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节目分析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联播的拼音大写怎么写 《新闻联播》节目分析报告

《新闻联播》节目分析报告

2023-10-29 15: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时代衍生出新的传播媒介,影响着受众关注新闻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新闻媒体不应远离大众而是向受众传递新近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信息,受众越多传播力度越大,消息才有可能得到广泛有效,作为国内最权威、收视 率最高的节目,央视《新闻联播》的知名度、美誉度、观众忠诚度都是其他节目所无法比拟的。本文试从该节目的架构、宗旨、定位、编排方式、包装设计、主持人设计、采访策划、选题策划、视听表现手法等,对该节目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论述这种不可动摇的节目是如何构筑起来的。

关键词:节目、定位、形象、架构、设计

一、节目的架构

《新闻联播》,整体框架分成四个部分:

一是头条板块:包括央广新闻头条和当日各大媒体头条扫描;

二是要闻板块:包括当天时政新闻扫描、当天重要新闻、直通现场和媒体聚焦;

三是国际板块:以“广播新闻地图”的方式全景扫描五大洲焦点新闻资讯;

四是预见新闻板块:包括明日新闻提示和央广记者行动。

从播出顺序来看,依次为时政报道、常规报道、国内简讯、国际简讯。四大版块虽偶有调整,但总体维持着次序的稳定。其中,时政报道作为《新闻联播》的传统题材和优势资源,在整个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时长往往占据整个节目的近1/2;新闻性较强的常规报道,往往处于较弱的地位。而《新闻联播》近期改版的一个主要举措,就是对时政报道进行精简,并强化常规报道的地位。

二、节目的宗旨

“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

三、节目的定位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后更名为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正式开播,1978年1月1日,《电视新闻》更名为《新闻联播》,正式与观众见面。当初,在《电视新闻》开办前,中央广播事业局就为其作了如下定位:尽可能反映当前国家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而这,也成为《新闻联播》一直以来的节目定位。

到今天为止,《新闻联播》依旧是我国收视率最高和知名度最高的电视栏目,中央政府通过节目来发布新闻,传达政令,介绍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宣传各地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创造的新进经验,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大新闻事件,普通民众通过收看节目来了解国内外大事小情。

40余年的时间里,《新闻联播》凭借其鲜明的节目形态以及其明确的节目定位,在观众朋友们心里形成了一定的“固化形象”——严肃、严谨、权威、高端。但作为新闻节目中的“老大哥”,《新闻联播》并没有囿于陈规,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步伐,一起进步,一起转变,与时俱进,观众对于《新闻联播》的评价也开始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四、节目的编排

《新闻联播》形成了高度程式化的编排风格,从播出顺序来看,依次为时政报道、常规报道、国内简讯、国际简讯。

五、节目的包装

小到节目开头,大到电视台的形象宣传片,新闻联播选拔主持人缜密思考并精心打造,配合音响、音效、灯光、背景在内的演播室,对主持人形象的塑造进一步提升,投入充足,演播室设计优雅,主持人屏幕形象突出、鲜亮。

六、主播的设计

自1987年开始,《新闻联播》的主播由一位转变为两位。两位主播采用坐播的形式,主要负责节目开头、中间串联和结尾部分。

主播以微笑式播报、点头呼应方式为主,语言风格主要为严肃、庄重、大气为主,因此也形成了所谓的“联播体”。但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大众开始质疑其播报风格,认为应该播说结合。

七、采访的策划

挖掘广阔市场,吸引潜在受众,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同时,为广大的群众提供一个角度去了解和认识新闻的影响,进而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八、选题的策划

《新闻联播》对突发性事件、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报道和问题性事件四类新闻的选题进行报道策划。对各地新闻媒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九、视听的手法

新闻联播主要以视觉逻辑为主,以语言的听觉逻辑为基础,以画面的多样性和空间性突出电视新闻的特点。对于电视观众来说,选择看电视而不是听广播、读报刊,是因为新闻联播的画面传达新闻内容,能够身临其境,甚至能够“身处其中”,亲耳所听、亲眼所见新闻现场的一切。

十、结语

电视新闻作为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已经成为公众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央视《新闻联播》,它是新闻风向标,具有权威性,其新闻产品始终是传统主流媒体的安身之本,是官方话语发布的平台、主流价值观的代表,因此,它的节目形式要符合时代发展变化、技术水平变化、受众意识变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