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枯山水,只用白砂和石头,就能营造出空、灵、静禅意景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式庭院里的竹子 日式枯山水,只用白砂和石头,就能营造出空、灵、静禅意景观

日式枯山水,只用白砂和石头,就能营造出空、灵、静禅意景观

2024-06-10 10: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句偈语既蕴含着生命永恒的原始哲学,又揭示了枯山水的审美情趣。日式庭园只用白砂和石头,也能成为艺术、蕴藏哲学、塑造出一个新空、灵、静的禅意景观吗?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它小则是一个茶盘大的家居摆件,大则是连绵起伏的一整座林园;可以是几百年前室町时代留下的风物,也可以是近几年新锐园林设计师们的先锋设计;常常出现在传统的日式庭院中,也与硬朗的现代钢筋水泥相得益彰。

龙安寺枯山水日本龙安寺枯山水 龙安寺枯山水日本龙安寺枯山水 大德寺枯山水日本大德寺枯山水

日式庭园设计崇尚精致、自然,注重从景观中获得的心理感受。枯山水以山石白沙为主体,仿照自然界山海大川,只选用绿竹青苔等不开花的植物加以装点,从而实现“无水而喻水”的效果。

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这在枯山水中体现尤为明显。

枯山水无论是诞生之初还是发展至今,都多见于静谧的禅宗寺院,而优秀的枯山水大师也多进行过禅修。无论是面向枯山水静坐参禅,还是对砂石和宇宙的关系进行冥想,亦或只是在白沙上耙出各式水波纹,都能够辅助僧侣感悟禅宗。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每当提及枯山水,我们冥冥之中也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禅意吧。

我们总说,如果在一旁静静凝视,能在枯山水中看到玄之又玄的「禅意」,而所谓「禅意」从何而来?

这个由石头组成的静止景观,几百年来又是怎么让人们从中看世界、看自我、看众生的?

1. 草木无情中见有情

春天的微风

吹皱一池涟漪

沿着河水

池上的薄冰

今天也将融散而去

这首诗出自日本民间诗歌集《后撰和歌集》,短短几句话,从对春风、河水、薄冰的描述中掺杂了一丝似有若无的喜悦,结尾处又余韵悠长、怅然若失。

日本的庭园中少有死水,那些有活气的潺潺细流、掉在石面上的水滴与池塘中的几圈水花才是人们心中属于自然的生命与美,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凡是植物、灌木、河流和石头,都会在庭园里被悉心安排,用自然的诗意来引发人们的共鸣。

而自唐朝水墨画流入日本之后,更在这里生根发芽,创造出了新的传统——京都的白川盛产白砂,取之不尽的白砂给予了人们灵感。

日式庭园枯山水造景白沙塑造的水波纹 | 日式枯山水

在京都的寺庙中,石头与沙子被僧人用来呈现自然与宇宙,把禅宗精神与山水画意境相结合,用有形之物凝结住了无形的意蕴,便形成了日本独有的「枯山水」。

“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名曰枯山水”这是《作庭记》中关于枯山水比较早的记载。

在枯山水中,没有林园设计中常见的活水与开花植物,只有无生命的石头与白砂。寺院中的僧人们把平铺在庭院之中的白砂犁出不同的走势,伴以姿态各异的大小石块,便俨然成为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日式庭园枯山水造景日式枯山水中的石头与白砂

把自然中转瞬即逝的美景,如水的波纹、涟漪、浪花等等,通过简化、凝缩、留白的手法,剥离一切多余的表象,只剩下亘古不变的本来面目。

白砂直线和波纹的变化,成为了一切水纹的初始。

有的水纹代表溪流,有的奔腾而下成了大川,有的汇入海洋,有的化为云雾,而放置其中的石头则成为了河水旁边的青山,激流之中的瀑布,大海之上的岛屿……

季节罔替,庭园中的花开了又谢,树木绿了又枯,这些经年静止不动的石头与白砂,不会随着时间更迭而改变,仿佛一幅凝结了的山水画,永久地停留在庭园中。画中的河流却又时刻奔涌入川,流水不曾停下,如同这个终日运转,永不停息的世界。

松尾芭蕉曾有一句著名的俳句,说:“寺庭幽静深,渗入岩石是蝉鸣”。

当表象散去之后,属于自然的生命力早已融进了无机质的砂石中,它是永恒,也是瞬间,草木无情,却也有情。

日式庭园枯山水造景玉堂美术馆枯山水庭园 . 东京 2. 无常中的禅宗美学

枯山水自平安时期出现,在各个地区的发展中因地制宜,发展出形态各异的流派,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到今天已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

不同于其他有着严苛规范的艺术,枯山水发展至今,对于禅宗美学的展现一直难以用有限的标准去说清。

比如大德寺大仙院书院庭园的波澜壮阔,川流入海;

