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杂志 新闻界

新闻界

2024-01-04 13: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撰稿要求 文稿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倾向于多研究实践问题。文章应主题突出,论点明确 ,层次清楚,数字可靠并经统计处理,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参考文献)。来稿一律采用Word文件格式。 1.1 论文书写顺序  论文的书写顺序为文题,作者署名,作者机构及所在地和邮编,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正文,参考文献。 1.1.1 中文部分 1)文题  文题应准确地反映文章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作者  署名一般不超过3人,顺序由作者自定,各作者之间以“,” 分隔,以原稿为准。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不同机构之间以“;”分隔。 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也请注明。 3)摘要与关键词  中文摘要以300字以内为宜,独立成篇,不分段,意义完整;用第三人称撰写,要求完整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不用“本文”、“作者”等词语,其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关键词一般为3~8个。不同关键词之间用“;”分隔。缩略语应先写中文全称。 4)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 1.2 基金项目论文  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资助基金的正式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1.3 标题  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层次顺序为一、(一)、1、(1)等

1.4 图、表 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尽量不用图和表,如用图表,则在文中不重复其数据,但需摘述其主要内容并进行分析。图表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要有图号和表号。图题和表题分别用小5号黑体字书写。插图的长、宽以不超过8cm 为宜。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背面注明 题 目、作者、图题、图号。表格一律用三线表,上方应有表序、表题,表的栏目中量名称或量符号/量单位应齐全,表中内容用6号宋体字书写。 1.5 量和符号 量和符号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文稿中外文字母、符号等必须分清大、小写及正、斜体,上、下角标注的位置要明显。 量的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量符号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符号之间,留一英文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1.6 参考文献 1.6.1 参考文献表的著录原则 1)本刊所发表科技论文必须列出参考文献表,以便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详细出处,提供论文论点的科学依据,反映科学技术的继承与发展的传承关系,表示作者的严肃科学态度,尊重研究人员(不仅包括其他研究人员,也可以包括该文作者)的前期研究成果。 2)所引用文献必须是作者本人直接阅读过的、正式出版的、最主要的、最新的相关文献。 1.6.2 参考文献著录表的一般要求 1)参考文献表应附于文末。在文中引用处之末尾右上角用小括号“[  ]” 标注序号。 2)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 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3)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少于5条,不超过20条。 1.6.3 作者人名的表示方法 1)作者人数不超过3人的,全体姓名都写;作者人数超过3人的,前3人的姓名都写,余者不写,后面加“,等”或“, etal”。人名之间用“,”分隔。不用“和”或“and”。 2)不论中国和外国的作者,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 3)西方作者的姓名中,名字部分缩写,但是缩写后不加缩写点。 4)拼音写法书写的中国作者姓名只分为“姓”、“名” 两段。“姓”的全部字母都 大写,“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及示例见参考文献。  2 注意事项 1)给本刊投稿请自留底稿,译文请附原文。 2)稿件文责自负,我们有权作必要的修改,作者不同意对文稿进行修改, 或不同意其他报刊、数据库进行转载、摘编的,请在来稿时声明。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凡在6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者,可向我刊咨询,或自行处理。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红星中路二段70号《新闻界》期刊社 电话:028-86968603  028-86968866,邮编:610012

邮箱:[email protected](可以邮件联系有关事宜,但投稿一律通过昂上收稿平台)

微博:@新闻界杂志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