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都能拟人?!盘点拟人化的发展与魅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拟人图片女生 什么?这都能拟人?!盘点拟人化的发展与魅力!

什么?这都能拟人?!盘点拟人化的发展与魅力!

2024-06-30 16: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看今年七月新番预告的时候,一部拟人化 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讲述人体内细胞运作的《工作细胞》。

???停一停,细胞都能拟人?

现在看到拟人化其实心里是有点没底的,毕竟曾经在某部宝石拟人作品里吃了一吨玻璃渣。

然后看了《工作细胞》更新的第一集之后结合着弹幕的吐槽笑到昏厥,比如“看得我热血肺疼”“我的细胞在我的体内吃曲奇?”,按照这个氛围应该是可以放心观看的欢乐向。就算要虐最多也就是细胞代谢更替的离别梗

在各种细胞出场的时候还会配上介绍,对他们的工作内容运作机制进行解释,比如红血球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白细胞的特性,T细胞的作用……所以看似是热血加日常甚至恋爱番其实是硬核科普剧??

CV:花泽香菜

这是本作主角红血球,是红血球中的新人,善良的路盲。

CV:前野智昭

这是白细胞,仿佛没有上色但其实上了色,登场的时候看起来鬼畜抖S其实意外耿直可靠。

软绵绵!!CV:长绳麻理亚可爱!!!好  好可爱

这是血小板,因为太可爱了所以私心多放了几张。

这一段我能循环一万遍!

软绵绵小小只却依旧齐心协力努力工作的样子实在是萌化了!!

这么可爱的细胞真的存在于我的身体里吗??!!

CV:小野大辅CV:樱井孝宏

距离高中已经太久远导致我说不出不同T细胞的区别,我反思……希望《工作细胞》能让我重新把生物知识捡起来。

作画不算太抢眼但是应该能依靠创意在七月番里占据一席之地。(本来在《后街女孩》开播之前我还同时期待着这部黑道大哥变性出道成为偶像的魔性番剧……但是看了贫穷的制作之后实在是失望。)

在看番的同时感慨十一区的拟人文化真的是发扬到极致,脑洞大到什么都能拟人,除了已经火过一遍,被大众所接受 的的国家、刀剑、舰队、宝石、动物拟人之外,甚至还有疾病拟人,蟑螂拟人,奥特曼系列的怪兽娘化拟人……

国家拟人《黑塔利亚》宝石拟人《宝石之国》刀剑拟人《刀剑乱舞》蟑螂拟人《蟑螂娘》奥特曼系列的怪兽娘化拟人

但是在拟人化的脑洞上,国人太太同样有无限的创造力,学科、省份、高校拟人甚至CCTV频道拟人,为各个拟人化形象赋予了相应的性格,前不久还有太太画了动车拟人,引起了一阵嗑真车CP的热潮。

复兴号X和谐号拟人

之前央视播放的《国家宝藏》中,有许多角色也可以说是文物拟人,比如兄弟分离的皿方罍。

《国家宝藏》湖南博物馆

拟人化的作品传播范围如此广泛,必然有它背后的原因。将有形或无形之物赋予形象,人格,性格,提供一个情感载体,与受众产生更贴近的关联,同时二次创作空间非常广阔,这些都是拟人化兴起的原因。

那么,拟人化是怎么发展的呢?

我们最早接触的拟人化意像大概是“太阳公公”“祖国母亲”,这种赋予无生命事物以具体形象的艺术形式大概可以追溯到十八十九世纪,那个时候的现代民族主义掀起了一阵风潮,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将民族从抽象的概念拟人化为年轻女性的形象。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德意志的拟人化身“日耳曼妮娅”,关于她的拟人化作品常见于德意志时期,艺术家根据不同时期的战争与国家状况绘制了不同的日耳曼妮娅,从觉醒到引领人民战争,是当时的精神象征。

日耳曼妮娅是一个健壮的女性,有着一头红色金发,身着盔甲,挥舞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室之剑(Reichsschwert),带有中世纪盾牌,上面绘制有黄地黑鹰,此外她有时也戴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

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之后创作的日耳曼妮娅。画像中她手持宝剑与代表圣洁的荆条,脚下是打碎的镣铐,并打出了革命者的黑红黄三色旗,象征统一。

随着二战战败,战后德国闻国家、民族而色变,与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强烈相关的日耳曼妮娅的形象的艺术创作也完全消失了。

同样英国也有自己的民族女神----不列颠尼娅。

常见形象是一红发或金发女子,持波塞冬的三叉戟和橡木圆盾,着长袍和罗马头盔,旁有一狮。和雅典娜的形象几乎雷同。

芬兰少女

金发蓝眼的赤足少女。常着蓝白服饰或白色连衣裙。形象来自芬兰版图形似一位穿连衣裙的少女举起右手。芬兰版图

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女性形象创作,比如法国的玛丽安娜,美国的自由女神,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深挖,看看不同时期女神们的形象有什么象征含义~

以上可以说是早期的拟人化发源,这种拟人化多半与国家甚至战争紧密相连,政治因素非常深厚,和平时期相关作品变少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好事。

时间来到二十世纪,迪士尼画了一只会说话的老鼠。

《米老鼠》系列作品

动物拟人这个在当今已经见惯不怪的题材在当时非常新奇,迪士尼也从米老鼠延伸到了小熊维尼等经典作品。

动画产业的拟人化从此拉开序幕!

