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采访提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专访案例范文 人物专访采访提纲

人物专访采访提纲

2024-05-28 0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物专访采访提纲 时间:2024.5.26

采 访 提 纲

―人物专访

人物采访提纲

一、采访对象及其相关资料

某某,女,**岁,**市人,大*学生,现就读于**专业。她个人生活独立,进入大学以来,所有生活费用都是自己打工赚得。学习上刻苦努力,多次获得奖学金。20xx年4月,在校运动会上她打破了女子三千米的记录,并保持至今。20xx年九月,她发起了一场向雅安芦山县捐赠棉衣的爱心活动,得到了百余名同学的响应。

二、采访目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做一个自强不息、不断攀登的登山者,做一名有志向、有爱心、博学上进的青年。希望通过王芳的事迹引导各高校学生努力争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三、采访主题

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

四、采访时间:20xx年12月*日下午

五、采访地点:待定

六、采访方式:面对面采访

七、设计问题

1、你一直都在郑州吗?

2、(若回答不是)以前还在哪里打过工?去过的城市里对哪个印象比较深?为什么呢?

3、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在外面打工做生意的?

4、那时候为什么想要外出打工呢?

5、父母放心让你出去吗?她们对你出去打工是怎么看的?

6、刚出去打工的时候很辛苦吧?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让你想过不干了回家?

7、是什么让你最终坚持了下来?

8、在你很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你吗?

9、打工的话就要离开父母,在外面也会很想她们吧?

10、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怎么办?会给他们打电话吗?经常打?

11、你是怎样找到这份工作的?做了多久了?

12、又要看当厨师、又要看旅馆,会不会很忙?雇人了吗?为什么不雇人呢?

13、做这个工作累吗?

14、那你不工作的时间是怎样打发的呢?

15、你现在的收入大概是多少呢?

16、对目前这种状况还满意吗?

17、在外面了这么些年,有什么感觉?

18、有没有想过选择离开这里回到家乡呢?

19、在郑州有没有发生让你比较感动的事?

20、你在出来打工之前曾经想过做别的事情吗?

21、你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2、你以后会想着继续实现它吗?

23、现在自己也做母亲了,肯定很能体会跟孩子分开的那种心情吧

24、你每天辛苦工作,给你信念或支撑的是什么呢?

25、你认为最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26、这些年你最大的欣慰是什么?最大的遗憾又是什么?

27、以后有什么打算?就决定常住这里吗?

28、现在春节就要来了,回去和父母团聚吗?是每年都回去?还是怎么样?

29、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第二篇:人物专访之采访注意事项经验谈

【转】人物专访之采访建议谈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

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更多相关推荐: 人物采访提纲

人物采访提纲

新闻采访提纲及范例

新闻采访提纲1采访主题维护公民的隐私权2采访目的通过采访认清自己身边存在的隐私威胁和隐患了解侵犯别人隐私带来的伤害使大家对维护隐私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提高让大家树立隐私意识并且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3事件相...

人人物专访稿采写技巧及范文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以校团委百名优秀校友采写为例1人物通讯的定义人物通讯是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的通讯类型它着重报道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要求把人物放在突出的地位从人物的一个侧面或某些片断入手比较详细地描述...

人物采访提纲

采访具体要求1时间地址的预约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7采访进...

人物采访提纲

人物采访提纲采访对象周星驰及其亲人与其合作过的演员导演观众采访目的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周星驰对周星驰的提问1从长江七号到现在也有五年多了在这样的时代不管对于一个导演还是演员来说如果这么久没有一部作品...

人物采访提纲

人物采访提纲一采访对象国内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阳光董事局主席杨澜二采访目的深入了解一个奋斗型女性成功的背后录制一个时长半个小时的电视采访节目三采访时间和地点20xx年3月份具体时间据受访者时间安排地点第一录影棚四...

人物采访提纲

一背景搜集20xx至20xx刚好十年20xx年是五菱集团里程碑式的一年融合创新是这十年发展的主要特色从20xx年开始五菱与上汽集团通用集团三方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合资后五菱与来自上汽通用的伙伴一起创新发展艰...

怎么写采访提纲

怎么写采访提纲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

采访提纲步骤及写作

采访提纲步骤1采访的性质采访的目的一句话就可以了2资料搜集熟悉采访对象采访背景3报道的思路报道策划4采访的重点难点两句话5采访的范围6采访的方法7采访的对象的选择重点采访对象一般采访对象边缘采访对象采访对象选择...

采访提纲范文2篇

共享资料采访提纲范文2篇一采访目的通过采访成功人士深化课堂理论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通过采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经验等深刻领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作...

20xx采访提纲范文

20xx采访提纲范文第1篇采访提纲范文一采访目的通过采访成功人士深化课堂理论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通过采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经验等深刻领会成人成...

关于新闻采访提纲的种种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

人物采访提纲(37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