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衰落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汽车很便宜吗 日系车衰落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日系车衰落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2024-04-18 0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截至2023年2月7日,日系车企三巨头均已公布年1月在华月度成绩单,销量均遭“滑铁卢”,丰田同比下滑23.5%,本田和日产则“腰斩”,分别同比下滑56.2%和64.4%。可以看出,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与衰落趋势不可避免,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一种态势。

我们回顾日系各大品牌:他们确实一直都这么努力,卡罗拉发展了11代,雅阁发展了10代,轩逸发展了14代,产品不断的更新迭代,变速箱发动机更新了一代又一代,外观设计也都是与时俱进。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日系车销量大幅下滑与衰落呢?

一、现象:从全球销量看,日系车并未走下神坛,但中国市场日薄西山

如果从全球来看,日系车的衰落还其实并不明显。丰田2022年全球销量约1048.30万辆,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汽车销量首位。其中,丰田海外销量约857.66万辆,刷新历史纪录。

根据2022年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数据来看,日本的三驾马车,丰田还是全球第一,日产联盟第四,本田第七。

如果单从全球销量来看,日系汽车2022年同比去年均有上涨,看起来不仅没有走下神坛,反而上扬。但从国内来看,2022年日系销量却是大跌,销量降了10.3%,市场份额直接跌破了20%。

毫无疑问,这是发生在国内汽车产销上涨的大背景下,尤其显得日系车在国内的颓势。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这里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最近马斯克说的话,中国市场的新能源竞争是最激烈的。再看看2022年中国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就能知道,前15硬是没有日企啥事。除了特斯拉以外,基本就是国产占据大半江山,没有一家和日企有关的新能源品牌。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日系整体汽车销量上涨,毫无疑问也都是新能源在进行推动,如果没有新能源的后劲,日企在华的前景可想而知。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很多人会说是日本运气不好,氢能源路线被放弃,要不然日本就会继续保持汽车霸主的地位。可现在日本转型锂电池汽车的新能源路线,起步已经晚了,即使在国内也没能赶上这趟浪潮。说个老实话,按照日本对新能源的玩法,无论他弄什么,都大概率会是失败,因为日本把氢能源路线占得死死的,基本就写着氢能交通日本专用,其他国家要来上这条路,得交钱。

二、分析:日系车不懂中国消费者!时间从不说话,但是时间会说明一切

因为之前我或身边同事朋友都买过不少日系车,对日系近十年在华的发展,以及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局面,可以说是全都看在眼里。

十年前,我毫不吝啬对日系的赞美,而且是全方面的赞美,中大排量的2GRFSE、VQ37VHR 发动机打的德系对手毫无还手之力,小型化的铃木,还有歪门邪道的本田,不走寻常路的马自达等,又各有各的特色和优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各国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发动机开始全面小型化,大众以及美系品牌走上了涡轮双离合的道路,因为当时涡轮双离合的体验并不好,问题又多,日系另辟蹊径则搞起小排量自吸+CVT 的组合。

这里面很多人会忽略的问题:涡轮双离合的下限虽然很低,但是上限也很高啊。自吸CVT的下限是很高,但是基本没啥挖掘进步的空间。

当然,日系并不是看不到这个问题,日系大厂们灵光乍现,决定低端用自吸CVT,等对手们的涡轮双离合匹配大幅进步之后,再用混合动力这张牌。以当时时代背景来看,日系整体战略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

后来,丰田先后击败通用和大众,拿到了世界销量第一,资本市值也是一骑绝尘,日产本田也都风生水起,横扫北美市场。同时,日系准备把在北美的成功,复制到中国,小轮毂,没天窗,布座椅。

可是中国市场完全不同啊。在当时,也没人会把比亚迪、吉利等国产品牌放在眼里。几乎同一时间,西方一个姓马的程序员说我要造电动车。日系几个大佬一听,差点笑出声来吧。

还没等笑完,那个姓马的程序员的汽车公司市值变成了丰田的三倍。丰田在2022 年依靠巨大优惠,依然实现了十年来在华的首次销量下滑。

如今就在国内车企以及其他合资车企在如火如荼的开发V2X时,日系车企还在那里纠结“这个东西在中国是强制的吗?如果不是的话干嘛要,增加成本!”可以看出,日系车在中国的研发话语权基本上在日本国内,而他们又不来中国深入了解市场,造成他们的产品与国内的新竞争格局完全不匹配。最后,还有两条新闻值得连在一起看:一是比亚迪准备买下福特在德国的萨尔路易工厂;二是丰田章男宣布将在今年四月离职。时间从不说话,但是时间会说明一切。

