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耳机哪个牌子好?五款畅销产品推荐,免交智商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耳机哪个牌子好 开放式耳机哪个牌子好?五款畅销产品推荐,免交智商税!

开放式耳机哪个牌子好?五款畅销产品推荐,免交智商税!

2024-07-10 0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开放式耳机的测评博主,在最近又淘到了几款比较不错的开放式耳机,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也给大家推荐五款开放式耳机,内附还有我自己总结的开放式耳机的指南,希望各位小伙伴也能够看的开心,挑选到自己比较喜欢开放式耳机。

1. 挑选开放式领域较知名品牌

在挑选开放式耳机的时候我们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在开放式领域做的还不错的品牌,这能够让我们省去很多的麻烦,避免那些网红品牌,因为那些品牌可能空有噱头,但是其实用了几回就报废了,而且,这些品牌的售后也可能根本没有一个系统的流程。

像在开放式耳机领域做的比较好的品牌就是南卡、JBL、倍思等等,南卡和JBL算是在开放式领域做的比较好的两个品牌了,不管是在品质上还是性价比上绝对是值得推荐的两个品牌,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和开放式耳机。

2. 选择音质有专利声学技术的

有一些网红品牌可能光打着什么什么技术,其实空有其表,可能还在用着几年前的老系统, 但是包装以下立马就成了新的产品,一点升级也不会做,反观知名的品牌,会在每一代的机型上,增加最新的配置,还会添加最新的独家技术,让自身品牌性能更好。

3. 选择开放式防水性比较高的

现在开放式耳机的使用场景比较多样,比如下雨天,还有暴汗之后,所以开放式耳机的防水性能就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所以我们在选择开放式耳机的时候要注意开放式耳机的防水性能,防水性比较高的话,确保使用的时候不会因为进水而烦恼。

4. 选择开放式通话质量较好的

耳机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话,因为开放式的设计肯定是没有入耳式那么直接的能够清晰的听清楚对方的说话,有一些质量不好的开放式耳机,可能都什么都听不清楚,但现在像前面说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所以开放式耳机现在还是在这方面做的越来越好了。

5. 选择蓝牙的版本要比较高的

我们的设备,包括现在很多的耳机都是用蓝牙来进行使用和连接,所以现在最新的蓝牙版本是蓝牙5.4版本,这个版本要比之前的版本连接的速度和稳定性也就最好,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尽量的选择高版本的蓝牙能够带给我们体验也是不同的。

6. 选择有抗衰减性设计的耳机

耳机的耐用性也非常的重要,所以现在很多开放式耳机的品牌商在设计开放式耳机的时候都会加入一些抗衰减性的材料,让开放式耳机的寿命能够更长。

1. 南卡 OE MIX

推荐指数:★★★★★

一句话:开放式耳机百元真香机,只需百元价格媲美千元体验

作为拥有十余年音频研发技术的品牌,南卡开放式耳机拥有多家专业机构检测认证其高性能,以及多达800多位专业评测师评价其音质和舒适性等核心性能系数最高,被多家国内外专业数码媒体所推荐。单纯凭借用户、专业博主的口碑,自从发布以来势头就一直居高不下。

作为专业开放式音频品牌,南卡对于旗下产品的音质品质要求非常高,被业内公认为“不入耳开放式耳机”的技术先锋者!它家独创的Super Bass 3.0跑道型高性能声音单元和南卡金耳朵调音,集合音频增益、频段补偿算法以及动态声谱调整,通过AI动态调整声谱的特定频率,智能补偿音质曲线,对比同价位的竞品,使得起声音保真度达到了98.6%!并且在低音表现、声音清晰度等核心维度上,均是千元内最出色的。还被诸多数码博主给出了开放式耳机中性能天花板的称号,实际在同价位音质体验之中最好的。

南卡OE MIX耳机单耳仅6.7克,其高集成精密结构打造了更小巧的身型,机身材质选用的是母婴级亲肤硅胶材质,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测试,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生物兼容性要求,亲肤感十足,细腻如丝,佩戴时享受全天候的舒适聆听。南卡OE Mix开放式耳机采用的EAA悬停舒适技术,通过了10W+国人数据,精确分析国人耳道特征,实现了惊人的99.9%佩戴适配度,简直就是耳朵的贴身定制!不仅如此,南卡还顾及到了戴眼镜用户,兼容性高达100%!再也不用担心与眼镜的冲突了!不论是跑步、锻炼还是日常生活,都能享受到无压力的佩戴体验。

为了确保品控的稳定性,南卡出品的每一个耳机度经历了严苛的测试流程,包括高温工作测试、裸机跌落测试、MIC老化测试、静电测试、盐雾试验、过压过流保护测试、温升测试、百格测试等超过40项极端测试。这些措施确保了南卡的耳机品质达到了高标准,正常使用两年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性能衰减不超过5%,这使其成为高质量开放式耳机品牌中的佼佼者。

南卡在耳机配置方面也是诚意满满,搭载了最新的蓝牙5.4芯片,性能进一步提升通讯效率与抗干扰性,达到秒连、秒响应。同时有着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能耗、更低的通信延迟。还拥有8+16H的长续航,双麦克风通话降噪,通话如同面对面,IPX5防水,有效隔断汗水灰尘侵蚀让产品经久耐用,在运动中也能够正常使用。如果对音质和佩戴舒适性以及延迟这些方面有追求,这个款式完全值得优先考虑。

