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笔记》收官,“无穷小亮”9年打造,中国原创自然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穷食品招聘信息 《海错图笔记》收官,“无穷小亮”9年打造,中国原创自然科普!

《海错图笔记》收官,“无穷小亮”9年打造,中国原创自然科普!

2023-06-08 05: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无穷小亮”张辰亮

来了来了,他终于带着新书来了!

他是谁?

他是“无穷小亮”“狐主任”“博物君”——张辰亮。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张辰亮运营《博物》杂志官微多年,广受网友喜爱,被称为“博物君”。

他运营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后,因其视频既硬核又幽默,再加上他本人的形象极像“藏狐”而破圈。至今,全网粉丝超3500万。

别看他是做自媒体成名,但在写作这件事上,也是颇有功力~毕竟人家的正职,是《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 

《海错图笔记》系列豆瓣评分

数据截至 2023年5月26日

2016年,“现象级”科普作品——《海错图笔记》一经出版,就被粉丝们抢疯了。

“中国自然好书奖”“文津图书奖推荐好书”等各种大奖拿到手软。

网友真实评价

直到2019年,该系列连出三册,每一册都有网友粉丝们的细心评论:

“考据细致,普及宽泛。逻辑性和可读性可谓极强”

“延续他一贯轻松风趣的文风,但是该严谨之处一点也不随意。”

“有严谨的科学考证,也有奇幻的神话故事,现在荣升为我和女儿的枕边书。”

断更4年后,这本打通了科普界和美食界壁垒的《海错图笔记》终于更新了!

这次不仅《海错图笔记·肆》来了,它还是带着限量定制套装+小亮手绘周边,一起来的!

这套《海错图笔记》系列礼盒内含:

《海错图笔记》(全4册);

小亮手绘“藏狐与水猴子看星星”挂袋+有“狐”书袋+藏狐杯垫+海错主题贴纸。

海错主题趣味贴纸,不仅包含海错图中的精美画稿,更有小亮亲手绘制的漫画~

狐主任“好兄弟”款,藏狐杯垫。嘴一歪,有那个味道了~

防水耐脏,尺寸适宜的有“狐(福)”书袋。

小亮手绘“藏狐与水猴子看星星”挂袋,趣味满满又非常实用~

广大科普爱好者、狐主任粉丝们,千万不要错过!

《海错图笔记》系列套装礼盒▼

限时特惠价 ¥199(定价 ¥312)

2023年6月5日23:59 特惠结束

中国人的海洋生物科普

张辰亮×清代聂璜超时空对谈

要说到他这本新书,还要把时间倒回9年前。

2014年,《海错图》由故宫出版社出版。

听到这个消息,从小便喜爱海洋生物的张辰亮,立马跑到神武门去买了一本。

明末清初有一位画家、生物学爱好者,名叫聂璜。

那时候少有画家系统地画海洋生物,所以他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17世纪末《海错图》终于完成,其中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

海错的“错”,其实就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1726年,太监苏培盛把它带入了宫中。清朝的皇帝是北方满族人,没有太多机会亲近大海见证海洋动物,而且,中国古代海洋类的书籍也极其稀少,所以,乾隆、嘉庆等皇帝都特别喜欢《海错图》。 

几百年过去,《海错图》全套四册书分了家。现在,前三册留在了北京故宫,第四册则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虽说当时聂璜靠着四处游历、观察考证来动笔作画。但实际上,也不乏众多靠旁人描述来绘制的“猜测图”。

就连聂璜自己,也在《海错图》中多次留下“以俟后有博识者辨之”的文字,希望后世能有人解答他弄不清楚的生物问题。

张辰亮便是在此找到了兴趣所在。他根据书中图文的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步推理分析,试着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

用他的话说,“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再后来,就有了这一套4册的《海错图笔记》:

《海错图笔记》,考证41幅古图,30篇笔记,历时2年。

《海错图笔记·贰》,考证41幅古图,24篇笔记,历时1年。

《海错图笔记·叁》,考证63幅古图,20篇笔记,历时2年。

《海错图笔记·肆》,考证96幅古图,21篇笔记,历时4年。

9年,95篇笔记,破译241幅故宫古图。

这套书,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鱼类、贝类、兽类及海洋植物的鉴别及物种介绍,更有张辰亮收集到的珍稀海洋生物照片及古代图谱。

为了完成“破案”,他参考海内外的权威文献、结合大量海洋生物领域的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沿着《海错图》的生物轨迹进行实地考证。

经过种种努力,他获得了大量的证据与独家照片,书中将每种生物鉴定的过程为我们一一道来,展现了专业研究者的科学研究态度与业务能力。

你将读到的,是一套包含《海错图》原图、海洋生物实拍图、文献资料图、小亮手绘、画作、工艺品、美食图等等“证据图”的详实探案笔记!

张辰亮一面为自己心中的疑惑解密,一面对聂璜在书中留下的疑问做出精彩回答。

翻阅这套书,更像是现场聆听两位博物顶流的超越时空“对谈” 。

《海错图笔记》系列套装礼盒▼

限时特惠价 ¥199(定价 ¥312)

2023年6月5日23:59 特惠结束

猎奇好看又美味!