三、本质:不止日系车,整个日本制造业都面临衰落风险,因为日本已经晚清化

如果说过去的日本人还有点谦卑精神,那今天就只剩下躬匠精神了,做错了就鞠躬,一次不够多鞠几次,但坚决不改。

当然,曾经的日本也有骄傲的资本。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产品是高端、昂贵的代名词,尤其是电子产品。上世纪90代末,我同学全家日货死忠粉。他的sonyCD机,和我的无限漏音卡带机比起来,简直是艺术品,他家那些年的收入基本上都贡献给了日本。

类似他家这种情况在当时条件较好的中国家庭极其普遍。毫无疑问,那时的日本是有狂的资本,遗憾的是日本人似乎也一直沉浸在那个年代。

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短板。比如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不止一次公开发表质疑电动车的言论,最近丰田首席科学家更是直言:单一纯电模式是错误的。同时,日本人也不愿承认别人的进步,例如对中国,他们始终都看不上。日本从上到下都喜欢唱衰中国,对中国的进步视而不见,更别说去研究。你去日本书店会发现,十几年如一日热销着中国崩溃论的书籍。可以说,这种自大就意味着无视危机,在制造业领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年,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很重要原因就是危机意识使然,天天担心美国封锁,造了大船造高铁,造了高铁造大飞机,造了大飞机还要造芯片。我们老百姓对中国制造苛刻程度也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要知道,制造业永无止境,必须不断攀升。对于一个制造业国家来说,这种危机意识是必要的,而日本的自大显然是让他们失去了这种进取意识。更要命的是还变得很保守,日本制造业过去20年逐步被取代,很重要原因是这个国家思想变得像晚清一样保守。

日本的保守,不愿授权氢能源专利,想吃独食的案例我就不说了。日本民间的保守同样匪夷所思。

疫情期间,有个消息颇让中国人震惊,当中国早已实现信息化手段处理疫情信息时,日本却还在用传真机上报病例。原因是大家都习惯了用传真机,不愿通过网络报送。可近20年,中国老人被迫学会微信,学会短视频,学会互联网下单,疫情又让老人学会了扫二维码。日本的保守是全方位的,高铁同样如此,日本高铁挺好的,但海外成绩乏善可陈,甚至在印尼雅万高铁争夺中输给后起之秀中国高铁,根源就是思想守旧。

在中国,时代几乎是拽着我们的胳膊往前奔跑,因为中国人太清楚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了。我们曾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忍受了近百年屈辱,那个时代叫晚清。

如今中国人痛定思痛、奋起直追,整个社会都信奉“改革永远在路上”,勇敢地接纳新鲜事物,连耄耋老人都不会拒绝改变。而日本却不是,今天的日本让人想到中国的晚清,自大、保守的一幕如昨日重现,自然衰落也成为必然。

最后的话:大胆点,深层次原因就是:自主品牌变强了!

毫无疑问,当前所谓日系衰落,主要还是国内市场,其他市场像欧美市场日系销量并没有下滑。也就是说,但即便日系路线错误导致在中国市场受挫,日系在传统汽车行业的布局和实力还是顶尖的,加上其他国家没有像中国这么高效转型。所以站在全球汽车的角度来看,日系车这几年还是当打之年,说衰落还为时尚早了。

但是,日系车企品牌衰弱颓势不可逆转,这背后也是国家战略及竞争力的显现,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依然没有投入类似在北美市场独立研发积极产品竞争的良性循环,尤其在中国市场遭遇比美欧更难的高中低三方位打击,陷入苦战甚至进一步衰退在所难免。至此不仅是中国节节败退,下一步在东南亚,欧洲和余下非政治影响大的市场,日系的全面败退在所难免。日系的高光时刻已经完结,还记得日系白电市场当年的索尼松下JVC先锋天龙夏普三洋三菱日立们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