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锡经济分析 《无锡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无锡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2024-07-13 2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无锡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经过了怎样的编制过程?

  无锡市“十四五”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于2019年二季度启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深入开展调研,研究重大问题。围绕“十四五”时期无锡总体思路、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文明、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等7个方面公开遴选开展22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分别赴深圳、成都、宁波等先进城市开展调研交流,重点学习产业科技、扩大内需、城市建设、生态发展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要求,突出发展规划衔接管理,制定印发了《建立健全市(县)区发展规划与市级发展规划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牵头开展“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30个重点专项规划和81个一般专项规划体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多次听取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汇报,多次赴各地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实地调研,为规划《纲要》编制方向和重点内容提供了有力支持。2020年10月至12月,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陆续出台后,规划《纲要》进行深入修改完善,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同时,各地区同步开展了“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已陆续经各地区人代会审议批准。广泛听取意见,凝聚发展共识。成立了市“十四五”规划咨询委员会,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南京以及本地的22位专家学者为“十四五”规划出谋划策。采用新媒体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向广大市民群众征集意见和建议,收到涉及产业、科技、城建、交通、民生等领域的调查问卷695份,专题建议69条,取得良好的反响。召开“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座谈会,听取市各主要部门、各市(县)区、各重点开发区的意见建议。召开经济社会界、科技界、教文卫体界、企业家等系列座谈会,听取各界专家学者、基层一线和企业家代表对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人大政协建言献策活动,深入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研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收体现在规划《纲要》重大任务中,并于2021年1月22日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

  2、“十三五”时期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无锡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聚焦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等六大发展战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我市“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跃升,GDP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2370.4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60%,进出口总额稳定达到877.85亿美元。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值超千亿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达到8个,华虹集成电路一期、中环领先大直径硅片项目、SK海力士第二工厂等旗舰项目建成投产,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创历史最好水平,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创新能力获得提升,太湖湾科技创新带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39%,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位居全省前列。持续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在全省率先兑现顶尖人才最高支持政策,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梁溪区、新吴区、无锡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创立“无难事、悉心办”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品牌。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药品进口口岸成功获批。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苏南硕放区域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地铁1号线南延线和3号线一期建成通车,南沿江铁路、锡澄轨道S1线、地铁4号线一期、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宜马快速通道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首批107个试点村农房建设全面建成。完成棚户区改造350万平方米、宜居住区建设1024万平方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实现苏南最低,建成区72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提升到86%。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1.7%。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全市公共财政支出近80%投向民生领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589元;15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提前实现脱困转化,居民低保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推进,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3、“十四五”时期的时代背景、历史方位有哪些新特征?

  “十四五”时期无锡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全球产业布局向“近岸化”“短链化”转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重大产业变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但各国在科技尖端领域争夺也日益激烈。我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市所在的长三角区域承担着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历史性使命,城市间一体化协同发展局面正在加速形成。面对上述发展环境,“十四五”期间无锡将进入融入全局的加速调整期、自主创新的关键机遇期、产业强市的纵深推进期、改革开放的巩固提升期、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期、生态建设的攻坚窗口期、民生事业优化提质期,因此,需要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树立底线思维,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4、“十四五”规划《纲要》总体上有哪些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编制无锡“十四五”规划《纲要》,总体上有以下5个方面考虑: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这是无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遵循,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因此,规划《纲要》提出,无锡要站在全省发展大局,牢固确立排头兵意识,增强担当作为责任,勇于为改革创新探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为现代化建设探路,在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上体现无锡担当。在落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提出了将无锡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的目标定位。

  二是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地处长江下游的沪宁杭地区的几何中心,改革开放前沿,开放广度和深度居于全国前列,既有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拓展更加广阔发展空间的有利条件,又可依托长三角地区拥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因此,规划《纲要》提出,无锡要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市域一体化、服务省域一体化、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主动参与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三是全面聚焦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目标要求。“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是省委省政府对无锡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殷切期盼。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更是对无锡提出“要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在国家‘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烙下太湖印记”的更高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无锡“十四五”期间必须锚定的关键词。因此,规划《纲要》提出,无锡要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快实现质量、效益、动力的根本性改变,促进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在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无锡自身力量。

  四是着力破解制约“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再出发的困难和问题。“十三五”以来,“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步伐还需加快,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整治任务依然艰巨,人口结构问题亟待解决,民生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文明城市等领域仍存在不少隐患。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底线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不断赋予“强富美高”新内涵,深化“强富美高”新实践,勇创全省“强富美高”建设示范区。

