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动画》|中国动画理论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有哪些偶像学院动画专业 《当代动画》|中国动画理论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当代动画》|中国动画理论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2024-07-12 2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张娟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教授

2021年11月28日,第六届中国动画学年会暨2021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论坛在线成功举行。本届年会以“新时代·新文科·新动画——中国动画艺术创新研究和动画人才培养”为主题,来自全国六十余所高校的二百余名学者及行业专家参会。在跨学科、多视角的审视下,年会专家对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与时代性、动画本体与理论体系、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电影工业与产业模式、作品创作与文本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问题性、前沿性、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反映了当前中国动画学界的思想动态与理论热点。

从现代知识生产角度而言,作为推动知识发展与创新的结构性因素之一的“学术年会”,既发挥了知识生产的组织功能,又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机制。创新中国动画理论研究、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搭建动画理论+作品创作+产业融合的国际交流平台,以此希冀能为中国动画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便成为中国动画学年会创办的初心。2021年11月28日,第六届中国动画学年会暨2021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论坛如期召开。“后疫情时代”,“线上学术”已成为国内外学界普遍接受的组织形式。本届年会受疫情影响,亦采取在线方式举行。本届年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动画学会,国际动 画协会(ASIFA)-中国分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动漫研究中心、四川省2011动漫游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四川网络视听协会动漫专委会、四川网络视听协会高校专委会协办。

年会设有“中国动画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动画的新媒介、新文化与新知识体系”“动画电影工业美学及经济产业模式”“新文科视阈下的动画学术框架与理论生成”“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题材的动画创作探微”五个分论题学术单元。四千余名观众在线收看“年会”直播。新华网、中新网、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等多家国家级、省级权威媒体相继报道,仅新华网的年会新闻报道浏览量便达220万次。

著名歌唱家、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在年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首届年会自2016年成功举办以来,不断得到国内外动画学界学者专家的关心与支持,逐渐成长为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动画理论研究与实践交流平台。他说,当前中国动画研究与创作应该做好“三个对应”——新时代对应新思想、新文科对应新理论、新动画对应新技术,我们要以新的发展思想、新的动画理论,新的动画技术实现中国动画的高水平发展。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特聘院长周星教授指出,当前中国学院派动画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迎来了新机遇,创作成果有了新飞跃。回顾过去,中国影像之所以能走出去,是源于当年中国动画学派剪纸、水墨等独有的民族艺术形式风格的创新与探索。当下中国动画更应该深入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整体民族风格、世界语言和中国社会现实相匹配的当代动画审美。《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指出,每届年会主题都体现出当下中国动画学界的前沿性、热点性、引领性。他认为中国动画学者和创作者们应该共同坚持中国民族文化与精神,创新艺术 媒介形式,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理论话语的动画理论,创作出更具时代性的优秀动画作品。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执行院长王小军教授指出,新时代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研究需要在学科交叉,尤其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引领下,以新文科理念培养具有鲜明家国意识的专业人才,以中国主体意识建构中国动画理论。学校的动画专业师生将继续在国家对外宣传、专业人才培养、行业引领示范、地方文化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名誉院长黄宏则以自己编剧、导演的杂技剧《呼叫4921》为例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话剧是“舞台上的电影”,但杂技剧更像动画电影。杂技的“技”相当于动画的“画”,要追求写意、“真像”与内在神韵,外部夸张越大越显艺术张力。艺术创作要与观众产生“同理心”,给他们留有悟性的距离与空间,以此让观众感受中国动画艺术的故事、情感、趣味与智慧。

