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为何没发展出原生高级文明?唯一驯化动物和唯一轮子5千年没碰上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月沃地在哪里 北美为何没发展出原生高级文明?唯一驯化动物和唯一轮子5千年没碰上头

北美为何没发展出原生高级文明?唯一驯化动物和唯一轮子5千年没碰上头

2023-03-10 2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我们今天看来,北美洲的地理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大片平原土地肥沃,是现代世界最大的出口粮仓;东西两侧都是大洋,外部战火难以蔓延至本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拥有和平安全的发展环境。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北美洲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彻底的人口更替,现代北美洲文明完全是由占领它的欧洲殖民者发展起来的,这片土地上的原生文明基本难见踪迹。在欧洲殖民者到来时,新大陆上的人们仍未进入农业社会,还在过着狩猎采集生活,他们对骑着战马、手持枪炮钢铁的殖民者毫无抵抗力,以至于1532年,168名西班牙殖民者就能打败印加帝国8万军队。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原本有2000万左右,随着战争和来自旧大陆病菌的传播,据估计,整个新大陆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

那么,为什么北美洲在几千年的时光中都没能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没能发展出足够高级的文明以抵抗殖民者的入侵?在整个史前时期,历史仿佛遗忘了美洲大陆,美洲出现粮食生产比欧亚大陆晚了至少5千年;欧亚大陆有13种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美洲只有1种还在南美洲;整个美洲大陆只有墨西哥曾发明过用作玩具的轮子,然而这唯一的驯化大型哺乳动物和唯一的轮子竟然5千年都没碰上头。

文明科技树上必点的几项初始技能,都阴差阳错被北美洲错过了,最终把这篇肥沃的大陆拱手让给了欧洲人。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贾雷德·戴蒙德曾在《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中对此有过经典论述。从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1500年,不同大陆的不同发展速度,成了导致公元1500年时技术和政治差异的原因。

1. 起步太晚:姗姗来迟的粮食生产

比较不同大陆历史发展的合适起点是公元前11000年左右,这时,更新世和上一次冰期已经结束,地质学家所说的全新世已经开始,克罗维斯人已经在冰河时期沿白令陆桥来到北美大陆。在史前期的北美洲北美地区,无论农业还是畜牧业都没有出现过。

人类迁徙路线图

世界上只有少数地区的粮食生产是独立出现的,目前能够举出详细而又令人信服的证据的地区只有5个:西南亚,即新月沃地;中国;中美洲(墨西哥中部、南部以及中美洲毗连地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可能还有亚马孙河流域的毗连地区;以及美国东部。

其中,新月沃地是植物驯化(公元前8500年左右)和动物驯化(公元前8000年左右)有最早明确年代的地区;中国发展粮食生产的年代几乎同西南亚一样早,而在美国东部则晚了差不多6000年。

粮食生产出现与人口密度增加,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人口密度增加迫使人们开发粮食生产,还是粮食生产促使人口密度增加?原则上,人们认为因果链条起着双向作用。即采纳粮食生产是一个在正反馈循环中自身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开始,速度就越来越快。人口密度增加,促使人们奖励无意中增加了粮食产量的人,以获得更多粮食;一旦粮食生产开始,人口就会继续增加,从而也就需要更多粮食。

粮食生产怎样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首先,粮食生产带来了定居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族群可以到处迁徙,而农民必须留在田地和果园附近,定居的生活方式缩短了生育间隔期,从而促使人口变得稠密起来。

其次,粮食生产在人类进化史中第一次使社会分层和发展经济专业化成为可能。定居的结果是人们可以把多余的粮食贮藏起来,贮藏的粮食就可以用于养活不生产粮食的专职人材,包括国王、官员、军人、神职人员、手工艺人以及史官等,这些职业必定首先出现在定居社会中。一旦有了粮食储备,行政上层人物就可以控制别人生产的粮食,维护征税的权利,无需去养活自己,而以全部时间从事行政活动。因此,中等规模的农业社会通常按酋长辖地来组织,而王国只限于规模很大的农业社会。

