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所在地的天津日益危急。日军不断演习,加紧了进攻天津的准备。日本军部还强迫天津警察局命令“南大全体学生立即离校,否则,日人将自由行动”。这表明,日本侵略者正在有计划地对南开大学展开罪恶行动。

当时,张伯苓校长因公务不在天津,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等人果断决定进行疏散,组织部分师生护校,同时紧急整理图书及仪器运往租界。由于受到日军阻拦,装车备运的全校90%的物资中,仅有一半被运出。

△被炸毁的南开校园。

7月29~30日,日军对南开校园轮番轰炸,秀山堂、芝琴楼被炸毁,木斋图书馆也部分损毁。29日下午,日军一度暂停炮轰。据目击者称,有一长列日军汽车,从南开大学开到海光寺,车上堆满了货物。事后得知,日军停止炮轰是为了抢劫尚未搬走的图书。“轰炸之不足,继之以焚烧。”30日下午3时许,日军骑兵百余名及满载煤油的汽车数辆,闯入南开大学,在校园及附近各村到处纵火。火光四起,烟云蔽天,秀山堂、思源堂、教授宿舍及邻近民房,尽遭火焚。

这场劫难,使南开大学损失惨重,教学楼、图书馆、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大部分被焚毁,仪器设备被破坏殆尽,珍贵的图书典籍和成套的外文期刊遭洗劫,重达13000余斤、刻有《金刚经》全文的校钟亦被劫掠。据1943年9月25日《私立南开大学抗战期间损失报告清册》统计,南开大学损失的房屋、图书、仪器设备等物资,按战前价值共计法币663万元(根据1936年5月的《中美白银协定》,法币与美元挂钩,100法币等于30美元)。

南开大学被毁后,学校大部分地下党员、“民先”队员分赴各地参加抗日。留下来的师生辗转南迁,加入长沙临时大学,在战火和困境中,弦诵不绝,薪火相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