一、中国动画的民族化

与专业人才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黄心渊教授在《重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创作优秀作品》的发言中指出,所谓民族精神并非只有无私奉献这种假大空主题,智慧、坚韧、包容都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动画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巧妙运用当代语言讲好故事,应该基于时代精神解读民族精神,应该从美术、叙事、内核等方面来探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当中应注重对他们的正确引导,把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到主流价值观创作上,用动画艺术的当代语言和符号解读与呈现民族精神。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教授在《动画艺术的题材发现与选择》的发言中,从创作角度谈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他认为,动画要关注社会,要对人类和社会有独特的观察与见解,中国动画制作要挖掘传统文化,用动画艺术讲好中国故事。而讲故事是动画创作的基础,动画审美应成为动画创作者的自觉追求。动画 创作者应发挥创造力,以别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把材料组织起来,将中国故事与民族审美的结合,贯穿到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当中,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动画艺术家。深圳大学二级教授田少煦在《民族精神传承视阈下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历程》的发言中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创作的思想源泉与精神支柱,它已经渗透在中国动画的历史过程中。他总体论述与强调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动画发展的联系,认为中国动画知识体系建构与作品艺术创作应以民族文化为精神源泉、文化基因与精神动力。武汉理工大学二级教授朱明健在《由一次尴尬的获奖经历所引起对中国民族动画的思考》的发言中指出,我国在动画教育方面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绘画基础教学薄弱,动画专业学生造型基础训练从小临摹日漫美漫,写生训练少;第二,我国动画教育不重视基础造型,部分专业教师造型基础薄弱、30%高校不开素描色彩;第三,我国大学动画专业取消了艺术类校考(专业艺术学院外),难以选拔优秀动画人才。他从造型角度谈论动画的民族特征,认为造型是形式核心,民族动画风格的形成要靠视觉造型形象传达。动画民族化绝不是简单地把中国某种艺术形式放进动画里,而是要把民族化的审美追求与视觉造型有机地融进动画人才培养与艺术创作中。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院长周宗凯教授在《高校动漫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创新思考》的发言中指出,产学研应该是动画专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原有的将企业资源和服务引进学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技术能力的方式已经过时。他认为高校应该具有引领发展能力,这体现在前端的研究和思考、对学生的培养应达到让学生深层次融入社会和产业运作目标、使深度研究成为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原创研发和知识产权的支撑,以此增强原创引领力,将教学、创作、社会服务和研究整合为一体,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院长高鹏教授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动画人才培养路径新探》的发言中,从动画延展、学科融合、文化自信、新技术语境的转型与创新出发,指出动画人才培养首先应该具有开放态度,不断尝试以新材料与新方法表达观念,突破原有界限;其次,紧扣时代审美最新动向、探索动画与不同艺术门类的互通相融;再次,应建立技术与艺术交叉关系方法论,实施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开展“一专多能”通才式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盘剑教授在做本单元学术总结时指出,上海美影厂第一次提出中国学派,由此奏响了中国动画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到今天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始的国漫运动再一次奏响了中国动画民族精神的主旋律。过去的国漫与当代国漫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有所不同,但这又恰好是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下的不同表达。因此,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当代动画创作应该以此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并将其融入动画的审美创作与艺术文化传播之中。

二、技术创新驱动下的

动画本体与理论体系探索

世界动画协会(ASIFA)副主席、北京迪生数字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秋在《动画本体研究的时代意义》的发言中以“元宇宙”为基点重新思考动画本体。他指出,未来的“元宇宙”应该具有自主沉浸、双向连接、去中心化的特点,动画技术的发展必然走向虚拟交互现实。动画还有一个假设,就是人类理解和记忆的根本元素,这些都应该成为当下动画本体研究的重要思考路径。他倡导我国动画人应该发挥动画坚守、发展和引领时代文化的使命,这也是动画本体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郭春宁副教授在《元宇宙的动态结构与影像生成:追溯NFT艺术机制源头》的发言中认为,“元宇宙”作为后人类记忆中的一种精神文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沉浸式游戏或虚拟现实的体验。她以中国人民大学新文科建设经验为例,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1.NFT艺术机制来源版本和媒介更新提供新契机;2.身份系统和价值系统实现同步和拟真;3.创作者开启新版权保护等,以梦游紫禁城、永恒瞬间等为例,分析了从图像漫画到“元宇宙”的可能性建构。她认为人们对“元宇宙”的探索及其到来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吉林动画学院副校长罗江林教授在《媒介技术与动画发展》的发言中认为,技术是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传播媒介,例如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时间、地点、交互内容均不固定的智能网时代,它们对人们的思维产生了不同影响。当前的动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应该融合工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协同构建跨界标准化的工作模式,探索动画电影故事的文化基因,而数字技术媒介正承载着动画发展的未来。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李刚副教授《活动影像、数智媒体与人类学动画:关于“动画”本体与边界的再思考》的发言,从动画表征外在呈现的变化与内在意涵两条路径探讨动画本体及其边界。他认为,探讨运动关系就是探讨动画是什么的问题。动画艺术的观念、功能和边界的不断拓展是沿着技术路径和传统表征方式两条路径发散开展的。在新时代语境下,动画界应关注动画跟其他学科融合的新方向,这成为当下动画学术体系建构的一个新思路。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叶佑天在《诗意动画体系构想:框架、特征、运行与学术话语》的发言中,从本届年会主题——新时代、新文科、新动画角度思考“诗意动画”概念。他介绍了新文科的起源、概念和面临的挑战,通过中西方传统美学、悲剧艺术的差异、中国传统悲剧艺术的文化呈现三方面,阐释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并将“诗意动画”与“诗意式”动画、“诗意的动画”概念进行了区分,得出“诗意动画”是传达思想的动画、是一种精神“写意”的表达,是将动画从“技”提升到“艺”,从“艺”升华至“道”的动画,呈现出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当代实验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特点。其内部运行机制是诗意性文化与动画艺术的相互依存。构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动画学术理论体系是我国动画学术话语权的体现。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教授在做本单元学术总结时指出,当前的动画教育和创作态势良好,但是理论创新不足。目前主要是借鉴国外的创作方法,这对研究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理论创新体系的建立是当务之急。对动画这一意识形态和文化形式的研究,我们应该在借鉴美术、戏剧、影视、文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入社会价值观、文化传承、媒介变化、技术更新、吸纳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有个性与前沿的跨学科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歌东教授认为,在新时代、新文科、新动画背景下,探讨动画的本质非常具有价值和现实意义。NFT技术跨越在数字时代实现了“元宇宙”某种层面上灵韵的永存,它的独一性为动画艺术拓展了新空间;建立学术体系对构建动画的中国学派具有重大价值,同时也是中国动画理论不足的一种补充,是我们的民族化创作探索,也是重塑中国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保障。

