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笔记02:考点再发货,新闻采访第二弹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采访的步骤流程 实务笔记02:考点再发货,新闻采访第二弹来了!

实务笔记02:考点再发货,新闻采访第二弹来了!

2024-05-30 16: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上一期的实务笔记中,我们认识了新闻采访的基本概念,了解了新闻采访的特征和类型,以及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和步骤,这些知识点你掌握得怎么样了呢?​

之所以在开篇就介绍新闻采访,是因为在新闻媒体上传播的新闻报道,通常都是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审稿——印刷、发行的生产流程。这个流程中,采访和写作是首要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但是今天还没到写作的笔记哦,因为上一期中采访的知识点还没有讲完,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收尾,下文的干货包括两个部分:采访的准备、采访的实施。

必背目录:

1、新闻线索:定义、特点、作用及来源

2、采访对象:选择、认知、约定

3、新闻背景:分类、准备

4、采访计划:定义、流程

5、访问与提问:概念、类型、方法

6、现场观察:概念、作用、内容

7、采访内容的整理与核实

一、新闻采访的准备

01 新闻线索

(1)定义

新闻线索也称釆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

注意: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基本概念外还要注意概念的延伸。比如2019年暨南大学考了一道名词解释叫再生性新闻线索。

能背住定义,只是初步了解它是什么,而理解到新闻线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从哪里来,就能更近一步认识它。

(2)特点

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细节,新闻五要素不全;相对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新闻线索稍纵即逝;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其可靠性待记者进一步去核实。

(3)作用

是采访的开端,也是引发记者灵感的一个触角;

是新闻记者发掘新闻题材的一种凭据,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

(4)来源

来自会议的线索,会议虽有综合性、专业性及规模大小之分,但通常都是信息交汇的场所,观点碰撞的平台。只要记者在场处处留心,便有可能获得新闻线索,甚至可能产生重大的独家信息。

来自“跑线”范畴的线索,这是指记者从其分工采访的范畴获得的新闻线索。

来自其他媒体的线索,这是指从其他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已发表信息中获取的新闻线索。

来自社会“报料”的线索,媒体通过设立“报料”电话(新闻热线)或“爆料”微博、微信、邮箱等平台,鼓励普通群众提供新闻线索。

来自各类社会活动的线索,所谓社会活动,通常是指以他人为对象、旨在达到预期目标的个人或群体的有意义的行为。

来自文献材料的线索,文献包括各种公开出版和内部印发的文本材料。

来自人际交往的线索,这是指记者个人通过各类人际交往获取的新闻线索。这里大家可以做一个小思考,相比于传统媒体时代,网络时代的新闻线索有什么变化?给新闻记者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02 采访对象

有了新闻线索,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采访谁的问题。采访对象能否选对,采访行动能否实施,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知识点没有太重的背诵任务,基本上在考试的时候不会直接出现,但并不是说就不学。

其一,可能出现关于采访对象的简答;其二,做采访提纲时,要考虑到题中所给情景,理解到以下三点必然有用。

(1)选择采访对象

选择采访对象的具体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事件相关度。选择的采访对象尽量接近新闻事实,尽可能与引文题材紧密相连;身份权威性。包含着决策地位、专业程度、社会名望等综合因素;规避利益冲突。采访对象的选择,也会涉及新闻伦理与利益冲突,记者应当注意规避,否则会影响稿件的说服力,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甚至出现违法行为。

(2)认知采访对象

一般来说,对采访对象的认知,从选择采访对象起就开始了。这里说的“认知”,是在采访对象确定之后,对其进行更深层次、更多方面相关信息的研判和把握。主要目的有三个:

消除隔阂,获取信任熟悉对象,以利沟通胸有成竹,方便写作

(3)约定采访活动

约定采访活动,是采访之前必须与对方商定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采访能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商定采访的时间和地点商定采访的时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