而美洲没有粮食生产的地区包括北美洲的整个北部、整个西部、加拿大大平原和南美洲南部,只有美国西南的一些小块地区有灌溉农业。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没有粮食生产的印第安地区,包括欧洲人到来后开发的、如今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最肥沃的农田和草原:美国的沿太平洋各州、加拿大的小麦产区、阿根廷的无树大草原和智利的地中海气候带。

而这些地方以前之所以没有农业生产,完全是由于当地缺少可以驯化的动植物,又由于地理和生态障碍使美洲其他地方的作物和几种家畜无法引进。和欧亚大陆的农业相比,印第安人的农业受到五大不利条件的限制:广泛依赖蛋白质含量低的玉米,而不是欧亚大陆品种繁多、蛋白质丰富的谷物;种子用手一颗颗点种,而不是撒播;犁地用人力而不是用畜力;缺乏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的动物粪肥;只用人力而不是用畜力来做诸如脱粒、碾磨和灌溉之类的农活。

因此,与粮食生产方面的差异相比,北美大陆更致命的问题在于缺乏可用的畜力。

2. 致命缺陷:没有驯化大型哺乳动物

与驯化植物相比,驯化动物的可选对象惊人得少。世界上只有大约148种大型野生哺乳类陆生食草动物或杂食动物可作为驯化的候选对象,最终只有14种在20世纪前得到驯化。在这14种古代哺乳动物中,9种仅对地球上某些有限地区的人来说是重要的牲畜:阿拉伯单峰骆驼、中亚双峰骆驼、美洲驼/羊驼(源于同一祖先的不同品种)、驴、驯鹿、水牛、牦牛、爪哇野牛和印度野牛。

只有5种遍布全世界而且重要。这5种驯化的主要哺乳动物是牛、绵羊、山羊、猪和马。

这14种古代大型食草类驯化哺乳动物的野生祖先,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样的野生祖先在南美只有1种,它产生了美洲驼和羊驼。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连1种都没有。相比之下,这14种古代动物中有13种(包括主要的5种中的全部)的野生祖先只有欧亚大陆才有。

左为美洲驼,右为羊驼

根据考古证据,这些动物全都是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这一段时间驯化的——也就是说,是在上次冰期结束后出现的定居的农牧社会开头的几千年间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驯化的年代从绵羊、山羊和猪开始,到骆驼结束。公元前2500年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有重大意义的动物驯化了。

为什么美洲缺乏大型哺乳动物?大约在15000年前,美洲也是到处都有大型哺乳动物,美洲西部的情形很像今天非洲塞伦格蒂大平原,有成群的大象和被狮子及猎豹追逐的野马,然而到公元前11000年左右,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灭绝了。

关于美洲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被大量猎杀。公元前11000年左右,刚好也是克罗维斯人到达大峡谷的年代,这一族群有一突出特点,即他们拥有特定的工具来猎杀大型哺乳动物,在许多毛象骨骼的肋骨之间都嵌着克罗维斯人的矛头。二是气候变化。有理论认为,美洲的大型动物之所以灭绝,是由于上一次冰期结束发生的气候变化,这一气候变化也是发生在公元前11000年左右。

克罗维斯人锐利的石质矛头

无论什么原因,总之,本来可以被美洲土著驯养的大多数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从此灭绝。

而在欧亚大陆的13种大型哺乳动物,它们成了欧亚大陆的动物蛋白(肉和奶)、毛绒和皮革的主要来源,是对人员和货物进行陆地运输的主要工具,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通过拉犁和提供肥料)作物增产的保证。

相形之下,美洲只有一种驯养的大型哺乳动物——美洲驼/羊驼,而这种动物也只有在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很小地区和临近的秘鲁沿海地区才有,并且它不产奶供人消费、不供人骑乘、从不拉车或拉犁,也从不被用作一种动力源或战争工具。