2. 漫步者Comfo Solo

推荐指数:★★★★

一句话:经典的开放式耳机设计,通透音质体验

3.漫步者Comfo Solo,这次很细心的设计是通过调节耳挂角度可以进行专属“定制”,耳机中间的“细丝”里面是一根0.8mm的镍钛合金高弹记忆金属丝,佩戴的时候根据自己耳型调节贴合度,外壳的材质是为食品级液态硅胶,柔软亲肤。单元部分则是硬质塑料,Comfo Solo耳机官宣续航为单次10.5小时,搭配充电盒可以达到42小时续航,耳机充电15分钟就可以使用3小时,几乎没有碰到过耳机电量续航提醒的时候,漫步者Comfo Solo使用的是18*11mm跑道型单元,加上Comfo Solo采用的宽频强磁复合高驱动单元,频响范围更开阔,加上PU+纤维纸振膜,在三频细节和声音延展性方面表现就要好很多,漫步者Comfo Solo左右单元都是双Mic配置,算法加持下可以主动滤除背景噪音,不管是听音乐还是打电话,都不用担心环境噪音的影响。

3. 韶音OpenFit Air

推荐指数:★★★

一句话: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三频震动通透

在音质方面,首先,其搭载的韶音自研DirectPitch™定向声场技术,通过精密设置的多个调音孔,利用声波反相位相消原理,巧妙降低了开放式耳机的漏音问题,不仅保障了用户听音的纯净度,更在保护隐私方面做到很全面的提升。这种近乎极致的听音体验,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而在续航方面,OpenFit Air更是表现出色。单只耳机续航长达6小时,远超多数耳塞式耳机的4-5小时水准。配合充电盒使用,总体续航时间更是高达28小时,足以满足用户一整天的使用需求。而且,它还支持快充技术,在紧急情况下,充电10分钟即可获得约30%的电量,相当于2小时的续航时间,这无疑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除此之外,OpenFit Air还具备IP54级防水能力,无惧汗水和小雨侵袭,让用户在运动或户外活动时也能畅享音乐。同时,双MIC降噪+cVc8.0算法的配置,进一步提升了通话质量,让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清晰畅通的通话体验。

4. 骨聆SS900

推荐指数:★★★

一句话:耳夹式设计,音频环绕

耳机搭载了高通QCC3040芯片,支持蓝牙5.2技术,确保了音频传输的稳定性和长距离连接,内置的aptX高清音频编码和CVC8.0通话降噪技术,让音质清晰纯净,即使在嘈杂环境中,也能实现清晰通话。双麦克风降噪+CVC8.0通话降噪技术的组合,让我在公交车和超市的喧嚣中,也能让对方听到清晰的声音,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

续航方面,骨聆SS900同样让人满意,单次使用可达8小时,配合充电仓,综合续航高达24小时,轻松满足两周的日常通勤需求。耳机仅重7.7g,轻盈无比,人体工学设计让佩戴舒适且稳固,即使在跑步等剧烈运动中,也能紧紧贴合,仿佛与耳朵融为一体。

日本BoCo的第9代骨传导振子与PreciseAir 3.0一体化技术的结合,带来了宽广的音域和纯净的音质,有效抑制了漏音

5. 南卡 OE Por

推荐指数:★★★★★

一句话:主打“舒适和音质”性能的开放式耳机,业内TOP1口碑爆品

南卡OE Pro的配置在行业里基本是顶尖的了,而且佩戴舒适度,以及音质表现在开放式行业属于第一阶队品牌。作为开放式音频市场的头部厂商,南卡一直致力于改变听音方式,在声学技术上有着丰富的积累,在国内获得市政府强力推荐外,还相继登上德国红点、缪思设计奖顶端。此外,南卡的产品也在保护听力健康方面表现出色,经过了国内权威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丁香医生的认可。

南卡OE Pro之所以好评度这么高,受到大家的热捧,除了佩戴体验优秀外,还有就是影音的澎湃体验,耳机搭载的声学系统在上市的1年前,Nank南卡团队就已经和市面上大品牌的30多款耳机品牌进行音质的曲线、频响、音效等对比测试。光发声单元的问题,Nank南卡团队通过180天的攻坚和多次技术迭代,正式研发出Super Bass 2.0高性能声音单元,采用16.2mm大动圈单元发音结构和LCP流延钛聚合物材料,造出了厚度仅有0.0096mm的极轻震膜,这样的设计不仅带来了100%瞬态响应速度,还可以提供2倍超宽音域和2倍震撼低音,同时声音还原度高、干净、通透,具备非常强的感染力和动感。

南卡OE Pro是全球首款采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开放式耳机,完美解决了蓝牙耳机因充电口设计问题导致的高达90%的故障率痛点,避免因金属接口腐蚀和损坏所导致的故障。这一设计不仅仅提高了产品抵御外界环境因素的能力,还提高了耳机的使用寿命,为用户了带来可靠、持久、优质的音乐体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