  五是全面统筹远近发展目标相结合。规划《纲要》锚定中央、省委和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把未来目标愿景转化为“十四五”的指标和任务,深化细化“十四五”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既保持了未来前瞻性和历史延续性,也努力体现突破性、创新性。规划《纲要》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无锡将率先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名城、具有国际美誉度的生态宜居名城、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山水文旅名城,在二〇二〇年基础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取得重要突破,市域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综合功能显著增强,城乡协调融合更加顺畅,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基本建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突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美丽无锡建设展现新面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健全,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打响,成为公认的最优营商环境城市;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显著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形象全面展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凝聚新效能,现代社会治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建成高水平的平安无锡、法治无锡;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现代教育体系、卫生健康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群众认可的最具幸福感城市。

  5、“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标体系有何特色和亮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的设置主要考虑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契合,注重各类各项指标的匹配性和可测性,体现“少而精”的要求,提出了由32个主要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按传承来分,其中有18个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沿用的指标,14个是“十四五”新增指标;按指标属性来分,有22个为预期性指标、10个为约束性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是指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主要依靠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共同作用得以实现,比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五年新增城镇就业等指标。约束性指标是要强化政府职能,确保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力量得以实现,比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率等指标。两类指标既体现引导社会预期,也明确政府责任和对社会的承诺。此外,还有多项其他量化指标,在规划《纲要》文本相关内容中进行表述。

  6、“十四五”时期,无锡如何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因此,规划《纲要》提出,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系统推进科技创新领域加速发展。到202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突出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将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作为“头号工程”,以建设国家级新区和新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为目标,以生态湖湾为纽带、科技创新为支撑、科产城人融合为动力,构建优化湖湾发展生态系统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推进“一核十园多点”空间布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积极创建深海技术太湖国家实验室,推进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等创新平台、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点院所建设,加强重点产业攻关和应用型基础研究,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化高水平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创新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实施“一行业领域一人才规划”和“一域一策”,引进培育各类高层级人才。加大人才金融支撑力度,完善人才引育环境,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发展高地。到202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0万人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以上。

  7、“十四五”时期,无锡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级?

  产业是无锡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十四五”期间,无锡将坚定不移纵深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深入推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高地。重点采取的新举措有: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发展。围绕高端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大尺寸集成电路硅片等关键基础材料、精密及超精密加工等无锡产业优势领域,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和材料技术难题,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基础工艺。深化推进“造链、补链、强链、延链”,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骨干、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集群促进机构为支撑的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以及高成长性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未来产业集群,聚力培育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地标性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等具有无锡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8%以上。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制造化,推动“两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加快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突出主业、提档升级。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提高总部经济发展能级。积极招引培育国内外知名总部企业,鼓励在锡外商企业总部化发展。推动总部企业集聚发展,推动太湖新城金融商务街区、锡东新城商务区等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到2025年,经市级认定的总部企业数量达到80家。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等数字产业化发展,培育一批旗舰型数字企业。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培育数字金融、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等新领域新业态,树立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城市标杆。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500亿元。

  8、“十四五”时期,无锡如何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针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战略思想,是事关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新发展格局在无锡落地生根,规划《纲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释放消费潜能。重点从消费供给侧入手,培育多元化消费业态,优化城市消费载体布局,构建多层次、高品质的现代商圈网络体系促进网络信息、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家政托幼、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鼓励发展体验经济、首发经济、时尚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营造公平竞争、守法有序的市场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到2025年,消费对经济贡献率增长达到60%。拓展投资空间。重点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持续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投资政策引导,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投资保障,提高投资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完善现代流通体系。以机场、高铁、港口、公路为依托,重点推动枢纽经济发展,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物流与供应链枢纽、长三角枢纽经济创新高地。提升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是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完善货运通道网络,调整农副产品、钢贸、快递物流布局,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全面融入区域经济循环。依托无锡区位、产业、科技、交通等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和区域的分工合作,融入新型产业链价值链和区域供给链体系,将无锡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

  9、“十四五”期间,无锡如何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无锡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拥有优越的自然人文优势和雄厚的产业科技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十四五”时期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发挥更大作用。重点在“全面融入”与“自身融合”上下功夫。“全面融入”,即坚持以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绿色生态标杆区、综合交通枢纽区为目标,全面对接融入上海,推动苏锡常都市圈发展,促进锡常泰跨江纵向联动,参与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推进省内南北挂钩合作,加强医疗、养老、文旅等服务功能共建共享,强化无锡长三角“C位担当”。“自身融合”,即以市域一体化为目标,着力推动锡澄锡宜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锡澄、锡宜两个协同发展区,支持江阴、宜兴两市各自在跨江联动、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发挥更强的影响辐射力,市域一体形成合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两融”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重点是建设区域交通“大通道”,包括建设盐泰锡常宜、南沿江铁路、苏锡常快线等一批高铁、城际、市域铁路和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区域交通“大枢纽”,包括苏南硕放区域性枢纽机场改扩建、无锡(江阴)港功能扩展;畅通市域交通“微循环”,包括建设竣工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地铁5号线、6号线等工程以及一批城市快速路,同步加快交通网络薄弱地区道路和城市支路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拓宽一批“瓶颈路”,减少高峰时间段城市堵点,到2025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2%以上,广大市民群体切实体会到区域市域一体化所带来的高效率和便利性。

  10、“十四五”时期,无锡如何进一步做强城市功能?

