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找车位的那些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汽车在日本价格卖得贵吗 在日本找车位的那些事

在日本找车位的那些事

2024-06-30 15: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偶然看到一篇旅日20年的专栏作家写自己在日本找房子、以及在不同地方居住时遇到不同的邻居的故事。文章很接地气,不吹不黑,在到处都是营销号、日吹号、卖房号的今天看来简直是一股清流。

想想笔者自己来日本也已经是第10个年头,搬家也搬了不下5个地方,感慨还是很多的。不过,今天并不打算写自己找房子的故事,毕竟写这个的人太多了,而且以前也不是没有写过——那篇文章我最近也偶然翻回来看过,果然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想法还是会大相径庭,对现在的自己而言除了勾起回忆,并无太多参考价值。

我写的公众号是和车子相关的,既然如此,干脆讲讲找车位的故事吧。关于日本的车位(平时存放汽车的车位,不是用于临时停车的商业车位),我在3年前做过一次科普:日本:买得起车上得起牌,但不一定租得起车位。简单概括就是,在日本,买车必须要先给车办好车位;车位必须离自己家2公里以内;住的地方不同,车位的差价比房租还大,甚至可能影响你找房子的决定。

我不确定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因为车位的问题改变了找房的决策,但因为搬到车位昂贵的市中心而放弃爱车的人比比皆是。东京的车位实在是太贵了,活活劝退了几个在23区内买房的朋友继续维持爱车的想法,当然,他们并不是真的爱车,爱车的人只会被劝退在23区买房的想法。

读过笔者以前文章的人应该知道,我就是那个搬到东京,先被劝退爱车,然后因为觉得不能没有爱车,又被劝出东京的人,从搬入东京到离开,只有1年半不到的时间。

当时是单身,拎包入住和打包滚蛋都行云流水,走的时候虽然也有不舍,但想到又可以买车了,就非常开心。“旧家”和比其更旧更破的“新家”其实直线距离也就5公里左右,隔了一条多摩川,允了我继续自己的“东瀛车生活”。直到现在,我住的地方和东京还是隔了一条多摩川——虽然车位和当时逼我搬出东京的那个地方一样贵,但我已再无进城居住的动机。

10年前刚来日本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位于S县的学校位置十分偏僻,虽然周围也有电车线路,但“走路15分钟到车站→坐车2分钟到学校最近的车站→再走15分钟到学校”的上学路线十分滑稽。住在乡下的另一大问题是,如果要打工讨生活,周围甚至找不到工作。和城里打工往往是去餐厅、商店不同,我当时住的地方,周围寻找打工地点,最多的选项就是仓库和工厂——这些地方和电车线路就完全无缘了,没车的人只能先坐电车到名义上的最近车站,然后等工厂的班车或者劳务公司的车把自己拉过去。

但在一开始,我并没有真正要买车的想法,只是想换个日本驾照而已。可当我通宵打工坐着早上的班车到车站,再从车站坐1个小时电车到驾照中心,考完试再经过1小时电车+半小时公共汽车+走路回到家,并且这个过程因为考试失败重复了好几次时,我不淡定了。

买车的过程不再多讲。也就是在这时我才知道日本买车必须先签一个车位。想到住处楼下就有个停车场,我便跑到房子的管理公司询问。直接跑过去是因为日语不够好,怕电话说不清,但面对面其实我也是听不太懂的——大概是连“无料”这个词都听没听懂,管理公司的人手舞足蹈地比划“No Money”(请自行脑补日本人强行说英语的口音),我才明白:原来自己住的地方如此偏僻,以至于连公寓楼下的停车场都是不要钱的(这么偏还收停车费,那就没人租了)。

不仅不要钱,我在日本的第一个车位还自带顶棚——看起来像自行车棚的东西,尺寸刚好能给一台车挡雨(遮不了太阳,因为顶棚是半透明的),日语里叫“カーポート”(Car Port)。直到最近我才知道这玩意的材料费和建造费并不便宜,以至于很多日本人会纠结是否给自家一户建的车位装备一个,毕竟半露天的车棚也没什么强大的功能。

可惜,那个车棚没过多久就因为一场雪被压坏了,管理公司上门来告知他们要拆除它时,我还觉得怪可惜的——我的一大乐趣就是用它挑战停车技术,每次回家都尽量让车身贴近它的立柱,有时距离就几毫米。

买人生第一台车当天的照片。如今照片上的人已经变成了油腻中年

大学毕业找到了东京的工作,我便不能再住在偏僻的乡下了。在东京开车上班的费用显然不是一个刚毕业的人所能负担得起的,绝大多城里的数企业也不允许员工自驾上班。所以找房子的时候,我只能优先电车方便的地方,最终机缘巧合定了S区的一间较新的小公寓。显然,找车位的时候我内心受到的冲击是很大的:周围的平均价格都在3-4万日元,是房租的一半,且超过了之前乡下房子的一个月房租!