三、中国动画电影

工业与产业发展新探

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盘剑教授在《中国动画工业化发展刍议》的发言中认为:一、动画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动画的工业化属性包括科技性(科技决定影响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商业性(商业决定动画创作的可持续进行)、娱乐性(娱乐决定动画作品的商业价值);二、动画工业化体系的关键机制包括创作类型化(多元风格定位)、发行分级化(多种内容布局)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产业链条化(多个环节经营)、文化大众化(现代意识贯通);三、目前中国动画的工业化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有: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商业运作经验不足、机制不完善、意识不强、创作发行分级政策、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遥遥无期、动画产业链尚未打通,各环节既没有均匀分布,也缺乏相互呼应,过于强调教化功能,以教化代替娱乐,缺乏现代意识和大众文化精神。

光云动漫董事长谢坤泽在《浅谈动漫产业的市场机会》的发言中将当前动漫产业链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文化产业化,以内容驱动形象,让形象成为品牌,通过衍生、版权授权,实现长线发展,这以迪士尼模式为代表;第二种为产业衍生化,以内容与衍生属性的形象结合,形成文化产业化 的路径,以孩之宝为代表。中国动漫产业链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同还需提升。动漫产业发展需要好IP,基本条件包括:优质的核心粉丝、高度关注、高重合度的消费族群、从细分市场到全球产业链运营、营销与用户获取成本较低、优质的内容或形象。IP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搞好制作、做好营销、讲好故事。“艾尔平方”创始人李姝洁在《三唯原则——“艾尔平方”的创作理念分享》的发言中,分享了“艾尔平方”企业成长故事。她将“艾尔平方”创作理念总结为“三唯”原则:一、唯“名”是从,以讲好故事为核心,观众获得满足和精神力量,创作者获得快乐源泉;二、唯“我”独尊,不重复自己和他人,但不得违背第一原则,创新是核心、正道;三、唯“利”是图,时刻考虑商业目标,但不得违背第一、第二原则,把时间成本效率做到合理程度,是行业长久的根本。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雷涛副教授在《商业动画的艺术性和民族化探索》的发言中认为,中国动画对民族化的探索集中在“美影厂”时期,“美影厂”时代过后,商业动画占据我国动画舞台,这导致动画民族化探索不足。他认为:第一,增强国有核心创作单位对于我国独有艺术形式项目的立项与制作;第二,在民营企业动画制作立项和审核过程中,各省广电要在审核中指导他们提高动画艺术高度与水准;第三,动画艺术的主管单位应加强民族文化融合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第四,动画专业院校应多鼓励师生做民族化题材。

动画电影《姜子牙》制片人、中国传媒大学高薇华教授在做本单元学术总结时指出,当前我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化道路与工业美学虽有收获,但依然任重道远。而我国动漫的产业化转型虽不乏成功案例,但在动画产业规模与产业链条完整度上仍需付出巨大努力。我们通过回顾动画艺术的发展史,以及如何从不同角度将动画创作回归艺术,这些都是我们在产业化时代,在强调中国动画艺术和动画产业紧密结合的同时,需要综合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既要实现动画的工业化、产业化发展,同样,动画的民族化和精神内涵更值得重视,并以当代的动画艺术语言予以呈现。

