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山西荣光:山西国民师范,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稿模式的校训PPT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山西荣光:山西国民师范,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山西荣光:山西国民师范,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山西荣光:山西国民师范,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276号,坐落着一处民国时期建筑,灰砖黑瓦、坚实雄伟、浑厚庄重。这座建筑始建于1919年,已有102年的历史,然而在很多太原人的心中,它一直是“青春”的象征。曾经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现在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见证了青年学生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也见证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了救国于危难抛洒热血。百年风雨中,青春的火种从未熄灭,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在这里书写壮丽的人生。

4月,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向革命者致敬。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山西晚报记者 胡续光 摄

国民师范办学18年

成为革命运动的摇篮

阳光正好,纪念馆里时有参观缅怀的游客出入。旧时的办公楼前,鲜红的党旗、红底黄字的“入党誓词”格外醒目。山西晚报记者不禁停下脚步,立正站好,一字一句重温入党誓词。

走进旧时的办公大楼,肃穆之感扑面而来。一层为四个重要展厅及影像放映厅;二层是宽敞的会议室,也是高级讲学厅,吊扇、窗帘、长条桌、木椅、热水壶等陈设,都是旧时的布置。

国民师范老校门。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前身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简称国民师范),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员的师范学校。从展厅里的沙盘模型,可以看出学校当时的模样:整个学校坐北朝南,以大门、大礼堂、办公楼为中轴线,东西各建有十排学生宿舍及图书馆、器械室、储藏室、校警室、传达室、夫役室等排房。有资料记载,学校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校舍890余间。整个校园规制完整,校舍宽敞,设备齐全,各方面在当时的山西都是第一流的。

其实,阎锡山创办国民师范的本意是稳固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但与他的愿望恰恰相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国民师范成了革命者的摇篮。

在这里,进步的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他们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统治发起了顽强的抗争,成为太原学生运动的中心。

1924年夏,中共太原支部建立。同年,国民师范的进步学生秘密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山西党组织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师支部,至此,国民师范成为继省立一中之后,太原开展革命活动的又一个中心。

从1928年至1936年夏,太原党组织工作转到农村,但国民师范的革命活动仍在秘密地进行着,进步学生凭借“九一八”读书会,“山西互济会”“社会科学联合会”“红军之友社”等党团外围组织播种着革命火种。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李雪峰、王世英等,都是在这里接受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

徐向前,当时名徐象谦,1919年至1921年在国民师范学习期间,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探索和接受进步革命思想,他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我的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逼着我想一些问题,闲暇时间,我不再像从前那样热衷于读小说了,而是注意看一些与政治形势有关的书。”可以说,正是在国民师范读书期间,他认识了马列主义,并开始探讨人生的目标,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薄一波,当时名薄书存,1922年夏考入国民师范,就读于五年制完全师范科,1925年12月正式成为中共党员。

李雪峰,当时名张柏枫,1926年至1935年在国师学习期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

1934年下半年开始,阎锡山发现,国民师范是一团红色的火苗,决定不再招收新生,到1936年停办了学校,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的历史就此结束。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从建立到停办,在短短的18年中,为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革命活动从组织到发动、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有4700多人曾在这里接受过培训。

国民师范的历史是光辉的,是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

正在举办的《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刘少奇》专题流动展览。

牺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为抗日救亡前仆后继

学校虽然停办了,但革命的火种却在昔日的校园内越燃越烈。经历了革命斗争的洗礼,国民师范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我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我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誓死不做亡国奴,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斗争到底!”这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入会誓言。从1936年冬开始,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这里办公。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诞生的。作为总部所在地的国民师范,首先站在了抗日救亡斗争的潮头,特别是牺盟会经过改组、由中国共产党实际掌握了领导权之后,国民师范从一所官办学府,真正转变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堡垒与中枢。

1936年9月,牺盟会成立一年时间里,国民师范迎来了鼎盛时期: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爱国青年从四面八方赶赴太原,赶赴国民师范,加入牺盟会所属的各类抗日组织,国民师范在山西的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牺盟会在这里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培养干部,建立武装,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山西抗战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至1937年秋,在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牺盟会在这里举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战地总动会军事部在这里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团”,学员来自二十几个省市,甚至还有海外华侨中的进步知识青年。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师范建立了以“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部分学员为骨干的抗日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写下不朽名篇《黄河大合唱》的冼星海还有一部作品《牺盟大合唱》,唱出了抗日前线牺盟会员的雄姿:“我们是牺盟会员,我们生长在山西,战斗在大西北的高原,举起抗战建国的旗帜,用我们一百万坚强的队伍,争取民族革命的实现。坚持民主进步的战线,团结一千三百万同胞,建立按劳分配乐园。艰苦奋斗,英勇向前。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逃亡……”