这时我便领会到了劝退的意思,然而我并不甘心就这么和陪伴了我辛苦但美好的学生时代上学打工、转了大半个日本的本田车。当时要找车位,网上没有什么信息(现在也信息不全),只能从不动产中介处打听(信息也不全),或者自己亲自走遍附近街区,看到停车场就打牌子上的电话去问。

鬼知道我在迷宫一样的S区的小巷里找了多久,最后终于有一家当地的小中介告诉我,有一个“不太方便”的地方还有一个车位,可以2万日元租给我。

虽然对我来说2万日元仍是天价,但已经看多了更贵的价格的我竟觉得“可以接受”,于是欣然签约。至于那个车位不方便到什么程度,首先,附近全是死胡同或单行线,出门和回家的路线完全不一样且很容易走错;其次,停车场地面是砂石的,这在整洁干净的S区极为少见,而我租的车位最靠近路边,尺寸偏小,停在那里容易被路上经过的车辆剐蹭;最“经典”的是,车位斜对着仅4米宽不到的道路,与道路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是附近居民扔垃圾的地方...

当然,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车位的臭,到底还是因为价格太“不香”了,坚持了两三个月后,我便把自己第一台爱车转让给了朋友,过上了没有车的无聊日子。

如前文所述,工作稳定后搬离S区的确是因为发现自己离不开车。这次搬家不但重视车位价格,房子本身也是能多便宜就找多便宜的。如愿以偿后,我的确过上了“家徒四壁”但有车陪伴的生活。

这次的公寓自带的停车场要15000日元,显然还是有些贵,但我故技重施打听了周围所有其他停车场,最后在不远的地方就找到了10000日元的。虽然还是砂石地面,但附近居民大多都是同等待遇,我的车位边也不再有垃圾堆之类的奇怪东西。

停车场管理公司仍然是当地的小店,和S区的那家一样,他们要求车位租金每月以现金支付,而不是像房租那样可以从银行账户划账。于是,每个月月底我必须想起这件事,然后带着10000日元跑到管理公司的店里,里面的老头收钱之后还会当场开一张收据并在上面盖章。这从现代眼光看起来十分诡异的仪式应该是他们持续了几十年的办公方式,并且今后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当然,即使他们愿意接受银行汇款,对于我来说每次打10000日元还得向银行交200多日元的手续费,显然也是十分愚蠢的。

老套的仪式、愚蠢的设定在日本随处可见、时有发生,习惯了就好。

大概是因为附近就是警察局,比起河对面东京S区相对贫困的K市T区的生活倒也相安无事。停车场里的车形形色色,什么破烂都有,甚至还有一两台轮胎没气漆面无光的废车,周围已经长出了杂草,挡风玻璃上被放满了“回收废车”的小广告,但无人问津,既没有少什么零件,也没有人在车身上乱涂乱画。这让我竟产生了一些美好的错觉。

人生第二台车:RX8

交到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一段时间之后,我搬到了她所居住的C县。

这次的住处又有些偏僻了,颇有几分S县乡下的感觉。不过,由于离东京直线距离更近一些,这里的车位也是要收费的,不过这次只需7000日元/月。

公寓楼下自带车位已满,但幸运的是,公寓后面仅有两个车位的停车场刚好有一个空位,甚至从我们卧室窗户就能看到。

然而这次就没有之前那么安心了。两个车位前后空间较长,隔壁车位的车主也不知道是什么交际花,三天两头会让亲朋好友的车停在自己车前面,露出半个车头到车位前并不宽阔的路上,如此一来我的车就很难出去。更过分的是,有几次周末出门回来后,还发现自己的车位被占用。联系管理公司,甚至在窗台上安放摄像头拍下证据,也只能得到他们会口头警告的答复——天知道他们有没有真的警告过。我质问他们:如果别人可以两台车停一个车位,那我一个车位你能给我半价吗?对方无言以对,但问题从头到尾都没有被解决过。(P.S.:这个问题就算报警也没用,因为警方会以“民事不介入”为由不予干涉,相反,如果因为对方占用车位而你因为气愤划了对方的车,对方可以告你“器物毁损罪”。此类问题在日本十分普遍且长期没有良好解决方案,大部分时候被害方都只能忍气吞声。)

最后,直到女朋友工作发生变动,我们得以搬离C县,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

 

从C县搬回K县后,我们的两台车便都停在了公寓自带的停车场。这一次由于公寓离车站也近,居民并不是人人有车,停车场里有很多空位,也就自然不会出现任何争端——至少我们是这么觉得的。

公寓和停车场不但由同一家公司管理,而且是该公司自家的资产,所以我们谈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价格:1个车位的月租原本是16500日元,我们的2台车一共交20000日元即可。再后来我们又添了一台代步车用于每天一起开车去东京上班,依然只需为其多交10000日元,和当年自己一个人住破败公寓时的砂石停车场同价。

