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日本:新年习俗连连看,日本“正月“大不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的元旦节叫什么 深度日本:新年习俗连连看,日本“正月“大不同!

深度日本:新年习俗连连看,日本“正月“大不同!

2024-06-26 1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深度日本:新年习俗连连看,日本“正月“大不同!

LynnLynn 2023年1月26日 更新

雪季 新年 深度日本:新年习俗连连看,日本“正月“大不同!

在日本,新年(1月1日)可谓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了。 日本的“正月”有多久?日本的正月习俗都是什么?本篇就来一一介绍!

日本“正月”仅7天? 日本“正月”仅7天?

和中国的传统历法有所不同,日本的“正月”其实有点短。 日本有网上问卷曾询问网友“你认为正月有几天?” 让人意外的是62%网友认为正月是1月1日~3日仅三天;30%的网友认为是1月1日~7日,仅一周。 在关东地区最普遍的认知是,日本的正月从阳历的1月1日开始,到1月7日(松の内)结束,一共有7天。在这7天里,日本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会恭贺新年,说新年好(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过了1月7日,亲友同事等见面,就不需要再问候新年好了。之所以把1月7日称作“松之内”,是因为,这段时间内要在家门口摆放松树摆件。以前“松之内”曾经指代1月15日,开镜饼就是20日。然而由于年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死于农历4月20日,那时的20日在日本就成了全国忌日,为了避开20日,只好把松之内和开镜饼的时间提前,就变成了7日和11日并沿用至今。 这种被压缩了的正月,在江户发源,所以现在日本的关东地区大多有这样的习俗。考虑到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简单地缩短正月时期其实并未在日本全境普及。

“小正月” VS “二十日正月” “小正月” VS “二十日正月”

除了7日正月,日本还有更长一点的正月算法。 关东地区之外,有以1月15日为正月结点的算法,称为“小正月”。人们在15日前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意思的是,有些地区为了表示对劳作了一年非常辛苦的主妇们的感谢,会把“小正月”称作“女正月”,在这段期间女性不操持家务,改由男性来做饭劳动。也有直接称呼1月15日这一天为“小正月”的说法。 在日本关西地区,常以1月20日作为正月结束的节点,被称作“二十日正月”。除此之外,还有“三十日正月”的算法。总而言之,在日本,地域不同,正月的时期也不尽相同。有趣的是,如果1月1日当天,没有出门参拜,在家呼呼大睡的话,也可以叫做“寝正月”。

“旧正月” “旧正月”

在日本,还有一种“旧正月”的说法。这里的“旧”指的是“旧历”(天保暦),也就是中国的农历。 日本自古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以“月之盈亏”作为历法基准的“旧历”,也一直沿用。所以古时候日本的新年和中国的春节时期是一致的。不过随着明治维新,积极向西方学习的日本,在明治5年(1872年)的农历11月9日,日本政府公布开始正式使用西洋的太阳历,这一天也就成了阳历的12月9日。自此,农历的正月在日本就成了“旧正月”了。 不过直到现在,日本的冲绳地区依然在过“旧正月”。在冲绳,虽然旧历新年没有假期,但是冲绳当地人会在下班,放学等之后制作传统的冲绳节日料理等形式来庆祝旧历新年。 至于日本为什么在新年时期写“迎春”这样的贺词,也是因为以前的旧历新年,正月和立春时节大致相同所致。

日本“正月习俗”知多少? 日本“正月习俗”知多少?

1. 初诣(初詣) 新年的第一次参拜被称作“初诣”。在江户时代中期,每一年神灵所在的方位都不同,那个方位在当年称为“惠方”。而到神社寺院参拜的时候,就要去那个新的“惠方”的方位参拜。这就是现代日本初诣的起源。明治时代之后,以东京为中心,初诣的习俗渐渐推广开来,大家都开始选择新年第一天去神社寺院祈求好运。 2. 年玉(お年玉) 古代日本人认为,供奉给神的食物“镜饼”会被认为是深的恩赐。供奉后会有神的力量在食物中,如果吃下的话,会“得到新的一年”(延长生命)。所以,这样珍贵的食物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吃下,在江户时代以前,一般都是以镜饼作为“年玉”给孩子。到了江户时代,这种习俗演变成了给孩子新的和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逐渐变成了给现金。 3.节供料理(おせち料理) 这种新年料理源自元日或节日向神明供奉的料理。吃了供奉完神明的料理,得到了神力,所以寿命可以延一年。放进精美的层叠盒子里的习俗,源自明治大正时代。

总之,新的一年,大家都期望新气象的来临。 人们在正月里做法事、除厄运、袪疫病、招福纳吉的美好愿望都是一样的。每一年都在美好的祝愿中开启,也因此而代代相传。 了解日本更多新年习俗:只要新年吃一口,“神之祝福”就到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