博物科普书从未如此好玩

就以这本刚刚面世的《海错图笔记·肆》为例,我们一起看看这套书到底为什么如此好玩~

《海错图笔记·肆》作为《海错图笔记》系列的收官之作,历时4年,考证96幅古图,共21篇笔记。

用小亮的话说,好写的物种前三册基本都写完了,就剩下一堆零碎物种,或者是怪力乱神的生物。

并且,这一部讲到的物种数量,比第一、第二册的总和还多。

在这一册,小亮延续前作结构,按照中国本草书的分类法,将内容划分为:鳞部、介部、虫部、草部、金石部,五个章节。

每个章节都有一条清晰的主线,用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串联起纷杂的物种,为读者逐个揭开“神奇物种”的谜底。

看到“怪力乱神”,是不是眼前一亮?小编帮你鉴定过了,非常怪:

长六条腿的龟、长鸡冠子的鱼、体内有佛像的鱼、秋日枫叶变身而成的鱼…… 

比如《海错图》中,有这样一种“鬼面蟹”:合睫而竖眉,丰颐而隆准,口若超颔,额如际发。

面对它的奇特面相,聂璜的语气倒是颇为淡定:

“这没什么奇怪的。天下万物,都是根据太极、阴阳、五行的分类来模拟不同的形象。长着鬼面的蟹,肯定蕴含着更神妙的奥义,或许是某种意象寄托在物体上的显现。”

歌川国芳的这幅画中

战败的平家将沉入海底变成了平家蟹

当然,小亮可不会被这种故弄玄虚的说法轻易哄骗。他引用了自己小时候看到的一篇语文课文,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写的《日本平家蟹》。所谓日本平家蟹,就是聂璜画的鬼面蟹的一种。 卡尔·萨根认为:

“如果你是一只蟹,你的壳是普普通通的,人类就会把你吃掉,你这一血统的后代就会减少;如果你的壳跟人类的面孔稍微相像,他们就会把你扔回海里,你的后代就会增多……随着世代的推移,那些模样最像武士脸型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 

“没啥吃头”的鬼面蟹

乍一听,是不是很有道理?颇有几分鬼面蟹的繁衍是人工选择的味道?

虽然卡尔的说法看似比聂璜更科学,但依然缺乏实证研究的过程。在小亮看来,一个再直接不过的原因,就能简单推翻卡尔的推测。

“现实中就算真有一只关公蟹恰巧长得不像人脸,又被日本人捞到了,还是会被扔回海里,因为它又小又薄、没肉没黄,根本没啥吃头。既然长不长人脸都要扔,那就不存在人工选择了 ”

为求证而拍摄的海鲇头骨

书中还记录了一桩悬案的破解过程,也颇为有趣。讲的是松鱼,也可称为海鲇。

聂璜写《海错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从古代字书中找到各种鱼字旁的字,并匹配到现实中的鱼上,帮它们找回正式名称。他发现书中有一“鮄”字,意为“海鱼”。于是他认为这就是松鱼的正式名,因为“此鱼中有佛,头顶骨内有佛像一躯,食者每剔出玩之”。

小亮求助海南的朋友,买到了当地海鲇。并把鱼煮熟,取出头骨,拍摄了各种角度的照片,可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佛”在哪里。

小亮甚至还发动网友,搜集相关传说,也并没有找到答案。

要想破解这桩悬案,或许还要靠后人继续努力了。

美洲海岸边捡的海鲇头骨

隐约可见“耶稣受难像”

虽然原案未破,小亮却也有了意外收获。这个故事在拉丁美洲的版本,不是鱼头内有佛,而是有耶稣。

他们将海鲇称为Crucifix Fish,意思是耶稣受难像之鱼。在他们看来,海鲇头骨上的凸起特别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这里确实有几分相像,当地的商贩甚至会为鱼骨上色,让造型的细节更加明显。

海滩上螺壳难觅

陆寄居蟹以罐头为家

除了有趣的科普知识,通读本书,还能感受到海洋环境的变迁与自然环境恶化对自然生物造成的危害。

若是小朋友读起来,不仅能在趣味中学到东西,激发求知欲,还能培养环保意识。 

小亮做视频,被粉丝问过最多的问题,大概就是“这个动物能吃吗?”。

本书在对这些海洋生物进行严谨考证之余,还对部分能吃的生物做了一些美食品鉴,告诉你哪些生物能吃且好吃,哪个生物不能吃,一口下去全村吃席。

“至今江浙多地也会把厚蟹用盐、酱油和黄酒生腌,早上腌了,晚上就能吃。别看它小,蟹黄照样香甜,而且是生的,口感比煮熟的更细腻。”

“炭烧响螺时,必须要把螺尾和螺肉一并摆好,看不到螺尾,潮州老饕甚至不会付账。”

从海洋生物到海鲜,你需要这本帮你鉴定它们的科普全书~

希望这套有趣有料的《海错图笔记》,能像昔日《海错图》遇到了雍正一样,成为你的案头之爱!

要说这套书有什么缺点?那就是越看越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