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太臭和不臭的人,谁更健康?这些便便,或是疾病信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生儿放屁臭不拉大便正常吗 大便太臭和不臭的人,谁更健康?这些便便,或是疾病信号

大便太臭和不臭的人,谁更健康?这些便便,或是疾病信号

2024-07-01 06: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便的气味和颜色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大便的臭味可能与食物、饮酒、药物、营养补充剂、肠道菌群、肠胃疾病等因素有关。

大便的气味是如何产生的?

正常粪便是由3/4的水分和1/4的固体物质组成。

这些固体物质中大约30%为“战死粪场”的肠道微生物群,30%为未消化的食物与消化液、脱落上皮细胞混合而成的物质,10%~20%为无机物,2%~3%为蛋白质。

人体粪便的气味与肠道微生物群息息相关。正常情况下,人类胃肠道中至少有500种不同的微生物,其数量级高达100万亿,重量约1公斤。

其中大多数为细菌,也有病毒、真菌等,主要分布在回肠和大肠。这些肠道微生物群可以辅助食物消化和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食物在其发酵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硫化氢、硫醇等多种气体,相互融合形成带味肠气,还能产生粪臭素、吲哚等代谢产物,在其熏陶助力下,让大便“别有风味”。

大便的不同气味预示着哪些疾病?

人体排出的正常大便本身会带有些许臭味,但通常不重,即便有时排出的气味较重,一般在短时间内就会消退。

而如果大便出现异常臭味,则可能提示胃肠道出现了疾病。

例如,鱼腥臭味大便可能提示阿米巴性肠炎;酸臭味大便可能出现于脂肪酸分解或糖类异常发酵性疾病;恶臭味大便可能提示慢性肠炎、重度痢疾、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等胰腺病变、结直肠癌。

大便气味可能成为提示消化道健康的“晴雨表”,但需要注意的是,仅凭大便有臭味与无臭味,无法直接判定是否与肠道健康相关。

即便是专业人士,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粪便颜色或性状等参数、粪便检测、结肠镜等检查结果,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大便出现这4种颜色 当心是癌症找上门

正常大便的颜色是黄色、褐色,但如果大便出现以下这4种颜色,千万别掉以轻心,最好去医院查明原因。

1. 黑色:如果发现时不时地排出黑色的大便,就要引起重视了,然后尽可能排除一些比较常见的可以诱发黑便的因素,比如是不是吃了猪血、黑芝麻糊等食物,或者是不是服用了部分药物引起的。

如果不是的话,就要当心是不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可引起黑便的情况有食管癌、胃癌等,此外,由肠癌引起的下消化道少量出血时,也可能引起黑便。

2. 红色:相对于黑便,红色的便便比较好判断,但只要有过这种情况,就要当心,在排除由于痔疮引起的出血后,要警惕是否是由下消化道出血所致。

如大便混合血液,而且有沟槽,应该考虑直肠癌等下消化道疾病。

3. 灰白色:便便呈灰白陶土样,很可能是由于胆汁进入肠道的通道被阻塞,消化道内没有胆汁的参与。常见的疾病有胆管癌、胰头癌、肝癌等,这些疾病容易导致胆管阻塞,导致灰白色大便的形成。

4. 绿色:便便呈现绿色,有可能是因为大量食用了绿色的果蔬引发的,不过在排除了这个因素以后,就要当心是不是肠胃出现了问题,尤其是便便呈水样或糊状,还伴有酸臭味的话,那么多半是消化不良、急性肠炎、肠癌等。

如何减轻大便的臭味?

除了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保持肠道健康,还要有健康的生活、饮食和运动习惯,这有助于保证大便频次、预防便秘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可能减轻大便的臭味。

1. 足量饮水、吃动平衡、均衡膳食

足量饮水:正常男性、女性每日的饮水量分别为1700ml、1500ml,足量饮水可以防止大便干燥。

坚持锻炼: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累计150分钟)的运动,如慢跑、健步走、骑自行车等。

均衡膳食:控糖限酒,少油少盐,不暴饮暴食,多吃膳食纤维。

2.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晨起的起立反射,有利于促进大肠运动和产生便意,因此晨起后是大肠活动最为活跃的时间点。

另一方面,进食容易诱发排便反射,有利于成功排便,因此,推荐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

此外,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减少玩手机、阅读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建议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10分钟。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