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马不仅成为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手段,更对改变战争形态起了革命性的作用。马匹改变战争是从公元前4000前左右在黑海北面的大草原上对马的驯化开始的。这种武器6000年来直到20世纪初一直举足轻重,并始终在所有大陆得到运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骑兵在军事上的支配地位才最后宣告结束。

卡哈马卡战役

1532年,当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与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在秘鲁高原城市卡哈马卡第一次相遇,皮萨罗只有62名骑兵和106名步兵,而阿塔瓦尔帕则统帅着一支大约8万人的军队。从皮萨罗随从的一手叙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场景:

“我们在马身上缚了响器来吓唬印第安人,枪声、喇叭声和响器声使印第安人陷入一片惊慌、相互踩踏。骑兵策马将他们撞倒,把他们杀死的杀死,打伤的打伤,对逃跑的就穷追不舍。步兵对剩下的人发动狠狠的攻击,其中大多数人很快就都成了刀下之鬼。

留在广场上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印第安人被枪炮的射击和马匹吓坏了——这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东西——他们设法推倒一段围墙,逃离广场,跑到外面的平原上去…在发生所有这一切期间,没有一个印第安人拿起武器来对付一个西班牙人。

当留在城外平原上的一队队印第安人看见别的印第安人喊叫着逃跑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惊慌起来,拔脚就逃。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观,因为整个山谷在15或20英里范围内完全塞满了印第安人。夜色已经降临,而我们的骑兵仍在田野里用长矛刺杀印第安人,这时我们听到了要求我们回营集合的号声。要不是夜色降临,这4万多人的印第安人部队中能够活下来的人不会有几个。”

这种感觉,大概就是文明的“降维打击”。

3. 南北轴线:技术传播遥不可及

比较一下各大陆的形状和轴线走向可以发现,美洲和非洲的主轴线是南北向的,而欧亚大陆的主轴线则是东西向的。大陆轴线走向的差异,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有时是悲剧性的后果。轴线走向影响了作物和牲口的传播速度,可能还影响文字、车轮和其他发明的传播速度。

在粮食生产方面,除了起源问题,传播问题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欧亚大陆,公元前8000年粮食生产在新月沃地出现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到公元前6500年到达希腊、塞浦路斯和印度次大陆,在公元前6000年后不久到达埃及,到公元前5400年到达中欧,到公元前5200年到达西班牙南部,公元前3500年左右到达英国。紧跟在这些驯化的动植物之后传播的,是创始于新月沃地或其周边地区的其他发明,其中包括轮子、文字、金属加工技术、挤奶、果树栽培以及啤酒和葡萄酒的酿造。

为什么作物从新月沃地向外传播的速度如此之快?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欧亚大陆的东西向轴线。位于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地,白天的长度和季节的变化完全相同,往往也具有类似的疾病、温度、雨量以及动植物环境。例如,葡萄牙、伊朗北部和日本在纬度上的位置大致相同,彼此东西间隔各为4000英里,但它们在气候方面很相似,而各自的气候与其正南方仅仅1000英里处的气候相比反而存在差异。

相反,美洲大陆的轴线是南北走向,不同纬度的农业技术无法通用。试想一下,一个加拿大农民如何栽种一种适于遥远南方墨西哥生长的玉米?低纬度地区的植物难以适应高纬度地区的条件,反之亦然。动物也一样,更能够适应与纬度有关的气候特点。

作物沿美洲大陆的南北轴线传播同样异常缓慢:仅仅700英里的南北距离就使墨西哥的玉米、南瓜属植物和豆类植物在墨西哥驯化了几千年之后仍然不能到达美国的西南部,而墨西哥的辣椒和藜科植物在史前时期也从未到达那里。在玉米于墨西哥驯化后的几千年中,它都未能向北传播到北美东部,原因是那里的气候普遍偏冷和生长季节普遍较短。直到公元900年左右,在培育出能适应北方气候的耐寒的玉米品种之后,以玉米为基础的农业才得以为北美最复杂的印第安人社会——密西西比文化作出贡献,不过这种繁荣只是昙花一现,还没来得及发展成熟便随着哥伦布的到来而寿终正寝。