四、动画的多元创作

与形象的文本分析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薛峰教授在《纪实动画创作的私语化走向》的发言中指出,“私”脱胎于纪录片领域的“私记录”概念。他透过《婴儿的早餐》《追忆立陶宛之旅》的分析,引出“私语化”具有自我情绪的释放、记忆伤痛的疗愈、精神救赎等的特点。动画的纪实和私语化是动画技术带来的自发结果。而超现实 性和超文学性的符号帮助人们抵达真实的本质,记忆、媒介、身份的折叠是其抵达真实途径的三个特征。天津美术学院动画系主任余春娜教授在《当动画梦照进现实》的发言中指出,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动画人往往面临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选择的困境,而且有时创作者也会将动画本体语言之外的众多元素掺杂其中,从而影响大众对作品的判断,这反过来也会干扰作者的创作心态。对此,她认为应该先将地域文化与传统关系搞清楚,谁承载谁,谁赋予谁,之后作品呈现才是最真诚的。她认为应该利用动画语言直接与观众进行沟通,做纯粹的动画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韩晖副教授在《谈“丝路行者-鸠摩罗什”创作》的发言中介绍了鸠摩罗什在中国佛学与文学上的重要性,以及作品创作历程。他分享了岩彩画动画《丝路行者-鸠摩罗什》、衍生品《丝路行者-鸠摩罗什》动画手册书等创作经历与经验。他认为,无论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抑或地域化题材创作,都应该注重时代价值与民族精神的表达。中国美术学院于瑾教授在《从他者观看到自我表达:动画中女性刻板印象的颠覆之路》的发言中,以《恐龙哥蒂》和《疯狂猫》为例,讲述女性性别在影片中的模糊和不稳定特点,以《盲目的正义》《大街》《芦笋》《访谈》《夜店猛男秀》等不同时期的经典女性影片来折射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她说,给予女性更多包容并不是为了证明女性或女性动画有多么强大,而是为了探索和尝试更多可能性。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歌东教授在本单元做学术总结时指出,动画创作中的女性话题选材与女性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价值平等的标准下,更应该关注她们独特的存在意义;纪实动画的私语化手法体现了动画创作中的一些特点,实现了它对生活的活体解剖并对艺术片创作产生影响。动画作品创作经验的总结之于动画实践有着重要意义,而更进一步的则是经验的理论化构建,尤其是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创作经验的理论化生成,成为丰富中国动画理论体系建构理应重视的途径之一。

五、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

文化题材动画创作探讨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米高峰教授在《民族·生态·审美:新时代中国动画注视的一种可能》的发言中指出:第一,新时代中国动画民族化的探索不应仅局限于对经典IP文本的改编与重写,还应该重视与时代发展的精神文化内涵的紧密结合;第二,动画对生态问题的探索对青少年、儿童这一核心受众群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第三,民族动画创作应注重动画的虚拟性、视听性、社会性和思想性之于我国时代语境与民族审美价值表达的思考与实践。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黄晓瑜副教授在《“让传统活在当下”——动画IP创作》的发言中认为,中国动画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将“传统”放在“当代”的视野里,从而对地域文化进行系列审视。例如,将闽地民俗动画的研究放置于闽文化的大视角与地域格局里。在动画创作中,既融合西方观念,又探寻闽地民俗特色;在教学中,通过地方非遗文化的动画化系列创作,既培养人才又传承文化遗产。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动画系主任余洪副教授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题材动画创作的现代化表达》的发言中认为,传统是流动的,传统孕育经典。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题材动画的创作,首先应发现传统,挖掘梳理动画创作最需要的传统资源,发现 其能够成为经典的规律及逻辑。其次应重塑经典,适应受众、消费者的时代审美。他认为,动画创作应立足现实社会,挖掘传统最有价值的原动力,用当代的表述系统进行塑造与呈现。

《当代电影》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张煜在做本单元学术总结时指出,在动画如何继承发展传统与地域文化等方面,我们应特别注重对国家、民族、地域的不同层面的分析,以及它们分别与外来文化间的关系考察。与此同时,将这种思考或考察一方面融入当下动画作品的创作之中,一方面带入高校动画专业人才教育中,通过动画作品实践来呈现我们对这些主题的思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思考如何与产学研相结合,找出有效途径,真正实现中国动画的创作繁荣、产业升级,让中国学派再次绽放异彩。

最后,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执行院长、四川动漫研究中心主任郭道荣教授在年会闭幕式致辞:感谢莅临本次年会的各位领导、专家!本届年会,各位动画学者、专家既紧扣新时代·新文科·新动画的大主题,又在跨学科、多视角的审视下,对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与时代性、动画本体与理论体系建构、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电影工业与产业模式、作品创作与文本分析等方面都进行了前沿性、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反映了当前中国动画学界的思想动态与理论热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思想深刻、观点鲜明,令人深受启发。2021年第六届中国动画学年会暨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专委会论坛在大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圆满成功。在此,我们相约2022第七届中国动画学年会,再共襄中国动画学学术盛会!

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共享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d

d

d

y

z

z

公众号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ontemporarycinema/home?topnav=1&wvr=6

微信号:

dddy198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