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捕捉一个好的新闻选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答案怎么写好 怎样捕捉一个好的新闻选题?

怎样捕捉一个好的新闻选题?

2024-07-03 2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容:

 

  怎么表达一个观点?

  01

  怎样捕捉一个好选题?

  说实话,刚入行时,我也常常因为找不到好选题、错失一些重要选题而苦恼。

  后来,每天写评论、编辑评论,慢慢摸索出了捕捉好选题的方法。

  评论要为公共事务而写,这是选题的一把标尺。评论与新闻一样是易碎品,但我们可以写出独家评论,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出圈、捞干货、带私货、向评论大家学习,每一种方式都是好选题的探寻之路。

  评论人或许只能在螺狮壳里做道场,但还是可以有所发挥。

  宏大如世界形势,细微如饮食男女,都需要有清晰的参考和指引。如果我们能够在这里有所作为,前途应该还是光明的。

  02

  怎样用核心论据说服他人?

  我很小的时候,就相信笔下能产生震烁山河的力量,于是从法律人转向评论界后,我执着于“笨拙”地探寻论据,努力把每一篇评论的写作,看成寻找真相的过程。

  我相信这些用键盘敲下的火星,这些从世界角落觅得的论据、新知和视野,在为汉语世界提供“信息增量”。

  也许,用不了几年,我的观点会落伍,但我有了更多观测世界的模型和工具,有了观察世界笃定的信心,而我在评论中提供的那些信息增量,也会在提升社会共识的水位,成为更多人眺望世界的窗口。

  这就是我所相信的,评论的力量――它不是靠浮泛的词藻去煽惑人,而是靠“高势能”的新知,冲击你的成见。

  03

  怎样练成别人杠不赢的强逻辑?

  2008年,我还在武汉上大学,很喜欢看《南方周末》《新京报》和《中青报》的评论,看多了也想“激扬文字”。

  那年12月,我考四六级考试时,英语听力很嘈杂,考完之后我就写了篇评论――《四六级考试公平不应只在考场内》,投了出去。

  第二天发在了《长江日报》上,成了个人的媒体评论处女作。之后在文字论剑的快感和稿费的激励下,我笔耕不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直到今天,我写了13年评论,我写的评论也经常被评论,我深切体会到,要想让自己的观点在价值分化的舆论场中站得住脚,就要讲逻辑。

  也正是这么多年的逻辑训练,治好了我的口吃,让我在跟人争论时争得有底气。

  也许你没怎么写过新闻评论,没关系,练好评论逻辑,也能让你在微博、朋友圈里发表观点时,击中问题要害,避免说一堆不痛不痒的废话。

  这也是评论人要做的――努力拨开速朽的文字骸骨,在无声中显意义,于逼仄处见胸怀。

  04

  怎样把握结构美感?

  我在2005年通过校园媒体招聘进入媒体行业,并始终待在南方报业集团。

  十几年的从业经验,让我意识到,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后,要让读者愿意读你的文章,就要做到比其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挖得更深,给读者提供高含金量的观点。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挖掘信息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所以,我们要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让知识在大脑中自动“归位”,学会编制一张张意义之网。同时,找到有价值的概念与解释模型,举一反三,用这些概念与解释模型让我们的评论变得更深刻。

  05

  怎样写出准确又深刻的评论?

  我在孩提时代就喜欢写作,没想到最后真的凭借这一技之长过日子。

  在成为专职评论员前,我曾任校长秘书,当过机关干部,也做过镇委书记。

  但最后我弃政从“闻”,怀中揣着“写作者的初心”,赤手空拳地从丽水“飘”到杭州。

  后来,我当上了新闻部主任,但两年后,我再次辞去主任职务,做回了专职评论员。

  正是这两次放弃,才能让我安心写评论,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等逾百项奖项;而从校园到政坛再到基层的经验,也赋予我的评论更厚实的阅历感。

  在十数年的评论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识、言之有情、言之有人、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开世界眼光,立中国高度,接足下地气,拥人间情怀,尽华彩内容,写悦读文章!

  06

  如何构建评论员的专业视角?

  财经评论员,最重要的两个字,一个在评,一个在论。“论”是摆事实,讲证据,“评”是讲道理,下判断。

  一般财经评论员常犯的毛病是:沉浸在论述里不可自拔,太过执迷于数据化。

  这种操作容易让简单复杂化,和简约形式无法调和。

  以我之见,财经评论员的重心应当放在“评”上,用简单的、通俗的论,来达成精辟、犀利的评。

  谁能够用生活语言,表达财经分析,谁就掌握了财经评论员的通关密码。

  07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评论员?

  一个合格的评论员,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问心无愧。

  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要有所依托,不能自说自话,这需要我们调动自己储备的论据去“格物”,加以比较、借鉴,这个“据”,是理据,是依据,是根据,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评论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射,所以致力于评论写作,一定要忠于自己内心中最可信赖的那个地方。

  我们可能无知,可能偏离,但写作时内心不能有杂质,不能掺杂私欲或明知道的偏见。问心无愧是对自己评论的最高评价。

  社交媒体时代,人人皆有麦克风,在众声喧哗中,拨开迷雾、独立思考,并非易事。

  但纵横言论十数年的评论老手们,却已经在舆论场中练就了一身理性表达的技巧,若非身处业界,你很难获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