随着时代的发展,欧美国家主导的动物拟人化制作愈加精良,同时影响到了亚洲国家,中国在八十年创作的《黑猫警长》是国内最早的拟人作品。后来因为科技产业的发达,日本开始不仅仅局限于动物拟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非动物的范畴并开启了后来成熟的拟人化时代,但是日本最初的非动物拟人化却出自江户时代的《心学早染草》,在这份草双纸中,人类心灵的善恶被拟人化,被文人用来娱乐与讽刺。

大多数人认为日本最早的成型的拟人化动漫作品是2003年的煤炭拟人化作品《备长炭》。

《备长炭》

日后拟人化的发展就如我们所见,脑洞大到突破宇宙的各种创意层出不穷,虽然说着万物皆有灵,但也总会有一些会让我们惊叹“啊?这都能拟人?”的神奇作品,那么拟人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拟人化是将人类特征、动机、意向或心理状态赋予非人对象的心理过程或者个体差异。拟人化的产生受到激发主体知识、效能动机和社会动机的影响, 现有研究包括对自然、超自然、动物、机器、品牌和产品等的拟人化。对自然的拟人化能够促进环境保护行为, 对动物、机器、品牌和产品的拟人化则形式多样、后果复杂。

引用自《拟人化:从“它”到“他”》

在沉迷《黑塔利亚》的时期,我每天都疯狂地从各个地方抠CP的糖吃,正片动画不够看就去买同人本,各种衍生周边买了一柜子,为什么每一对CP都那么好吃,每一个国拟人形象都那么贴合我们的固有印象却还能萌倒一大片,就我个人而言,当时恨不得把世界历史读个遍,看到英法百年战争美俄冷战还有哪国哪国交好结成同盟或者分裂,读的时候可以脑补出一段有血有肉感情充沛的同人(x虽然APH有弱化战争残酷性的短板…这一点也是它被diss的原因)。

冷静下来之后想想,拟人化到底为什么每次都能精准地戳中我?

因为它二次创作空间实在是太广阔了,并且非常容易成为感情寄托的载体,那些你平时当成物品的东西突然拥有了自己的形象身体,给人带来的思想冲击与心里转变是很微妙的,比如昨天你刚刚看完《工作细胞》,今天就不小心摔了一跤擦破皮了,看着渗血的伤口逐渐结痂,这个时候你想到的是一群软绵绵的血小板萌宝宝在嘿咻嘿咻地努力帮你凝血……是不是就没那么疼痛甚至脸上露出了笑容呢嘿嘿嘿~(停一停!会被当成变态的!根本没人会这样做吧!!)

被赋予了各自人格魅力的事物也给了大家了解并喜爱(prpr)的机会,在国家和宝石还没有被拟人的时代,你说“哇中/国好帅”“钻石我老婆”肯定会被当成用词不当奇奇怪怪的人,现在那些意像被实体化,所有情感有了具体寄托,你看,我的xx老婆/老公就长那个样子。

拟人形象与事物本身的属性是相关的,事物本身的属性影响着拟人形象,拟人形象影响我们对该事物的定义。

拟人化的优势很明显,有利于文化传播,有利于知识或历史人文的科普,促使读者观众由作品出发,愿意去了解三次元中的文物,动物,机器,品牌,历史、国家乃至疾病,细胞,生态环境之类的现实,比如刀剑乱舞将大批国宝级刀剑重新带进国民视野,变相拉动日本文化经济的例子。

拟人化创造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一种形象代言人,其影响力不局限于二次元,比如国内某个白酒品牌。

同时也存在着短板,一些片面的拟人作品一味突出萌点而与拟人事物本身偏离,会给一些还没有判断力的受众带来误解,产生认知偏差。至于日本那些所谓的ISIS娘,二战帝国首领娘化这种为了萌而丧失基本是非观的作品,恕我直言,都是令人作呕的垃圾。

必须强调的是,尽量不要把美化加工过的艺术作品当做学习的范本,要回归到三次元去学习了解它们,学历史,就去看历史书,学生物,就去看生物书,其他同理,二次元的拟人化终究带着娱乐性质,真正可以称之为知识的内容还是要去三次元汲取。

以上。

如果有疏漏或者错误,欢迎指正!

有没有哪部作品是你看了之后惊叹“这都能拟人??!”的呢,也请发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吧!!

以上,感谢阅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