大德寺大仙院 大德寺大仙院书院庭园

金福寺庭园的宁静悠远,仿佛在水面上溅起几圈涟漪。

金福寺枯山水 金福寺庭园枯山水

银阁寺内的银沙滩和向月台,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式庭园,圆锥形的砾石置于铺满白砂的空地上,白砂象征着大海,而砾石上砂砾制造出的纹理则代表着万顷波涛,构成一幅极为抽象的风景画。

银阁寺的枯山水庭园设计银阁寺的枯山水

月明之夜,月光将沙滩染成银白色,更具诗情画意;满月之夜,砾石将月光返照入阁,这些沙砾造景是日本庭园枯山水艺术的经典景观,雅致而又巧妙,令人拍手叫绝。

银阁寺的枯山水庭园设计 月明之夜,银阁寺的砂砾将月光返照入阁

东福寺方丈庭园的现代与传统结合,在禅宗美学中引入现代抽象艺术而营造的一个枯山水式禅院庭园。

东福寺方丈庭园 日本枯山水 | 东福寺方丈庭园 东福寺方丈庭园东福寺方丈庭园 | 青苔和正方形石头 3. 枯山水中的禅宗美学

当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景观设计师枡野俊明说过,枯山水中所表现出来的禅宗美学可以分成七种:

第一种:不完整之美。例如一件破损的瓷器。

第二种:脱俗之美。例如西芳寺庭园的景观。

第三种:自然之美。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技术,尽量让庭园恢复自然的本貌,而不显现太多的人工痕迹。

第四种:去除之美。遵从极简的美学,尽量去除一切多余的装饰,只留下简单、质朴的东西。

第五种:寂静之美。远离喧嚣的城市与人群,回到宁静的状态才能感觉到的美。

第六种:枯槁之美。人在上了年纪之后,对美的体悟会与年轻人产生偏差,从而产生自己对美的独特感觉。

第七种:幽玄之美。某样东西不直接展现全貌,而是用若隐若现的方式引发你的想象,从而展现出的神秘美感。

枡野俊明所说的七种美是各自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相比于枯山水庭园表面、形式上的美,枡野俊明更在意枯山水的精神之美。

是所有这些不完整的、易逝的、去除一切装饰的、未曾言明的美,指向了日式审美中作为核心的「侘寂」之美。

如果说枯山水是呈现在人面前的山,那么「侘寂」就是那条通向山中的路。

4. 在侘寂的阴翳中看到另一个自己

「侘」在日语中的意思是「简陋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则包含「人性中的寂寞感、时间易逝和万物无常」。

「侘寂」所描绘的,是一种强调本质的素朴之美,也是历经时间考验之后存留下来的的本真。

「侘寂」可以是一只使用多年后有豁口的碗,是花瓶里快要开败的花,是天上的残月,是茶杯中残留的茶渍,是古老而微暗的角落,是长了青苔的石砖,是“肌理柔和细密,犹如初雪霏微,将光线含吮其中”的和纸,是灯影摇曳下的某个夜晚。

“我们喜爱那种光亮消失、有时代感、变得沉滞黯淡的东西。”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如是说。

当人们不再刻意地追求完美之后,「侘寂」制造出了一个暧昧的场域,让人可以在残缺中品味自然的情趣,在不完美中想象更多种可能,在物与物所产生的波纹与明暗之中寻找美的影子。

美学研究者雷纳德·科伦(Leonard Koren)在他所写的《侘寂之美》中总结道:侘寂,是它们被削减到本质,却没有失去自己的韵味;它们保持了纯净,但没有被剥夺生命力。

在枯山水中,外表的修饰几度剥落,其中深层的禅意却一直隐含在那些错落的山水布局,以及景物以外的留白之中,这其中的质朴与复杂、无常与永恒……未曾言明的话,还要等待观者自己去体会。

日本禅宗认为,人们内心的思想与感受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或者被他人完全理解,因此,人在表达自我与理解他人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特殊的媒介,观庭作庭就属于这样的媒介之一。

在寺院中,作庭——即设计枯山水庭园布局、将白砂耙出纹路——技术高超的僧人被称为石立僧,作庭被视为一种日常的修行。

作庭 作庭——即设计枯山水庭园布局、将白砂耙出纹路

在僧人看来,每一次作庭呈现出的景观,都是自己对禅宗理解的一种复现。由于所作庭园的意蕴无法超越自己内心的修为,所以作庭的过程也是一种对于自我的审视:内心有着几重理解,山水就幻化几个层次。作庭是一种对外的表达,也是一种对内的自省。

而作为观庭的人,也面对庭园品读着石立僧所要表达的禅意,从极简的造型中感受自然界里芜杂的万物,以静止的姿态冥想世间的未曾停止的变化。

枯山水是恒久不变的建筑,在不同的人看来,却是一沙一世界,让庭园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栖息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