当然,纬度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地形和生态也会在局部造成对作物传播的重大障碍。例如,虽然美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处在同一纬度,但这两个地区之间的作物传播同样缓慢而带有选择性,因为中间隔着一大片不适合农业的干旱地区。

在欧亚大陆也有一个同样的例子,那就是新月沃地作物向东传播的范围。这些作物很快就向西传播到大西洋,向东传播到印度河流域,然而再向东就有中亚沙漠和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一起把中国的温带地区同气候相似的欧亚大陆西部地区分隔开来。因此,中国粮食生产的早期发展独立于处于同一纬度的新月沃地的粮食生产,并产生了一些完全不同的作物。不过,当公元前2000年西亚的小麦、大麦和马匹到达中国时,就连中国和欧亚大陆西部地区之间的障碍也得到了部分克服。

大陆轴线走向的差异不仅影响粮食生产的传播,而且也影响其他技术和发明的传播。例如,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西南亚或其附近发明的轮子,不到几百年就从东到西迅速传播到了欧亚大陆的很大一部分地区,而在史前时代墨西哥独立发明的轮子却从未能传到南面的安第斯山脉地区。

此外,美洲作为世界上第二大陆块,在地理和生态上却支离破碎:巴拿马地峡宽不过40英里,等于在地理上把美洲给腰斩了。墨西哥北部的沙漠把中美洲人类的先进社会同北美洲的社会分隔开,而巴拿马地峡则把中美洲的先进社会同安第斯山脉地区和亚马孙河地区的社会分隔开。

美洲南北走向的主轴线和地形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轮子是在中美洲发明的,而美洲驼是不迟于公元前3000年在安第斯山脉中部驯化的,但过了5000年,美洲的这唯一的役畜和唯一的轮子仍然没有碰头,从而阻碍了美洲发展出大规模复杂社会的进程。

而在欧亚大陆,轮子早已成为大部分陆上运输的基础——不但用于牲口拉车,在中国还被用于人力独轮车。独轮车使个人即使仍旧靠自己的力量,也能搬动比不用独轮车时大得多的重量。轮子在欧亚大陆的制陶和时钟上也得到采用。

然而,轮子的这些用途没有一样在美洲得到采用,据考证在美洲采用轮子的只有墨西哥的陶瓷玩具。轮子只用在玩具上,并且后来竟在中美洲失传了。

4. 无从抵抗:旧大陆病菌横扫新大陆

部分疾病传播地图(红色代表麻风病,蓝色代表天花,黄色代表疟疾)

1519年,科尔特斯率领600个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海岸登陆,去征服拥有好几百万人口的勇猛善战的阿兹特克帝国。使西班牙人取得决定性优势的是天花。

1520年,天花随着一个受到感染的来自西班牙属地古巴的奴隶到达墨西哥,由此产生的天花流行接着杀死了阿兹特克近一半人口,包括奎特拉瓦克皇帝。大难不死的阿兹特克人也被这种怪病弄得士气低落,因为这种病专杀印第安人而竟不伤害西班牙人,就好像在为西班牙人的不可战胜做宣传。到1618年,墨西哥原来2000万左右的人口急剧减少到160万左右。

杀死印第安人的主要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感和斑疹伤寒轮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这些病菌大部分来自于动物所感染的祖代病菌。欧亚大陆长期驯养动物,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步形成了对这些疾病的强大抵抗力。当这些有部分免疫力的人与从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病菌的人接触时,流行病就产生了。