  城市是承载发展要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近些年来,无锡城市建设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内部功能集聚不足,外部竞争加剧的新局面。因此,规划《纲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按照“一轴一环三带、一体两翼两区”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形成1个主中心城区,江阴、宜兴2个副中心城区,北部片区(锡澄协同发展区)、西部片区(锡宜协同发展区)和东部片区(锡东绿色发展区)等3个综合片区,惠山洛社、江阴利港—璜土、宜兴官林等若干新市镇构成的城镇体系新格局。加快功能区域规划建设。推动梁溪老城、太湖新城“双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与“双核”有机协同,持续提升中心城区综合能级。重点是谋划建设梁溪科技城、蠡湖未来城、新吴空港枢纽等一批功能性载体,促进产业创新聚合、文商旅服务、枢纽辐射能力,提高产城人协调发展质量水平。加强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城市更新单元制度,以梁溪老城等区域为重点,开展城市功能修补和生态修复。推行空间重塑和留白,创新城市微空间更新模式,活化文化基因,展现特色风貌,建成一批多重功能复合利用的高品质街区。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推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工地管理等重点领域形成试点示范,建成一批城市管理标杆项目,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统筹推动能源、水利、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系统建设运行,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重点是持续加快5G、车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电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智慧充换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涉及城市运行维护和民生领域应用,打造全面数字化示范地。

  11、“十四五”时期,无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何创新举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其中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促进城乡全面融合,确保无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其中,主要创新举措有以下3个方面: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核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推进无锡锡山、江阴华西、宜兴杨巷、无锡锡西、江阴临港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农业园区能级。持续推进“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无锡现代农业品牌影响力。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以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核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优化镇村空间布局,推动规划保留村庄农房建设,引导适度集中居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江阴澄南、江阴临港、宜兴宜南、无锡宜滨、无锡锡新、无锡锡西等6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高品质“新江南人家”。以推动城乡融合为抓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重点是规划建设江阴澄南、宜兴宜南、无锡宜滨、无锡锡新、无锡锡西等5个城乡融合先导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机制。聚焦农村土地、产权、资金等资源要素改革,推动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提高农村发展支撑水平。

  12、“十四五”时期,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有何着力点?

  经济领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将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系统推进:培育市场主体。规划《纲要》重点考虑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方面,主要是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方面,提出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征信增额支持体系,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外商企业方面,重点是落实更多领域允许外商经营政策措施。同时,提出打造优质企业家队伍,培育新一批“锡商”领军人才,增强市场活力。推动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主要是在土地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数据要素市场等方面进行推进,同时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定价机制。其中,数据要素市场重点是落实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共享机制,推进政府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挖掘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发展数据要素产业。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重点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构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提高同城办、省内办、跨省办水平,打响“无难事、悉心办”品牌。建立健全新型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围绕企业注册登记、业务开展、资本运作、清算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提供便利化服务管理。

  13、新形势下,无锡对外开放有何创新思路与举措?

  当前,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同时,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决心未变,要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下4项思路举措:持续融入国际大市场,充分发挥无锡对外开放前沿城市的基础优势,继续深耕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积极融入东亚小循环,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新兴市场,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发展境内外合作园区,争取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持续推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海外园区建设。到2025年,全市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超过190亿美元。增强外贸外资发展新动能。优化外贸结构方式,积极发展进口贸易,培育一批重点进口平台。推动引资引技引智“三引结合”,强化链式招商,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服务经济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和关联产业,鼓励企业从生产加工环节向产品研发、设计、渠道、品牌推广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加强国际化开放平台建设。激发开发区发展新动能,分类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度,深化推动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提高开发区产出质量效益。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中欧(无锡)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中韩(无锡)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提高口岸全天候通关保障水平,强化药品、冰鲜水产品、国际邮件等口岸功能,促进航空、水港口岸做大做强。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外商投资全周期监管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24小时不打烊、360度无死角”的招商护商工作体系,完善招商护商专员制度,打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工作品牌。