牺盟会所开展的一切抗日工作,都是在党的北方局和山西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的。积极为持久抗战动员兵源,提供武器、装备、粮草——《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一卷上册中这样描述牺盟会。

大力武装民众,广泛组织游击队、自卫队,发动、扩大游击战争,是牺盟会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确立的中心工作。牺盟会充分发挥自己“官办”团体的优势,积极建议和促成山西当局颁发了有关建立脱产的人民武装自卫队的法令,使组织群众抗日武装合法化;要求立即发枪给人民,使人民武装真正武装起来。

太原失守前,牺盟会又进一步提出“普遍武装民众”的口号,要求接敌地区各县牺盟会立即将人民自卫武装改为游击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同时,从决死第一总队抽调经过短训的优秀队员,分别派到尚未沦陷的各县组织人民武装自卫队或陆队并担任领导工作。

为解决武器装备问题,牺盟总会除发动各地搜集国民党溃兵丢弃的各类武器外,还将从阎锡山处争取到的冲锋枪200支、步枪5000支分配给县自卫队和游击队。到1938年春,各县基本上都建立了数百人脱产的人民武装,有的甚至达到了上千人,脱产的自卫队有的则达到上万人。

通过牺盟会组织起来的这些群众抗日武装,一方面为八路军、新军的自卫队和其他抗日部队准备和提供了兵源;另一方面积极参战支前,直接配合正规部队开展游击战争,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经受了严酷的战争考验和锻炼,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烈模范。共产党员、被誉为“烽火侨女”的李林就是杰出的代表。

牺盟会是“官办”的,而其各级组织包括中心区、县区牺盟会,实际上基本都是由共产党员担任负责人,并由他们创建的。这些负责人公开身份是中心区秘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或牺盟特派员,同时又是党的特委、县委区委的领导人。

他们以公开合法的身份做掩护,先后建立了党的各县、区的组织机构,壮大了党的队伍,并领导各级党组织和牺盟会开展了各项抗日救亡工作,配合八路军发起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内的山西建团纪念碑。

周恩来、刘少奇同志在国师旧址指导抗战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为了迅速把抗日战争从准备阶段转变到实施阶段,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北方局及时将领导机关从北平移至太原,直接部署并全力推动各地党组织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1937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刘少奇、朱德、彭真、杨尚昆等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人先后由延安辗转齐聚太原。

在国民师范西图书馆,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同志专门为牺盟会的负责干部包括非党干部公开作了一次报告,讲了如何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发动群众的问题。就在国民师范办公楼,刘少奇同志和阎锡山的代表梁化之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及双方合作抗日的重要意义。

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国民师范旧址,恰逢《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刘少奇》专题流动展览。

1937年9月中旬,周恩来同志在国民师范大礼堂的演讲,在《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写得比较详细:“山西军政训练班和民训干部教练团约4000名学员在山西国民师范学校大礼堂集会,邀请周恩来、徐向前到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以高亢、洪亮而清晰的声音,围绕坚持抗战这个中心,分析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前途,阐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为人们指明了夺取抗战胜利的道路。他号召大家脱下长衫,换上短衣,走上前线去工作,去战斗,去打击敌人,当天到会听讲的除学员外,还吸引了各界成千群众。整个礼堂和大院儿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被周恩来既有鼓动性又有说服力的讲话征服了,台下鸦雀无声,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纪念馆展厅一角。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20年,入选国家级抗战设施、遗址名录;同年底,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目前,已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21年,被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列为太原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

纪念馆筹建于1984年,1991年9月18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开辟了数个展厅。纪念馆恢复了旧址办公楼二层、旧址东图书馆、校长室、学监室等原状陈列。

春光里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东面围墙上粉刷着白底黑色的“牺牲救国”等字样,青翠的草坪里耸立着“山西建团纪念碑”。展厅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沧桑古朴的文物,带山西晚报记者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想想今天阔步向前的山西,想想这个风华正茂的新时代,记者心情时而激昂,时而沉重,感慨万千。

正如纪念馆展厅里的结束语中说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阎锡山创办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为了培养可信用人才,以巩固其在山西的统治地位。但在无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战与较量中,国民师范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一个重要革命阵地,形成了五种革命传统:国师革命先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老同志,坚贞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不畏强敌,视死如归、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英勇奋斗的精神;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灵活正确地运用党的方针政策的工作方法。”国民师范那些峥嵘的岁月已成为历史,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的呐喊犹在耳畔。愿国民师范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国民师范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二层会议室。

翻看观众留言册,句句话语发自肺腑:“吾辈当自强”“我的青春应该和她们一样,绚烂精彩,继续前行,努力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汲取革命前辈勇往直前的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当下,也要铭记历史”……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恰逢清明时节,山西晚报记者用这篇文章缅怀历史,也坚信——“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还活着”。

采写|视频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晋燕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续光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婷

部分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山西荣光:山西国民师范,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