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灭世界上其他地方土著民族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包括太平洋诸岛居民、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等。这些以前没有接触过欧亚大陆病菌的民族累计死亡率在50%~100%。

例如,海地岛的印第安人口,从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时的800万左右减少到1535年的零。肺结核和流感于1779年随库克船长到来,接着于1804年又发生了一场斑疹伤寒大流行以及后来许多规模稍小的流行病,把夏威夷的人口从1779年的50万左右减少到1853年的8.4万人。这一年,天花终于来到了夏威夷,把剩下的人又杀死了1万左右。这种例子多得举不胜举。

旧大陆病菌源自动物,是导致欧洲人与印第安人之间重大的、几乎是单向的病菌交流的重要原因。在大约10000年前,欧亚大陆的粮食生产者就已开始每天同家畜进行密切接触,欧亚大陆饲养了许多种家畜,相应存在许多种病菌。而美洲无论是家畜还是病菌都很少,一方面是因为美洲有大约80%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在上一次冰期结束时便已灭绝,另一方面是因为村庄在美洲出现的时间要比在欧亚大陆晚几千年。印第安人没有环境和机会培养对病菌的抵抗力。

5. 文明代差:文字和政治组织差异

除了在病菌和技术方面的差异外,欧亚大陆社会和印第安社会在文字和政治组织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到中世纪晚期或文艺复兴时期,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已在有组织的国家统治之下。从1492年到1666年,7个欧洲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瑞典和丹麦)有能力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美洲只有两个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这两个帝国是仅有的能够大规模调动人力物力兴建公共工程或进行战争的两个政治单位,然而它们很快灭亡于欧洲殖民者的枪炮、病菌、马蹄和钢铁之下。

最后一个值得讨论的因素是文字。文字在传统上是最受地理限制的一种标志:在伊斯兰教和欧洲殖民者向外扩张之前,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非洲赤道以南地区和除中美洲一小部分地区外的整个新大陆,都没有文字。

正如前文提到过的,粮食生产对文字的演进必不可少。所有可能的对文字的独立发明(在苏美尔、墨西哥、中国和埃及),和所有早期对文字的采用,都涉及社会等级分明、具有复杂而集中统一的政治机构的社会,这种社会与粮食生产具有必然联系。

在美洲,文字只在中美洲很小的一个地区内的上层人士中使用,且经过至少2000年时间还没传播到安第斯山脉。

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玛雅金字塔

哥伦布时代的欧亚大陆社会,在粮食生产、动植物驯化、技术、病菌、政治组织和文字方面,拥有对印第安社会的巨大优势。1492年,西班牙带着勃勃雄心,横渡大西洋开启殖民事业。西班牙在新大陆建立殖民地后,很快又有六七个欧洲国家加入到开拓殖民地的行列中来。

哥伦布4次穿越大西洋航行路线图

欧洲在美洲的第一批殖民地在西印度群岛,当地印第安人被“发现”时估计人口超过100万,但大多数人很快就被疾病、奴役、战争等消灭了。1508年左右,美洲大陆上的第一个殖民地在巴拿马地峡建立。随后,美洲大陆上两个大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分别于1519-1520年和1532-1533年被征服。在这两次征服中,天花等旧大陆病菌起了主要作用,杀死了其皇帝及大批人口。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人接着对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其余土邦完成了征服。

至于北美洲的那些最先进的土著社会,即美国东南部和密西西比河水系地区的社会,早已被早期欧洲探险者带来的病菌毁灭。随着欧洲人的足迹踏遍美洲,许多其他土著社会同样不用军事行动就被病菌消灭,没有被病菌消灭的就会像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一样被全面战争摧毁。

最终结果是:在这片气候温和、适合粮食生产的广阔新大陆,人口众多的印第安社会被消灭了,欧洲人取而代之。现在美洲的人口是来自各大陆的人种混合体。

参考资料:《枪炮、病菌和钢铁》,[美]贾雷德·戴蒙德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