  14、“十四五”时期,无锡如何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文化强市建设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纲要》明确在以下4个方面着力推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加强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和舆论阵地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社会道德风尚,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导志愿服务,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丰富“四千四万”精神内涵,形成新时代无锡精神。彰显无锡文化特质。持续举办江南文脉论坛,挖掘文化资源、讲好无锡故事,擦亮“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灵山吉祥地、千年古吴都、百年工商城”城市名片。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实施鸿山遗址、阖闾城遗址保护工程,设立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无锡国专纪念馆。推动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遗”,支持惠山古镇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建设锡剧艺术中心,扩大宜兴紫砂、惠山泥人、梅村二胡、锡绣、留青竹刻等文化标识影响力。加强大运河无锡段建设,构建“两园三带十五点”的空间布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规划布局新一轮文化设施,创作具有时代精神、锡韵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高雅艺术宣传普及推广、文化志愿者进基层等公益文化活动。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分类深化实施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增强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运营能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重点在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文化制造等领域,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形成文化知名品牌。发展数字文化业态,依托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构建电影产业生态圈,推进国家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文旅产业载体项目,促进“游食娱休养购”一体化发展,培育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美食旅游、夜间旅游等新业态,举办文化旅游品牌节庆展会,吸引国内游客来锡旅游休闲,成为无锡扩大消费内需的重要支撑力量。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

  15、“十四五”时期,无锡如何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无锡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和创新。“十四五”时期,无锡将在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上,围绕“美丽无锡”建设目标,着力开展以下4项举措: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保护修复为重点,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修复环惠山、翠屏山、山军嶂山等山体生态,新建长江桃花港、锡山嘉菱荡等一批生态绿肺,构建“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打造“碧水城市”“低碳城市”“净土城市”“无废城市”,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到9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以上。推动绿色发展。严格执行土地、水资源、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重点是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研究制定全市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加强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控制,争取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绿色产品供给水平,开展绿色建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创建活动,倡导绿色出行,完善绿色消费政策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提高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性研究和集成示范,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顺畅运行。

  16、“十四五”时期,无锡推动民生发展有些什么务实举措?

  人民根本利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规划《纲要》的核心章节。“十四五”时期,无锡推动民生发展主要围绕以下2条主线展开:第一条主线是人的全面发展。加快高素质人口导入,优化人口结构与布局,开展精准化服务。推动生育与家庭发展,大力发展家庭公共服务,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素质教育,优化基础教育供给,加大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力度,深化“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打通中职、普高“双向通道”;做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扩大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资源,开展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级培养。加强健康无锡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实施办名院、建名科、增名医战略,加大医疗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促进体育健身运动发展,推动“10分钟体育健身圈”提档升级。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第二条主线是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深化富民增收,把富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共同富裕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定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提高就业质量;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打造“创响无锡”特色品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低收入、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帮扶兜底,重点是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实现全部集中供养。加强住房保障,完善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促进住房保障对象从以户籍家庭为主转向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确保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扩大城镇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覆盖面,分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既有居住区提升工程、新建居住区高质量建设工程,推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到2025年,城镇棚户区完成改造3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城镇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

  17、“十四五”时期,如何推进市域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市域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勇当全省高质量领跑者的重要领域。“十四五”时期,无锡将从以下5个重点领域入手,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富有无锡特点的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市有机统一,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覆盖法治运行全过程的多元监督体系,重点是加强基层议事协商平台和议事室建设,打响“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无锡品牌。深化法治无锡建设。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法,健全立法协商、咨询论证和公众参与机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分类推进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依法优化行政决策,落实民事、行政诉讼制度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建设法治社会,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润无锡”系列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县)区一特色”。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打造新时代智能化网格化治理“无锡样板”。加快构建“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大调解”格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锡证通”共治平台,建设新一代“雪亮工程”联网共享应用系统。加强本质安全建设。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保障经济安全,切实提高生物安全,强化维护网络安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推动科技在安全领域示范应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体系。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处置体系,加强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8、“十四五”期间,无锡将重点实施哪些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建设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规划《纲要》中,安排了一批重大载体项目:产业科技类,主要有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江苏中心、国家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等载体。城乡建设类,主要有新建改建“口袋公园”50座以上,完成城北污水厂、太湖新城污水厂扩能工程,新建城北污水二厂,建设望虞河拓浚工程等。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类,主要有规划建设科技馆、国际会议中心、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救中心、无锡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奥体中心、植物园等重大设施。同时,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环保、能源等要素优先投向市级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促进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公共政策制定相协调,推动重大载体项目落地落实。

  19、如何保障规划《纲要》的落地实施?

  规划《纲要》编制出台只是第一步,下一阶段将重点做好落地实施工作:编制实施专项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是包括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规划《纲要》作为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是指导无锡未来发展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市级专项规划着眼于落实《纲要》在特定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将由各牵头部门起草编制、征求意见后,按相关程序进行报批发布,成为支持规划《纲要》各重点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分解主要目标任务。对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量化指标、重点任务,市级部门将根据相关职责分工,结合年度计划和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路径和时间节点,分步推进实施。其中,对26项重要计划、58项重要工程和31项重要行动由明确的牵头单位分别推进。加强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完善规划动态评估、跟踪、预警机制,健全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总结评估的全过程动态规划评估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资源,提高分析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精准性。

  相关链接: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来源:无锡市人民政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