疫情来临之前我们就已经几乎告别了坐电车的日常。两个人拼车上班费用并不会比各自坐电车高多少,而换来的舒适性和效率则是电车所无法相较的。疫情之后在家工作,出门买菜或去附近较大的公园散步也要用经常用到代步车,我们并不觉得2个人3台车有什么多余——毕竟另外两台车的设定基本是为了兴趣,既不适合日常使用,考虑到对机器的保护,也不想让它们用于连发动机都热不起来的周边短途。

在家工作后,我们省去了通勤和访问客户需花在路上的时间,工作反而变得更有效率,人也更加闲了。本来觉得在日本租房就已经很舒适的我们突发奇想去看房子,最初只是为了不那么无聊,边喝咖啡边听听开发商或中介吹吹牛打发时间(毕竟也不能天天跑出去自驾游,虽然这事也没少干),结果还真看到了一间心动的房子。

当然,我们也只是“有点心动”而已,因为日本买房大多数时候并不升值,每月费用和租房一样甚至更贵,并没有太多好处;两个人家当较多,上一次搬家就已经筋疲力尽,下定决心至少四年不再搬家(此前我们从来没有在同一个地方住超过3年)。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2件事,让我们打破了之前的决定,又一次开始打包行李。

2件事都是和车位有关的。一是某一天我们的一辆车被贴了张广告纸,熟悉日本环境、关注我的公众号的朋友一定能猜到是哪辆。在日本,车子被贴广告纸,除了之前我们提到的无人打理的报废车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车子被盗窃团伙盯上,广告纸是用于判断车主多久注意一次自己的车的标记。近年,所谓的“JDM”日系运动车型盗窃案件频发,因为该类汽车在日本国内外无论是整车还是拆车零件价格都水涨船高,利润丰厚。此类案件中的常套手法之一,就是通过张贴广告(内容可能是车辆回收、车检、汽修等等)作标记,再观察广告什么时候被车主发现并扔掉,便可判断车主动车频率和对车子的关心程度。

看到广告纸后我们非常警惕,之前在C县用的摄像头又要派上用场了。为什么如此确信是盗窃团伙所为呢?除了车子本身属于盗窃团伙喜爱的车型,还因为这次的“车检广告”,整个停车场内只有这一台车被贴。在日本,汽车挡风玻璃上往往都会贴有标示车检期限的贴纸,虽然我们的这台车的确距车检只有2个月,但我们停在同一停车场的代步车距车检只有一个月却没有被贴广告。并且,代步车的排量更大,车检费用更贵,对于正常业者而言它的报价应该更高才对,且因为是代步车,它被停在了靠入口更近、更显眼的地方。那么为何它被视而不见呢?

除了安装监控,我们还将被当作目标的车辆和代步车或另一台车均放在监控范围内,代步车则被调换位置。然而,就在我们对被盗风险的担心还未平复时,第二件坏事发生了:一台车被划了。

可能是盗窃团伙的报复,可能是调换车位导致不明真相的其他居民认为有人乱停车,也有可能是恶作剧,还有可能是对中国人持怨恨心理的日本人的挑衅,我们无从猜测,报警也只是走个程序,并不指望能有结果。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既然一台几乎任何时间都盖着车罩且附近有监控(监控只能拍到2台车,很可能是停在监控范围外的某些天被害)的车会被人划出很长一道口子,那么这里对我们的车甚至我们来说显然不再安全。

我曾因搬家而弃车,又因念车而搬家,这次,为车搬家的事又要再来一次。

现在,我们的两台车都放在自家房子楼下带监控和卷闸门的地下车库里。虽然立体机械式车库有些不方便,但这次,彻底没有了风吹日晒,没有了被盗风险,居民也不再是相对低收入地区廉价公寓里居住的闲杂人等——在日本,你不亲身经历几次不好的事情,还真不会觉得这个社会阴湿险恶的一面其实就在身边。

至于费用,一个车位的价格又飙回到了20000日元,为此我们也结束了代步车的使命,回到了两个人+两台车的模式。因为一个车位要20000日元而放弃一台车,想不到这样的事也会发生第二次。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车位的故事也能讲这么长。而经历了这么多,加上见了不少周围人的遭遇,也不知道是日本是世风日下了,还是本来就有这么多阴暗面,只是需要长年累月才能逐渐遇到。

什么样的车位是安全的?虽然运气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要更保险,那么那些位于开放位置的“月极停车场”和公寓停车场显然存在风险;而自家的一户建房子,与其花大几十万装一个只能挡挡小雨的CarPort,不如好好考虑装一套卷闸门和安保系统——即使这样,还是会时不时在网上看到自家院子里的GTR/STI/TYPE-R等等被盗的案例。

最安全的,也许就是带门禁的商品房停车场了,即使不买房,也不妨打听一下周围这类公寓的停车场,它们很有可能其实有很多空位并且对外招租

——毕竟,它们太贵了。

【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